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勇 史瑞

走進內江市市中區玉溪街道新華路社區,健身器材、休閑涼亭、綠植花草一應俱全。社區路面干凈整潔,文化氛圍濃厚,居民三三兩兩散步鍛煉、閑話家常。眼前一片優美祥和的景象,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一團亂麻”。
內江市市中區作為主城區,也是老城區,轄區內無物業、開放式的老舊小區較多,治理難度較大。該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主心骨”作用,通過成立“居民自治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管委”)、組建“紅色物業”、優化管理方式等舉措,著力補齊治理短板,實現城市老舊小區“由亂到治”的蛻變。
“大小事”自己做主
“在這里生活20多年,我們小區終于有了名字。”指著門衛室外“和美家園”的牌子,小區居民陳開秀笑著說,“小區名字是居民們自己取的,寓意鄰里和諧、和和美美。”
在和美家園小區,包括給小區取名字、垃圾清理、車輛停放等“大小事”,全由居民自己做主。“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家園自己建”已成為小區居民共識。共識的基礎緣于和美家園所在的玉溪街道腳盆田社區,是內江市首個“自管委”的誕生地。
腳盆田社區地處城鄉接合部,老舊小區多而零散、區域劃分模糊、缺乏物業管理,一度存在管理難題。2017年,為探索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治理,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腳盆田社區嘗試組建“自管委”,在社區黨組織的指導下,代行部分物業職能,引導和發動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共同協商、決策和管理小區各項事務。“自管委”成立后,一些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化解。
和美家園小區就是一個老舊開放式小區。在小區居住多年,熟悉小區情況且熱心公益事業的居民周英,被小區居民以實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為小區“自管委”主任,她和另外3名當選的“自管委”成員一起,收集居民姓名、門牌號、電話號碼等信息,制作形成業主名片卡,方便鄰里聯系,同時還負責小區垃圾清理費收繳、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
自從“自管委”成立后,群眾工作就交由群眾去做,群眾的事情群眾自己說了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基層黨組織是‘圓心’,‘自管委’就是‘半徑’,共同畫出基層治理的最大‘同心圓’。”內江市市中區委組織部部長張騫介紹說,從腳盆田社區出發,內江市市中區已建立187個“自管委”,實現了老舊小區全覆蓋。
值得信賴的“紅色物業”
家住玉溪街道西二巷小區的居民代榮清,向物業人員反映了小區下水管道堵塞,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處理。“自從成立了‘紅色物業’,我們遇到什么事,都喜歡找他們尋求幫助。”代榮清點贊的“紅色物業”,是內江市市中區探索老舊小區治理的又一次嘗試。
老舊小區存在基礎薄弱、設施不配套等問題,導致很多市場化物業公司不愿涉足。為破解難題,內江市市中區再次將解題之要鎖定在“引導自治”:在全面落實建立“自管委”的基礎上,由社區黨支部牽頭負責,指導在無物業的小區、老舊樓棟院落成立小區物業服務中心,由小區、樓棟院落黨小組組長兼任物業服務中心主任,“自管委”成員與物業服務中心成員交叉任職,打造“紅色物業”,形成“黨小組+自管委+物業服務中心”的治理共同體。
以老舊小區升級改造政府工程為契機,“紅色物業”從“軟”“硬”件兩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老舊小區生活品質。居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小區里增添了許多“紅色微景觀”,包括紅色驛站、紅色議事亭、紅色文化長廊以及文化廣場等。同時,內江市市中區還指導組建了“紅色物業”的老舊小區,建起“紅色物業服務人員”“紅色管家”“紅色文化廣場管委會”“紅色便民智慧停車場管委會”四支“紅色隊伍”,為小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在城東街道文英街153號院小區,“紅色物業”牽頭與小區居民共同制定了《樓院管理暫行規定十九條》,對小區管理的五個方面19個小項進行細化。如今,小區停車由搶停到依序、公共衛生由臟亂到整潔、水電氣費由追收到自繳,小區樓院秩序井然。
為保障“紅色物業”的日常運行,內江市市中區各社區探索通過盤活閑置土地和房屋、規范收取停車費、增設廣告宣傳櫥窗等方式來發展社區經濟,用收益來反哺,保障物業服務中心基本運行。
小區治理人人參與
在牌樓街道馬鞍山社區,居民楊建國用參與社區志愿活動的積分兌換到一個新菜板,十分高興。該社區2018年成立“愛心儲蓄銀行”,居民為社區作出各種貢獻后,以積分形式存入“銀行”,積分能在社區“愛心超市”兌換成生活用品。自從社區各小區、院落“自管委”成立并帶頭開展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后,“愛心儲蓄銀行”的“業務”不斷攀升。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馬鞍山社區各“自管委”成員充當起了居民的“外賣小哥”,對居家生活需求,一個電話或一條微信,“自管委”成員就會上門服務;對不會在網上繳納電費、水費、天然氣費的中老年人,由“自管委”統一代收代繳。“自管委”的“點單式”服務也伴隨著疫情防控成為常態。
社區連著千萬家,高效治理靠大家。自管委不僅主動為居民服務,還發動居民主動參與社區服務。馬鞍山社區居民正是在“自管委”的親情服務感召下,紛紛熱心參與社區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目前該社區的“愛心儲蓄銀行”注冊會員超過120名,轄區居民參與志愿服務活動500余人次,社區居民主人翁意識和歸屬感不斷提升。
在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居民文化素質方面,活躍在內江市市中區各小區的“自管委”也不遺余力、獻力獻策。
城東街道“自管委”推行每月一教育主題,開設了“法尺論堂”。各小區“自管委”持續邀請法學教授、民警、律師等授課98期,促進居民法治意識提升。城西街道各小區“自管委”則分片舉辦“好媽媽·好妻子·好兒媳·好鄰居”評選,經本人自薦、“自管委”初審、社區申報、街道審定,共評出33名好媽媽、好妻子、好兒媳、好鄰居,讓文明新風吹遍小區樓院。(作者單位/朱星勇?中共內江市市中區委組織部)(責編/王瑾)
265750170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