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城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李樞密
懲戒與體罰這兩個概念需要區分開來。無論什么時候,體罰都是違法的不適當的行為,并且也應當被嚴厲禁止;而懲戒則注重于“戒”這一字,即學生一次犯錯后應當知道不會再犯這種錯誤,幫助學生矯正不合學校行為規范的不良習慣。教育學生懲戒權的目的不是為了強行懲罰任何學生,教育學生才是其根本目的。學校教育學生懲戒權其實是學校教師專門用來強行懲罰任何違反國家學校生活法和行為自律規則的全體學生的一種權力,懲戒權的實施主體是學校教師,懲戒對象是學生,主要是針對學生的不合適的行為。教師懲戒權是教師應當擁有的權利,實施懲戒權有利于幫助學校正常進行日常活動。
以是否具有合理性為統一標準,可以將教育懲戒分成這兩個部分:即合理與不合理。合理的懲戒是符合法律規定、符合道德觀念并且是具有教育意義的;相反,不合理的懲戒違法了法律法規,與道德觀念相違背并且違背了教育規律。具有強制教育性的學校懲戒,雖然是在符合國家法律相關規定和社會道德規范方面,但是在老師實施教育懲戒和授權這一點的過程中也并沒有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會直接導致一些學生無法保持身心健康或者受到一定的心理傷害。
當前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指出教師懲戒權的相關依據,對于懲戒的范圍不好界定。有的學生在家備受寵愛,有的家長對于懲戒權的使用會不依不饒,因此老師也怕因行使懲戒權而承擔帶來的不良后果。并且當前很多教育教學觀念都傾向是以教師贊賞表揚為主,有的教師可能會覺得既然贊賞表揚有用,那么行使教師懲戒權就沒有一定的必要,這種教育認識上的嚴重偏差,也許就是不少人不愿意積極行使教師懲戒權的一個借口,但也不否認是對懲戒權的片面觀點。當然也可能會出現一些老師什么都懶得不管的現象,在一些課堂上老師看到或是有一些學生上課違紀老師也都會不予理會,甚至有的老師會交代班干部自行懲罰班里學生,這就很容易導致部分家長和學生的不滿。
“懲戒”與“贊賞”并不是相對獨立的、相矛盾的,這兩者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以及不同事件中采取的相應的教育措施。面對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二者相結合,才會使學校教育達到一定的效果。“教育懲戒”作為一種教育手段來說,可以讓學生清晰自己錯誤行為帶來的后果,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在日常生活和學校生活中,需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自覺遵守公共規則;若肆意破壞規則和紀律,就會受到懲罰。“教育懲戒權”的作用是讓學生明確對錯、明辨是非。
責任感是需要從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培養的。責任一詞有兩個不同方面的基本含義:一者是泛指沒有管理好分內的其他事情;二者是又泛指沒有做好分內的其他事情,因此承擔相應的后果。所以,一個非常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也必須承擔起一份責任,并做好該做的事情。
一般來說,人格教育是泛泛指一個人在自我成長發育過程中逐漸發展形成的、與其他任何人不同的、一直以來的心理行為反應傾向和生理反應行為模式,即它是一個人各種心理和生理反應特征的各種綜合表現總和。每個人往往都會具有自己的獨特的自我自理人格和地方,但健全的自我自理人格往往應該是具有一定的共通性的,擁有一個具備健全人格的每一個體,是為了他們能夠正確的逐步重新認識自我,并且他們應該能夠具備正確控制自我、承受自然自我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自理能力。
公民都應享有接受教育的福利權力和教育義務,目前根據我國《憲法》《教育法》等法律規定:公民在行使受教育權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犯。比如有學生在課堂中有違反紀律的行為時,教師可行使懲戒權,對其進行相應的懲罰。比如將違反紀律的班級學生家長帶去學校辦公室或者電話通知其學生家長,這些違規做法似乎從表面上看是嚴重侵害了該學生的合法受同等教育權。但實際事實卻并不是這樣的,尊重一個班級學生的合法受同等教育權,是我們需要從教育的整個發展過程角度來看的。從教育的一個全局觀角度來看,教師對個別班的學生實行這種紀律懲戒,是為了能夠幫助該班級的學生迅速改正其自身的一些缺點。用教育懲戒的方法幫助該學生認識到自身不對的地方。
一直以來,懲戒權這個話題是越來越復雜,越來越敏感。所以教師在實施學生懲戒和授權這一合法行為時,一定要做到合理合法。無論教師實施怎樣的懲戒權和方法都一定需要準確掌握好懲戒尺度,并且一定需要充分注意如何保護廣大學生的切身合法權益。以做到尊重廣大學生權利為第一前提,盡量避免能讓學生因此事而產生各種叛逆的生理反應和不滿情緒。如何選擇正確的時間,適合的地點以及最佳的方式做到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時也要明確懲戒對象獨特的地方,并明確相應的懲戒方式。但無論是哪種教育對被懲戒者的行為處理方法,都應該并且是以嚴格遵守教育工作紀律為主的教育前提,都應該是十分健全并且具有重要教育理論指導意義的。同時公平、合理的教育對被懲戒者的行為處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懲戒必須能夠做到懲戒的理由充分,并且令人信服。
教師懲戒權這一法律問題一直以來飽受社會爭論,正確運用實施懲戒權的重要前提之一是需要人們真正正確了解實施懲戒權的具體相關法律含義、目的和實際意義。對于家長和學生需要了解這些教師實施懲戒權的具體目的,其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起到懲罰作用,其對于教育性的作用遠遠可以超過其懲戒性。同時,學生和家長也一定要深刻了解并充分明確自身的合法權益,熟悉教師行使懲戒權的基本條件和具體內容,當發現有學生被懲戒不當的行為時候,一定要及時運用相關法律作為武器用以維護自身的集體合法利益。同時對教師在依法行使學生懲戒權時,也一定要對其進行思想觀念上的徹底更新,對過于師生之道缺乏尊嚴這一類的觀念也要進行徹底改變,并且一味要求使用嚴格控制壓抑的教育思想和教學做法的一系列不良行為也非常需要及時加以改變。當前營造課堂上的和諧氛圍教師應當做的是民主團結合作,尊重每個學生的整體個性性格發展,愛護每個學生,樹立新型的和諧師生關系。
教師在實行懲戒權時,教學中的觀念需要及時進行更新,一改過去傳統的監督管理和指導教育工作方式,不過分嚴重依賴法律懲戒權。制度改革方面也仍然需要不斷有所突破。在目前經濟發達的一些農村地區,可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方面的一些體制革新,比如開啟小班政策,減少了學校班級學生人數的同時,也緩解了學校和教育老師的心理壓力,也為現代教師積極進行職業教育理論實驗和教學革新教育提供了有利益的途徑。另外,教師的職業法制教育和新的職業道德觀念教育也需要有所提高,增強現代教師的合法權利保護意識,也需要增強現代教師的盡職敬業道德觀念,擁有一種尊重每個學生新的現代教師觀。
第一,要加強立法,制定明確的法律條文,肯定合法教師行使懲戒權的具體作用,明確合法教師行使懲戒權的具體性質、目的和重要意義,也可以讓社會人們對合法教師行使懲戒權作用有一個全面的正確的認識了解。第二,明確規定合法行使教師懲戒權的合法性和形式,明確不合法懲戒侵犯中小學生教育權利與合法行使懲戒之間的基本分辨點和標準,以便于教師在德育教學工作過程中能夠更加正確合理化的運用教育懲戒權。第三,對于教師如果有不當違法行使學生教育活動懲戒權的,需要被嚴肅處理其法律責任并不斷完善教師相關的法律監督與處理渠道,讓教師清晰明確地了解到違法懲戒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