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菲 沈冬龍 高 鵬(通訊作者) 薛 佳
(江蘇理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1)
隨著手機、家電等電子產品研發創新水平的快速提升,用戶對電子品外觀、功能等要求越來越高,電子產品的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江蘇省作為電子產品消費大省,其產品保有量及待報廢數量尤為龐大。據權威數據顯示,2020年,江蘇新增的手機淘汰數近5000萬部,待回收的廢棄手機總量超過8000萬部,占全國數據的1/10以上。廢舊電子品數量逐年增加,不僅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也同時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國“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和O2O電子商務模式的深入,該問題的解決迎來了新的契機。愛回收、回收寶、章魚回收、淘綠環保等O2O互聯網回收平臺的快速發展,一方面,能有效提高江蘇電子廢舊品回收效率,增強用戶回收意識[2];另一方面,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零售商的模式,將回收產品進行再加工后以二手品的形式進行再銷售,達到節能環保的目標[3]。因此,基于O2O背景下江蘇廢舊電子品的回收和再銷售體系的研究,對于推進江蘇綠色發展,實現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包括將不符合現今需求的電器或電子設備部件進行回收處理以及再銷售的全過程。隨著綠色發展理念的深入,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已經成為時代趨勢。截至2019年底,全國29個省份109家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納入基金補貼名單,各種電視機的回收量達17100萬臺,報廢重量達390萬噸。從2016年到2019年,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量從365萬噸增加為390萬噸。
我國2011年1月1日實施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該條例對如何規范廢舊品的回收和處理具有顯著影響。《江蘇省完善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推動家電更新消費三年計劃》也進一步優化了回收處理體系。另外,江蘇政府增強對電子回收企業的財政支持和監管。例如將手機納入國政基金扶植的管理范圍,設立省級專項資金、減免稅費、優惠貸款等基金補貼政策,合理引導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此外,江蘇政府對于 “互聯網+回收”模式的推廣十分重視,采取了線上線下雙進行宣傳。2021年3月,根據江蘇政府制定的《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構建線上線下結合的廢舊品回收處理體系做出了方向性指示,明確了采用O2O平臺進行廢舊電子品回收和再銷售的基本思路。
江蘇政府對廢舊電子產品的回收處理渠道不斷加強管理,積極推進和融入“互聯網+”網絡信息處理。針對目前市場中存在的主要回收模式,可大致分類為生產商回收模式、分銷商回收模式、第三方O2O回收商模式、網絡零售商回收模式。依據不同的回收主體對江蘇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模式進行差異化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江蘇省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模式
基于廢舊電子品回收模型的文獻研究和不同回收模式下廢舊手機回收效率的比較,第三方回收模式的效率和效益性價比最高。在互聯網背景下,該模式主要基于新型O2O平臺,實現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和再銷售功能。圖1顯示了“O2O+回收+再銷售”模式的總體運行流程和運行機制,主要包括廢舊品回收以及二手品(再制造品)銷售兩個重要過程。

圖1 “O2O+回收+再銷售”平臺運行機制
由圖1可見,O2O模式的廢舊品回收的環節主要有線上展示、網上評估環節、在線支付和回收處理。從消費者利益角度出發,O2O平臺消除消費者與回收商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為消費者提供較為完整的電子產品回收及再銷售信息;從回收商的角度出發,通過與消費者信息溝通交流的網絡平臺,可以與消費者進行簡單的交流,有利于更加及時地了解消費者需求,從而改善自身服務,完善消費者體驗,推進O2O平臺的運營更新。O2O模式的再銷售定價環節主要是借助O2O平臺,采取線下體驗加線上評估定價形式。采用的線下商品展示,可線下為消費者提供線下加線上的服務體驗,同時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線下信息溝通和維護服務的功能,減少消費者線上咨詢的顧慮。線上回收評估可以緩解空間局限的矛盾,同時消費者也可以更加便捷有效地在線上向商家咨詢以及預售等。O2O模式既節約消費者時間,又可以讓銷售商及時了解相關商品信息。線下體驗與線上評估互相結合補充,實現雙向的互利共贏,也代表了“互聯網+循環經濟”的最新的發展趨勢。
通過課題組的調研,發現按照回收平臺的回收物區分,目前江蘇用戶可使用的O2O回收及再銷售平臺主要包括個人數碼和家用電器。前者以“愛回收”“小黃狗”“回收寶”等為代表,為社區、用戶個人提供專業電子數碼產品回收的服務;后者最典型的為“江蘇e環保” “回收哥”,為居民生活中的廢舊家電等大型設備提供環保回收服務。從調研平臺的合作伙伴來看,各平臺的屬性也有不同。目前江蘇用戶使用最多的平臺主要依托騰訊、京東等成熟的環保回收運營體系,形成了一個包容性較廣的再生資源收集再利用的局面。這不僅能發展O2O平臺的自營銷售業務,而且還能廣泛地與其他中小專業回收平臺進行合作。表2對各平臺的功能、關聯平臺等做詳細的對比。

表2 江蘇O2O廢舊電子品回收及再銷售平臺主要功能分析
廢舊電子產品回收及再銷售通過O2O平臺面向用戶、中間商及生產者,通過線上平臺和線下門店等的完整回收體系,提升了廢舊電子回收的透明化、便捷化。現江蘇O2O回收平臺的交易流程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1)線上預約下單——線下門店回收/快遞自寄——線上交易。用戶登錄O2O 平臺的官網、小程序等通過網頁導航或在門店現場選擇自己所需要回收資源大類,完善產品的基本情況(如:損耗情況、外觀完整度、3C產品電池壽命等),用戶會得到平臺或店內專業工作人員檢測的結果,獲得一個大致的估價,用戶據此來決定是否回收,如果需要則可以選擇線上預約下單并在就近門店回收或者自行快遞回收。這類交易以“e環保·易回收”“回收哥”為主要代表。
(2)線下智能設備自投——線上交易。用戶通過小程序、官網或APP查詢就近自助投遞線下設施,例如智能回收柜、智能回收站等,通過線上預約或者現場智能設備操作進行廢舊電子產品回收。通過掃碼—開箱—投遞—識別—稱重—回收等一系列方式進行,由線下工作站點的工作人員負責查驗完進行最后估價,由用戶確認無誤后,在平臺進行確認,即交易完成,回收所得也將轉入用戶賬戶中。具有代表性的O2O 平臺包括“愛回收”“章魚回收”“小黃狗”等。
根據平臺的功能特點,可以總結如下江蘇O2O廢舊品回收及再銷售平臺的主要優勢。
(1)商品流通速度快。O2O的廢舊電子回收,對于整個鏈條體系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及資金流做到了更加的聯系緊密,從而加強了對整個環節的控制,實現多方利益最大化。
(2)交易模式多元化,資源利用率高。原有的廢舊電子產品回收主要依靠于線下指定地點完成回收交易,而“互聯網+回收”的方式則突破了這一地域方面的限制。不僅從時間上,也在空間兩方面上共同激發用戶參與意識,進而促成交易完成。據調研,2020年起江蘇地區利用O2O平臺回收的廢舊電子品已達總回收量的60%以上。資源回收效率的提高不僅有助于共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更體現了相關企業的社會責任。
(3)支付模式多樣化。現有大多數平臺以O2O為載體,以移動支付軟件為支付方式,如微信支付、支付寶、云閃付等,構建了一個立體化、多元化的平臺體系。一方面可以減少企業在支付方式上的研發,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回收系統的構建完善中;另一方面,能夠增加用戶的粘性,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中龐大的受眾群體提高平臺知名度。
然而,江蘇O2O廢舊品回收平臺仍存在以下缺陷。
(1)運營維護成本高。在調研過程中發現,很多平臺處于停運狀態,小程序維護緩慢,用戶體驗不佳,兩者形成惡性循環。網站的前期開發需要高額的費用,在運行期間要隨時保證信息的更新,從而為用戶穩定及時地處理解決問題。與此同時,設備和前期引流階段都是O2O平臺成本高,持續投入較多,利潤較低的時期。
(2)產品定價不規范。影響定價的因素有很多,而影響因素越多,會造成不同平臺、不同鑒定師對同一廢舊電子設備的估價考慮因素越多。因此,許多江蘇用戶對高估值的廢舊電子產品的理想高價位與平臺低報價差距較遠,用戶滿意度總體較低。
(3)市場同質化嚴重。通過調查可見,江蘇廢舊電子產品回收的O2O平臺有很多,但是其業務范圍都大致雷同,總能在一家平臺上看到其他平臺的“影子”,各個平臺的特點很少,缺少獨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競爭產品拉不開明顯差距,市場同質化嚴重。
(1)完善平臺誠信機制。誠信是用戶進入平臺的“準入證”,誠信與契約精神是平臺運營的“潤滑劑”。江蘇O2O廢舊回收平臺應該通過用戶實名認證與企業信息登記等措施,充分完善平臺用戶的誠信機制。這有利于建設穩定的平臺運營環境和支付環境,進一步提升平臺的運行效率。
(2)規避平臺垃圾信息。網絡廣告、彈窗廣告等無價值信息是影響用戶體驗的重要影響因素,規避“垃圾信息平臺”是平臺管理者必須重視的維護內容。企業可以從信息發送的時間頻率、信息的來源、信息的重復性等方面對平臺信息進行多層次篩選,進而提升用戶的平臺體驗感。
(3)推進平臺信息多元化發展。用戶“互聯網+”平臺可以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形態的多元化、信息處理的高效化與信息服務的商業化是平臺發展的必然趨勢。平臺可以對用戶數據進行多元化分析,幫助用戶獲取有價值的多元化信息,進而增進客戶與平臺的粘合度。
(1)健全可回收電子平臺的法律法規。目前江蘇政府出臺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主要強調加強回收處理標準化建設,但是政策中并未給出具體的平臺行為規范,因此政府平臺可以明確規定電子產品回收和綜合利用的具體要求,明確提出對可回收產品的評價指標體系,為行業發展提供完善的政策監管環境。
(2)建設可回收電子平臺的行業協會。電子產品回收企業目前尚處于初期發展階段,電子回收平臺的行業協會的建設可以加強企業間的溝通與交流,同時也可以幫助政府職能部門制定和實施適合行業發展的政策制度,對于本行業產品、服務質量、經營作風的監管,以及行業數據進行歸類和統計作用明顯。
(3)完善可回收電子平臺的宣傳機制。政府職能部門可以優化、拓寬社會成員的參與方式,營造社區廢品電子產品回收的良好氛圍,進行線下與線上結合的多元化宣傳。社區街道可以招募一些志愿者對可回收平臺項目進行線下宣傳,政府網絡專欄也為可回收電子平臺進行線上報道,充分激發社會公眾的可回收意識,進而開創建設美麗江蘇新環保局面。
(1)重視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電子可回收平臺的用戶注冊涉及到個人基本信息和支付安全等問題,用戶應該要慎重授權及個人敏感信息的權限要求,優化選擇有清晰標注開發商品品牌且所屬企業較為知名的電子平臺。同時對平臺的下載信息進行分類標注,剔除隱私風險過高的應用,進而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2)提高自我保護與維權意識。平臺用戶在查詢信息時要仔細詢問或閱讀交易流程,保留相關的電子憑證,以備不時之需,在發生被侵權的情況下,要積極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用戶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與平臺溝通,向平臺及時反饋問題,及時處理平臺漏洞等問題,進而提升用戶的滿意度。
(3)客觀評價平臺服務與使用體驗。網絡交易模式下,真實客觀的使用評價對其他用戶產生較為顯著的影響,客觀的評價可以幫助平臺起到較好的宣傳效果,同時也可以解決其他用戶使用的困擾,此外真實的評價也可以較好地督促平臺更好地完善平臺的運營服務,進而也促進了電子回收平臺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