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后續寫作為新高考中的新題型,對語言、思維和創造力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可以在把握讀后續寫評分規則的基礎上,進行相關針對性技能訓練,以期寫出情節合理、邏輯銜接恰當、語言豐富準確的續寫文章。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后續寫;寫作技能
讀后續寫這個題型已經進入新高考試卷,占全卷分數的六分之一。它不同于傳統的應用文寫作,是一種對語言、思維和創造力要求較高的新型寫作題型,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學生讀后續寫能力十分關鍵,顯然,“背范文”這一傳統套路學習不再適用于續寫題型,一味機械地進行整篇寫作練習,也可能會事倍功半。這就需要教師先做足功課,在把握讀后續寫評分規則的基礎上進行相關針對性技能訓練。
讀后續寫最早由王初明教授提出,“針對學生語言水平精選前文,以其為范本進行續作,跟優質的語言協同,跟精彩的思想協同,跟嚴謹的邏輯協同,跟巧妙的銜接連貫協同”。讀后續寫的評分標準也充分體現了這一思想。要想寫好續寫,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先要了解高考續寫的評分標準。
1.本題總分為25分,按5個檔次給分。
2.評分時,先根據所續寫短文的內容和語言初步確定其所屬檔次,然后以該檔次的要求來衡量、確定或調整檔次,最后給分。
3.詞數少于120的,酌情扣分。
4.評分時,應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①與所給短文及段落開頭語的銜接程度;
②續寫內容的豐富性、合理性;
③應用語法結構和詞匯的豐富性和準確性;
④上下文的連貫性。
所以,一篇好的續寫文章,續寫內容要能涵蓋全部寫作要點,情節合理,與所給段首句和短文有合理的銜接,續寫內容風格與原文匹配;行文流暢,上下文連貫,有效地使用語句間的連接成分,續寫短文結構緊湊;語言豐富,使用多樣化的語法結構,使用高級詞匯表達,并在此基礎上盡量保證使用的準確性;在準確理解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基礎上進行情感升華。還有雖然沒有明確說明但應該注意的一點,拼寫、標點及版面的整潔度會影響整體得分。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讀后續寫高分創作的幾個關鍵原則,并以此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指導訓練。
一、內容情節合理
續寫部分的構思簡單來說就是理解原文,延續原文未完成故事。這就必須充分考慮對原文的劇情、角色特點和角色關系等要素的合理承接,并遵循故事前半段的邏輯繼續演繹和完善故事后半段的劇情和角色情感。
內容情節在續寫評分中為定檔的最重要標準,教師在進行續寫之初最好不要把一些續寫的構思規則直接告訴學生,這樣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學生只聞其形,不知其義;也不要一開始就讓學生直接動手寫,這樣學生往往不得要領,不知如何下手,寫出的文章錯漏百出,不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筆者去年開始給高二學生進行續寫訓練,一開始并沒有馬上就讓學生動手去寫,而是每周選用2~3篇經典續寫實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討論等方式一起分析構思,讓學生在不斷的實際構思過程中親身感悟續寫內容情節構建的基本要求。比如:情節合理,切忌脫離實際、天馬行空;內容完整,結尾問題解決,不留懸念;把握劇情線和情感線的走向,分析前因后果,理解人物內心;不出現和故事主線無關的人物;故事情節發展沒有旁支。這樣進行了幾篇后,可以要求學生分析后列出一個提綱;進行了至少10篇后,可以選用相對簡單的題目讓學生開始試寫。其實,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續寫題目,課時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每一篇都動筆去寫。這時,我們就可以選取比較好的題目讓學生分析情節,制訂提綱,筆未動,心已遠。
當然,情節的合理構思離不開對原文的充分理解。讀后續寫,不僅考表達還考閱讀,讀是第一步,讀懂所給的文章是前提,寫出后續是關鍵。要能讀懂字面含義,梳理原文的主要情節,捕捉到關鍵信息,還要厘清文章的脈絡和關系,注意文章的表達風格以及語言特點,這樣才能推演合乎故事邏輯的后續發展。
續寫多為記敘文,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原文閱讀時注意獲取六大要素信息——when, why, who, what, where, how,在明晰文章的脈絡和故事走向后才能續寫出與前文情節連貫的后文。當然,閱讀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日之功。學生要有意識擴充自己的閱讀量,經典的外語小說《哈利·波特》《小王子》《野性的呼喚》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礙于時間有限,也可以讀一些短篇小說或文章,故情景貼近生活的閱讀材料最佳,學生更容易與主人公產生情感共鳴。在閱讀時也要有所側重,注意學習體會其中各類動作、情緒、環境描寫和銜接,這些都可以為學生進行續寫提供養分。見多而識廣,通過多讀,接觸到更多高質量的文章,才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質量。
二、邏輯銜接恰當
好的續寫一定要與所給原文及段落開頭語銜接合理,邏輯嚴謹,上下文連貫,還要與原文作者視角一致,使續寫部分與原文部分邏輯銜接恰當,渾然一體。
我們常見的續寫文章多為記敘文,由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以及結果構成。在讀后續寫題型中需要開始續寫的部分位于事件的經過部分,往往在故事的高潮前后,此時需要續寫者合理想象,幫助故事的主人公思考如何面對所處的局面,可以采取哪些行動,最終會得到怎樣的結果。在此過程中,要使邏輯發展合理,要特別關注所有已給內容,也就是原文、續寫第一段段首句和續寫第二段段首句。原文的邏輯發展為我們后面續寫定了基調;續寫第一段段首句明確告訴我們后面的發展,比如:該句出現了“three days later”“in another room”等內容就提醒我們邏輯上時間、空間的轉換;續寫第二段段首句尤為重要,因為這部分既“啟下”,為我們第二段續寫定起點,也“承上”,為第一段續寫內容定下終點。
除此之外,續寫部分還要遵循一定的邏輯原則。人物的言行要合乎“性格邏輯”。人物的行為、語言是受人物的性格和背景制約的。《紅樓夢》中,寶釵探視寶玉時,“手里托著一藥丸走進來”,而黛玉卻是從側門悄悄進來,“兩個眼睛腫桃兒一般,滿面淚光”。都是大家閨秀,都是情竇初開,然而兩人的表現卻大不相同,這是兩個人的性格不同使然。同樣,如果我們續寫的段落中讓一個“普通的修理工”大段地用高級英語來講道理,是不是會感覺莫名其妙?情節和細節還要合乎“生活邏輯”,就是要符合生活實際,“像”真正的生活。比如:有一篇學生的續寫中寫一個騎自行車的人路上遇到了一匹狼,他就不斷地把包里帶的面包扔給狼吃,他扔了一路,狼吃了一路。且不說狼究竟愛不愛吃面包,一個人出門到底能帶多少個面包呢?只有合乎生活邏輯的情節,才具有文學上的真實性,我們應該學會觀察生活、提煉生活。
三、語言豐富準確
敘事性文章的生動性體現在詞和語塊的靈活運用,以及劇情和情感的細膩刻畫上,讀后續寫評分標準中也提到“使用了多樣且恰當的詞匯和語法結構”。這都要求寫作者靈活使用詞和句的高級表達技巧,并且能夠使用文學的修辭和描寫手法,以達到為文章增色的效果。同時,作為續寫,要先獲取和理解原文的語言特點、敘述風格和句式結構等,使續寫部分與原文語言風格一致。
在教學過程中,要首先讓學生把語言方面的三個原則牢記于心,即多用展示性語言,少用告知性語言;多用具體性詞匯,少用概括性詞匯;巧用修辭手法。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能生動精彩。但是,只是知道規則,還遠遠不夠。當開始續寫時,絕大多數學生都面臨“無米下炊”的局面。如果沒有充足的語言儲備,再好的構思,也會胎死腹中。“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教師可以從兩方面開始對學生進行訓練——語料積累和微寫作。
關于語料積累,首先要把課標詞匯掌握好,還要重點積累續寫語料,著重對動作、語言、心理、外貌神態和環境描寫的詞語和句子進行積累。例如:單就“說”這個動作,英語中就有snap(氣沖沖地說)、yawn(打著哈欠說)、sigh (嘆了口氣)、yell(叫嚷)、shout(呼喊)、gasp(氣喘吁吁地說)、whisper(悄悄說)、sniff(抽泣著說)等數種含有不同情緒色彩的表達。而學生往往就想到“say”,最多再加上一個angrily、happily之類的副詞。而stroll (溜達)、stagger (蹣跚)、trudge (跋涉)、tiptoe (踮著腳走)、creep (潛行)等不同詞匯所傳達的內容也遠遠不是一個walk可以做到的。其實,對于語料的積累,不必刻意追求高大上的超綱詞匯,只要把大綱內單詞,尤其是動詞,用活用地道就可以了。學生還要學會借力修辭手段來為自己的續寫增色。“He paced up and down like a caged animal.”“She shook all over, feeling like sitting on pins and needles.”“Fear and anxiety swallowed him.”“The sight in front of her brought her heart into her mouth.”這些句子因為恰當使用了比喻、擬人和夸張,把人物的動作和心情刻畫得生動鮮明。另外,不要忘記對于諺語、名言的積累。很多續寫的結尾需要點題升華,給予讀者正能量,揭示和強調劇情的寓意。如果能恰當引用諺語、名言可能會成為神來之筆。這一部分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貫穿整個高中英語學習過程,要讓每個學生形成自己的續寫語料庫。
有了語料積累就有了“磚瓦”,可以開始“造房子”了。當然,一開始學生可能還建不了高樓大廈,但是可以先從搭建小屋子入手,進行微寫作訓練。下面,列出筆者采用過的一些微寫作形式,供大家參考。
1.Be more specific. 給出學生一些句子,讓學生把其中概括性詞匯替換成具體性詞匯。比如:①Singing happily, she looked at her surroundings with large, innocent eyes.②The woman was looking at the girl, trying to make a conversation.③When he finished, he looked up and looked out to the window. 這三句話中的三個“look”可以分別替換成“gazed”“staring eagerly”和“raised his eyes”。
2.Make your sentence longer. 可以先給學生一個句子“The dog barked.”讓學生嘗試把這個句子變長。加介詞短語變成“The dog in the yard barked early in the morning.”或者加動詞不定式變為“The dog barked to wake up the man.”還可以加過去分詞短語變成“Seeing his host crying on the ground painfully, the dog barked fiercely .”景色描寫也同樣可以進行這樣的訓練。比如:可以給出這個句子“The sun shone on the lake.”讓學生試著從不同角度去把句子寫長。最后,可以呈現出類似這樣的句子“Below the mountains, the sunshine reflects on many lakes, which makes them shine like diamonds against the rich countryside.”
3.Make your idea picturesque.給出一個句子情境,讓學生從多維度進行豐富和完善,使之富有畫面感。比如:“Jane went to sleep.”可以改寫為“Jane put her head down on her pillow and went to sleep.”;“It was an overcast day.”可以改寫為“The sky was overcast,darkened with gloomy clouds.”或者是“The sky was overcast, and the whole world seemed to be enveloped in a huge gray quilt.”
4. Write a scene. 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給出的一句話“I felt sad to tell my loving mother what happened.”展開合理想象,去寫出一個場景片段。比如:這段話“I looked up to meet her curious and sympathetic eyes looking into mine.We...,”“I heard myself crying. She pulled me into her arms. I felt her soft fingers gently combing my hair. I told her our story.”就很好地利用描繪人物外顯的行為來表達其內在的心情。
當然,這樣的訓練離不開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進行精心準備,而且要由淺入深、不間斷地進行,以上一些訓練形式只是筆者的一點粗淺嘗試,希望能為大家“拋磚引玉”。
結束語
讀后續寫作為一個全新題型,對學生的閱讀、寫作、思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學生大量的詞匯積累,精準的語法運用,適量的語篇知識,海量的閱讀積淀,以及豐富的寫作體驗。當然,這除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離不開教師的專業指導和針對性訓練。只要我們立足高考評分規則,進行科學系統的訓練,就一定能幫助學生提高讀后續寫技能,寫出情節合理,語言精彩,有韻味、有張力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王初明.從“以寫促學”到“以續促學”[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7(4).
[2]劉慶思,陳康.關于一年兩考高考英語試卷中讀后續寫設計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6(1).
作者簡介:黃秀麗(1979—),女,漢族,石家莊市第二中學,中學中級教師,學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
393250190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