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春師范大學 孫佳欣 于 為
《燭之武退秦師》是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一單元。本單元通過閱讀這些文章,有助于我們了解中華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領會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增強文化自信。教師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整體把握經典選篇的思想內涵,認識其文化價值,思考其現代意義。閱讀史傳文,要關注其敘事曲折有序、寫人生動傳神的特點,嘗試理性評價歷史敘述中體現的思想、觀念,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燭之武退秦師》是先秦歷史散文《左傳》中的名篇。本篇記述的是秦晉大軍兵臨城下,鄭國危在旦夕。燭之武臨危受命,巧妙利用秦晉矛盾,不費一柄一卒,不動一刀一槍,離散秦晉之約,勸退秦師,支走晉師,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文章內容生動有趣,情節波瀾起伏,人物忠義智勇,辭令精妙絕倫,是一篇歷史散文佳作。
經過初中階段與必修上冊的文言文學習,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已經掌握一定的步驟,而且經過朗讀訓練,他們容易感受到本文的獨特之處,對于了解大意以及歸納相關知識點學習也更加容易。不過初中對于文言文語法要求相對簡單,絕大部分同學對詞語活用、特殊句式的掌握有相當的難度。并且要通過聽讀、朗讀等充分調動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以帶動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并且自主地進行文言知識的總結歸納。所以在進行《燭之武退秦師》學習之后,學生應該對《左傳》有關知識有一定了解,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增強對歷史文化的理解,拓展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覺,也使學生通過對這篇文章中的審美體驗,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與鑒賞品味。
崔沁老師的這節課是一篇精益的講解和賞析課,在導入時直接以《左傳》為開始,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以歷史史實為線索串聯全文,將歷史故事的發展與故事情節連接在一起進行講解。崔沁老師重點突出秦晉圍鄭的歷史緣由,使學生從正面了解鄭國的境地,而后又通過地理環境對其歷史情節分析,也從側面讓學生了解鄭國的境地。在講解的過程中,崔沁老師通過首尾幾個自然段的敘事,將歷史情節的推進變化,波瀾起伏講得淋漓盡致,但又并不缺少對寫作手法的評析。對敘述散文中的跳躍感以及婉曲這種修辭手法的教授也是自然而然的啟示同學們,不是一味地灌輸給同學們,而是用實際生活經驗使同學們更好地理解了。最終結尾之處為同學們留有懸念,讓同學們自主進行探究,引起同學們的興致也能達到反思效果。崔沁老師整節課的節奏都是緩慢且有序,像講故事一樣向同學們娓娓道來文本的內容,最終學生不但了解了《燭之武退秦師》,也對《左傳》有了更深的認識。
交叉學科是指學科間的相互滲透,簡單來說就是學科中不再是單純的某一個學科知識,而是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學科間不再局限于單純的某一領域的研究,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在教學中,也有教師會通過各學科之間相互滲透進行教學,教師將兩學科之間相互聯系,這樣不僅增強學生對某一知識的理解性,也可以使學生對學科之間進行全面發展。
《左傳》本身就是先秦歷史散文,歷史滲透性極強,教師無法從單一語文角度出發進行教學。崔沁老師講的是一篇精益的講解和賞析,這里必然有歷史,不但有歷史,而且有歷史的地理、戰爭的情況圖式,我們看得都非常清楚,無論是歷史的講解還是地理的講解,這些都是為了理解課文服務的。《左傳》之中,有許多跳脫的情節,如果不對這些情節做出補充,同學們無法去體會更深層次的內涵,這其中包括的人文精神歷史文化內涵學生也是無法了解的。若是不能了解其中的人文精神及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學生便沒有辦法理性評價歷史敘述中體現的思想、觀念,也無法正確地認識歷史人物和事件。學生對文本的歷史背景產生空白時,是無法做到準確的理解文本的。學生更無法領會為什么燭之武會有那般推辭,也無法明白當時的危難有多么的急迫。講當時的形勢,晉侯秦王圍鄭,教師說演講這里有文化的問題,同時,有史家的立場客觀的公正,有史家的褒貶在其中,這就涉及我們的傳統文化問題。所以這里更要有歷史的教學,只有加入歷史的教學,學生才可以更簡單直接地理解這些知識,理解這些歷史知識后才會從中嘗試理性評價歷史敘述中體現的思想、觀念,認識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這樣的交叉學科教學不僅使學生更加容易加強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使學生更加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為以后學習《左傳》打下基礎。
崔沁老師在講授婉曲手法時以張愛玲的《傾城之戀》為例,大概講述了女主角白流蘇,跟著男主角范柳原從上海到了香港,然后經歷了大轟炸以后沒死。白流蘇就這樣對著范柳園說炸死你。我的故事就該完了,炸死了我,你的故事還長著呢。她將語文問題生活化了,這樣帶入現實問題之后更容易讓學生理解婉曲的手法。高中同學正值青春期,對待《詩經》一定會帶入自己的情感,以此來感知文本中人物所表達的感情。青春期的同學們的情感體驗也相對初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崔沁老師以此喚醒同學們的生活經驗更有利于同學們對于新知識的接受程度。同學們之前也學習過《詩經》,對《詩經》的內容也相對較為熟悉,崔沁老師以此為例,不僅將教學內容延展,也可以以新知而鞏固舊知。課堂上呈現的知識本就不拘泥于文本之中,任何有利于學生解讀文本的知識內容老師都可以將其帶入課堂進行輔助教學。崔沁老師以這種方式直接將學生與文本的關系拉的更近,而且不僅局限于文本,在文本之外,卻又不是完全的脫離文本。將文本外延,利用外圍知識層層深入突破文本知識,從而使學生達到理解領會的效果。
在語文教學中,當文本的年代離學生較遠時,學生可能沒有相關的理論經驗與之聯系,此時我們的確應該尋找學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經驗,也就是通過實際例子,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使學生對文本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燭之武退秦師》所涉及的內容與學生生活極為遙遠,學生并不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這就需要老師通過對實例的運用,幫助學生體會文本表達的感情,對文本進行更全面的認知。
與大多數課堂不同的是,崔沁老師的這堂課相對來說安靜了許多,但學生的參與感卻絲毫沒有減少。崔沁老師在講述的過程之中,學生被他的講解所帶入從而沉浸其中,因此安靜了許多。別的課堂歡呼雀躍,而她的課堂卻安靜,同學們都聽得如癡如醉,在我看來,這仿佛不是上課,而是在聽長者講故事。看過的課堂實錄中,大部分的課堂師生互動性都比較頻繁,而崔沁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僅有幾次,大部分時間都是崔沁老師一個人在像講故事一樣為大家去解讀文本。同學與老師的互動并不在口語之上,而是心靈上的互動。在觀看視頻的時候,觀察到學生的視線一直追隨著崔沁老師,這樣的沉浸式教學可以真正地讓學生對這個文本有自己的感受與反思。沉浸式的教學,不拘泥于形式上的熱鬧,也不強求形式上的熱鬧,老師只是追求心靈上的溝通,學生并沒有與老師刻意的互動,幾次的對話也都是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對話,是學生的真心流露,也是使學生真正地做到了反思和體會。語文教學其實是情感教育,現在的學生語文成績不好,不是不喜歡學習語文,而是缺乏學習動力,老師要喚醒學生內心,讓他們自主參與到語文學習中。這種走心式互動,沉浸式教學更加考驗一個老師的實力,也更可以證明一個老師的實力。這樣的教學模式使學生能更深刻的感知文本,從而進行更全面的理解。
崔沁老師這節課的視頻對我的影響頗深,不論是其雄厚的文學底蘊還是獨特的講課風格都使我受益匪淺。崔沁老師以史實入手串聯全文進行了交叉學科教學,在今后的敘事型文言文教學時,我也會使語文與歷史相互結合,這樣做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也可以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彌補學生對當時歷史背景的知識缺失。實例教學也是進行文言文教學時更為合適的教學方法,實例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容易的理解文言文,通過對實際例子的運用,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從而消除文言文與學生之間的歷史間隔,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沉浸式教學理念給我帶來了更多的反思,授課時不拘泥于形式,只追求與學生更好地溝通,讓學生真正地做到對文本進行思考,不強求形式的熱鬧,在教學結束后還能做到讓學生沉浸其中,這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