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偉 陳鴻潔 韋凱異



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采用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共選取患者76例,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為傳統開放內固定手術,觀察組為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各38例,對比不同手術治療的效果。結果:觀察組手術、首次下床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高于對照組,后凸Cobb角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方案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促使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與凸Cobb角改善,減少并發癥發生,顯著改善患者預后,值得推廣。
關鍵詞:脊柱骨折;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并發癥;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3--01
脊柱骨折主要是因暴力或車禍等因素所致,以胸腰段常見,亦是青壯年及老年人常見疾病,而因患者骨折部位及損失嚴重程度不同,其臨床癥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多表現為疼痛、畸形及活動受限等,且伴有一定的感知異常,故給予患者有效治療,緩解其機體不適,促使骨折愈合尤為重要[1]。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可有效恢復患者脊柱曲線及高度,改善病情,但傳統開放內固定手術的創傷較大,極易損傷患者椎旁肌肉、韌帶及筋膜等,誘發頑固性腰部僵硬及疼痛等并發癥,不利于術后康復,其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微創手術在臨床應用廣泛,可有效發揮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2]。而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是治療脊柱骨折的常用措施,其療效確切,因此,本研究以76例患者為例,探究該微創手術的應用效果,旨在為脊柱骨折患者有效治療提供參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納入標準:(1)均經核磁共振及CT等檢查確診;(2)自愿參與,符合醫學倫理標準,簽署知情協議書;(2)年齡、性別及致傷原因等資料完善。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惡性腫瘤與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缺損者;(2)存在手術禁忌癥者;(3)患有精神疾病、智力損傷及認知障礙者;(4)存在發聲及聽力等溝通障礙者;(5)不愿參與實驗,臨床資料丟失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8例,對照組男18例,女20例;年齡23-72歲,均齡為(45.26±3.42)歲;致病原因:交通事故17例,高處墜落11例,重物砸傷10例。觀察組男19例,女19例;年齡22-71歲,均齡為(45.67±3.44)歲;致病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處墜落10例,重物砸傷12例。兩組上述資料對比無差異意義(P>0.05),可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為傳統開放內固定手術,行全身麻醉,在患者的髖部及胸部放置軟墊,C臂定位確定受傷椎體,常規消毒,于脊柱后正中位置做切口,以受損脊柱部位為中心點,逐層切開,分離椎旁肌肉,充分暴露骨折椎體及上下臨近椎體,C臂監測下,在骨折椎體及上下臨近椎體兩側放置椎弓根釘,經連接桿安裝固定,反復沖洗切口,放置引流管,縫合。
觀察組為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C臂定位受傷椎體與椎體椎弓根體表位置,于椎弓根體表處做切口(約1.5cm),C臂監測下置入定位導針,經導針依次置入擴張管,固定通道管,C臂透視確定導針位置好,經導針擰入椎弓根釘,通過體位及器械將患者骨折脊椎恢復高度及曲度,以固定棒固定,沖洗患者切口,縫合。兩組患者均在術后給予預防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
①療效判定:經治療患者神經功能恢復,無明顯疼痛,其日?;顒訜o障礙,可自理生活為顯效;治療后神經功能顯著改善,疼痛感明顯減輕,日?;顒訜o障礙,基本可生活自理為有效;未滿足上述標準,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為總有效率。
②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及術后疼痛情況(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估,滿分10分,分數越高,疼痛越重),并比較。
③測定患者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并比較。
④記錄患者神經損傷、腰背部疼痛、切口感染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2.0分析,計數資料以n(%)、x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值±標準差(x±s)、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首次下床活動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及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較
治療前兩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及后凸Cobb角比較無差異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椎體前緣相對高度、椎間隙高度升高,后凸Cobb角降低,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兩組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脊柱骨折是臨床常見疾病,常導致患者神經功能受損,治療難度較大,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首選措施,臨床實踐數據表明,不同的手術方案治療達到的效果也存在一定差異[3]。傳統開放內固定手術可有效保障脊柱的穩定性,但該方法對患者的創傷性較大,術后恢復較慢,且手術時間較長,組織長時間受到牽拉、擠壓,繼而造成患者肌肉功能受損,術后易發生神經損傷等并發癥,效果不佳[4]。故逐步豐富治療方案,優化手術流程尤為重要。而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是一種微創措施,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操作簡單、創傷小等優勢,可對患者脊椎進行系統固定,微創方式置入固定裝置,三維固定骨折中的短節段[5]。同時,手術操作時,可將椎弓根螺置入肌肉深層,脊椎復位后以固定棒固定,在將椎弓根置入,有效減輕患者損傷,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且該手術不會損傷患者脊柱神經,避免術后感染發生,提高手術治療效果[6]。
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療效顯著,縮短患者手術及住院時間,減少出血量,提高椎體前緣相對高度與椎間隙高度,縮小后凸Cobb角,減少并發癥發生(P<0.05),表明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的療效確切,可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顯著改善患者預后,充分證實該手術的治療價值符合臨床需求,其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可有效發揮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有效縮短患者住院時間,降低術中出血量,減少并發癥發生,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顯著的積極作用,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袁成金.研究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5):22-24.
[2]張鵬,馬曉敏,盧斌,等.應用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療效觀察[J].骨科臨床與研究雜志,2019,4(03):162-166.
[3]葛文博,魏振俠.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患者的臨床療效[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0,31(1):119-121.
[4]周曙光,吳明宇,覃勵明.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效果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2):100-102.
[5]王彥明,張向華,任玉鑫.經皮椎弓根釘微創手術治療脊柱骨折的臨床效果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9):71-72.
[6]彭廣燦,邵之良.脊柱骨折臨床實施微創經皮椎弓根釘手術治療效果觀察[J].中國傷殘醫學,2019,27(14):40-42.
3482501908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