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震,林艷輝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2021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為了進一步鞏固現有的脫貧攻堅成果,根據當前農村產業的發展形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根據鄉村的不同特色,加強推進“最美鄉村”的建設。為促進農村產業繁榮發展,建立環境可持續性,推進農村文明建議,培養一大批能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水平的“產品”,讓中國人民都愿意以農民作為職業,樂意把農村當作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開創一個成功的農村發展新時代[1,2]。
中國作為一個擁有9 億農民的發展中國家,又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農業大國之一,為了提高我國整體的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國家針對地方農村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借此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真正實現“全面建成小康”。加強推進獨具地方特色的“最美鄉村”建設、深入農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鄉村振興”等都是近幾年國家對農村產業發展采取的主要策略?!班l村振興”戰略以構建鄉村經濟產業發展興旺、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形成鄉風淳樸的鄉村為發展目標,改進農業相關管理制度,發展各縣市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以“長處”帶動“短處”,以此增加農戶的經濟收入,擴大農業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小康水平”[3,4]。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背景下對黃家崴子村農村產業發展戰略進行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黃家崴子村,是中國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仙人橋下所屬的行政村,位于仙人橋鎮東北部,幅員面積24 km2,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因為通化至白河的列車在此停靠1 min,也被親切地稱為“一分鐘小站”,該村創建了撫松縣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基地,是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村。從1991年起,黃家崴子村就開始組建聯產承包制種植蘋果、小米等經濟作物,并采取農戶聯營的模式。黃家崴子村始終堅持立足產業致富,打造特色鄉村品牌,產業興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村逐漸走向致富道路。曾連續榮獲“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 “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 “全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示范村” “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生態文化建設村” “全國綠色森林村莊”等稱號,并連續12 年被省委、市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優秀村。
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針對經濟無力脫貧致富人員、無產業可扶貧困人口、留守老婦女和幼兒人口,以及對受災群體和殘疾人分別制定的各種優惠政策實施兜底保障幫扶,并進行了政策性兜底脫貧,村委提出“精準脫貧,不落一人”的總目標,提出“進一步摸清幫扶對象”的意見,同時黃家崴子村還結合政府配套制定的各種精準幫扶優惠政策和一對一幫扶專項,黃家崴子村做好對留守兒童、老年人、婦女,殘障人士,以及對受災群體的關愛幫扶和臨時性救濟保障工作,兜牢了臨危、臨困人員的脫貧底線。
根據多數貧困戶無力脫貧的現實,黃家崴子村發起了將人員帶出去或請進來開展技術培訓的倡議,并聘請了吉林大學、吉林省農科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等單位技術專家干部,現場舉辦相關的農業技術培訓以及外出務工技術指導培訓與講座。通過制定《村規民約》、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將被動轉化為主動,使“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
2.3.1 協作扶貧成效顯著,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質量的提升,人們開始在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問題。這就要求人們努力做到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做到保護原始生態環境。為了突出黃家崴子村的農業特色,針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實施“三重功率估算”戰略,形成了以“一村一品”為主的五大產業帶,包括優質大米、低油菜籽(表1)。
表1 黃家崴子村第一產業發展數據變化分析
黃家崴子村在2020年實施產業幫扶項目40個;同時,通過和沈陽市合作,建立結對幫扶機制,爭取對口幫扶資金769余萬元,用于16個項目的實施和建設;向外總共引進6家企業,豐富產業結構。產業扶貧既帶動農戶脫貧,還促進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近年來,黃家崴子村以農產品加工為主線,加快了黃家崴子村制造業的發展,促進了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迅速崛起,據統計,黃家崴子村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有3家,系列產值108 萬元。
2.3.2 建設發展城鄉一體化,初步建立貧困治理的長效機制
黃家崴子村堅持抓好鄉村振興這個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通過訪談和研究、總結黃家崴子村政府工作報告,得出黃家崴子村在精準扶貧戰略中的戰略指導和基本點。鄉村振興計劃是與城鄉教育統一建設政策有機融合的家庭扶貧模式,實現了645 名農村新居民子女就近入學;關于農村適齡兒童的讀書生活問題,黃家崴子鄉政府通過增加財政投入,壓縮地方政府經費用于支援農村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發展,重點進行了鄉村小學、農村寄宿小學的規范化建設,并實施了鄉村學前教育發展兒童營養提升行動計劃,針對在校生活困難和升學至本科階段的學生在農村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實行農村義務教育的精準幫扶學生補助政策,不讓農村貧困家庭兒童因學致貧或增加貧窮程度;針對農村居民的看病難問題,在黃家崴子村實施農村基礎醫療全覆蓋,同時,通過對農村貧困人口大力推廣大病醫療保險、對有特殊醫藥需要的農民實施基本醫療援助,重特大疫病救治范圍基本實現了貧困人口的全覆蓋。
黃家崴子村脫貧攻堅戰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方面也開展了一定工作。但就目前整個農業鄉村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來看,尚有不少的實際問題。
近幾年,由于黃家崴子村受生態環境保護的限制,很多地方在沒有找到合適的能夠保障生態環境的同時提高生態農業發展的方式,所以黃家崴子村生態農業發展的規模不大,且形式單一,此外,有機農業的建設也不能僅以生態農業進行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黃家崴子村在發展生態農業的同時一直注重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但結果卻事與愿違。黃家崴子村在綠色無污染的水果和蔬菜生產方面,雖然強調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并支持使用農業肥料,但卻不是一種從技術層面提高產品質量的系統方法。土壤和水植被的技術保護水平也需要提高。
對于黃家崴子村來說,短時間內產業的發展很難形成一定的規模。人力資源的短缺,農產品加工能力欠缺,農業標準化程度低且產業鏈條短,農業可持續發展后勁薄弱。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由于很多重大工業建設項目都是由當地政府大力推進,缺乏市場調節,與產業振興的需求尚有一定差距。
①農村青年人口減少,導致農業產業園種植、管理缺乏人手,最重要的是缺乏專業的園林管理者,特別是修枝、施肥、嫁接時期,人手十分缺乏,大量產業園只得放任自然生長,導致產量低;②缺少農業科技人才,因為缺乏專門的農民技術人員,因此導致農民對病蟲災害、栽培和施肥技術還停留在經驗階段,缺乏農業科學技術的引導,以至于產業園的收成很不穩定,無法形成固定的供應商;③缺乏現代化的生產、管理方式,由于產業園分布較為分散,且技術落后,從而無法使用現代化的種植、采摘設備,管理也相對落后,導致產品品質下降。
農業本身的綠色屬性決定了農業現代化的綠色發展內涵,國家提出“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促進農業資源利用方式由高強度利用向節約高效利用轉變”[6]的可持續農業發展目標。國內外學者從農業生態安全、農業生態效率和農業環境評價等方面對農業生態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7];同時從糧食價格、農業政策、影響因素等方面對農業經濟問題開展了深入的探討[8]。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質量要求與長期性,對于生產模式進行優化,融入綠色循環式生態模式,發展農村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促進農業健康運行,合理管理播種和畜牧業的結構,促進生態農業在提高效率和集約化的道路上發展。同時,需要采取更積極的做法,以長期利益出發制定改善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計劃[9]。遵循“協調一致”的發展思想,大力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探索出適合黃家崴子村的農業發展模式,并最終提高黃家崴子村農業的總體水平,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發展的雙重增益[10]。
以生態農業系統運作的多樣化和結構合理化為標準確保農業合理開發,推廣生態環境建設以及恢復已經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11]。此外,加強生態農業示范城市的建設,全面推廣生態農業知識,通過走可持續的農業發展道路,開展多元化發展模式。
首先,要形成多元化融合的經濟管理體系。加快并建立部門間互動的發展體制,有效突破城鄉旅游發展部門劃分、條塊管理的制度障礙,通過共同制定城鄉旅游發展專項政策措施,統籌協調城鄉旅游各產業部門協作與融合發展[12]。其次,要促進城鄉旅游服務行業深化融合。通過將農村旅游業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與互動,打造“鄉村旅游+”的產品鏈接渠道,針對觀光旅游、度假、娛樂、療養、探險、文產、醫療、商務等不同的農村旅游產品屬性,形成靜態和動態旅行產品相結合的農村旅游產品系統,以實現農村旅游產品價值增長。同時,依據本地資源特點,積極進行鄉村旅游的縱向拓展融合,以進一步增加鄉村旅游與各行業融合的密度與縱深。即在農村觀光旅游與農產品橫向融合的基礎上,圍繞農村生產生活各環節,進一步深挖農村觀光旅游與農產品的融合形式,如結合農產品栽培進行農事體驗、在農產品開花時期進行賞花旅游、結合農產品采收期間進行農產品品嘗等農村觀光旅游活動[13]。促進農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促進廣大農戶從商品生產,加工物流,產品銷售等各環節中獲利,進一步探索農業電商支持力度,建立完善農業電商信息化建設體系,對農業新型經濟經營主體規模流通環節加強支持力度,同時形成規范化運營管理相適應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體系。
4.4.1 監管服務并重,提高產出效益
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總要求,監督服務并重,為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供保障和支撐[14]。對農產品種植生產、加工、銷售及售后環節進行監督,加強農村社會化組織,維護好農產品市場秩序:認真開展農產品低產林改造;積極推進農產品林下種植業發展;鼓勵產業園合理流轉;開展社會化服務等。
4.4.2 加強農產品加工企業政策扶持,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
加強品牌保護意識,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加強政策扶持力度,確保企業資金充足;鼓勵產業園經營流轉、加強涉農各部隊對農產品種植的政策扶持。
4.4.3 切實抓好農產品購銷工作,增強產業自信
加強農產品收購源頭管理,完善購銷體系;加強產業宣傳;鼓勵企業進入農村設點收購;加強市場監管;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加強科技支撐延伸農產品加工產品產業鏈、加大政策扶持和擴大農產品工企業融資渠道:農產品銷售環節,加強農產品源頭收購管理、加強宣傳、拓展銷售渠道[15]。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研究農村產業戰略發展是一個復雜且長期的系統工程,這不僅對鄉村社會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也對推進城市和鄉村融合發展建設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立足于黃家崴子鄉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狀況,深入研究鄉村產業發展戰略問題,即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為契機,進一步深入探索鄉村產業發展。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鄉村社會中更應健全行業管理體系,營造鄉村產業健康繁榮的良好發展前景;進一步強化對政府對鄉村地區的引導,進一步提升鄉村經濟管理水平,實現農村管理現代化和效能化;突出“最美鄉村”建設,實現鄉風文明;重視鄉村環境治理,健全環保管理機制;提高農村經濟總收入,以確保農村的生存質量,積極實施農村振興戰略,高水平地促進農業與農村現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