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梅 祁焱華




[摘 要]在教育國際化背景下,人才培養質量是檢驗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機制完善與否的重要標準之一,最終體現在學生的就業質量上。文章從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入手,結合國際合作項目學生滿意度、學生能力提升和就業決策3方面的數據分析,提出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優化的措施,以更好地推動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建設。
[關鍵詞]國際化人才培養;對外合作交流;就業決策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2-0161-04
一、問題的提出
據2018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統計,我國民辦高等教育的占比是28.16%。民辦高等教育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民辦高校自身靈活的辦學優勢,建設極具特色與競爭力的高校,為地區及全國的經濟發展培養時代所需的現代化人才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是我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不同大學的國際化模式、國際化戰略驅動因素不同,其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沒有相關的實證分析。筆者結合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以下簡稱“嘉華學院”)近10年的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基于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下人才培養質量的調查問卷,對其人才培養的效果進行實證分析,尤其是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計以及國外合作院校的影響力、授課模式、學生管理模式進行定性分析,為培養高層次、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提供理論參考。
二、嘉華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特色
嘉華學院從2009年開始探索2+2+1本碩聯合培養項目,目前已與全球58所海外高校建立了多種國際合作項目,達成學分互認、分段式聯合培養等國際合作辦學協議;在馬來西亞建立海外實習就業基地,學生在海外跨國公司1年的實習經歷為其后續研究生深造或到外資企業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近5年,嘉華學院學生到海外深造人數達1505人,其中進入QS排名前1000名的高校的學生為1018人。以下是嘉華學院國際化特色人才培養的主要措施。
(1)本碩直通國際聯合培養項目。與英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韓國等多個國家的頂尖大學建立了戰略合作,通過課程對接、學分互認,建立了2+2+1、3+1+1、4+1等多層次的“本科—碩士”分段式中外聯合培養模式,架設國際化學歷晉升的橋梁。
(2)雅思教學。這是針對本碩直通國際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開設的必修課,有專業的雅思教學團隊,每周12課時,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使學生達到出國學習的語言要求。
(3)微留學。本科成績單上記錄的海外課堂,第3或第4學期學生可以選擇到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等地的7個海外實踐教學基地開展2~3周的實踐課程學習,拓寬國際視野。
(4)“外語浸泡”。在大一新生入學第一課就開展“外語浸泡”。通過主題活動比如“愛我中華·暢游世界”“中西文化對對碰”“詞匯加油站”“中韓文化異同”等,在外籍教師、外語語言教師及海歸助理教師的共同配合下,營造外語學習的環境與氛圍,使學生能夠快速適應嘉華學院國際化的授課方式,明確外語學習的目標與方法。
(5)世界青年領導力論壇和國際名師講堂。嘉華學院聘請國際知名高校校長、國際政要、行業精英為學生講授專業領域知識,引領學生接觸學術前沿,了解行業發展動態。
嘉華學院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設計與研究內容
本項目的研究對象主要是針對嘉華學院已經參與過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展開調研:2014~2018級參與過3+1、2+2、4+1以及馬來西亞海外實習1年這4種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共有201人完成了項目調查問卷。
(一)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分析
調查問卷中,選擇2+2項目的學生有164人,其占比為81.59%;選擇3+1項目的有11人,占比5.47%;選擇4+1項目的有16人,占比7.96%;選擇于2019年去馬來西亞海外實習的有10人,占比4.98%??梢?,2+2項目更受歡迎,選擇的學生最多。相比2+2項目,3+1項目出國時要求雅思6.0和績點3.8以上,對學生語言和自學能力要求比較高。
從調查中發現,參與過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的國際視野較寬廣、英語交際能力較強,在就業競爭力方面展現的國際化思維與國際能力較強,因此在就業決策上也比較傾向于繼續修讀國外研究生學歷,或是尋找到國內具有國際化背景的企業與公司就業的機會,或是選擇自主創業,而且從研究生研讀學校的選擇看,85%的學生進入了QS排名前200名的高校。筆者隨機對2019屆會計學專業畢業生4+1項目的54名學生進行出國統計發現,選擇QS排名50名以內高校的有33人(占比61.11%),QS排名100名以內的有41人(占比75.93%),QS排名200名以內的有46人(占比85.19%),QS排名500名以內的有50人(占比92.59%)。以此推斷2+2項目和3+1項目的學生有過1~2年的國外學習經歷,這就為其申請知名度更高的學校的碩士研究生奠定了基礎。
(二)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研究結果分析
1.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定性分析
從基于樣本數據的縱向對比以及2+2、3+1、4+1與海外實習項目的均值對比分析來看,在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計上,學生對國外課程的滿意度高于國內的。從授課模式上看,僅3+1項目的學生的國外滿意度低于國內的,其主要原因是3+1項目的學生大四學年直讀英國本科,其在對國外課程的適應性方面面臨很大的挑戰。從學生管理的滿意度均值發現,僅2+2項目是選擇國外高于國內的,這說明學生通過2+2項目能夠很好地適應國外的學生管理模式。
從基于樣本數據的橫向對比來看,2+2項目和4+1項目的學生對國內外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計滿意度較高,其原因是2+2項目的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一些,4+1項目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其他項目的更強一些。而從國外合作院校的品牌影響力和課程收獲上看,滿意度最高的依然是2+2項目和4+1項目的學生;國外授課模式的滿意度普遍高于國內的,反映出國內外教學實踐存在差異,學生更傾向于對知識的探索。通過學生管理模式對比發現,僅有2+2項目的學生是選擇國外的高于國內的,其他項目的學生普遍反映國內的學生管理模式優于國外的。其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2.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分析
表2反映的是各類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對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影響情況:4種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在英語表達能力、專業技能、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以及生活適應能力這4個方面均有較多的提升,均值是7分多,這4種能力的提升對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馬來西亞海外實習項目的學生,其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和生活適應能力均強于其他項目的學生,國外1年的實踐經歷鍛煉了學生用英語進行自我管理、溝通、協調的能力,學生能夠獨立解決很多生活難題。2+2項目的學生在英語表達能力提升和專業技能提升以及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提升方面均有不錯的評分。實行學分互認、分段式聯合培養的模式,使學生能夠完全適應國外的學習與生活,其生活適應能力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會計學、審計學專業的學生,通過2+2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免考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ACCA 9門課程,從而使在碩士階段通過ACCA的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有了大幅提升。3+1項目的學生對專業技能提升和生活適應能力提升有很高的評價。3+1項目的學生對出國前雅思英語和專業的GPA有較高的要求,在國外完成1年學習將使其獲得國內本科文憑和國外本科學歷。1年的國外學習對學生的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提升和生活適應能力提升有了較大的促進作用,為其碩士階段的學習奠定了語言、交流、專業及在海外學習適應的基礎。
3.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對學生就業決策的影響分析
從圖2可以看出,參加問卷調查的201名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對未來到國外繼續深造、到國內外資企業就業以及自主創業等表現出較強的自主選擇性。2+2項目、3+1項目的學生本科畢業后分別有75.00%、65.00%的學生愿意到國外繼續進行碩士研究生學業深造,這說明本科階段的出國留學對學生繼續深造產生很大的影響;4+1項目的學生選擇到國外繼續讀博士、到國內外資企業工作以及自主創業的占比分別為25.00%、20.00%、15.00%,這說明學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和就業創業的意愿很強烈;到馬來西亞海外實習的學生本科畢業后有20.00%選擇繼續讀研,選擇到國內外資企業工作的占比為40.00%??梢?,嘉華學院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對學生未來的就業決策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有效策略
實踐表明,學生如能在相對比較小的年齡接受世界一流大學的教育,會對其個人發展具有顯著的積極影響[1]。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
(一)構建融東西方先進教育理念為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
國際化人才要與國際接軌,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培養[2]。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結合本校的辦學特色、區位人才需求及目標定位,其課程設置要注重對學生國際視野、溝通表達能力等國際化能力的培養。課程體系采取4+2+N模式,其中“4”是指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素質教育四平臺,“2”是指包含國內專業課程和國際特色課程的專業課模塊,“N”是指國外合作院校1~2年的專業培養。雅思英語教學貫穿出國前的國內培養,制訂特色化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溝通與交流能力、國際競爭力的學生。比如金融學專業(2+2梅西定向班),制訂與新西蘭梅西大學一致的人才培養方案,其金融學、國際金融學、公司金融、金融數據分析等課程由梅西大學的專業課教師前來開展全英語授課,國內教師擔任助教,沿用與新西蘭梅西大學一致的教學大綱、教材與試卷。學生在國內階段按照國外的授課模式及學習要求進行專業課程的學習,為今后出國留學能盡快適應國外的授課模式奠定基礎。嘉華學院通過“外語浸泡”、微留學、雅思英語教學、專業課雙語教學、外教全英語教學、合作院校短期授課等項目,實現國內教育資源與國外教育資源的有機融合。從國際化聯合培養項目的學生對國內外的授課模式的滿意度可以看出,國內環節的授課模式對學生出國留學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
(二)基于國際需求、學生主體發展要求創新國際課程
大多數高校在課程建設方面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即將人才培養方案中的3~5門專業課程建設成國際課程[3],由合作院校的外籍教師和國內教師聯合授課,為學生出國后的專業課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專業課雙語教學要從能夠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國外專業課的學習環境作為切入點,從教學資料的選擇、教學理念的落實、學習方法的引導、學習成績的評價等方面對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比如會計學、審計學專業,為了使學生能夠從國內階段的專業學習平穩過渡到國外階段的專業學習,國內階段的專業課程的占比為27.00%,以過渡型雙語教學為主、沉浸式雙語教學為輔。其中,由具有多年海外商科留學經驗的中方教師主講的雙語課程的占比為67.00%,由合作院校外籍教授主講的全英文課程的占比為33.00%。中方教師開展雙語教學使用的資料是清華大學出版社全英文影印系列教材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高頓財經研究院ACCA系列教材。在雙語教學資料的選擇上,通過對比不同的合作院校課程群組的專業知識點,找出高頻知識模塊,結合國內授課時間、學生學習能力,選擇確定基礎知識模塊,設計教學過程,由具有海外留學經歷、多年雙語教學經驗的國內教師跟國外合作院校的外籍教師共同編寫國內階段雙語教學的教材,不失為一對多模式下有研究推廣價值的教材建設模式。
(三)打造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平臺,加強對學生就業策略的系統規劃指導
一是建立國際合作的交流機制。通過與國外高等院校完善合作辦學機制,高?;ピL,境內外教師交流以及共同開發與建設國際課程,聘請國際知名學者開設講座,為學生了解最前沿的行業動態、吸收前沿的學術成果搭建平臺,促進學生跨文化溝通與交流能力以及學習主動性的提升。
二是為學生走出國門創造機會。開設微留學、世界青年領導力論壇、國際名師講堂等國際交流與合作活動,為學生打開與世界溝通、與國際接軌的大門。嘉華學院通過與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共同舉辦“一帶一路”青年領導力培訓班,先后有3名學生分別參加了聯合國經社理事會青年論壇、中非人口發展會議青年論壇、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25周年內羅畢峰會等國際活動,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國際視野、家國情懷、競爭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擔當精神。
三是逐步建立比較完善的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嘉華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通過定期開展國際文化周、國際化就業指導、碩士研究生申請指導、官方雅思培訓機構入駐學校、跨國公司面試技巧培訓、國外留學生短期交流等一系列精細化指導與專業服務,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四)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應對“互聯網+教育”的新挑戰
在互聯網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學生獲得海外學習體驗的方式和渠道發生了改變,因此其海外學習形式與相應的管理體制機制需要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和創新。但線上學習無法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和校風學風對學生成長成才的熏陶與促進作用。因此,學校需對未來的人才培養模式作出合理規劃。
五、結束語
嘉華學院以“如何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為問題導向,在9年的改革與實踐中逐步形成了“1個定位、2個特色(2個目標)、3項工作、4個平臺、5個維度”的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嘉華學院今后將進一步探索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舉措,為北京及區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 參 考 文 獻 ]
[1] 李碩豪.“拔尖計劃”畢業生去哪里了?:基于 2013—2017屆“拔尖計劃”全部畢業生去向的統計分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0):72-80.
[2] 吳璇,張國錦.美國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對我國國際學生培養的啟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7):197-198.
[3] 楊弘,劉宇會,于善波.綜合性大學經管類專業柔性人才培養與平臺構建研究:基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視角[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4):109-110.
[收稿時間]2020-08-13
[基金項目]2019年中國民辦教育協會課題“一帶一路背景下民辦本科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研究”(2019ZMX-gzw020);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新時代金融學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201913630001);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創新項目“一流專業建設背景下會計學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作者簡介]孫雪梅(1980—),女,山東人,碩士,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財務與金融學院教學副院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國際會計準則比較、稅收理論與實踐。通信作者:祁焱華(1982—),男,湖北人,碩士,副教授,北京工商大學嘉華學院校長助理,研究方向:環境設計、教學管理。
sdjzdx20220323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