蔡慶莉

摘要:目的:實驗將針對慢性腎衰竭患者實施血液透析治療,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方法:研究篩選出對照組和觀察組一共5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對象,都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入本院治療,以平行對照法為原則分組。對照組患者實行藥物治療,觀察組患者為血液透析法,對比治療成果。結果:從數據可見,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水平以及白細胞結算結果均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在肌酐、尿素氮以及總蛋白水平對比中,同樣以觀察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血液透析法對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標,生化指標,且患者接納度高,值得借鑒中發展。
關鍵詞:血液透析;慢性腎衰竭;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92.5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4--01
慢性腎衰竭屬于常見的腎臟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由于患者機體能力下降,肝臟功能減退,在臨床癥狀上則有頭暈、乏力等,由此我們要開展對患者的經濟治療。在常用措施中,藥物方案比較多樣,但是效果缺乏理想化【1】。血液透析作為另一類治療方案,也到了推廣,能夠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并有助于改善腎功能,對改善生活治療效果良好。鑒于此,研究篩選出對照組和觀察組一共5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對象,都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入本院治療,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篩選出對照組和觀察組一共50例慢性腎衰竭患者為對象,都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入本院治療,以平行對照法為原則分組。對照組年齡區間49歲~76歲,中間值(52.17±5.01)歲,男女例數各計13例與12例,病程1~7年,中間值(4.07±0.65)年。觀察組年齡區間48歲~77歲,中間值(52.51±5.17)歲,男女例數各計15例與10例,病程1~7年,中間值(4.15±0.53)年。客觀比較上述每組資料,達到研究標準,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藥物治療,如降糖降壓藥物,并配合補液治療,結合利尿劑等。在患者液體平衡同時,可實施水電解質糾正。
觀察組患者為血液透析法,建立靜脈通道,并且將透析液流量設置為500ml/min,且血流量誒200ml/min,超濾系數則有300mip/h·k·Pa。在透析次數上則為每次5小時,每周三次。在連續2個月治療下,對比兩組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將患者血清指標和生化指標對比。在血清指標上則為C反應蛋白以及白細胞介素-8。在生化指標上則為肌酐、尿素氮以及總蛋白水平。
1.4統計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進行描述,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進行描述,采用χ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就數據中看,觀察組患者在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水平以及白細胞結算結果均低于對照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此外,在肌酐、尿素氮以及總蛋白水平對比中,同樣以觀察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所示。
3 討論
慢性腎衰竭屬于常見疾病,且與多種因素相關,如高血壓、心臟病、機體免疫能力不足等,患者在進入到疾病晚期后,則會對多臟器造成損傷,也威脅到患者的生活質量。在該疾病的治療上,可采用傳統藥物方案,也可以結合透析治療【2】。
在透析治療中,其原理在于將體內血液引出到體外,并且將血液中的廢物進行代謝,由此保持機體電解質平衡,針對機體內的毒素進行清除,隨后,再將已過濾、凈化的血液輸回到患者體內。在血液透析治療下,患者的病情改善效果好,能夠改善生化指標。此外,該方案不對血流動力學產生影響,也可以降低感染率【3】。對于多數患者具有適用性。
綜上所述,采用血液透析法對于慢性腎衰竭患者的康復治療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標,生化指標,且患者接納度高,值得借鑒中發展。
參考文獻:
[1]賴鈺明. 慢性腎衰竭患者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重癥感染的病原學特點及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全科醫學,2020,23(S2):31-34.
[2]康麗霞,張翠輕,劉連幸,郭曉玲,權靜娜. 慢性腎衰竭并發感染患者行血液吸附聯合血液透析治療的臨床效果[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8,28(15):2291-2294.
[3]郭莉,李晶,郭珊珊,馮佳,任茜,孫曉靜,郝捷. 血液透析治療慢性腎衰竭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對腎功能、鳶尾素的影響[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05):550-553.
3846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