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芳
周口師范學院政法學院 (河南省周口市 466001)
責任教育一直是中國大學生教育的重要課題,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更是重視相關工作。新時代,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廣大青年學生應當有其責任擔當,這亦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殷切希望。同時,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力量,也是當代大學生成長的內在需求。
我國明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是未來國家繁榮富強的希望和中國共產黨的接班人。對于大學生責任的培養一直放在對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習近平的新時代青年責任觀充分體現了這一點。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大學生責任觀教育也一直緊跟時代的腳步,與時俱進,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當代的的大學生責任觀教育已滲透各階段教育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過程中,特別是高校教育中地位愈加突出。在當今社會中,我們可以更加明確地感受到大學生群體的責任觀念的增加和完善。雖然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大學生責任觀教育愈來愈受重視,取得了顯著有效的成果,但是當代的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仍然有多方面的欠缺。
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的責任觀教育中的主體,且教育本身是“教”與“學”相互結合的,主體本身的不活躍和不主動會對責任觀教育的進行產生非常大的阻礙。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在大學生責任觀的教育中,作為主體的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高。比如大部分學生都是在校生,而他們的責任觀教育的內容更多地來自課堂上被動地接收教師的相關教學,課堂以外,包括電視、網絡等等這些本來也是責任觀教育的重要途徑的工具,都被用來娛樂放松,大學生群體很少自覺主動地通過這些工具進行學習。
另一方面是在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中,主動參與意識也很低。在進行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過程中,除了相關的理論知識,還有實踐活動,可以以此來增添實際感受。但是在調查中,雖然大部分學生表示愿意參加此類活動,但更多的是因為學校或所在單位等有強制性的規定,導致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非常的低。
隨著新時代的發展,對于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的要求也與時俱進,不僅是內容的與時俱進,同時也對教法和教育手段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當代的大學生責任觀教育實際情況是教法比較單一。
第一,理論方面的教育主要還是灌輸法。在我國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灌輸法一直是主要的教法,但是這樣并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思想政治課堂的教育是大學生了解學習責任理念的主要方式,而新課改的提出也并沒有很長時間,所以課堂改革還不完善,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并沒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吸收相關理論知識。
第二,雖有實踐活動,但大多流于形式。在調查中會發現,實踐活動的次數很少,參與人員也是有所挑選的用來完成任務的,并且參與人員的參與力度也不大,這就導致大學生無法產生切身感受和情感共鳴。
首先,社會這個大環境的作用不突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全球的緊密聯系、交往,我國一方面并沒有完全成為現代化社會,仍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還并沒有完全轉變,雖然新時代的大學生形成了很好的責任意識,但是這種意識時刻都受到社會風氣的沖擊;另一方面各種國外的觀念文化不斷輸入我國,大學生還未成熟的價值觀等很容易趨向資本的個人利益觀。
其次,學校教育環境也很不完善。隨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才被大力重視起來,雖然在實際數據上,各高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建設都變化顯著,但不可否認,這是近年來剛開始的成果。所以,在學校教育的環境條件特別是制度性、規范性以及力度上,都很不足,學生的責任觀教育也就進度不佳了。
最后,家庭環境的負面影響。一個個體最開始的教育就是家庭的教育,家庭教育環境對于個體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但是由于傳統家庭觀念的影響和地區、經濟等的影響,大多數家庭教育的出發點都是智力教育為主,錯誤地傳遞了道德的認識,忽視了責任的教育,從而使后輩如前人一般長期有著錯誤的責任觀,對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施行更是難題。
2.1.1 大學生內在認知的不成熟
處于學生階段的大學生并不明白自身為何而讀書,既沒有長遠的規劃、成熟的心態,也沒有自我約束管理的意識。包括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對于自身要成為怎樣的人,亦是不清楚。這導致大學生不斷地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只關注自我的發展,眼界越來越窄,根本承擔不住外界的沖擊,看不到他人、社會甚至是國家,也就忽視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應承擔的責任,忽視了去踐行習近平新時代的青年責任觀,影響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的發展。
2.1.2 大學生的自我教育的欠缺
“教育的制高點是自我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教育。”大學生的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責任行為都是不足的,這些都是影響大學生責任觀培養的內在原因。當代大學生往往忽視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的相互依存,不會從多方面途徑進行責任的自我教育,從而缺乏了正確的責任觀和責任擔當。
2.2.1 教育的結構不完善
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是通過多方面的的共同努力構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結構,有組織、有效率地培育大學生責任觀的行為。教育結構的不完善導致教育方法的單一,缺乏創新性,教育的效率低下且不能將大學生培養成真正具有責任意識、具有正確責任觀的人。
2.2.2 教育機制的不健全
首先,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不是一味的灌輸責任觀理念,還要有伴隨教育的管理。相關的管理的機制用來保證各種大學生責任觀教育工作都強有力的執行,保證有關政策的準確施行,才能更好地達到責任觀教育的目的。管理機制的缺陷致使教育的實施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其次,教育包括“教”和“育”兩方面,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效溝通;同時教育者不單單只有學校,教育過程中也需要學校、社會、家庭三方的有效的溝通和合作。所以在責任觀教育過程中并未有健全的溝通和協作機制的現狀下,各方之間未能正確的發生聯動,未能在各方之間形成有效的合力用來拓寬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的路徑,提高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的效率。
最后,對于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的評價和監督的機制不完善。完善的評價和監督的機制能夠使教育者更快、更全面的了解青年責任觀教育的實時狀況,更好地把握規律,以提高教育的效率。不完善的機制使對于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的監督、評價都流于表面,嚴重的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可見在當代,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明的建設是不平衡的。這具體體現在社會的多元化,社會的整體利益很模糊,導致大學生在其成長和價值觀念的塑造過程中不能很好的應對信息時代的負面影響,例如金錢萬能觀、個體本位觀以及一些西方的錯誤思想等,這些錯誤的思想觀念融入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中就會對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造成非常大的阻礙;同時不平衡還體現在不同區域的教育中,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所占比重非常輕。大學生的思想認知受社會發展的大環境的影響,出現了偏差甚至形成了錯誤的責任觀。
第一,要引導大學生不斷的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以此來充足其自身的知識儲備。青年責任觀的踐行需要大學生對于責任觀的認知足夠全面深刻,也就是需要大學生自身有充足的相關理論知識。同時,促使大學生將習得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融會貫通。在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大學生不斷認識自我,健全人格,提高踐行社會主義青年責任觀的能力。
第二,從主體出發,大學生的自我內在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大學生的自省、自律要靠自我養成。大學生要加強自我管理,先要清楚地認知自身的狀況,形成自省的理念,然后通過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逐步改掉自身不自律的短處,進一步提高自律意識和自律的能力。
責任觀教育體系機制的不完善,是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過程中的大阻礙。為了取得更好的責任觀教育效果,必須要健全教育機制。
一是健全保障機制,為更好地對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的管理提供保障。保障機制的健全包括多方面,例如國家要加大財政的投入,以做到相關教育的教育經費有所保障;相關部門要做到教師考核機制的不斷完善,公平地提高教師的各方面待遇;調動多方面力量參與教育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等。保障機制能為大學生責任觀教育過程中各方都提供后盾,以提高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的效率。
二是健全溝通和協作機制。加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加強社會、學校、家庭之間的協作,比如學校里加強師生談話、多組織家長會,校外社會上,開發一些責任觀教育基地,組織生活中的實踐活動等等,都能有效地幫助推進青年的責任觀教育進程。包括監督機制的不足,國家制定明確的政策,組織建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
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的環境條件多有不足。對此,在社會大環境上,促進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真正做到人人有責、人人負責,人是社會性的,不可避免的浸潤在社會風氣中,好的社會風氣才能使大學生愿意主動承擔自身的責任,形成正確的責任理念。同時,加大學校環境建設的力度,明面上有完善的看得見的制度條例強制規范責任行為;側面積極打造校園責任文化,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理念,從而自覺地學習習近平新時代的青年責任觀,將其由理論變為實際。家庭環境的培育則需要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家長做好榜樣示范,言傳身教,將正確的價值觀和品德修養化進后代的骨子里,真正發揮家庭環境在大學生責任觀教育中的積極影響。
學校的學習生活結束后,多數大學生都會步入職場,進入到一個具有長期穩定性的共同體生活,那就是單位。單位中的人們擁有相同的職業活動和工作語言環境,他們更容易形成相近的認知和思維方式。因此,單位這個“大家庭”對于大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單位教育也就成了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單位教育是從單位自身的特點和工作出發的,更能結合實際,也更加目標明確,對于剛開始進入單位、對單位具有很強依賴性的大學生人來說,作用無疑是巨大的。所以,要加強單位的相關責任教育工作,例如,組織團建、小組會議等,以達到對單位成員的相關教育取得成效,更為整體的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營造積極地環境和氛圍。
首先,當今時代是智能的時代,比之過去的大學生責任觀教育,新時代的責任觀教育有一個顯著的優勢——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的運用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充分利用互聯網,比如制作有關責任觀教育的小視頻放在微信、抖音這些大學生的“常駐地”,以年輕人更能接受的方式傳播大學生責任觀,更容易增進大學生對責任觀的學習、認知。
其次,我們的黨史和國史是最好的載體。歷史才是大學生責任觀教育的最好的教科書,只有讓大學生深入地了解它,才能使當代大學生對于中國共產黨,對于中華民族有更強的歸屬感和依賴感,從而更加主動積極地承擔其新時代的責任與擔當。所以,對于黨史和國史的學習,要通過講“中國故事”等方式的宣傳加大力度,拓寬范圍。
最后,通過實踐平臺的搭建,做到方式的多樣化。理論的學習都要回歸到實踐中去,大學生責任觀教育應該在實踐中進行,豐富教育方式可以從豐富實踐方式入手。我們可以通過開展不同形式的責任主題教育活動,比如文化課、辯論賽、朗讀會等加強大學生責任觀的影響力;也可以通過利用社會資源拓展參與社會活動,比如重大活動的志愿者工作加深大學生對責任觀的理解和感悟。
此外,對于有關的實踐活動一定要做到確有其實。真正投入資源到實踐活動中去,支持鼓勵大學生投入其中,不斷壯大學習、踐行當代大學生責任觀的隊伍,實現責任觀教育的良性循環。
大學生是時代的希望,習近平總書記的大學生責任觀的相關論述充分體現了這一點。當代大學生站在新時代發展的特殊時期,肩負著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觀教育成為時代的重要課題,重視大學生責任觀教育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要求,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