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謀,趙紅曄,趙 堃,王 濱,文麗波
(齊齊哈爾醫學院,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生理學是現代醫學課程體系中一門重要的基礎醫學課程。學習生理學對醫學生理解、記憶其他醫學基礎課程內容非常重要,同時也是學好臨床課程,了解疾病發生、發展、表現、治療、轉歸的基礎。生理學還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等各類醫學考試的必考內容,因此生理學教學一直受到醫學院校的高度重視,生理學教學改革亦是方興未艾。生理學研究的內容既有各組織細胞的生理作用與作用機制,又有各種生理作用的調節因素及機制,因此知識點多、內容抽象且難以理解,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和畏難情緒。由于教學內容多、學時有限,教師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知識全部傳授給學生,各種教學方法改革也只能在小范圍實施,并未從根本上解決教與學存在的問題,更談不上“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21世紀已全面進入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App等已應用于各個領域。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技術、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有學者指出,以互聯網在線教學為起點,在線教育先后經歷了資源管理與服務、網絡化教學與學習和“互聯網+”課堂教學幾個階段[1]。2011年,基于MOOC、SPOC等模式的混合式教學在教育界興起。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教學是指教學活動中將線上學習的優勢與線下課堂教學的優勢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破傳統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使學生實現“時時學、處處學”;線下課堂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對知識深入學習,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新思維和思辨能力。教師在混合式教學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知識講授者,而是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這對培養高素質的優秀教師團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高等院校推廣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無論是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是培養優秀師資隊伍都勢在必行,必將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流。
我院生理學線上教學平臺自2017年建立至今,已運行5個教學周期,累計選課3.45萬人次,累計使用學校41所,累計互動11.91萬次,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班112個。2020年疫情期間,我院生理學教學團隊積極響應上級要求,全面開展線上授課,對生理學在線教學進行深入探索和實踐,并為后疫情時代我院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本文就我院在生理學教學中實施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進行總結,并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期為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提高生理學教學質量提供參考,并期望為高等院校其他學科開展混合式教學提供經驗。
將傳統的生理學理論教學(72學時)改為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課程安排包括課前線上預習、課堂理論教學、課后線上復習3個環節。
智慧樹教學平臺已有的生理學教學資源很完善,但我們又增加了相對比較重要的內容,拓展資源容量。比如,優質的課件、案例討論、音視頻、動畫、精品課程鏈接等,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在智慧樹教學平臺建立班級,學生注冊并加入該班級,同時建立QQ、微信群,以便師生交流。教師依據傳統課堂教學時間,提前一周在平臺發布學習任務單、學習目標。將學習目標劃分為重點、難點、熟悉、了解4個水平,學生使用平臺上的音視頻、PPT、動畫、慕課等完成課前線上學習,進行基礎知識測試,初步掌握相關知識點。線上學習可以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也可以在互動討論區留言,教師在討論區解答。
線下課堂教學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重點知識匯報,對于普遍存在問題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也可以集中解答。課上,教師可以問題或者臨床案例等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辯論。通過線下課堂教學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內化,實現深度學習,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生理學知識指導臨床實踐的能力。課堂教學最后由教師對本次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布置課后學習任務。
教師在線布置課后測試題和小組討論問題(以相關病例為主),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上傳作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教師通過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其學習狀況。針對比較集中的問題,在QQ群或微信群引導學生討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另外,小組討論過程中,成員圍繞某一病例展開討論、得出結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臨床思維能力。
教學評價分為兩部分,即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占40%,終結性評價占60%。我們制定了相對完善的評價標準,過程性評價由課前線上自主學習(參與度、資源利用情況、作業完成情況),線下課堂表現(考勤、知識掌握程度、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課后檢測(小組討論、課后作業、章節測試)3部分組成,終結性評價由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組成。
教學團隊在2019級本科學生中實施混合式教學,學期末與2017、2018級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2019級生理學教學效果更好(見圖1)。

圖1 2017—2019級教學效果比較
線上學習體現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即愛學習的學生充分利用學習資源學得更好,不愛學習的學生走過場、應付了事,甚至一點不學。因此,完善監督考核機制非常必要。例如,視頻播放過程中實時彈題,學習小組成員相互監督,要求線上作業不合格的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重新學習并達到相應要求。
我們所說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面對面的線下課堂教學和以計算機為媒介的線上學習相結合[2]。這種教學模式將線下課堂教學的優勢與線上學習的優勢相結合,突出“以學生為中心”,通過線上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個性化學習;通過線下課堂教學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但是,很多時候是將線下教學內容作為線上學習內容,學生線上學習后線下還要聽教師再講一遍,甚至有些線下課堂仍然是“滿堂灌”,教學模式并沒有真正改變。因此,教師要做好角色轉變,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教學效果的評價和反饋是混合式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3]。可以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等形式及時了解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除了過程性評價和考試評價外,還可以增加前沿知識考查和病例分析,以提升學生知識層次。
線上學習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是新時代教學改革的產物,也是未來高校的主流教學形式。在醫學院校開展混合式教學,對于全面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優秀醫學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發揮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