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慧
(張家港市飛翔幼兒園,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在幼兒教育中,幼兒參加活動是幼兒園日常活動的重要組成環節,不僅在幼兒教育中可以具備一定的游戲性,還能夠讓幼兒更多地與其他幼兒溝通互動,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需要在組織游戲過程中引導幼兒獲得快樂和信心,讓幼兒的思維和生活能力得到鍛煉。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的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發展意義非凡。所以優化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要方向,可以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綜合成長發展。如何構建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教師如何在活動中指引幼兒掌握技能,提高幼兒能力,目前還需要對這幾方面教育工作進行更深入的研討。
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對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教師對活動設計必須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為幼兒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教師在進行活動設計時,必須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以此保證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的開展,更加高效有序。
合理性原則主要是指餐前活動的設置,必須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要保證幼兒在進餐之前可以擁有愉悅的心情,盡量避免過多的活動而導致幼兒食欲不振。也就是說餐前活動符合幼兒的進食標準和飲食規律,盡可能為幼兒設計一些相對平緩舒適的餐前活動。從筆者以往的經驗來看,為幼兒展開語言和藝術品欣賞活動,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和身心健康發展情況。
幼兒年齡偏小經常會被外界環境的變化吸引,餐前活動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加良好地進餐,獲得一定的教育意義。所以餐前活動的設計不能夠過于復雜,導致幼兒注意力長期集中在活動中反而忽視了進餐活動。因此餐前活動設計必須要遵循簡要性原則內容設計和開展,不要過度復雜,要選擇符合幼兒接受能力范圍的游戲活動。如果幼兒教師設計的活動過于復雜,那么將導致幼兒教師需要占用大量的時間進行活動的講解,教師在講解完成后,幼兒還需要熟悉操作和操作過程,這樣幼兒還沒有來得及完全自主完成活動,就到了就餐的時間,幼兒在就餐過程中會仍然想著餐前活動,導致幼兒無法專心致志地用餐。甚至有的幼兒為了完成餐前活動,反而不愿意進行就餐,對于教師的教育管理工作以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都會造成一定的打擊。
餐前活動并不屬于任何教育科目,所以餐前活動更加符合幼兒的實際生活,幼兒在教育活動中本身自主學習能力有限,所以幼兒的餐前活動設計必須要符合生活化特點,讓幼兒在活動中可以快速結合個人生活經驗展開活動。這樣不僅能夠簡化餐前活動的過程,還能夠讓幼兒在參加活動中增強生活經驗和生活技巧,進而讓幼兒更好地參與到餐前活動中。例如,幼兒餐前活動可以設計一些與幼兒進餐相關的活動,在幼兒進餐之前可以讓幼兒擔任一次“小小報菜員”。教師將幼兒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每一名小組成員輪流擔任報菜員,需要在就餐開始之前對今天幼兒食譜進行介紹,這些食譜由于都屬于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菜肴,所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就會被快速激活。教師在幼兒完成菜肴播報之后,還可以根據菜譜為幼兒介紹不同食物的營養價值,讓幼兒可以在就餐活動中減少挑食的行為,并且能夠讓幼兒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特征,從而進行科學就餐。
幼兒只有保證健康的飲食,才能夠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但是就目前幼兒園大班教育情況來說,幼兒的飯量較少,再進行就餐時只會自己吃一點,很快到了下午就出現幼兒肚子餓的情況。其主要問題是幼兒在中午進餐之前沒有食欲,無法激發幼兒的進食欲望。所以幼兒教師在進行教育活動設計時,就需要為幼兒設計一些能夠增強幼兒食欲的活動,保證幼兒在就餐過程中可以吃得健康、營養、充分。這樣既可以避免幼兒浪費食物,又能夠避免幼兒在中午就餐完成后出現餓肚子的情況,真正保證幼兒健康成長。例如在幼兒餐前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為幼兒穿插一些小動物吃東西的視頻,并且為幼兒介紹今天就餐的菜肴,讓幼兒可以通過其他人員或者動畫片的就餐認識到就餐的重要性,也利用菜肴精美的圖片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擁有想吃的感覺。以此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取更好的食欲和就餐欲望。
餐前活動由于處于幼兒就餐開始之前,所以餐前活動的開展是否科學有效,將會直接影響到幼兒的食欲。從以往的幼兒教育經驗來看,幼兒教師在展開幼兒園餐前活動時,經常會出現以下幾點問題需要注意。
幼兒年齡偏小,會被外界環境影響,所以幼兒的食欲也會跟隨就餐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改變。教師在幼兒活動建設過程中,需要用更加和藹可親的語境語態為幼兒構建一個相對活潑輕松的環境,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可以得到身心放松的情感。同時為了減少幼兒餐前活動對于幼兒就餐時間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活動建設時,也必須要防止幼兒在就餐過程中還一直想著餐前活動內容,不能夠過度緊張和具有競爭性。如果餐前活動是以比賽性質完成的,那么兒童之間將會產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那么無論哪一名幼兒獲得了勝出,其他幼兒都會出現不服氣的心理特征,從而影響到了幼兒的就餐。
在幼兒園餐前活動建設中,必須要滿足幼兒的主體地位,要保證幼兒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在當前教育改革背景下,任何教育行為和教育活動都要符合生本教育模式,幼兒教育也是如此。教師必須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活動,讓幼兒可以在個人興趣的引導下參與活動。這樣幼兒餐前活動就成為了一次自由的游戲行為,而非教師的教育活動,幼兒在進行活動的過程中將會更加賣力,這樣也有助于幼兒消耗體力,增強食欲。
在以往的教育活動中,大部分幼兒教師為了簡單省事,往往要求幼兒展開某幾項餐前活動,每一項活動規則和游戲方法,幼兒在心中已經極其熟悉,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缺乏新意。因此這就需要餐前活動進行適當的調節,改變以往相對單一的活動方式,幼兒教師需要為幼兒選擇更加多元化的游戲活動,給予幼兒探索游戲這一過程的樂趣感受。并且在選擇活動項目時,還需要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如果項目一味追求新穎而過度復雜,則不符合幼兒全面成長的發展規劃。
幼兒園大班的教育特征是幼兒正在逐漸從幼兒教育轉向小學教育,所以在幼兒園大班的教育活動中,幼兒接觸的兒歌和故事更多元化,對于幼兒的理解能力要求也相對較強。此時幼兒教師在建設幼兒園大班餐前活動時,就可以利用舊知識的新知識加以鞏固,達到知識遷移的教育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餐前時間與幼兒一起回顧已經學過的兒歌和故事,同時讓幼兒對今天接觸到的全新內容進行回憶,有規律性地進行復習,這樣有助于幼兒學習能力的成長。同時為了增強幼兒的活動趣味性,不能夠單純地由教師帶領幼兒進行知識回顧,而是要將回顧過程變得更加具有游戲性。例如幼兒教師可以在就餐之前開展故事表演活動,讓幼兒自己或者組成合作小組回憶以往所學的知識和故事。隨后教師劃分不同的角色,將故事再一次演繹出來,這樣的活動模式不僅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更加加強了幼兒對所學知識的鞏固。需要注意的是表演活動如果過長耽誤了幼兒就餐時間,那么教師可以讓幼兒節選一段故事進行演繹,而非需要將所有故事情節演繹完善,這樣既可以保障幼兒活動的趣味性,又可以保障幼兒準時就餐。
故事是每一名幼兒都喜歡的娛樂活動,故事也就成為了幼兒園大班教師在展開教育過程中的活動內容。特別是幼兒園大班的幼兒,年齡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在故事情節的理解方面和分享探究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性。針對幼兒園大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在幼兒就餐之前進行故事會活動。在幼兒吃飯前,利用多媒體或者收音機為幼兒播放成語故事或者寓言故事以及童話故事。幼兒會對豐富有趣的故事情節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這樣能夠保障幼兒積極主動地聽故事。為了滿足幼兒的綜合性發展,教師還可以在故事播放完成之后隨機挑選幼兒展開故事的復述活動,其他幼兒則作為聽眾判斷是否把故事情節講述完整。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實際體驗,還能夠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同時對就餐氛圍有著重大的提升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為幼兒閱讀《最好吃的蛋糕》故事,該故事內容不僅豐富有趣,還與實物有著直接的聯系,能夠利用故事中小老鼠喜歡吃蛋糕的情境引發幼兒的食欲,還能夠讓幼兒通過不同小老鼠的對話加強語言溝通能力。最后本篇故事的核心是為了讓幼兒感受三只小老鼠對媽媽的愛,在所有幼兒聽完故事之后可以向幼兒提出問題如:“小朋友們,我們在過生日時候,是否吃過生日蛋糕?”一般來說幼兒都會異口同聲地回答“吃過”,隨后教師可以緊接著提出問題:“那么小朋友們,自己的媽媽在過生日的時候吃過生日蛋糕嗎?”隨后就會發現大量幼兒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有的幼兒還低下了頭。此時幼兒教師需要緊接著對幼兒展開德育教育。當有人可以明白母親對于自己的愛,并且在吃飯過程中回憶母親做的飯是否可口好吃,還可以為幼兒預留一下家庭作業任務。如“為母親做一道菜”的教育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利用故事提高幼兒就餐時候的食欲,還能夠增強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更能夠進一步提升幼兒的思維情感能力,以此促使幼兒全面健康發展。
在幼兒教育階段,無論幼兒處于任何時期游戲活動,都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項目。游戲活動可以在這段時間內激發幼兒參與游戲的欲望和學習興趣,以此促使幼兒全身心地投入到幼兒餐前活動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餐前游戲活動不能夠過度消耗幼兒的體力或者過度復雜,很容易導致幼兒出現疲勞反胃食欲不振的情況。所以游戲設計需要具備合理性和簡要性。一般來說適合幼兒餐前活動的游戲主要包括手指游戲、數字游戲、音樂游戲等,這些游戲具備游戲性質,并且還能夠提升幼兒的藝術情感和科學認知。
以數字游戲為例,數字游戲可以包括敲鈴、看誰數得對、看誰記憶力強、小貓釣魚等活動。游戲目標都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數字敏感性反應能力,以及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如敲鈴游戲,教師在開展游戲之前需要為幼兒準備一個小鈴鐺,隨后為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首先拍掌,在幼兒看向教室之后,教室就可以為幼兒提出問題如:“大家都注意到了老師的拍手聲音,那么誰知道老師一共拍了幾下手。”由于拍手活動過程較突然,所以很少有幼兒能夠注意到教師的拍手次數,此時幼兒心理將會產生強烈的不滿情緒,想要讓教師再一次拍攝讓幼兒進行猜測,這樣教師就為幼兒設計簡單的活動規則:“教師敲鈴鐺,在敲鈴鐺的過程中,小朋友需要數教室敲鈴的次數,在教師敲鈴結束后看誰第1 個回答出老師一共敲了多少次鈴?”利用這樣簡單有趣的游戲活動,能夠豐富幼兒的餐前游戲,還能夠快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鍛煉幼兒的聽力和數字敏感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敲鈴的過程中需要避免鈴聲過大,以免影響到幼兒的聽力系統,還可以讓幼兒進行敲鈴,讓幼兒一邊敲一邊數,增強幼兒的參與感和游戲興趣。
幼兒對于新鮮事物和外界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本身充滿著各種秘密,幼兒對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所以可以在幼兒園由幼兒自由提出問題,以教師為幼兒講解的方式構成,或者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再通過共同探索的方式與幼兒共同對問題進行解答。這樣的形式不僅有利于激發幼兒了解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更能夠讓幼兒在不斷地問答活動中開闊眼界,增加知識內涵,有利于幼兒綜合全面成長。需要注意的是,幼兒想象力豐富,經常會出現一些較抽象或者幼稚的問題,此時教師不能夠急于反駁幼兒提出的問題,而是應當從幼兒的思維手法入手,與幼兒共同研究“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就可以了解幼兒在聯想方面出現的思維問題,幫助幼兒的學習思維回歸正軌。并且問答活動是按照幼兒或者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的,每一次提出的問題都可以不同,這樣就為幼兒構建了較創新的問題,活動有利于幼兒成長。這樣的活動形式對于幼兒的吸引力也將會是巨大的。
總而言之,幼兒餐前活動屬于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幼兒是否能夠在餐前活動中有機融入到餐前活動中,是幼兒教育開展的核心要素。幼兒教師在幼兒餐前活動設計中需要注重活動開展原則以及活動開展的注意事項,為幼兒構建多元化的活動內容,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推動我國幼兒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