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芬 余茂輝
摘? ?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是對黨的歷代主要領導人的人民觀傳承和發展,面對新時代歷史方位的轉變和社會主要矛盾的階段性變化,必須準確把握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評判的深刻內涵,牢固樹立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加快推進“五個湖北”建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關鍵詞:以人民為中心;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
中圖分類號:M0?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2-0129-03
中國共產黨不僅來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并且要始終服務于人民[1]。人民是黨的一切,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堅守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的歷史初心與奮斗恒心,才能使人民群眾在新的時代擁有更加殷實的生活、更加充足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理論遵循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汲取了前人的思想精髓,總結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經驗,同時深入結合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堅定不移地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根本價值旨歸,始終關心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和根本利益。
(一)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理論來源。毛澤東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從中積極汲取教訓和總結經驗,牢牢把握和立足本國基本國情以及國際形勢,提出了中國共產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始終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形成了一系列豐富且具有獨特價值的人民思想。他認為人民群眾具有無限的創造力和活力,在中國求存、求富、求強的道路上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二)“三個有利于”標準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始終將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深處,認為人民群眾的利益永遠高于一切,堅持以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一方面,鄧小平強調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是現階段發展經濟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最終目標則是使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得到切實性的保障;另一方面,鄧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思想,客觀評價和分析了實現共同富裕過程中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認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工作之根本,必須致力于盡快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江澤民執政時期,通過總結和歸納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經驗,在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和研究人本觀念,深刻察覺到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國的人民群眾思想也邁向了一個新階段與新境界。面對艱難而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情感最深刻的表達和最根本的體現,它表明黨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促進人民的全面發展作為出發點和歸宿,不斷推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與提高。
(四)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2]這表明,要充分認識、尊重以及依法保障人民的主體地位,將人民的一切現實利益需求和發展進步要求作為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目標,始終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實際出發。由此可以看出,依據所處時代的發展變化和具體要求,“以人為本”概念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進一步升華,在制定大政方針時,真正將以人為本落到實處,不斷滿足人民的真實需求,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生活。
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科學內涵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在唯物史觀中的人民主體地位思想和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人的人民觀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新時代背景下,該思想主要圍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評判”三個方面形成了一套邏輯嚴密、層次分明的理論體系,具有豐富的科學內涵和深厚的時代意蘊。
(一)發展目的:一切為了人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3]。把人民放在中心位置,其核心是要解決“為了誰”的問題,以實現大多數人的利益為現實目標,通過改善和保障民生,真正解決人民群眾的現實訴求,真正維護人民群眾的現實權益,讓人民在偉大夢想的實現過程中擁有更多更好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最根本的價值旨歸和使命追求。目前,貧富差距過大、民生發展相對滯后等問題仍然存在,要全力滿足人民的發展需求,真正讓我國的人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擁有更好的幸福感、更多的獲得感和更強的安全感。
(二)發展動力:一切依靠人民
我國歷來都十分重視人民群眾作為社會主體的歷史地位和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作用,在部署國家的各項工作和安排時,積極鼓勵人民群眾參與到各項工作、事務的各個環節,提倡讓人民積極建言建策,充分吸收和聽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和現實訴求,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知識、才能和創造力。改革開放40多年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是在人民群眾的艱苦奮斗和不懈追求中發展壯大的,促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發展和進步必須始終依靠人民群眾。因此,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去創造出社會所需要的精神和物質財富,創造更加美好和幸福的生活,將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揮灑至創造社會歷史和時代未來的過程中,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繁榮發展打開新局面。
(三)發展標準:一切由人民評判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道路和制度效果如何,要由歷史去檢驗,讓人民來評判。”[4]自新中國建立以來的無數社會實踐都在告訴我們,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歷史的締造者和推動者,而且是檢驗黨和政府所做工作效果的最終評判者。具體來說,堅持人民評判要做到兩個方面:一是做到人民監督,要對政府工作和公職人員的權力運行過程進行監督,防止造成權力濫用和失控的局面。二是做到人民檢驗,黨和政府所做的工作是否使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環境得到了提升和改善,是否真正推動了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這些需要依靠人民群眾去檢驗。要將實現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邏輯起點,切實體現人民在檢驗發展成果中的主體地位。
三、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實踐路徑
在新的改革形勢下,必須始終以人民為中心,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牢固樹立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堅決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推進“五個湖北”建設,促使湖北廣大人民群眾能夠在新時代真正享有更多改革成果,從而更好實現其全面發展。
(一)牢固樹立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新發展理念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要發揮好指揮棒和信號燈的重要作用,實實在在地將人民的現實需求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解決好。第一,要堅持創新發展,并讓創新成果惠及人民日常生活。要注重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和發展機制,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和現實支撐,讓科技創新的豐碩成果真正為民所用,實現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第二,要堅持協調發展,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必須著力解決民生問題,補齊短板,減少各地差異,統籌協調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等各方面工作,確保全社會真正實現公平正義,從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第三,要堅持綠色發展,保障人民生存之根本。要積極倡導和加快推行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為人民群眾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發展。第四,要堅持開放發展,推動人民走向世界。堅持國際間的對話協商、合作共贏、交流互鑒,加強各國之間的互動關聯性,著力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和平世界,造福全世界人民。第五,要堅持共享發展,促進人民共享成果。共享發展就是要將改革發展所取得的一切成果提供給全體人民,不斷提升發展的包容性、普惠性。
(二)全面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堅持落實“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要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切實考慮人民群眾現實需求。第一,經濟建設為創造人民美好生活奠定物質基礎。因此,要積極推進收入分配改革,促進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大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區域之間優劣互補、協調發展。第二,政治建設為確保人民當家作主提供制度保障。要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完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協調各方利益,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為人民群眾送去更足的安全感。第三,文化建設為提高人民思想境界提供內驅動力。要穩步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話語權,積極構建現代文化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全民族的共同價值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第四,社會建設為改善人民現實生活提供重要途徑。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日
常生活。第五,生態文明建設為增強人民幸福感提供優質環境,既要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經濟,又要積極完善生態環境監管機制。
(三)全面推進“五個湖北”建設
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主戰場,也是遭受疫情沖擊最大的一個省,只有在攻堅克難中搶抓機遇、孕育新機和展開新局,始終堅持推進“五個湖北”建設,才能使湖北省浴火重生、疫后重振,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受侵犯,切實維護和滿足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現實需求。一是要加快推進“富強湖北”建設,不斷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使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人民帶去更多實惠和便利。二是要加快推進“創新湖北”建設,不斷創新思想觀念、體制機制,增強企業創新活力,壯大湖北省的經濟實力。三是要大力推進“法治湖北”建設,使湖北省的民主法治更加趨于程序化和規范化,全面實現公平正義,更好保障人民現實權益。四是大力推進“文明湖北”建設,要不斷提升湖北省的社會文明程度,維護好人民生活的良好環境。五是大力推進“幸福湖北”建設,要始終關注民生問題,加強社會管理,切實解決人民的現實訴求和需要。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1.
[2]?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實踐:思想理論版,2007,(Z1):4-19.
[3]?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12-19(002).
[4]?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30.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ZHU Gui-fen, YU Mao-hui
(Marxism College, 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an 430023, China)
Abstract: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i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view of the main leaders of the party in previous dynasties. In the fa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orientation of the new era and the phased changes of the main social contradictions, we must accurately grasp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everything for the people, everything relying on the people and everything judged by the people, firmly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fully implement the “five in one” overall layout,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five Hubei”, and always adhere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Key words: people-centered; scientific connotation;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責任編輯? ?興? ?華]
3176501908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