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要:目的 分析微創拔牙技術、傳統器械拔牙技術在下頜阻生智齒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86例下頜阻生智齒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3例,實驗組予以微創拔牙技術,對照組實施傳統器械拔牙技術,分析2組治療價值。結果 實驗組骨愈合時間、拔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疼痛Ⅱ、Ⅲ程度分別為23.26%、6.9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6.51%、48.84%,而實驗組術后疼痛Ⅰ程度為69.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65%(P<0.05);實驗組、對照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分別為13.95%、39.53%,實驗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下頜阻生智齒治療中實施微創拔牙技術效果更加顯著,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關鍵詞: 微創拔牙技術;傳統器械拔牙技術;下頜阻生智齒;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8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加之飲食結構的改變,當代青少年下頜阻生智齒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下頜阻生智齒拔除已成為口腔科常見治療方案。相關研究發現,下頜阻生智齒解剖變異較大,且伴有顯露困難、操作視野狹小局限等特點,拔牙操作難度系數很大,易誘發不同程度的并發癥[1]。因此,為下頜阻生智齒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方案,積極規避并發癥發生,降低疼痛程度顯得十分迫切。既往傳統拔牙技術以敲錘增加間隙法、鑿骨劈冠法為常用治療方案,其操作流程以撬挺、鑿劈、敲擊等暴力為主,常伴有并發癥多、手術時間長、創傷大、術后腫脹疼痛劇烈等問題,易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恐懼感,進而無法順利配合治療[2]。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技術不斷發展,新型拔牙器械已逐漸步入臨床,其中微創拔牙技術已獲得諸多患者乃至學者的青睞,其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療效佳、并發癥少等優勢[3]。鑒于此,本文選取下頜阻生智齒患者實施微創拔牙技術進行分析,詳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86例下頜阻生智齒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均來源于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間,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2組,各43例,男女比例分別為18:25、22:21,年齡分別為18-53歲、17-54歲,年齡均值分別為(30.52±4.73)歲、(30.21±4.68)歲。兩組基礎信息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4]:(1)患者身體健康;(2)下頜埋伏阻生智齒;(3)具備牙槽骨及頜骨阻力、鄰牙壓冠阻力;(4)患者均知情本次試驗;(5)術后能夠配合隨訪;(6)磨牙區軟組織無急性炎癥;(7)隨訪資料完整。排除標準[5]:(1)伴有拔牙禁忌癥;(2)患者存在全身及系統性疾病;(3)無法順利完成試驗,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術前對2組患者實施X線檢查,掌握阻生智齒及相鄰組織情況,探究阻礙智齒萌出的影響因素,掌握智齒根尖與下頜神經管的聯系,然后予以1%碘伏消毒,選擇2%鹽酸利多卡因阻滯麻醉下牙槽神經、舌神經、頰神經等,保障視野清晰,充分暴露阻生智齒及周圍骨組織。對照組實施傳統器械拔牙技術,切開下頜骨外斜嵴處黏骨膜,至第二磨牙遠頰角處,于第二磨牙近中斜行的松弛切開,將組織瓣翻起,骨鑿去除智齒頰側、頜面骨組織,全面顯露牙冠,將牙冠劈開,去除碎裂牙片,使用普通牙挺,錘敲增隙,撬挺出牙根,同時清理牙槽窩,縫合組織瓣。實驗組予以微創拔牙技術,切開下頜骨外斜嵴處黏骨膜,通過第二磨牙頰側齦溝底,至第一磨牙遠中頰角處,將軟組織瓣翻起,使用仰角高速渦輪機將覆蓋阻生智齒牙冠的骨質磨除,充分顯露牙冠,磨除部分牙槽骨,將磨出的凹槽作為微創牙挺入口,依據患者牙阻力狀況,選擇仰角高速渦輪機+加長鎢鋼裂鉆切割分離牙冠及牙根并取出,最后合理、有效清理槽窩,縫合組織瓣。
1.3觀察指標
(1)觀察2組骨愈合時間、拔牙時間。(2) 2組術后疼痛程度判斷標準[6],Ⅰ度:關節靜止無疼痛及牙痛,且張口、咬合疼痛程度較輕,能夠接受;Ⅱ:關節靜止時存在一定牙痛,咬合或張口疼痛明顯,但能夠承受;Ⅲ:關節靜止時存在一定牙痛,咬合或張口時疼痛劇烈,無法承受。(3)觀察2組并發癥發生率,包括牙槽骨骨折、張口受限、關節脫位。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1.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各項指標比較
實驗組骨愈合時間、拔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術后疼痛程度比較
實驗組Ⅰ程度為69.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65%,且實驗組Ⅱ、Ⅲ程度分別為23.26%、6.9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6.51%、48.84%(P<0.05),見表2。
2.3? 2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3.9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9.53%(P<0.05),見表3。
3討論
阻生智齒可對患者生活質量及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若未予以針對性治療,極易出現鄰牙齲壞、松動、周圍牙槽骨吸收、軟組織感染、咬合關系錯亂等癥狀,嚴重者甚至造成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現階段,智齒拔除術為臨床常用治療方案,但下頜阻生智齒的解剖結構較為復雜,若拔除不當極易發生下頜骨骨折、下唇麻木、鄰牙損傷、張口受限等并發癥。
既往傳統器械拔牙技術中,一般進行劈骨分牙、錘鑿敲擊等操作,其牙挺撬動震動較大,易使患者產生恐懼、抗拒等心理,且對周圍骨組織和軟組織損傷十分嚴重。研究發現,在傳統器械拔除下頜阻生智齒期間,經常出現斷根進入下頜神經管及舌下間隙、頜下間隙等嚴重并發癥[7]。而微創拔牙技術能夠有效彌補傳統器械拔牙技術的不足,從更深的層面上體現人文關懷。 微創拔牙技術主要通過微創專用器械、特定技巧拔除患牙,在拔牙期間沒有錘鑿敲擊等方式,降低對周圍組織損傷程度,不會使患者產生心理負擔[8]。本文研究發現,實驗組骨愈合時間、拔牙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且術后疼痛Ⅰ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通過微創拔牙技術,合理設計手術切口,將牙齦切口結合遠中延長切口,制定長三角瓣切口,能夠最大程度顯露阻生智齒牙冠,開闊手術視野,利于微創器械進入、去骨以及分根,進而規避高速車針對頰黏膜、組織瓣產生損傷。同時,強吸金屬吸引器管徑小,吸力大,能夠提高術野清晰程度;金屬頰拉鉤制定科學,可助于顯露,進而保護頰黏膜及組織瓣;專用高速仰角渦輪機磨切范圍大,只噴射降溫水霧而不噴射氣體,不易造成皮下氣腫;專用阻生牙球鉆、加長裂鉆切割力強,去骨分牙快速準確創傷小等。相關研究發現,微創拔牙挺薄而鋒利,能夠壓縮牙槽骨,切斷牙周膜,安全進入牙周隙,進而合理分離患牙和牙槽骨的接觸。本研究還顯示, 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微創拔牙技術在下頜阻生智齒中可獲得顯著價值,不僅能夠減輕術后疼痛,縮短骨愈合時間、拔牙時間,還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下頜阻生智齒治療中實施微創拔牙技術可取得滿意療效,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雷飛,倪菁,王丹楊.微創拔牙技術在下頜埋伏阻生智齒拔除過程中的應用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20,36(6):338-341.
[2]段登輝,王恩博,崔念暉,等.下頜阻生智齒拔除手術的可預期微創化[J].北京大學學報(醫學版),2020,52(2):395-403.
[3]陳文革,任一雄,高宏,等.錐形束CT在下頜低位阻生第三磨牙診斷和微創拔牙術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6):911-912.
[4]謝偉珍,吳燦鋒,張曉東.下頜水平阻生智齒拔除術后感染的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J].海南醫學,2020,31(1):69-71.
[5]肖佳靈,徐國超.超聲骨刀與高速渦輪鉆拔除下頜中低位水平阻生智齒的比較[J].實用醫學雜志,2020,36(11):1483-1487.
[6]蘇偉,范亞偉.超聲骨刀聯合渦輪鉆拔除下頜復雜阻生第三磨牙的早期效果評價[J].山西醫藥雜志,2020,49(1):10-12.
[7]焦琨,孫賓,徐文品,等.巴曲亭及膠原蛋白海綿用于下頜阻生齒拔牙術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20,24(7):1095-1099.
[8]王寧寧,劉俊紅,辛世鵬,等.不同方法治療近中阻生大學生第二或三磨牙遠中齲齒的療效分析[J].中國美容醫學,2020,29(2):114-118.
282350170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