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俊麗,張樂道,云月英
(內蒙古科技大學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內蒙古包頭 014010)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營養與健康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指出:發布適合不同人群特點的膳食指南,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逐步解決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并存問題?!笆称窢I養學”是學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必修課程,全面系統地介紹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的關系。該課程對順利執行和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的具體要求和目標至關重要。隨著我國2016 年6 月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 教育理念重視以學生產出為導向[1-2],有必要對“食品營養學”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改革。
目前,“食品營養學”教學過程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3]?!笆称窢I養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但由于教學學時的限制,教學中僅有理論學時,無實踐學時,或者教學實踐學時較少且形式主要集中在課堂上,導致學生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較差。例如,了解營養素的缺乏癥,卻無法給出合理的膳食建議。理論教學主要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為主,未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在教學考核時以試卷成績為主,不能充分反映學生學習效果。因此,現有教學模式難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的提高,已不能適應當今新工科的形勢需要[4]。
“食品營養學”課程支撐的畢業要求見表1。
OBE 理念要求課程目標要支撐該專業學生的畢業要求[2],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專業特點,“食品營養學”課程目標從知識和能力2 個角度制定課程目標,區別于以往僅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目標1:掌握營養學基礎知識、各類食品的營養價值及影響因素,初步具備為實際生產、加工中的營養相關問題進行分析、評價和指導的能力;目標2:掌握不同人群的營養需求特點,初步具備為不同人群制定合理飲食計劃的能力;目標3:掌握社區營養調查、監測、膳食結構、膳食指南等基礎知識,初步具備食譜編制的能力。依據工程教育認證要求,“食品營養學”課程目標支撐畢業要求的達成,其與畢業要求的關系如表1 所示。

表1 “食品營養學”課程支撐的畢業要求
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線上教學采用中國大學慕課平臺上的“食品營養學”課程,并利用雨課堂等教學工具配合課堂教學[5]。在課程安排上,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從課前導學、內容講解、任務匯報、結果反饋、歸納應用等階段進行,實現任務驅動、由淺入深的漸進式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通過讓學生進行營養小知識的搜集,鼓勵學生采用網絡直播的形式或在班上進行營養知識的科普,這樣不僅能強化理論知識,又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為后期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另外,讓學生調查市面上鈣或鋅補充劑,講出產品中與營養學相關的知識點。也可通過對家人或學生進行膳食調查、營養素的計算,并根據平衡膳食的要求制定個性化食譜。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梳理了相關知識點,也為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搭建了橋梁。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創新課題,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科研能力,并鞏固“食品營養學”知識。
傳統考核中平時成績占比較低,大多考核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能力的考核較少。依據以學生產出為導向的教育理念,設置平時成績由線上學習、出勤、課程作業、課堂匯報等組成,增大平時成績在課程考核中的占比,通過資料準備、PPT制作并進行課堂匯報等形式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期末考試試題中增加理論聯系實際、熱點問題等案例分析試題的比例,進一步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食品營養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在教學中通過豐富教學手段、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完善考核方式等手段,注重以成果為導向,將實踐與課程講授相結合,鍛煉學生運用“食品營養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食品相關行業人才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