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春霞(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燕崖中學)
趣味教學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有趣的元素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致,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通過運用趣味教學法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觀點,提高學生自身的整體素養,包括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提高課堂效率,實現教育價值。因此,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參加趣味教學活動,融入趣味課堂并轉變思想,享受趣味課堂,成為教師必須提高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本文分析了中學地理課程趣味教學策略,為中學地理教育的質量提升提供幫助。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中學地理趣味教學的價值在于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的積極性,利用趣味元素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使學生愿意主動求知;運用多重有趣的元素來代替教材中枯燥的地理知識,使內容更具吸引力,也更易理解,為幫助學生提高自學技能提供條件;趣味課堂為學生提供了追求知識的動力,并通過與生活的聯系為學生提供了對地理環境以及人與自然關系協調的看法。為提高學生的興趣,改進地理教學觀念,教師需要提升專業水平,挖掘提高學生興趣的要素。基于此,尋找有趣的教學策略,對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運用趣味教學法進行地理教學,更有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有助于知識轉移,提高教育質量。但任何興趣元素都必須基于教材內容,保證基本教學目標的完成。比如老師在講解“世界語言與宗教”相關內容時,學生可以進行“聽語言猜地區”的游戲,學生聽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然后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猜一猜。有了這些知識的積累,能夠為學生理解世界語言、探索有關國家的宗教文化奠定基礎,在舒適愉快的氛圍中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標。
地圖在地理知識學習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基于此,趣味地理學習法應利用好地圖,幫助學生進行地理學習,使地理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地球與地圖”時,教師先展示一組圖片,介紹制作地球儀的步驟,然后給足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試著自己做一個。在本課程中,學生將了解經緯度的特征,初步識別地球的赤道、極點以及緯度和經度的相關特點,區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通過有趣的動手活動實現地理學習目標。值得一提的是,學生自制的地球儀也可以作為學習工具來輔助未來的學習。一些學生使用硬紙板或彩色薄塑料制作迷你地球儀,不僅對地理學習有幫助,學生在實踐中也能獲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提高學生對趣味性地理學習活動的興趣。
為使趣味學習法收獲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從學生的角度指定教育計劃,確保該計劃能滿足學生的興趣,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方便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在此期間,學生也要積極參與,勇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成為課堂的主人,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例如,在學習“世界氣候”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借助趣味性元素幫助學生思考氣候對生活的影響。為此,教師在黑板上展示出表格,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并將自己的收獲填寫到相應的表格中,讓學生學習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等不同的氣候類型,找出它們的特點,并聯想該氣候下人們的生活方式。由于填表機會有限,老師鼓勵學生多閱讀,抓住機會在講臺上展示自己的成果,體驗自己思考和實踐學習地理的樂趣,增強自身能力和綜合素養。
作為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教師在教學中會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在輕松詼諧的語言中靈活運用趣味性元素,并與學生進行交流,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進行地理知識的滲透,方便學生的理解。比如在講授“人文環境”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表演來猜測當地的相關文化,比如泰國的問候習俗、越南的洪王節、蒙古的傳統體育文化等。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各國文化能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在讓學生感受亞洲豐富的文化元素的同時,滲透了人文地理知識,師生專注于趣味性課堂,有利于提高中學地理教學質量。
趣味性課堂應該呈現地理學習過程中生動有趣的方面,但知識的學習也不容忽視。因此,教師必須以傳授知識為主,引導學生在感受趣味課堂的同時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比如老師在講“我們的鄰居——俄羅斯”時,鼓勵學生先說出自己對俄羅斯的了解,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知識面,另一方面踐行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在地理課中引入有趣的元素。同時加強課前預習,通過書籍、網絡、電視引導學生自主發現相關信息,從而幫助學生擁有更廣闊的地理學習視野,達到中學地理課堂以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拓寬學生地理知識面的作用。
通過對趣味教學法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筆者發現趣味元素立足于教材,來源于生活,而不是對現有教材的直接應用。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不要局限在書本內容上,要轉變過去唯課本論的學習觀念,打破課堂界限,多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獲得更多的趣味性因素,讓地理學習變得更有趣、更有啟發性。比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教授“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相關知識時,學生作為北方人或者南方人,可以結合自己所處地理位置的氣候特點說一說自己的生活習慣,由此推測這一個地區大眾的生活習慣,然后通過各種資料的收集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并通過觀看演示文稿來享受學習地理的樂趣,探索科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的有效聯系能夠促進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不斷提高中學地理學習質量,教師在教育模式上進行了相應的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也要適應當前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學習“地球的運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自己制作PPT,直觀地展示地球、月球、太陽的空間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地球公轉和自轉產生的現象,學生要勇于發表意見,在良好的探究氛圍下積極討論。同時,教師通過教具、視頻演示等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地球運動實況,點燃學生的自學熱情,開拓學生的求知之路。通過探究式地理學習活動,學生可以切實提高自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又比如當教師用信息技術進行“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學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非洲動物遷徙、非洲鼓表演等場景,讓學生了解非洲人的生活情況,并通過對視頻內容的觀看總結出非洲的氣候、地理位置、地形等特點。學生可以把它作為一個關鍵詞,回憶視頻并填寫所學內容,以強化地理基礎知識,增強綜合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與教師在課后直接提問的教學方法相比,思維導圖顯然更有趣。能夠激發學生發散性思維,改變學習觀念,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更好地提升趣味地理的學習效果。
在以往中學地理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對自己的反思并不到位,往往忽視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不注重自己的學習狀態,不注重課堂的表現。基于此,學生需要重視自我反思,為后續更高效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教學時,由于每個學生存在個體差異,對素材感興趣的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無法滿足所有同學個性化、趣味性的學習需求。針對以上問題,教師開發基于差異化教育理念的微學習,基于地理文化、地理知識自評、地理理論與探究、地理輔導知識等模塊,為學生提供有趣、有意義的在線教育資源。而學生需要適應趣味性課堂內容,找出自己的興趣點,從而讓自己享受學習,快樂學習,改變自己對地理學科的態度,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通過自省提高趣味性學習能力。
總之,中學趣味地理學習要發揮個體的作用,教師應依靠課本引入趣味元素,以趣味教學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將地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構建趣味地理課堂。與此同時,學生必須轉變學習觀念,積極融入有趣的教學模式,注重自我反思,讓自己在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培養生活意識、包容性思維等,享受地理學習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