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嵐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依托飛速發展的5G信息技術,人機交互和信息傳遞變得越來越便捷,特別是“互聯網+線上學習”的模式促使課堂教學產生新的變革。將線上教學模式適時引入課堂,可以作為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變革的一種嘗試。本文探討在藝術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應用線上教學模式,以便提高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效果。
我國藝術類的環境設計教育歷來都以“專業第一”為指導,而這也是藝術院校一貫的追求。然而,授課過程中多數教師依舊延續傳統的教學模式,僅采用傳統課堂的教學媒介,如黑白板、實物成品展臺、PPT演示文檔等進行課堂演示及輔助,課堂教學依賴教師單向度的言傳身教。藝術高校環境設計專業課堂教學模式存在如下問題。
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存在“填鴨式”教學模式。首先,高校評估以教師科研工作為量化指標,導致高校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對撰寫論文與課題研究關注度較高,在教學方式和課堂呈現上難以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與此同時,傳統的單向度教學模式相對更為簡便易行,不必著重進行教學設計和課程呈現。這種單向度的授課模式導致師生之間缺乏基礎交流和有效互動,教師一味地機械性講授,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這種教學模式很難提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課堂學習氛圍也不濃厚,自然導致課堂授課質量不高。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講授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同樣也是教師關注度最多、學生參與度最多的部分。教師通常會布置課前預習,安排課后作業,但中間過程中往往缺乏足夠的即時性反饋和評價,加之時間的分散或間隔過長,導致學生能夠真正投入預習、復習的時間少之又少。近20年來,藝術高校的教學改革已經確立了加強實習環境、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的教學目標。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更需要課前、課堂、課后教學環節有效銜接,以實現學生學以致用的教學效果。
線上教學模式是伴隨著網絡技術運用、無線網絡普及、教育改革等諸多因素而產生的,主要通過互聯網、計算機、移動終端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開展課堂內外互動教學。在線上教學模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超星學習通、職教云平臺、云課堂、藍墨云班課、MOOC等,為教師在線授課、學生在線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QQ、微信、釘釘、抖音等都可以成為線上教學的重要工具[1]。線上教學模式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藝術高校教學體系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環境設計是一種基于空間創造、創造人類生活和工作環境的綜合性藝術設計學科。我國目前有大量的本科院校開設了環境設計專業,互聯網為這些高校間的學術交流與資料共享提供了廣大的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互聯網獲取專業的最新動向信息和前沿資料。學生可以利用其中的資源,豐富自身的專業學識,更加便捷地相互交流。
互聯網中共享的大量文獻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諸多便利,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主動地使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眾多在線教育平臺也為師生、同學之間展開學習方法、經驗等方面的交流互動提供了便捷通道。教師可根據在線教育平臺統計的大數據,及時發現學生的知識盲點,了解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真實情況,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和引導,引領學生正確的學習路徑,有效地提升學習效果;同時針對測試結果、練習情況和學生課外交流的具體內容,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總而言之,基于互聯網應用的師生互動模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大大促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
我國國土遼闊,地理位置的差異性和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等特造成不同地區人們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性。同時,各高校的教學資源和教師隊伍配置不同,造成學生的受教水平不等,應對社會工作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線上教學通過網絡實施,而我國網絡基建已經敷設到鄉村、山區等偏遠地區。因此,線上教學能夠解決地域和上課時間問題。名校的金課、稀缺課程使每一位學生得到平等對待,從而實現了教育的平等和公平性。
在教學領域中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是當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2]。傳統環境設計教學在傳統授課模式的基礎上,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應當運用5G互聯網技術,借助教育平臺與教學APP的輔助,打破時間與空間束縛,促進師生以及教學資源的全方位交互,打造平等、共享、合作、啟發與和諧的教與學環境。線上教學模式的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統籌安排,通常采取以下步驟。
針對教學內容,教師可充分運用課程資源,網絡教學平臺中已有各種數字化資源,教師可以通過錄屏軟件、信息檢索實現開發,使其變為適合學生的網絡教學資源。在網上進行資源整合,選擇與綜合藝術學院環境設計課程相關的課程,建立Web平臺的云課程。教師可以利用網上教學平臺進行云課程的制作、課程信息的編輯、網上教學資源的上傳;也可將其剪輯成教學錄像,上傳到微信群、QQ群中。教師還可利用網絡平臺,通過課堂邀請卡進行在線授課,向學生講解技術理論、演示重點、難點,讓學生更加直觀、深刻地進行環境設計專業的學習。教師也可利用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依托教育論壇和網盤等上傳學生學習必備的環境設計專業文獻資料,特別是專業性較強的優秀作品,為學生提供深層次探索的學習路徑。這些措施為特定時期(如疫情突發時期)的藝術高校環境設計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在教學計劃的制定中,除要明確總體的教學目標外,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之前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全面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便更好地按照教材進行教學,并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
教育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教師運用線上教學模式可改變以往課堂中單向的教學方式。在具體章節展開前,教師可以通過班級群、打卡小程序、教學APP等線上工具發布預習內容,讓學生提前對本節課程的內容有所了解。在課堂進行過程中,教師可用“投票/問卷”等多種手段針對某一主題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并用過關、打boss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提高學習效率。生動活潑的圖片和視頻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視神經,從而對學習內容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復習環節,課后重復觀看教學資源是線上教學的最大特點。學生能夠在課后反復消化吸收教學內容,進而加深印象,并自主決定學習內容和實踐時間。因此,線上教學模式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前、課堂、課后“各自為政”的現象。
教師可運用線上教育平臺對學生的在線學習狀況進行實時了解,利用大數據統計,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找準學生學習專業知識過程中的難點,及時獲得反饋,實施針對性教學。在線上教學中,教師也可采取一些激勵學生的方式,例如通過微信記錄學生在網上觀看教學錄像的時間和數量,并將其計入最終的分數,從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還可利用在線平臺進行討論、發布問卷,更清晰地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并根據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以便更好地開展后續的教學,達到優化教學模式和學習資源的目的。
教師通過線上資源的簽到功能,查看學生上課出勤情況,實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查看不是監視,是為了更好地掌握學生在線上利用網絡的實踐和習慣,掌握數據和規律,從而合理規劃教學安排。
線上教學具有新穎性,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但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線上教學都是一種全新的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無論是傳統的教學還是線上教學模式,教師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在從事線上教學活動時,要時刻認識到線上教學是把雙刃劍。教師個體也是生活和工作的參與者,突如其來的教學行為改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壓力。線上教學的網絡、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需要系統的培訓和操作。中老年教師已習慣傳統教學模式,在線上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因操作不當造成教學終止斷片現象,影響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因此,提高環境設計教師的職業素質與教學水平,靈活地解決線上環境設計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對教師隊伍提出的新要求。
上傳資料要盡量微型化、模塊化,系統知識也要分為若干個模塊,各模塊對應一個小知識點,形成若干個小型的體量。這樣既便于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也便于數據傳送和存儲。基于此,教師可根據“顆粒”資源構建原則,構建微課、速課、Flash動畫、視頻資料、PPT、Word文檔、圖片、問卷、習題等多種形式的網絡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通過視、聽進行多感官學習。
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室內展示設計、戶外濱水設計、商業街設計、辦公設計等。環境設計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是學習專業課程的必要條件,學生在了解專業知識結構基礎上,首先要正確認識和把握空間的概念,其次要有改造空間的實踐能力。引入網上課堂的環境設計課程,為學生的后期實際操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線上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環境設計教學的進步,但教學最終是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中去,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藝術高校應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待企業提出需求進行線上模擬溝通,推動線上產教融合新模式;同時,線下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企業的具體項目中,在實踐中獲取經驗和方法,在理論與實踐中尋找平衡點。加強學生對設計活動的認識和參與感,了解設計活動的內容和規則,從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水平。
線上教學像是一條無形的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當某一課堂在線上課人數過多,會造成網絡卡頓和擁擠、數據訪問壓力、直播間學生無法登陸等故障。線上教學必須具備良好的網絡流暢性,這是其成功實施的前提。因此,必須加強網絡建設,優化網絡,使學生得到良好的線上環境設計專業教育。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許多學校紛紛采取網上授課的方式。環境設計是一門實踐性課程,重新構建環境設計的教學模式,優化環境設計專業的教學,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提高他們的學業成績[3]。網絡教學特點是:學生有更多樣化、靈活便捷的學習方式,他們可依托互聯網隨時隨地學習知識,不受傳統學習方法的束縛;教師可充分利用大數據、線上互動、過程追蹤等方式與學生在線交流,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互聯網中有豐富的資源,能讓師生間的交流更加方便,許多信息資源也在網絡上得以共享[4]。線上教學模式的發展之路還很漫長,學校、教師和網絡平臺協同努力才能使線上教學形式得到最優化,從而推動環境設計專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