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偉群
豐富幼兒科學游戲多元表征學習經驗的行動探索——以卡牌記錄的學習路徑為例
章偉群
(蕭山區世紀博奧幼兒園,浙江杭州311241)
多元表征是幼兒主動學習、搭建經驗的一種重要策略,也是提升探究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本課題擬通過卡牌記錄,將抽象的認知用具象的方式轉化出來,從而發現與解決幼兒在科學游戲中的問題,提升幼兒的多元表征能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初步概括出卡牌記錄的學習路徑,豐富幼兒多樣化的學習經驗,轉變幼兒思維方式,引發幼兒深度思考,提高幼兒解決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
多元表征;卡牌記錄;深度學習
隨著《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的進一步推行和實施,大家越來越感覺到培養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已成為幼兒科學教育的首要任務。幼兒通過自身參與、多樣化表達的方式可以促進探究能力的提升。多元表征是幼兒主動學習的一種重要策略,是指以直觀符號為基本要素、以信息加工過程的直觀行為形態的一種認知方式。本研究中通過卡牌這一種直觀的載體,能夠給幼兒以思維的支撐和引導,可以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思維可視化、知識結構化,從而有助于幼兒找到探究、解決問題的思路。
多元表征:表征指在對象不呈現的情況下,替代這個對象的符號或符號集。在科學游戲中,多元表征指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集觀察、記錄、解決、表達于一體化的思維表現方式。
卡牌記錄:貫穿整個探究過程中便于幼兒記錄、表達的創新式設計項目??ㄅ朴涗浘哂谐橄缶唧w化、思維可視化的顯著特點。在卡牌記錄的過程中引導其多角度、多方位的思考,能夠激發幼兒深度學習的本質。
1.通過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觀察實驗、收集記錄、分析思考、得出結論、分享交流等過程給予幼兒更多科學探究的機會,促進幼兒表征能力得到多元化發展。
2.通過“卡牌記錄”項目開發與實施,運用“撲克牌”這一新穎的載體,將“實驗過程、卡牌游戲、園本特色”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孩子自主參與的積極性,建立激發幼兒善思、巧思、樂思的主動學習興趣新導向。
1.有趣味性
幼兒階段的孩子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能動性,他們對于游戲、圖示的興趣遠遠超過文字和說教。而將撲克牌引入作為游戲記錄的素材,讓其不再只是單純地發揮傳統作用,而是貫穿整個游戲的線索。首先利用各種花色區分游戲次數,其次讓幼兒將問題提出、內容假設、推理驗證等整個過程都在這份卡牌上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出來,體現了游戲趣味性。
2.易操作性
游戲中,幼兒會有很多轉瞬即逝的精彩瞬間,也會有很多亟待點亮的火花,卡牌的運用可以讓幼兒將即刻思考的過程通過記錄的方式留存下來,讓游戲向更高水平發展。同時卡牌的操作設計都來源于幼兒,他們根據自己游戲的過程設計出一套游戲記錄卡,在這套卡牌上不斷摸索,不斷創新。幼兒將卡牌放置于每個游戲旁邊,觸手可及,也便于他們將想法隨時記錄。
3.問題導向
卡牌設計中有一項就是呈現幼兒在探究過程中發現的問題,教師們可以通過幼兒反映出來的問題及時調整游戲策略及介入方式等。通過“問題”“思考”“行動”“成果”幾個方面將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用圖示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卡牌成為問題展現的記錄單,從而體現其價值,解決問題。
4.多維學習
幼兒的卡牌運用是將游戲過程、游戲方法、出現的問題用圖示的方式進行展現,勾勒出游戲活動的學習軌跡,是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直觀圖解的一種能力??ㄅ朴行У貙W習、互動、評價結合于一體,即將幼兒的話變成一幅畫,并能對“畫”進行分析和應用。
1.卡牌記錄的認識
(1)識牌:看懂卡牌意義??茖W材料的具體玩法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的操作要求,幼兒在不斷游戲中需要明確游戲的記錄方法,以此指引其操作的各種材料,體現一物多玩和方便記錄的特點。在記錄中能自發融合創新意識和前書寫的方式記錄多樣化游戲的過程與結果。
(2)創牌:創造卡牌形式。為不同層次的幼兒在不同階段突顯“孩子看得見、摸得著”的科學痕跡,充分發掘幼兒的主動學習及觀察能力,以三創:標識、塑封、版圖識別卡牌記錄,甄別游戲行為和游戲中的兒童發展。
(3)玩牌:形成卡牌表征。游戲成就兒童,也成就了教師的專業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玩牌,教師在篩選卡牌記錄表時重點關注幼兒在設計中聯系自身的經驗嘗試多元表征的體現,也發現了諸多問題。比如卡牌的順序比較亂,幼兒怎么完整性記錄?記錄存在哪些不足等。
2.卡牌記錄的運用
在卡牌的運行中,如何保證記錄的多元性和合理分類,教師可借助“卡牌支架”,讓孩子共同參與出謀劃策,引發再思考、再解決,因此制定了“問題搜索單”“幼兒問題觀察說明單”“問題解決記錄單”,記錄幼兒在卡牌記錄中表現出的各種行為與價值,科學把握兒童科學游戲行為的方法。
(1)遇問題:卡牌支架助解題
(2)說不清:卡牌支架助明理
(3)需整理:卡牌支架成體系
3.卡牌記錄的推進
卡牌記錄將科學游戲中出現的問題用圖示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學習看得見,讓卡牌成為問題展現的記錄單,從而體現其價值,解決問題。筆者認為在實施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卡牌的優化與推進的過程。
(1)圖示:少文字易于幼兒理解。在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中,常采用的記錄方式是表格式。表格形式的記錄表能夠簡潔明了地將收集到的信息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但有些設計過于復雜的表格,其文字內容較多,因此幼兒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這也導致了幼兒很難準確地記錄,造成記錄錯亂。
(2)提示:添提示便于幼兒操作。記錄表常規使用一直為平面設計,在進行記錄前需要幼兒進行自身的理解,大部分幼兒可以達到。但是由于個體差異,也有一部分能力稍差的幼兒往往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教師在設計記錄表時因針對不同的活動提供相對應的操作提示。
(3)符號:加符號促幼兒創造力??茖W探究活動中記錄符號是非常重要的記錄方式之一。這些符號包括數學符號、圖畫符號等。一般來說,記錄過程中幼兒采用的符號往往較簡單明確,如箭頭、>、<等形象生動又簡單的符號。在活動中出現的符號通常分為兩類:一是教師既定的符號,幼兒對這些符號進行選擇,這種形式適用于在科學探究記錄方面經驗不足的幼兒;另一種則是幼兒自創的符號,這種方式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創造力。
1.游戲化:卡牌記錄更有趣
卡牌記錄是將幼兒學習的過程用游戲化的方式表征出來,為了讓記錄變得更有趣,教師在觀察幼兒游戲時,需要根據幼兒游戲目標、游戲次數、游戲水平,投放不同數量及種類的卡牌并適時對幼兒游戲化的卡牌進行解讀,從而提高幼兒的思維品質和能力。這樣更能激發幼兒主動思考、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興趣,達到“玩中學”的趣味效果。
2.系統化:卡牌記錄成體系
孩子的游戲記憶存在碎片化、階段性、不連貫的特點。而卡牌記錄是將幼兒頭腦中抽象信息逐步轉化成具體圖畫和符號的過程,是源源不斷地喚醒他們的游戲記憶,他們會根據之前游戲記錄的經驗建構起新的經驗,從而喚起下一次游戲的興趣。同時,這種系統化的自主卡牌記錄方式也能幫助教師更客觀、細致、多角度地解讀幼兒,了解幼兒的認知發展水平,提高自身捕捉幼兒發展水平信息的能力。
3.靈活化:卡牌記錄隨時記
教師可根據幼兒卡牌記錄發生階段的不同,將幼兒的卡牌記錄分為活動前記錄、活動中記錄和活動后記錄三個方面,以每個科學活動為一個單位分析幼兒的卡牌記錄時機。
1.分段式調查類
筆者所在幼兒園非常重視對幼兒科學游戲的記錄,將科學游戲的特點與需要分階段展開評價,同時為教師掌握幼兒真實的現有經驗、水平、興趣等信息提供途徑。
2.日記式跟蹤類
日記式跟蹤類就是在卡牌記錄背景下,結合每次科學游戲開展內容,幼兒對自己或同伴的表現進行繪畫記錄、互動交流。教師則搜集不同形式的資料進行軼事描述、作品取樣、追蹤觀察、分析評價,細致地了解每一個孩子的表征,關注孩子的每一次游戲,使每個孩子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以提高。
3.作品式記錄類
“作品式”追蹤評價,就是貫穿在幼兒對自己與同伴的表現進行自評或他評中的各種卡牌記錄,通過卡牌中的正面評價,以“小步”記錄幼兒在卡牌上的體現價值和進步表現,讓每個幼兒都能看到自己的點滴進步。而教師作為支持者和幫助者,離開孩子的“參與”后,在適當介入中,引導幼兒記錄更加多元化,并激發幼兒對卡牌內容的完整解讀與講述,進行有效性點評。
4.互評式學習類
互評式科學游戲評價,就是根據幼兒課程中的某一次游戲的特點和需要分階段展開評價,展示幼兒在不同探究過程中的階段性吸收和感受,將評價貫穿于一物多玩后的卡牌記錄的始終,通過自評、互評、師評隨著孩子更深層次的探究而延伸開去。同時教師可以更有效、最直接掌握幼兒的現有水平、習得經驗。
1.提升幼兒科學探索的興趣和堅持性
利用卡牌記錄表,跳出游戲活動時間的局限,孩子們會在下次游戲前翻閱自己的卡牌記錄,以上一個活動記錄為線頭,抓住線頭,充分參與科學游戲,孩子們的自主性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2.助推幼兒科學發現的品質、能力
多元卡牌記錄,強調幼兒的主體性,尊重孩子們在科學游戲中的探究、體驗、發現。除了日常的科學活動和游戲以外,還會開展一些融合自然性、社會性和藝術性、語言性的大活動。隨著卡牌記錄的推進,孩子們對科學游戲不再只是淺嘗輒止,而會根據前一次的卡牌記錄,帶著新的想法進行多次的“探究、體驗、發現、記錄”。
3.提升幼兒多元表征的學習經驗
正確的卡牌記錄,可以幫助幼兒梳理和建構科學知識,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和細致的思考能力,有助于把一些零散的經驗進行概括整理,并將知識系統化。為了使每個孩子的卡牌記錄操作情況都能得到展示,教師可以將每一小組的幼兒的卡牌記錄結果,粘貼在一起,放在區域或利用空余時間,請幼兒自愿進行講述。通過多媒體等,讓家長了解趣味卡牌記錄的成果。教師可以及時將幼兒的卡牌記錄結果拍照,與家長進行分享。當家長看到幼兒趣味化、多樣化的記錄,他們會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從而對幼兒的科學方面的教育會進行有意識地引領。
一方面通過“喚醒、碰撞、探討、反思”等思維訓練的培訓,激發教師的問題意識,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另一方面隨著“班班有課題”的開展,教師的意識發生轉變,帶著發現的眼睛看問題,帶著研究的態度去工作。教師們不僅會發現問題,還會想辦法解決問題。
隨著對幼兒游戲的觀察、卡牌記錄的不斷升級、多元化,教師們已逐步認識到:“學習、互動、評價”于一體的創新型卡牌記錄方式作為還原幼兒“小小科學家”的工具,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給予孩子更多探究、感受、體驗、發現的機會,孩子們通過“自主觀察”“主動探索”“猜想實驗”“體驗記錄”“溝通分享”等激發了幼兒科學探索的積極性與能動性、發展了幼兒思維能力、操作能力、語言能力、合作能力。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也有了顯著提高。
在探索實施卡牌記錄的過程中,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卡牌記錄的核心與實質就是把科學游戲的探索、體驗、發現的權利歸還給幼兒,讓幼兒在多次的動手操作中建構知識,在卡牌記錄與分享的過程中豐富幼兒多樣化的學習經驗,轉變幼兒思維方式,引發幼兒深度思考,提高幼兒解決科學探究問題的能力。然而教師們也發現孩子們存在著個體差異,雖然卡牌記錄分年齡段、有多種記錄版本,但對于小班的孩子,記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較弱,對于卡牌內容的理解、記錄有一定的困難,如何讓卡牌記錄表的內容和記錄方式更多元、更適合小班幼兒使用,是課題組接下來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在本課題的推進下,大部分教師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長,班班有課題,人人參與研究,教師對卡牌記錄、對幼兒的科學游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是卡牌記錄的優勢還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在接下來的課題研究中將繼續深入研究,著重挖掘卡牌記錄實施過程中如何凸顯了幼兒內在生長的視角,如何更好彰顯兒童的主體地位,不斷探索新路徑、新載體、新方法,努力建立起更完善、合理、科學的卡牌記錄表內容和方式。
[1]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G612
A
1002-7661(2022)14-0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