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勇
(重慶市通瑞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重慶 404300)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礦山資源具有不可再生屬性,如何在開采利用和保護環境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顯得很重要,綠色礦山應運而生,綠色礦山建設思路解決了“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問題。重慶市是我國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以來受益最典型區域,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同時,重慶市又屬于喀斯特丘陵山區,具有喀斯特地貌環境脆弱特征,如何在合理開發利用現有資源同時保護好環境顯得很重要。
學術界主要從綠色礦山建設現狀和面臨困難、礦山指標體系建設及案例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楊俊鵬等[1]在分析我國經濟、政治、社會發展轉變實際的基礎上,提出綠色礦山是我國礦業發展唯一出路;喬繁盛等[2]從轉變觀念、政策鼓勵等出發詳細論述了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現狀;劉麗萍等[3]提出擴大參與主體、建立長效激勵機制等推進我國綠色礦山建設。張德明等[4]利用層次分析法,將綠色礦山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分為4 類28 個指標;黃敬軍等[5]以綠色礦山建設“32字”標準和“八化”標準為基礎提出建設綠色礦山評價指標體系;劉亦晴等[6]基于高質量發展視角,利用CRITIC_G1法確定指標對應權重,并對構建的指標體系進行驗證;張文龍等[7]圍繞綠色經濟理論和可持續發展理論,從綠色可持續發展角度提出了綠色礦山建設綜合評價體系指標設定原則、指標量化處理方法與評價思路。鄭季良等[8]以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福建金東礦業公司為案例,分析了有色金屬綠色礦山實踐,提出了有益探討;學者們選取案例,從某一行業出發對綠色礦山進行探討,結合礦區實際提出了指導性意見[9~12];張森等[13]詳細分析了重慶市綠色礦山建設現狀,并提出了推進分區域特色的綠色發展戰略及進一步激勵完善措施??偟膩碚f,當前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研究較多,但缺乏喀斯特丘陵山區水泥石灰巖礦山研究案例。為研究重慶市喀斯特丘陵山區水泥石灰巖綠色礦山建設情況,選取忠縣石板水水泥石灰巖綠色礦山建設為案例,在分析了研究區基本情況及綠色礦山建設現狀后,結合研究區實際,選取了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提出建設綠色礦山措施,旨在為完善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相關研究,為喀斯特山區綠色礦山建設提供參考。
重慶市位于我國西南地區,是我國4個直轄市之一,是長江上游沿岸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自1997 年直轄至今已有25 年,屬比較年輕的城市。自西部大開發以來,重慶市社會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目前是我國發展最為活躍的區域之一。全市總面積8.24 萬km2,轄26 個區、8 個縣、4 個自治縣,常住人口3205.42 萬人。重慶以喀斯特山地丘陵為主,地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逐級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東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兩座大山脈,中高山坡地較多,有“山城”之稱。地勢是東南和東北部高,中西部低,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區域逐級降低。重慶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18 ℃;年平均相對濕度多在70%~80%,在中國屬高濕區;在地形和氣候雙重作用下,多霧,素有“霧重慶”“霧都”之稱。全市共發現礦產資源68 種,礦山資源豐富,現實優勢礦產有鍶礦、煤、鋁土礦、錳礦、粉石英、石膏、水泥用灰巖、鹽礦、地熱等。
重慶是我國典型的大農業、大工業并存的城市,是西南地區和長江上游地區最大的經濟中心。全市有耕地面積162.2 萬hm2,農用耕地開發度較高,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商品豬肉生產基地、全國著名的優質水果、榨菜、桐油、烤煙產地。研究區還是全球最大電子信息產業群和國內最大汽車產業群,并形成了裝備制造、綜合化工、能源和消費品制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還是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機生產基地。此外,還是我國重要的現代服務業基地,且已形成金融、商貿物流、服務外包等一體化現代服務業。
綠色礦山是指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既要嚴格實施科學有序開采,又要將因開采礦對周邊環境的擾動影響控制在環境可受的范圍之內。綠色礦山建設是為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資源,同時對其必然產生的污染物、引起的礦山地質災害及生態破壞失衡等負面情況,最大限度地予以恢復治理,以更好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十年來,研究區綠色礦山建設發展經歷了從初期試點到現在基本鋪開過程;且按照先國家試點礦區建設,再到市級試點建設,最后全面鋪開這一步驟,全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發展迅速,取得喜人成績。2018 年制定了《重慶市綠色礦山建設標準》,2020 年印發《重慶市綠色礦山管理辦法》[15],更好地指導全市開展非煤露天礦山建設。當然,在開展全市綠色礦山建設過程中,也還面臨一些困難,如礦山企業文化建設薄弱、分行業或分類別的評價體系建設等仍亟需出臺等。
3.1.1 地理地質環境簡介
忠縣石板水水泥用石灰巖礦山位于重慶忠縣石子鄉,距縣城25 km,交通條件便利;礦區占地0.9235 km2,生產規模400 萬t/a。研究區屬亞熱帶東南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平均降雨量1100~1400 mm,最大降雨量1641.9 mm,多集中在5~10 月份,約占每年降雨總量的70%,最大日降水量107.6 mm(2008年12月11日),年降雨日數112~136 d。研究區屬喀斯特地形地貌,屬方斗山背斜北西翼構造,處于背斜近軸部的位置,地形為剝蝕作用下形成的狹長形平行嶺谷。礦區總地勢東高西低。背斜軸部二疊系地層形成高點山嶺,礦層露頭海拔標高一般在800~1350 m,相對高差550 m。礦區北東部地形陡峻,林木繁茂,植被覆蓋率為70%以上。
礦區內出露最老地層為二疊系上統長興組(P3c),分布于礦區東側,最新地層為三疊系下統嘉陵江組(T1j),分布于礦區西側,第四系(Q4)分布于低洼溝谷及斜坡地帶。礦層為大冶組碳酸鹽巖,由于大冶組三段、二段幾乎為同一時期沉積,界線不明顯,根據大冶組二段采樣做基本化學分析,其基本化學成分也達到水泥用石灰巖的工業品位。礦體呈層狀分布于方斗山背斜北西翼,單斜層狀產出,傾向北西,傾角43~65°之間,層位穩定、厚度大,具一定規模,平均厚約340 m,包括淺灰色~細粉晶灰巖,淺灰~灰白色中厚層狀鮞?;規r,灰色~淺灰色中厚層狀微、細粉晶灰巖,灰~淺灰色中厚層狀微晶灰巖四種巖性。礦區內水系屬長江水系,礦區屬巖溶地區,地表水貧乏,地下水對礦區采場影響小,總之,礦區水文條件屬于簡單類。
礦體均為碳酸巖,巖石類型全為石灰巖、泥質灰巖,無其他巖石類型,為較堅硬巖石,其中石灰巖巖質較硬,泥質灰巖巖質稍軟,礦石抗壓強度較高。礦區內未發現危巖、崩塌、泥石流等,大部分地段植被較發育,無重要的基礎設施,居民集中,均位于開采范圍之外,石板水地區地勢開闊,露天開采條件良好。
3.1.2 水泥石灰巖礦主要構成及現狀
礦區主要包括生活區和辦公區(有3棟職工宿舍和1棟辦公樓)、公路(路面寬15~25 m)、采礦及作業區(開采區面積約68 萬m2、破碎加工區)、棄土場及其它機修區等。從6 個方面分析研究區綠色礦區現狀,一是環境指標:礦山布局基本合理,辦公區、生活區、生產區分開建設,辦公區和生活區道路已硬化,其它道路未硬化;礦山綠化率低,未實施有效的礦地保護和修復措施。二是資源利用方面:礦區編制了開發利用方案、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等,實行至上而下臺階式開采,形成有2 個最終邊坡,但基本未恢復治理。三是資源綜合利用指標:采礦回采率在90%以上,正在申請對三疊系上統嘉陵江組灰巖進行開采,棄土已回覆到最終平臺上用于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四是節能減排指標:無能耗臺帳,無法核實能耗指標,破碎加工系統已安裝有除塵器,運輸皮帶已實現全封閉,采用液壓潛孔鉆機打眼,自帶收塵裝置,運輸道路由灑水車實施防塵噴灑,生產性粉塵得到有效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置率達到100%,修建有生活污水處理池。五是科技創新與數字化礦山指標:礦山主要是機械人工化開采,暫未實現數字化礦山,科技創新資金投入較低。六是企業管理與企業形象指標:企業管理體系完善,機構設置齊全,配備有測量技術員,規章制度健全。
3.2.1 考核指標
根據重慶市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及相關要求,結合研究區實際制定創建綠色礦山16項考核項目(表1)。
表1 綠色礦山考核考評及得分統計
3.2.2 達標情況
研究區綠色礦山建設已達標的指標有5個大項8個指標小項:分別是礦區污染物排放控制、綠色開發方面、廢棄物綜合利用、減少廢棄物排放、管理制度(表2)。
表2 綠色礦山建設達標指標統計
綜上所述,目前研究區綠色礦山建設綜合得69 分,具體得分詳見表1,綠色礦山建設已初具形態,框架已基本構建完畢,綠色礦山建設工作也在穩步推進中。
3.2.3 存在的問題
依照制定16 項考核項目,經逐一分析研判,有13項存在一定問題,主要分為基礎設施類、綜合治理類、三廢治理、軟件管理方面、文化及社會貢獻軟實力五大類。其中基礎設施類包括:部分主干道未硬化,標識牌不完善。綜合治理方面:邊坡缺少綠化措施,綠化率不達標,且未按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進行恢復治理,缺少水土保持措施,占用林地的未及時進行恢復。“三廢”治理方面:缺乏排水溝、沉砂池,雨水排放懸浮物超標,裝載和卸料環節缺乏防塵措施。軟件管理方面:無企業信息化管理臺賬,且存在企業科技投入不足等情況,缺乏單位能耗臺賬。企業文化建設及社會貢獻方面:缺乏企業文化宣傳展示,未主動公開各種社會關注的各項內容,企業社會貢獻缺乏,綠色礦山創建資金需求與礦山利益之間沖突,以及參與地方社會公益事業呈現企業社會責任方面有待強化。
綜上分析,結合綠色礦山建設詳細指標,對照進行不斷改進完善,促進礦山建設達到綠色礦山要求,建議如下:一是強化礦區環境及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礦區整體效應。保持礦容礦貌整潔,各功能區劃分清晰,場區秩序井井有條,聘請具有專業知識的園林工程師協助做好設計、種植等工作,生活區、辦公區及道路兩旁綠化覆蓋率達80%以上,衛生狀況良好;同時做好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如完善道路硬化工程等。二是采取更加科學合理的資源開發方式,嚴格實施礦產開發利用方案或開采設計要求實施綠色開發,嚴格落實礦山環境治理與土地復墾規劃方案,同時做好水土保持溝渠等設施修建任務。三是加強對礦區資源綜合利用,保證資源合理開發、有效利用,確保礦山開采可持續性。四是做足減能減排文章,提高噸耗經濟效益,降低開采成本,優化組織管理,統籌規劃;加大科技投入,學習模仿相近優秀礦山采礦工藝,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及時淘汰高能耗設備,購買低能耗設備;同時堅持“三廢”治用兼顧,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指標。五是強化企業管理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建立健全領導機構和規章制度,成立綠色礦山創建領導班子,逐步建立完整的礦山管理長效機制;加大綠色礦山宣傳力度,提升綠色礦山建設群眾知曉率;積極參加各類公益事業活動,多為社會貢獻自己力量,提升知名度,構筑和諧礦區環境。
水泥石灰巖礦山在社會發展與建設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喀斯特丘陵山區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起到了關鍵作用。由分析可知,研究區綠色礦山建設得69分,綠色礦山建設已初具模型,綠色礦山建設正穩步推進;對照選取16項考核項目25項指標,仍存在基礎設施類、綜合治理類、“三廢”治理、軟件管理方面、文化及社會貢獻軟實力5個方面共13項指標需要加強完善。為達到綠色礦山要求提出針對5個方面的具體措施進行建設改進??傮w來說,重慶市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已走入正常化,綠色礦山建設已全面鋪開,但仍需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礦山因地制宜采取有益措施,分類分步進行創建工作。今后研究可細化具體創建措施,如針對喀斯特山區邊坡治理中如何與地質巖層結合,因地制宜分區域選取綠化樹種草種等方面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