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潤 吳 端 肖 潔
(河北外國語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91)
教育部在2018年印發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中指出,要“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OBE理念提出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遠比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更為重要,這種以目標為導向的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理念,為人才培養開拓了新的渠道和模式。社會的飛速發展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實踐能力作為重要的素質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越來越突出,提升實踐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核心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師范類教育是專業培養教師人才的,OBE理念更具有科學性和應用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成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教師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OBE(Outcom-Based Education)即基于學習成果的,以需求或目標為導向的教育。OBE最早起源于1981年,美國著名教育研究學者斯派迪及其團隊成員斯洛克和布蘭迪針對大型院校培養出的人才素質不能符合社會需求提出了OBE理念。我國對于OBE的研究起步較晚,在2010年后,才開始了零散的研究,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發布后,OBE理念的研究數量出現了急速的增長[2]。
OBE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設計相應的目標,來推動教學過程的運行,而不是以教師的經驗或者教學內容為主體,學生的學生成果并不全是學生獲得的知識,還包括在這門課程結束后,學生獲得的態度、認知和技能等,可以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更好面對未來的生活,全面提升學生的能力。
強大的職業使命感可以促進教師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依然保持卓越的職業認同,為學生帶來豐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找到發展的方向。傳統的師范類教育往往將重點放在職業技能的培養上,忽視了職業使命感的形成[3]。OBE理念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也包括學生的職業使命感的形成,可以幫助學生在面對專業發展出現“高原現象”時,避免出現職業信念的動搖和職業情感的退縮,并將這種信念貫穿到師范生學習的整個過程中。
OBE理念結合專業的認證標準,明確了師范生需要達到的目標,并反向設計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是把現代教育理論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的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中融入OBE理念,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科學地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進行實踐教學,提高了師范生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學生更加自信地面對后續的師范生培養課程。
傳統的現代教育技術課程評價體系基本依賴定量評價,期末的卷面分數是評價師范生的基本依據,忽略了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態度的轉變,大大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在課程中融入OBE理念,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得教師不得不認真回顧整個教學過程,深入反思,科學評價,找出自身教學的缺點和努力的方向,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進,積極為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探索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在現代教育技術課程中融入OBE理念,教師應該時刻以學生為中心,精準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使其達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實現自我的提升。
根據OBE理念,要精準設置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師要科學研判,以學生為中心,使教學目標能夠和未來的職業需求相匹配,能夠使師范生在未來走向工作崗位能夠自信的勝任工作,并且具有較好的職業發展前景[5]。教學目標要涵蓋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培養、職業信念的形成和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等,同時具備可行性和挑戰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
任何課程的可持續發展都離不開科學的評價標準。融入OBE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評價標準要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聚焦學生的學習成果[6]。評價標準應該多元化,涵蓋面廣,可執行性強。評價標準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監督和掌控,對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考核,讓學生和教師都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學習。促使教師努力創新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提升職業生涯中必備的專業技能,并對實踐教學中的表現積極進行反思和評價,即時做出改正和創新。
在OBE理念的驅動下,教師要想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要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要全面科學的設計教學內容,針對每位學生的特點進行引導和幫助,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7]。同時,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教學活動,從學生的學習成效入手,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源,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降低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幫助學生找到發展的方向,促進OBE理念教學目標的達成。
OBE理念融入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任務驅動法可以幫助學生在做中學,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討論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全面提升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通過模擬課堂和微課制作等方式,為學生設計教學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體驗整個教學過程,了解教師職業的發展,精準面對職業需求,發現自身的優點和不足,及時調整學習方向,提升自身的學習性和創造性,積極為時代發展和職業需求做出努力,提高自身和社會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成長為優秀的教師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