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坤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實驗小學
體育是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關系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完善和健康快樂地成長,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規則意識、競爭精神、合作思維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身體素材參差不齊,對體育課程的喜歡程度也不盡相同,加上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興趣點不同,所以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熱情常常存在巨大的差異,影響了班級學生的全面進步。對此,建議將體育游戲運用到體育教學的各個環節,在活躍體育課堂教學氛圍的基礎上,釋放小學生貪玩好動的天性,有效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潛能。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素質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體育課程具有非常高的教學地位。但是基于體育課程的特點,很多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以及體育活動的開展存在抵觸心理和負面情緒,在體育課堂上提不起學習的興趣和參與的熱情。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導入,則可以讓體育課堂上的教學項目充滿變化和趣味性,讓學生產生新鮮感,進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意志品質、德育素質、交際能力等綜合素質。
由于體育游戲多是集體性、趣味性的項目,所以小學生在體育游戲中可以保持更高的參與熱情,提高體育項目在小學生群體中的覆蓋范圍,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并增加個人在體育運動中的精力投入,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體育運動量,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改善學生的生理素質,奠定小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基礎;另一方面可以讓小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加強交流,在體育游戲活動中收獲更多的快樂,從而及時排解內心的學習壓力和負面情緒,進而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保持更加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體適能是近幾年提出的新概念,競技體適能和健康體適能是主要訓練方式,一些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多去進行競技體適能練習,健康體適能的適應人群多為健身者和低齡兒童。對于小學生而言,基于體育游戲的健康體適能可以幫助他們進行適度的訓練,使他們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情、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腸胃的消化,保證更好更充足的攝入所需營養和睡眠休息時間,進而讓小學生可以更好地開展日常學習和生活。同時,當前小學生的學習任務比較重,學習壓力也比較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壓縮了學生的體育活動空間,導致很多學生的健康體適能素質不斷下降,而體育游戲可以吸引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有效提高學生對校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讓小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成長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奠定學生高效學習與健康成長的良好基礎。
在小學生群體當中,很多學生對體育運動是缺乏參與興趣的,所以在體育課堂上的學習活動表現得比較消極,沒有端正體育課程的學習態度,更不利于學生良好體育行為習慣的養成。通過體育游戲的設計和導入,可以讓學生在趣味化的氛圍下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能夠讓體育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進而激發出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和潛能,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逐步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參與樂趣,收獲更多的成功與快樂。同時,要通過多元化的體育游戲的設計和應用,有效對接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打破有課堂上傳統教學枯燥、無新意的束縛,讓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保持新鮮感,進而促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游戲的德育功能開始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首先,體育游戲基本都是集體性的體育運動項目,所以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過程,本身就是學生擴大體育交際范圍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擴大個人的交際范圍,在體育運動中提高交際能力。其次,在集體性的體育游戲中,學生會受到相應的規則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認識到規則的重要性,進而提高小學生的自覺意識和紀律意識等。再次,在體育游戲中,還可以培養小學生的意志品質、團隊精神、協作能力、拼搏精神、集體榮譽感等,這些都是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所以體育游戲的德育功能和育人價值也是顯而易見的。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擁有很大的應用價值和應用空間,在體育游戲的內容與形式上也有很多的選擇,所以小學體育教師一定要結合體育教學目標,貼近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采取科學的體育游戲教學運用策略。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導入,歸根結底是要為體育教學所服務的,所以體育教師在選擇和創編體育游戲項目內容時,一定要貼近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并盡可能地保障游戲內容的多樣性、層次性和趣味性。如針對小學低年段的學生,體育游戲項目的內容選擇,要以集體性、互動性強的趣味游戲和休閑游戲為主,運動量不宜過大,游戲難度也不能太大;對于小學高年段的學生,由于已經掌握了一些跑、跳、投擲、球類等方面的運動技能,所以可以安排球類游戲,“以賽代練”的競技游戲等,游戲的難度可以逐漸提升,這樣才能讓體育游戲更好的貼近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更好的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素質潛能。例如,在高年級“短跑”的教學訓練中,在學習短跑這一項目時,為了訓練學生的反應和跑步速度,可以設計一個“立棍不倒”的游戲,讓學生圍成一個大圈,依次報數確定自己的號數,中間一個學生扶住一根木棍,游戲開始后中間的同學迅速叫出一個號碼然后放開木棍,被叫到的同學要迅速跑出去扶住木棍,以此類推,沒有扶住木棍的同學代表游戲失敗要接受一定的“懲罰”,這樣既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又能貼近短跑訓練的教學目標,可謂一舉多得。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導入,能夠實現很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和功能,但是也需要做到科學導入,要減少體育游戲開展時的主觀性、盲目性,避免出現游戲難度或運動量超出學生身心發展水平的情況,那樣不僅難以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還可能造成學生的受傷情況。例如,體育教師在組織跑步競賽類的游戲時,要考慮到小學生注意力、忍耐力差的方面的情況,適當降低游戲強度和游戲規則的復雜程度;再如,在集體性的游戲項目中,要考慮到一些學生創造力、團隊合作意識薄弱以及性格內向等方面的情況,進而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對學生的游戲過程進行科學引導,確保游戲項目的開展可以很好地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增強其在體育課堂上的適應性。此外,體育游戲的導入,還要考慮到小學生心理發展方面的需求,即體育游戲的難易程度要科學把握,避免難度過大,否則很容易影響小學生的參與信心和參與效果,最終可能會與體育游戲教學目標的背道而馳。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有效導入和開展,需要以創設適宜的游戲場所為保障,這是因為小學體育課堂上的教學資源條件是相對固定的,能夠直接導入和開展的游戲項目也相對有效,所以體育教師在創編游戲教學資源時,要同時考慮游戲活動開展的適應性,對于需要配置新器材、新設備的,一定要結合實際條件進行配置。例如,對于“投壺”這一傳統體育項目,體育教師就可以將其導入課堂并創編相應的游戲教學項目,對于游戲開展中需要的器材,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購買,沒有條件的也可以由教師和學生自行制作,這樣不僅可以營造出良好的游戲教學環境,還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思維。同時,對于參與人數較多和競爭比較激烈的游戲項目,體育教師必須做好游戲教學的組織管理工作,游戲場所的安全性是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如在游戲教學前要認真檢查場地的平整程度,游戲器材的性能狀況等。不僅如此,體育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認真遵守游戲規則,如在“投壺”游戲當中,學生要在規定的區域進行投壺,其他同學則要在安全區域等待。
教學評價是小學體育游戲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只有體育教師提高在游戲環節對教學評價的重視程度,才能及時發現游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實現游戲教學方案的持續優化,以及對學生在體育游戲過程中的行為、態度等進行正確的引導。在以往的小學體育游戲教學活動中,體育教師通常將體育游戲作為課堂放松或休息娛樂的內容,所以對學生在體育游戲中課堂表現是不太關注的,也很少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全面、系統的評價,這一方面會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也會制約學生在體育游戲中的學習效率。對此,體育教師必須將教學評價作為游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積極豐富體育游戲教學評價的內容、主體、方式等,如小學生在游戲中表現出來的態度、熱情、能力等要及時納入體育課程教學評價的指標體系,既要注重對體育游戲競賽結果的評價,也要正視對體育游戲過程的評價,必要時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例如,在鍛煉學生的平衡能力時設計了一個夾氣球的游戲,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兩人,兩個學生需要夾著氣球從起點走到終點,并且整個過程不能用手觸碰氣球。在體育游戲評價環節,要觀察學生在比賽中的態度、方法、合作能力、競技表現等,引導學生用正確的心態看待游戲成敗,反思自己的優缺點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激發個人的素質和潛能。
隨著體育游戲的多元化教育功能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接受,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頻率也越來越高,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出現了一定的教學誤區,所以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對出現的問題給予高度重視。
基于小學生的學齡特點,小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很難得到長時間的集中,個人的學習效率也容易受到個人學習興趣、學習情緒的影響,所以很多體育教師在設計小學體育游戲時,都非常注重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以便營造出良好的體育課堂教學氛圍。但是一味強調小學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和娛樂性也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每堂體育課都應當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如果出現體育教學的過度娛樂化,那么小學生在課堂上可能會因為徹底放松或過度娛樂而遺忘教學目標,讓課堂學習行為偏離正確的教學方向。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運用體育游戲時,可以將體育游戲作為重要的輔助手段、促進手段,但是要避免體育游戲的過度娛樂化,一定要實現體育游戲與課堂教學目標的充分結合,避免讓學生養成自由散漫等不良習慣,以確保體育游戲的育人成效。
體育游戲的教學設計和運用要以科學設計為前提,要將體育游戲融入教學過程當中,并盡可能地保障體育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層次性,避免游戲教學內容和形式上過于單調,否則將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參與興趣和熱情,乃至影響體育游戲的教學效果。例如,每堂課的不同階段學習目標不同,應采取不同的活動方式,課程開始時應以熱身為主,課堂中間是教學的主體,游戲的內容要緊貼教學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高效完成學習計劃,游戲結束要以舒緩的放松運動為主。不僅如此,體育游戲的內容和形式,還應當充分貼近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要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前提,所以要盡量結合每個年齡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盡可能地避免教學內容的單調乏味,進而將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和體育參與熱情進行最大程度的調動,充分保障課堂教學效果。
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需要做到科學的組織和有效的融入,所以體育教師對游戲教學的組織水平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從小學體育課堂上體育游戲的教學組織情況來看,很多體育游戲組織開展的嚴謹性不強,順暢性不足,未能面向全體學生,游戲后的教學評價也不夠全面,成了體育游戲教學中的薄弱環節。例如,有的體育游戲的組織設計,本身就是面向少數學生的,很多學生要么因為不感興趣,要么因為缺乏參與素質,所以未能有效融入游戲教學過程。再如,有的游戲規則制定的過于復雜,注意事項過多,所以游戲前需要教師花大量的時間進行講解,學生也需要大量的時間學習和適應,進而侵占了大量的課堂時間。此外,在游戲教學活動開展前,有的教師未能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導致游戲過程中學生配合不夠默契而導致游戲進行的不順暢,經常出現游戲中斷等情況,最終影響了學生的課堂情緒和學習體驗,制約了良好體育行為習慣和運動情感的養成。而這些問題大多是由于體育教師對游戲教學的組織和準備不夠充分造成的,所以體育教師提高對體育游戲的教學組織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總之,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運用,可以有效增強體育課上的趣味內容和快樂元素,讓小學生在快樂的教學氛圍中增強體育學習的主動性,獲取更多的愉悅體驗和快樂體驗,進而減少在體育學習中的畏難情緒和抵觸心理,提高知識學習和身體鍛煉的效率,實現個人身心素質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