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
摘要:在生物課堂中學生不僅需要把握教材、關鍵知識、重難點內容,還需要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強化相關知識點的應用,掌握專業技能、技巧、規律。因此教師需要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到其中,讓同學們生活中發現存在的生物現象和文化,利用自己的已經學習過的相關知識加以應用和驗證,以此在不斷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取相應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成功激發他們學習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幫助生物教學朝著大眾化,生活化的方向發展,為后續開展的教學活動創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初中;生物;有效性;生活化教學
引言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必須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將生活中涉及到的生物現象與教材相結合,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得其自身的生物文化素養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感受到生物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真正意義和積極作用,從而形成并且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在此基礎上將生活中的熱點話題引入到其中,結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全面分析,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讓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漸的補充自身的生物知識框架和體系,以此深度的完成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和目的。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
就現階段的生物課堂而言,教師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其講解更多的理論知識和解題技巧,讓其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強化對于相關知識的理解、認知,提升自身的化學文化素養、綜合能力。雖然這樣可以讓其掌握相應的技能和知識,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會他們逐漸的將自己學習過的知識淡忘,這樣不僅會阻礙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和實施,同樣也會降低學生的生物能力。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充分課程資源的優勢和長處,為同學們設置相應生活化的情境。教師在此過程中應該正確的引導同學們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問題和現象,讓其可以熟練的運用生物現象解釋和分析相應的問題,以此提升他們自身科學精神和能力。
以解析《青春期》為例,在講解相關知識前,教師可以給每個同學下放調查問卷,查看他們是否真正了解自己。如:給男孩出示以下問題:(1)你是幾歲開始身高突增的?(2)你出現了喉結了嗎?(3)你有沒有出現遺精?你覺得自己進入到青春期了嗎?給女生出示以下問題:(1)你有沒有出現月經?月經期間你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呢?(2)你覺得自己進入到青春期了嗎?(3)你有沒有突然感到很煩躁的時候?你是怎么調節自己情緒的?(4)你有沒有喜歡過哪個男生?你為什么喜歡他?在此基礎上,讓同學分組分析解決問題,并且針對青春期身體的具體變化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通過上述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在青春期的變化,從而可以正確的處理自己和異性在青春期出現的問題,從而幫助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1]。
二、設立生活化問題
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指出:教科書應是“活的、真的、動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靜的。”因此想要落實生活化理念,教師需要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從學生生活角度出發,為其設立生活化問題,讓其在處理、解決問題了解生物科學進展以及生物技術與社會的關系,從而更加了解生物知識。
以解析《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為例,在講解相關知識前,可以為他們展示黑猩猩通過樹枝來掏取白蟻來進行覓食,鴨媽媽身后跟一隊小鴨子視頻、資料,正確引導討論:“這是動物與生俱來就有的本事嗎?”由此引出本節課所要講解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有關知識,在此基礎上讓他們運用動物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相關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進行舉例,針對人類學習行為與動物學習行為進行比對、分析,找尋其中的異同點,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動物越低能,學習能力也就越差;學生的學習行為較為復雜、多樣,其自身通過遺傳因素、環境因素進行改變。通過解答生活化的問題,一方面可以讓其發現自己生活中存在的生物現象和知識,將自己日常生活與生活化問題緊密相連,加深并且強化對于相關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更加清晰的區分先天性行為、學習行為實例,知道上述行為對于生物生存的意義[2]。
三、布置生活化作業
僅僅只是依靠教師講解的相關知識是不能夠滿足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和個人需要的,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為同學們布置相應的作業,在此基礎上結合相應的教材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實際生活與生物學科之間的聯系,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生物元素[3]。
以解析《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為例,本節課圍繞“呼吸作用的概念”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講解完相關知識點后,需要為其布置以下生活化課后習題:(1)為什么糧食在入倉前,需要曬干?(2)為什么媽媽在栽花、種地時,需要經常松土?(3)在貯存蔬菜、水果的時候,為什么要保持低溫呢?
結束語
通過上述針對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實施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可以讓同學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強化對于生物現象的認知、理解,樹立正確的生物學習視角,在生活的事物中發現存在的生物元素,學會利用自己已經學習過的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以此提升自身的物理文化素養、綜合能力,為后續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的同時推動我國生物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金裕婉.淺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現代交際,2019,05:215+214.
[2]楊伯順.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的實踐[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230-231.
[3]黃繼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0,604:229.
1642501705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