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娟
(江蘇省蘇州絲綢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蘇州 215228)
傳統的英語教學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教學模式比較單一,教師單純的講學生單純地聽,學生的學習效果只能通過測試來檢驗,造就了一批“啞巴”英語的學生,更有甚者造就了一批“啞巴”老師,繼承著傳統老師的衣缽,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費盡口舌,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無法主動體驗學習,效率相對比較低下,往往是事倍功半,因為知識的獲得是建構而非傳輸來的[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開始出現在英語教學中,但是還是局限于簡單的PPT,代替了傳統的黑板的角色,只是縮減了教師上課的書寫時間。英語教學,包括教英語、學英語和教學生如何學英語。中等職業學校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尤其是相對枯燥的語法部分,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加難以適應,教師滿腹經綸,找不到更合適的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得學生愿意學習、樂于學習,并沉浸其中。此外,中等職業學校英語新課程標準(2020)[2]和教學大綱都對英語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掌握相關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所以教師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模式和教師如何教學生學習的模式就變得特別重要。
狹義的信息技術是指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存儲信息、傳輸信息的技術;廣義的信息技術是指凡是與信息的獲取、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有關的都可以稱為信息技術[3]。隨著社會信息的不斷豐富,人類教育的方式、方法、手段、內容和形式也隨之改變。在英語教學中,就是指獲取文本信息,處理加工所看到所聽到的信息,涉及在聽、說、讀、寫、譯的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教學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用于獲取語言知識、加工語言文本、存儲語法詞匯、變換語言思維、顯示學習效果和傳輸與文本相關的文字、圖像及聲音資源的各種手段的總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恰當的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手段。
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教師不再局限于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信息更新也越來越快,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越來越多,尤其是中職學生,相對于普高學生來說他們的自由時間較多,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所以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發展的要求,不能滿足信息日益增多的學生學習的現狀。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改變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運用更加適合中職學生的教學方法來設計課堂教學,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教師在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一方面學到了新的技術,改進了教學方法;另一方面教師在學習的過程中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使教師看到在利用新的信息技術、改變教學模式下學生英語學習進步的同時也看到自己的成長,自己在英語語音語調、思維方式、體驗文化差異、了解跨文化交際方面都有所提高,并在此基礎上增強自己的信心,使得教與學同時進步,并且呈螺旋式上升,對以后的教學也充滿信心,在不斷教、不斷學的過程中獲得可持續發展,為學生和自己的終身學習樹立信心。
信息技術的使用,使得英語教學資源更加立體,課堂更加生動。美國教育家戴爾(Edgar Dale)在他的《試聽教學方法》中把經驗抽象程度分為十三大類,胡登攀在此基礎上得出,學校應該利用各種教育、教學工具使教育更為具體直觀,從而獲得更好的抽象。如在教授聽力時,可以利用視頻或者圖片呈現與聽力有關的背景,使得聽力材料有聲有色,降低學生聽力的難度,降低聽力過程中學生聽的焦慮感,增強學生聽得懂的自信心,還可以通過重復播放,讓學生跟讀、模仿音頻的語音語調體會音頻中的思想感情,聽出聽力材料的言外之意或者重現教學資源,邊聽邊看,邊跟讀,鍛煉學生的語音、語調,跟讀、連讀,弱讀、吃音等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語言奠定基礎。講授閱讀時,可以PPT呈現相關的背景知識,利用英文原版視頻使得已有的知識與教學資源相連接,利用思維導圖明晰文本結構,使得教學資源更加直觀,使學生充分調動視覺,聽覺,加深對閱讀文本的理解,使得學生在文本內容、思維和語言上都有收獲,也就是說用思維導圖散發學生的思維,激發、豐富和鞏固閱讀過程中需要的語言圖式、內容圖式和形式圖式[4]。詞匯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詞匯云圖,抓住關鍵詞,加深對積極詞匯的印象,為聽力教學和閱讀教學進行鋪墊;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學習通,利用平臺充分享受共享資源,使得教學資源使用最大化,還可以學習通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碎片時間完成作業并得到及時反饋,教師利用反饋信息調整教學策略,學生利用反饋信息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作業情況,包括讀音,體會自己的學習過程,作業正確與否,在聽覺和視覺享受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在寫作的方面,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作文批改網和教師批改相結合,可以利用批改網中學生集中犯錯的地方進行詳細講解,個別犯錯的地方學生自己檢查核對,或者同學同改同批,一起糾正錯誤的根源,共同進步。這些信息技術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英語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能學到語言知識,鍛煉了能力,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要培養學生的策略意識,教師首先必須有策略意識,并有意無意地貫徹到平時教學和學習中。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對語言學習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交際策略和情感策略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元認知策略包括提前準備、集中注意、選擇注意、自我管理、事先練習、自我監控、延遲表達和自我評價等[5]。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教授學生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學生的學習策略得以加強和鞏固。如教師在正式進入教學過程之前,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搜索,提前進行詞匯、內容背景等方面的預習,以期對講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降低新授內容的難度,增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自信心;講授過程中也要通過PPT強調使得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集中注意和選擇注意等。認知策略方面,可以通過音頻重復聽力或視頻內容,讓學生進行有意注意,抓住關鍵信息,對所聽所看內容進行解碼并歸類,利用聲像、利用目標語資源對所學內容進行整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學習通布置需要同學合作完成的作業,如對話,可以兩個人或者三個人共同完成,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共同努力完成任務,教師可以選擇相關的同學作為示范,中職學生在學習方面相對自卑,如果能把他們的成果進行展示,則能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學習自信,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的基礎上,根據自身特點,制訂學習方案,如在英語語音選擇和運用適當的學習策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語言學習與學習能力的可持續性發展。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利用國際音標發音訓練小程序,讓學生利用零碎的時間,隨時練習隨時鞏固,還可以通過英語趣配音體驗特定場景中的語言,鍛煉語音語調,特定場景下夸張的表達,還可以配音之后在班級共享,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學習能力,如在詞匯學習中,可以利用扇貝英語小程序、可可英語小程序,隨時隨地分級背單詞。教師還可以在自己掌握制作微課技能的情況下,根據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學做微課件,一方面學習英語知識,通過輸入音頻,對微課內容進行合理布局;另一方面提升自己信息技術能力,其微課在班級相互分享,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當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打卡的方式檢測學生的完成情況,讓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逐漸往主動學習過渡,做到不需要教師檢測而形成主動學習的過程,還可以學生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在同班學生面前展示,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這樣既能提高語言素養又能為自己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使用并不是萬能的,中職學生相對高中生來講學習習慣、非智力因素方面有所欠缺,學習方面的自信心也相應不足,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如基本功欠缺,包括基本的詞匯語法、基礎的音標以及發音知識的缺乏。所以,一方面教師要從學生的心智特點、思維特點以及已有的語言儲備方面研究學生的學情,研讀教學材料,運用恰當的信息技術,根據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還可以利用課后的時間利用信息教育手段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學習。另一方面學生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去挖掘英語學習資料和學習內容,運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促進自己英語學習,為自己的終身學習而努力,只有學生的內驅力得以激活,教學活動才有意義。此外,教師在利用信息技術選擇合適教學資源的圖片視頻時,在教授學生運用合適的小程序時,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網絡的積極作用,要選擇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符合語言學習規律,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小程序,這樣才能把信息技術和中職英語教學充分結合,教學工作也才能從事倍功半向事半功倍轉化,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相當的信息技術素養,因為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息素養的養成一方面是教師自己主動去挖掘,另一方面也要信息部門進行相關的培訓,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專業知識和信息素養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驅力,只有在共同的努力下,才能達成英語學科的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