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濤
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教學效果淺議
王文濤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牡丹中心小學,甘肅天水741016)
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其中合作學習方法的實施,經過大量教學實踐的驗證,對促進語文教學活動高效開展有很大幫助,為促進學生學習進步帶來重要助力。文章先對小學語文合作學習的價值進行闡述,之后分析了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易出現的問題,最后對提升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效果的策略展開討論。
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以生為本
語文學科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尤其是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打好基礎的重要時期,采用合作學習方法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學科教學目標的實現。與此同時,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特點,很多時候他們無法依靠自主思維完成對語文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這要求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巧用合作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合作中學習,促進學生認知水平進步。
合作學習模式在語文課堂的引入,教師要認識到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和意義。從小學語文教學角度來看,合作學習的價值包括很多方面,文章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方面予以分析。
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創新性教學模式,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增強課堂中語文知識呈現的趣味性,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
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知識較單一、枯燥,這為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為語文知識是以文字為基礎呈現的,其與學生當前狀態下最喜歡的具體、形象的內容和表達方式存在差別,學生會因此出現興趣缺失、動力不足的情況。但是當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時,學生必須要通過與同伴的交流、互動才能夠進行學習,這為他們提供了與同伴“玩”的機會。而且,在“玩”的過程中他們一定會有一個目標,例如探究一個知識點、解決一個問題等。教師出于對學生興趣需求、行為能力的考量之后,會盡量將該目標設置得具有趣味性。所以,當教師進行合作學習的設計時,學生的學習行為從目標和方式上都會獲得興趣需求的滿足,這會讓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其中,課堂教學工作會因此變得更高效。
在語文課堂中巧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教學活動,在合作中學生需要互動和交流,有效調動了學生們的互動興趣和熱情,并在合作中掌握了語文知識。這樣的學習體驗會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帶來重要支持。
語文作為一門以生活為基礎的學科,其很多知識的學習都是經過探究得出的。教師想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啟蒙,就必須要為學生提供探究式學習的機會,合作學習模式由此得以被應用。從合作學習的本質角度來看,其就是學生通過共同探究、相互討論進行知識學習的,所以合作學習本質就是服務與素質教育的方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采取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授課,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同伴進行交流,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闡述自己觀點、表達自己思想的機會,這對于學生而言是滿足他們主觀需求的重要方法。另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同伴之間的互動可以實現相互之間的學習,這對于他們的進步和成長而言至關重要。所以開展合作學習是小學教育階段最具效果的教學方法之一。
降低知識的難度是合作學習策略在語文學科教育中的重要體現。針對心智發育不成熟的學生來講,受智力發育和思維水平的限制,很多知識的學習都存在難度,有些難度可以被學生自己克服,有些難度需要教師幫助克服,還有一些難度可以讓學生通過互動解決,合作學習模式由此得以被應用。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由于他們的思維能力有限,所以在遇到特定知識時,學生有可能會表現出理解困難的情況。但這種情況是個體現象,并不普遍。例如學生A覺得難的知識,學生B并不覺得難,且能夠獨立完成學習。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當教師能夠科學地開展合作學習時,學生的學習行為就可以達到“1+1>3”的效果。因為他們可以互相幫助和學習,在討論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理解,這讓原本學生無法理解的知識順利被掌握。那么對于該生而言,知識的學習難度自然就得到了降低,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的效果也自然會得到提升。
從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情況出發,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被廣泛運用,但合作學習模式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學習問題,這讓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價值大打折扣。
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的沖突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這里所說的沖突,包括但不限于思想矛盾、語言沖突甚至是行為沖突。前文已經提到過,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存在一定差異性,所以組織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知識的探究學習時,很有可能因為思維上的差異而出現沖突。例如在某一知識點的學習時,學生A認為很簡單,不用專門討論,但學生B覺得很難,自己必須要弄懂,那么他們之間的學習需求就會出現差異。如果學生A不能理解學生B,學生B也不愿意遷就學生A,他們之間就會出現思維沖突,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受到影響。除此之外,學生之間的性格也是各有不同的,當性格不合的學生在同一小組當中進行學習時,他們也有可能因為性格問題而出現主觀矛盾,從而出現思想及語言上的沖突,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
時間上的失控是指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沒有掌握好時間,學生們的合作學習超出了計劃時間但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導致合作學習不得不繼續進行,影響了原有的教學進度。這是合作學習應用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也是對教學效果影響最大的問題。例如教師設計的學生合作學習時間是20分鐘,但是20分鐘到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結果只達到了計劃中的一半,如果強行結束合作學習,接下來教師所講的內容學生必然聽不懂。所以,教師只能多給學生一些合作學習時間,這就導致接下來的教學流程被壓縮,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受到影響。
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主要原因來自教師。因為教師是整個課堂的設計者與管理者,雖然學生是合作學習的主體,而且他們擁有足夠的學習主權,但教師對課堂的監督、管理權并沒有因此產生變化,而且其本身與學生的合作學習也不產生沖突。另外,小學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很容易出現過于投入而無法自拔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就一定要做好時間點、學習效果方面的把控,保證合作學習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完成,并獲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導致合作學習在時間方面出現失控的這種情況,主要問題一定是出在教師方面。
互動方向偏差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表現。所謂互動方向偏差,是指學生在合作互動學習過程中的互動行為、思維沒有按照教師既定的計劃走,這就導致了合作學習想要達到的效果無法實現,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工作會因此受到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效果也必然會受到波及。例如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設計了游戲環節,希望通過游戲提升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但學生在游戲體驗之后,將自己關注的重點都放在了游戲上,這讓接下來的教學工作無法開展。又或者學生在互動討論過程中,思維和討論的內容逐漸出現了跑偏,但他們卻不自知,這會讓接下來的互動學習都在錯誤的狀態下進行,整個合作學習模式都因此進入到誤區之中。
實際上從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他們是缺少辨別力和自控力的,所以他們在合作學習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互動行為沒有按照教師既定方向走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必須要對這種情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并做好一定的預案,以確保出現此類問題時學生可以在自己及時地引導下回到正軌之上,順利地完成互動學習。
小學語文課堂為了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教師要做好課堂教學工作的設計和管理,并以科學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獲得思維水平、學習能力乃至價值觀念方面的引導。
為了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模式的優勢,教師在教學中要先明確目標,做好對合作學習模式應用可行性的分析,為接下來的有效合作、互動、交流做好準備工作。
在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先深入分析教學內容,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知識類型很多,每一個類型的知識都有著不同的目標。以《摔跤》一課為例,教師的教學目標包括識字、閱讀分析及寫作中人物描寫的技巧等。那么,教師就要根據這些目標進行合作學習的設計,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合作學習的準備工作。其次,教師應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接受能力、溝通表達、性格特點等。完成學生學情分析之后,教師要將學生們進行分檔,然后按照分檔進行合作小組的搭配設計,由此保證每一個小組都是融洽和諧、互補共進的狀態。之后,教師要做好對合作任務的設計。這里提到的教學任務是指教師在開展合作學習時布置給學生的任務,其既要做到緊扣課堂核心內容,還要對學生的合作學習予以指導,避免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互動偏差或時間失控的情況,給課堂教學工作帶來不利影響。最后,教師要根據合作學習計劃給自己進行定位。具體定位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絕對的旁觀者,這種定位會讓教師完全將課堂交還給學生,無論他們學習到什么狀態,教師都不會進行指導,保證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完整性,此處方式多適用于難度不高的知識點。其二是旁觀、輔助者,這種定位是教師將課堂不完全交還給學生,但合作學習仍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只有當學生出現嚴重問題或錯誤時,教師才會予以輔助和引導,幫助他們從錯誤中抽離出來,保證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進行。因此,針對語文課堂中合作學習的引入,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明確學習目標,優化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打好基礎,后面教學活動才能更順利地開展,真正在語文課堂中落實合作學習,全面提升小學語文學科教育質量。
在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教師要以生為本,突出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學生才能產生良好的體驗。例如在開展《四季之美》的教學時,筆者在做好合作學習設計之后,就讓學生按照筆者對他們的分組進行臨時調座,并在“課文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你認為哪個季節最美?”等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合作學習。因為本課難度并不大,再加上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所以筆者選擇以“絕對旁觀者”的身份加入課堂。在學生進入合作學習狀態之后,筆者來回巡視,并對各小組學生的狀態予以記錄,其中有優秀的表現,也有較差的表現。在巡視中,筆者發現有一個小組針對“哪個季節最美”產生了分歧,其中有學生認為夏天最美,因為夏天會開很多種花,樹上的杏花、花園里的牡丹花、池塘里的荷花等。另有同學認為冬天最美,因為冬天世界都是雪白的,而且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滑冰,自己最喜歡冬天。聽到學生們的討論,筆者感到非常欣慰,因為合作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在與同伴交流中積極思考,探究語文知識,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使學生在高效的課堂活動中收獲更好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好課堂訓練方法的創新,也是保證合作活動高效開展的關鍵,為學生帶來良好的體驗。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在學生完成合作探究之后,必須要給他們時間進行合作學習經驗的分享,并在與同學的互動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和探究,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合作學習質量。
為了達到這一教學效果,教師應在課堂訓練環節對課堂訓練方法予以創新,讓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完成互動探究。例如在完成《慈母情深》的學習之后,筆者要求每個小組派一人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說一說自己對課文中母親對“我”的愛體現在哪些方面,由此考查他們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和理解效果。在此基礎上,筆者還會為各小組布置一個“說說我與媽媽的故事”的任務,任務中每個小組必須要選派一人講一個自己與媽媽之間的故事,故事內容和類型不受限,但要突顯媽媽對孩子的愛。在該任務的輔助下,學生可以更好地將在課文中感悟的道理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讓他們發現自己的媽媽也像課文中的母親一樣愛自己,甚至比課文中的母親更愛自己,由此實現對他們的思想引導,讓他們對媽媽產生感恩之情。由此做到以合作學習任務為契機。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對語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學科要實現突破,讓學生有更好的機會感知和體會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性,教師要注重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其中合作學習模式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歡迎,在語文課堂引入展現出新型教學模式的價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要做好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難度的分析,保證合作學習模式可以科學、有效地開展,并進一步做好對學生的認知啟發,讓他們真正感受語文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
[1] 羅家美.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J].散文百家,2021(15):151.
[2] 張悅.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學周刊,2021(15):45-46.
[3] 張秀紅.基于合作學習的小學語文分層教學研究[J].讀與寫,2021,18(15):109.
[4] 解桂芬.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合作探微[J].成才之路,2021(14):108-109.
[5] 張海江.合作學習策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考試周刊,2021(36):45-46.
[6] 蔡燁.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合作[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21(5):116.
G622
A
1002-7661(2022)14-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