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杰 王慧元 臧傳芹 張 巖 申雨璇
(河北環境工程學院人文社科系,河北 秦皇島 066000)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論壇上首次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自此,中國大地掀起了創業的熱潮。吳巖司長指出深化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需要,也是中國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需要。創新創業教育要融入素質教育各環節、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舉措之一是抓課程,打造創新創業的線上線下的“金課”,目前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在線開放課程3400門,“專創融合”的特色示范課程6500多門,創新創業的課程體系不斷健全[1]。作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于2015年在吉林大學首次舉辦,至今已經連續成功舉辦六屆。將“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與課程融合是培養創新型高等人才的有益探索。1“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融入管理學基礎課程的意義
在管理學基礎的課程中,引入“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平臺,學生以團隊為小組,以項目為學習載體,通過分析行業痛點、找出解決辦法、預測市場前景、確定企業使命、價值觀、遠景、構建企業組織結構、制定部門權責、制訂營銷方案、分析成本和收益、全程參與“互聯網+”大賽的賽程等環節的實際參與,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撰寫商業計劃書的能力,有利于提升“互聯網+”創業項目商業計劃書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提升參賽項目的整體水平。
管理學基礎課程以往的教學模式基本遵循“知識點+案例分析+題庫”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利于學生形成對管理學知識的整體認知,知識點之間是割裂的,無法形成完整的管理學體系。
新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創建團隊自己的商業計劃書)為出發點,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讓學生深度融入課堂教學,通過設計商業計劃書,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將管理學的有關知識點融入團隊的項目策劃書的設計中,最終實現將管理學知識融會貫通在整個商業計劃書和企業的運營管理過程中,讓課程服務于學生們虛擬締造的“商業帝國”。將商業計劃書的設計貫穿整個課程的知識點的講解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深度結合。
可行性分析
管理學是一門系統的研究人類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學科[2]。它不局限于特定的組織和特定的領域,是管理學大類各專業的共同基礎課程。任何組織或企業的運營都離不開管理學知識,大學生要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首先應該具備基本的管理學理論知識。
管理學課程知識點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度很高,管理學涉及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四大職能在商業策劃書的撰寫過程中均有體現。比如計劃職能中的環境分析可以幫助團隊分析行業現狀、找到行業痛點、確定項目創新點;計劃活動的輸出形式可以指導團隊確定企業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組織職能中知識點幫助團隊構建適合項目特點和性質的組織結構類型、部門的設置和權責的劃分;領導職能和控制職能不容易在商業策劃書中體現,但是團隊成員在做項目的過程中,不斷實踐感受著溝通和協調等職能,作為團隊的負責人也需要在項目的完成過程中起到領導和激勵團隊成員的作用,同時對團隊按時按要求完成項目作業進行整體控制。四大職能以不同形式融合在整個創業項目完成的過程中。
管理的過程就是不斷進行制度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組織創新等的過程,創新是管理的本質,所以將“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融入管理學基礎課程,可以為學生們提供一個真實的創新創業平臺,來展示和檢驗學生團隊的學習成果和創業設想。通過比賽,不斷打磨和完善團隊的創業項目,實現團隊的創業理想。
教學團隊歷時兩年,完成了兩個學期管理學基礎的教改實踐,對教學大綱、教學方法、考核方案等進行不斷地總結和完善,并指導學生團隊參加2020年、2021年兩屆“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參賽項目31個,其中1個項目獲省賽三等獎,重點培育學生團隊的原創項目3個,其中1個項目已經落地。
課改前,主要以“知識點+案例分析+題庫測試”的方式進行課堂授課,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自學為輔。課改后,采用“知識點+案例分析+創新作業+項目展示+點評+路演”的新教學模式。教師以學生的項目為載體,以問題為導向進行知識點的導入和解析,通過創新作業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運用能力,通過項目展示、路演和講評,不斷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
根據課改需求,教學團隊對教學大綱中各章節的內容、作業和學時分配等內容進行重新設置。將管理學基礎課程中各知識點與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任務要求進行匹配設計,并且通過創新作業的方式對理論知識點進行實踐環節的訓練。
課改后,管理學基礎主要學時放在管理的四大職能,即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課程改革之后,針對四大職能中的知識點與商業策劃書的匹配程度,教學團隊設計了4個創新創業作業:針對計劃的輸出形式設計創新作業1:確定公司的使命、愿景、價值觀、名稱和Logo;根據戰略管理設計創新作業2:項目的環境分析;根據組織結構設計的知識點設計創新作業3:組織結構的設計(組織結構的類型、部門的劃分、職權配置);根據組織招聘和組織考核的內容設計了創新作業4:團隊成員的招聘和考核。領導職能中涉及的溝通、協調、領導和激勵理論以及控制職能的相關知識點的運用在項目完成的過程中通過實踐進行鍛煉。
課改前,考慮到管理學基礎是管理學大類的專業基礎課程,又是學生日后考取管理學大類各專業研究生的必考科目,所以,在內容上更傾向于理論知識的考核。考核方案:平時成績×30%+期末考核成績×70%=總成績。
課改后,教學團隊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實踐環節的考核內容包括,組建團隊、完成創新作業、完成整個商業策劃書、完成“互聯網+”大賽的路演、完成“互聯網+”大賽的網上報名、參加“互聯網+”大賽的校內選撥等環節。實踐環節作為課程過程考核的重要部分,占期末總成績的30%。同時,考慮到學生的考研需求和課程本身的性質,保留原來以知識點為考核內容的期末考核。考核方案:平時成績×30%+實踐考核成績×30%+期末考核成績×40%=總成績。課改后的考核方案比較全面的考核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