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 張金蘭 朱騰 黃鐵蘭 曾麗波

一、引言
2019年,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要“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發展需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進教學方式方法”。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撐。當前,信息化教學已成為職業教育工作改革與創新的著力點和深水區,虛擬仿真、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運用逐漸普及,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推進信息化教學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研究以測繪基礎課程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為例,以優慕課作為網絡教學平臺,研究分析混合教學模式對教學質量的影響。
二、各類教學模式介紹
1.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以線下課堂教學為主,主要是教師為主體的大水漫灌式教學,適用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課堂接受效率較低,往往會出現多次講解后仍然無法理解的情況。此外,由于學生的認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層次不同,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一聽即會,失去耐心,接受能力弱的學生跟不上教師思路,需要教師反復講解或放棄學習。這種情況下,教師無法顧及全部學生的進度,嚴重影響授課效果。常用的傳統教學模式有板書、PPT、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
2.線上教學模式
線上教學模式以在線課堂為主,特點為教學資源豐富,上課時間靈活、上課地點不局限于教室。線上教學模式在2020年疫情期間得到了廣泛普及,發揮了重要作用。線上教學通過互聯網將教師和學生相連,在出行不便、無法聚集的情況下使上課時間和地點變得靈活。但是,線上教學模式也有其弊端,如教師操作線上平臺不夠熟練影響教學效果;由于教師只能通過遠程觀察、投票、隨堂測試等方式得到學生的反饋,無法全面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個別學生課上自我約束能力有限,導致教師對學生的聽課情況失控,影響教學效果和教學進度;學生無法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課堂活動,無法充分調動積極性,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常見的線上教學平臺有MOOC、雨課堂、職教云、優慕課等。
3.混合教學模式
混合教學模式是一種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線上線下多渠道教學模式。學生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進行課前預習,教師通過線下課堂教學,讓學生進行預習成果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情況進行重點講解,課后學生通過線上教學平臺進行作業提交、復習鞏固。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線下課堂匯報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薄弱環節,課后學生還可以通過線上課程對重點難點進一步進行理解和吸收。這樣,學生線上學習和教師線下講解相互補充,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使面授課與在線課更好結合,有利于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三、優慕課平臺簡介
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必須依托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搭建的課程教學平臺。優慕課平臺通過PC端和手機端提供服務,PC端提供了教學管理、課程建設、隨堂教學、學習分析、課程瀏覽等模塊,教師可在平臺上自主進行課程建設,如發布單元學習內容、通知、隨堂測試、作業批改與統計等;學生可在PC端進行課程學習、作業提交等。手機端涵蓋了PC端的大部分功能,學生可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進行課程學習、完成隨堂簽到、隨堂測試和討論。優慕課平臺提供了針對特定學生設計特定課程內容的模式,教師可針對授課情況隨時調整線上課程內容;詳細記錄了選課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更加量化。該平臺的使用促進了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培養體系,推動了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考核方式等銜接貫通。
四、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課程現狀
1.課程概況
地圖制圖技術廣泛應用于工程測量、地理信息系統、房產、國土等行業,對于測繪類成果輸出,屬于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測繪類學生的必備技能。
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是一門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的課程,是測繪相關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在測繪地理信息專業群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是“中堅力量”。該門課程培養地圖使用和地圖編制工作的基本技能,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達到地圖制圖職業崗位的技能要求,具備使用、編輯、整飾和輸出地圖的能力。目前,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課程為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2.學情分析
本課程開設在第二學期,授課對象是測繪地理信息技術專業二年級學生。他們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授課對象已完成測量技術基礎、數字化測圖、GIS技術及應用、遙感技術及應用等專業課程的學習,會利用制圖軟件進行簡單的地圖成果輸出。由于未系統學習地圖制圖相關理論,對地圖制圖的整體把握尚有欠缺,存在“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現象。
(2)對混合教學模式較為熟悉。由于混合教學模式普及已久,受用學科廣泛,二年級學生已普遍掌握優慕課平臺使用方法,這對于定量研究和探索混合教學模式提供了有價值的樣本數據。
(3)學習興趣和熱情處于鼎盛時期。經過一年半的適應,大部分學生已適應大學生活,并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具備一定的學習自覺性。
五、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課程教學設計
1.教學內容設計
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是地理信息系統與地圖制圖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培養學生具備地圖的識圖能力、制圖能力和應用地圖的能力。課程共48學時,包括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部分。其中,理論教學內容22學時,包括地圖認識、地圖數學基礎、地圖符號、地圖整飾輸出等內容。實踐教學內容26學時,包括地圖投影轉換、地圖坐標系定義、地圖符號制作、普通地圖編制、專題地圖編制、地圖整飾輸出等內容。課程理論知識抽象、實操內容廣泛細碎。
2.教學資源設計
教材選用近年出版的全國高職高專地圖制圖技術及應用專業規劃教材。線上資源包括課程資源138個、課程視頻資源66個、課程作業數75個、課程問卷數2個、課程題庫實體294題。
3.教學模式設計
在教學中運用了基于優慕課平臺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的整個教學環節中。(圖1)
課前,教師線上發布課程資源、組織學生參與討論并答疑、匯總問題調整教學,學生通過優慕課平臺自主學習,以小組為單位參與討論并提問、進行線下實操。
課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學習成果匯報、提問與交流、教師對匯報成果進行點評總結、根據課前反饋、進行重點難點解析、布置隨堂強化練習任務,學生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進行聽課理解互動、完成隨堂強化任務、針對各組匯報的情況進行互評。
課后,教師布置提升作業、批改作業并評價、對教學成果進行總結和反思,學生按照教師要求進行線下練習、拓展學習、反思內化。
4.考核模式設計
該課程考核方式為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最終成績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按比例評定。其中,平時成績占60%,涵蓋了線上課程自主學習時長、到課簽到次數、課堂成果匯報情況及分數、隨堂測試分數、多次作業平均分數等綜合評估。期末成績占40%,包括期末考試成績。(圖2)
六、結果反饋
1.教學內容反饋
優慕課平臺統計結果顯示,線上課程中視頻訪問前十的課程依次是地圖含義、地圖組成、地圖分類、地球橢球體、坐標系定義、坐標系統、等值線制作、地圖投影定義及特征、管線的表示。(圖3)有如下特征:
(1)章節排序靠前的知識點訪問量較高。地圖含義、地圖組成等知識點訪問量較高,反映出學生在學習初期有較強的學習意愿和熱情,也反映出課程前期難度適中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2)重難知識點訪問量較高。坐標系定義、等值線制作等知識點訪問量較高,反映出學生對于地圖數學基礎、專題地圖制作中等值線繪制實驗的學習有一定難度。教師需在課堂上著重講解重點難點。
2.教學模式反饋
通過優慕課平臺統計,選取本學期4個課班共180名學生作為樣本,對其在線時長、進入播課次數、進入播課個數、提交在線測試數量等進行統計,結果如表1、圖4、圖5、圖6、圖7所示。
3.考核結果反饋
考核結果表明,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與課程綜合成績具有一定正相關性。
七、結論
與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相比,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長明顯增加。基于優慕課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具備了線上教學和課堂教學的雙重優勢。這種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了學生課堂參與度,增強了教師對教學實施情況的把控。對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有深遠意義,對推進信息化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顯著成效,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參考文獻:
[1]鞏海鵬,等.基于優慕課的農林院校有機化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例[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21(2).
[2]密海英,芮文艷,郝愛語.基于優慕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以Web前端設計基礎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56).
[3]喻懷義,高照忠,陳蔚珊,等.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和混合式學習的測量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廣東教育(職教),2020(11).
[4]楊卓懿,宋磊.基于優慕課平臺的工科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9(52).
[5]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
[6]鄔大光.教育技術演進的回顧與思考——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高校在線教學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20,(4).
[課題項目:廣州市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多人協調虛擬仿真實驗平臺三維跟蹤注冊技術研究”(202102021298),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校級高層次人才專項“無人機測繪虛擬仿真實訓系統研究”。]
責任編輯 何麗華
245750170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