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泓
(中原出版傳媒集團,河南 鄭州 450016)
就實際而言,并無明確的文字去定義什么是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媒體行業自身的“新陳代謝”其實從來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是現階段我們所經歷的變化更加集中、更加明顯。在全面步入移動互聯時代以后,社交媒體快速普及,人們收獲信息的途徑變寬,獲取信息的內容也更加多元化。報刊、雜志以及廣播、電視在這個背景當中都被歸為了傳統媒體,而且這些媒體都面臨著非常大的發展困境。之前的媒體行業格局被打破,面對當前的新挑戰,我國傳統媒體一定要在形式及內容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進而探索出一條契合時代潮流的發展道路。
在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用戶越來越多,各種新聞傳播渠道變寬,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來做好新聞的傳播內容。這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導致受眾不斷流失、分流問題十分嚴重,不利于傳統媒體的發展。在傳統媒體興盛的時代,人們習慣性地利用廣播電視節目新聞、報紙來接收新聞,但是在當前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端邊觀看新聞邊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對于青年人來說,利用互聯網絡隨時獲取各種熱點問題,并能與之進行互動。當前,年輕的受眾喜歡在大小屏之間隨意地進行切換,能夠及時在網絡上發表自己對于新聞信息的看法。這使得傳統媒體發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礙[1]。例如,央視春晚曾經是廣大觀眾最為喜愛、收視率極高的電視節目,但是受到移動互聯時代的影響,收看春晚的方式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電視直播,而利用騰訊視頻、愛奇藝等相關的平臺都能隨時進行觀看,電視新聞等傳統媒體受眾分流問題嚴重。
在當前移動互聯時代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的趨勢。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需要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實現新的突破和發展。在當前的時代,身為傳統媒體工作人員,應當不斷地學習先進的媒體知識和技術,這樣才能保證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通過自身的努力工作促進傳統媒體的轉型創新。但是當前傳統媒體的人力資源管理和配置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缺乏復合型、專業性的人才,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獎懲機制和用人管理機制。總體上來說,傳統媒體的發展缺乏復合型人才,今后媒體人員應該積極學習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提升工作能力。
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應當準確地分析當前自身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能夠立足于現實進行充分的考慮,不斷轉變傳統的管理思想,以此尋求新的發展道路。但是從總體上分析,傳統媒體在當前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采用老一套的管理方式,思想缺乏創新,同時也沒有積極完善互聯網絡發展思維。在整個運營管理的過程中,只把新媒體看成傳播新聞的平臺,缺乏整體的發展思維,在應用方面不夠深入。
例如,在整個新聞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傳統媒體的傳播機制屬于從上而下、點對面、單項式的傳播。但是在當前受眾可以利用各類媒介隨時獲取新聞,同時還是要與新聞節目進行互動,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對于一些年輕的觀眾來說,更需要積極展現自己的表達欲望。傳統媒體在整個傳播的過程中,并沒有認識到這些問題,缺乏與受眾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挖掘的內容不夠深入,沒有形成特色的傳播體系,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2]。
當前傳統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管理者已經認識到在整個移動互聯時代生存發展面臨著很嚴重的困難,必須要不斷地進行轉型和創新,以此尋找新的發展和突破。但是在整個融合的過程中,缺乏深層次的融合,只是在表面上進行新聞信息的宣傳,很多雷同的資源和材料并沒有科學地整理。例如,從報紙媒介分析來看,在傳播的過程中,只是將報紙中的內容原封不動地復制到不同的媒體平臺,簡單地加以修飾來傳播新聞信息,難以獲得廣泛的關注。沒有對新聞信息內容進行深層次、針對性設計,傳播效果不夠理想,無法實現深層次的融合互動。
面對著發展迅速的移動互聯業務,筆者作為一名傳統媒體人能夠深刻感受到新媒體的崛起對于傳統媒體的打擊。其實我們非常容易發現,現階段我國傳統媒體主要存在兩大問題,而這兩大問題關乎著傳統媒體的命運。這兩大問題就是:第一,用戶量顯著減少。新媒體所具有的高效性、及時性和互動性能夠使廣大受眾的注意力漸漸轉向于新媒體,同時,受眾也越來越傾向于運用新媒體來接收新聞以及各種信息。在此背景下,傳統媒體的用戶數量在逐漸減少。第二,廣告收入幅度大規模下降[3]。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廣告業本身就屬于一種注意力經濟,因此,廣告投入活動隨著受眾的注意力出現了很大的轉移。基于此,傳統媒體應該轉換思路,把自身當作廣告收入的全部來源,以此來推動傳統媒體的業務發展,努力探索與自身實際情況匹配的轉型之路。
我國傳統新聞媒體在發展的過程中,結合互聯網絡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優勢。傳統媒體應審時度勢,以此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新聞內容,從而使自己成功轉型,走上長效發展的道路[4]。
1.影響力產生的主要原因
就實際而言,澎湃新聞的創新發展能力相對較強,能夠有效地根據當前受眾的閱讀習慣來進行設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進行創新。澎湃新聞整體設計非常有特色,其問答模式和新聞跟蹤功能得到了廣泛的好評。除此之外,澎湃新聞會結合受眾的需求來進行有針對性的定位,能夠結合當前的時事政治以及各方面的創新點尋求發展。從這方面來說,澎湃新聞不僅大膽、新穎和獨特,還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2.澎湃新聞自身所具備的獨特優勢
澎湃新聞的成功轉型與各種政策因素有很大的聯系。自從我國提出媒體轉型開始,我國的宣傳部門就給予了高度重視,而澎湃新聞正是誕生在這樣的時代。而典型的實例就是,在我國福建寧德古田縣卓洋鄉莊里村黨支部書記周炳耀的先進事跡報道中,我國的宣傳部門特別指定了上海市委宣傳部負責,安排澎湃新聞認真制作新媒體產品,并且在全國媒體當中優先推出。
就實際來說,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系乎著這個城市傳媒產業的發展水平。而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大都市,對于澎湃新聞這一上海報業集團的首個改革成果的投資力度非常大,總投入數個億,而我國國內其他城市的媒體集團則難以與其相比。同時,澎湃新聞自身還擁有一支專業化水平極高的新聞采編隊伍,而其受眾定位則是關心時事政治并且文化水平比較高的人,堅持打“內容牌”,始終強調把內容作為核心。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最早成立于2000年2月28日,經過多年的探索及拼搏,該集團各項事業已經得到了長效發展,目前旗下具有十報兩刊一網絡,其中就包括在整個鄭州甚至整個河南省聞名的《河南商報》《新聞愛好者》和“大河網”,目前已經形成了以黨報作為龍頭,都市報作為主體,專業報刊作為補充,網絡作為延伸,影響力極強、輻射面極廣、影響力極大的報、刊、網的完善的傳媒體系。
1.開通手機報紙
智能手機的興起以及短時間的迅速普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習慣,因此手機也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第五媒體”。手機是一種便攜式的移動多媒體終端設備,相較于其他種類的移動媒體來說,它發揮出來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就實際而言,現階段,我國國內的手機用戶數量以億為單位進行計數,而這個數字是我國現階段全國日報發行數量總和的數倍之多,并且這個數量甚至也遠遠地超過了我國互聯網用戶數量。基于這種情況,河南日報報業集團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聯合推出了《河南手機報》,其是一款2006年問世的報紙類的APP,是河南省第一家手機報。利用這樣的方式,方便受眾隨時閱讀新鮮的新聞內容,這種閱讀的方式與報紙的閱讀十分相近,但能突破時空的限制,隨時進行閱覽,特點鮮明。
2.戶外媒體的發展
就實際而言,戶外閱報欄是積極宣揚精神文明的窗口,同時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有利于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同時也可以將部分新聞內容實現二次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以5G互聯網、高清引擎顯示等技術為主導的電子閱報欄發展迅速。電子閱報欄既可以提供基礎的新聞信息,還可以把電子報以及視頻新聞甚至信息查詢的功能集合起來,以此為廣大的受眾提供豐富的新聞信息。
傳統媒體的發展需要不斷地進行轉型創新。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不同用戶的需求與特點展開深入的分析,能夠始終以用戶的需求作為導向,不斷增強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的服務意識。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傳統媒體缺乏與受眾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所以在今后要利用新媒體技術,不斷拉近與受眾之間的距離,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實施差異化新聞內容的傳播。首先,將老年人市場和年輕人市場有效地區分開來,結合用戶的實際心理需求來生產對應的新聞產品,實現精準的傳播和推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貼合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以此獲取更為廣泛的關注。要對于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全面的分析,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分析當前受眾的閱讀偏好。比如,對于年輕群體來說,其對時政熱點更加感興趣,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其對教育政策相關內容更加感興趣。通過分析受眾偏好,進而實現精準推送,以此來促進新聞傳播,不斷強化服務意識,為廣大受眾提供最好的服務。
人才培養始終是各行各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于整個傳媒行業來說亦是如此。傳統媒體在整個創新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一系列的人才培養工作,為行業的轉型提供堅實的基礎。由于當前缺乏復合型、專業化的人才,不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所以在今后必須要強化人才的培養工作,努力做好工作隊伍的建設。制訂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對于在職的員工鼓勵他們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術,對工作人員的思想方面展開引導和教育,讓所有工作人員認識到媒體融合已經是傳統媒體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作中應當不斷地轉變工作觀念,根據當前的崗位針對性地引進人才,做到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積極培養綜合型、復合型人才,形成獨特的優勢,促進傳統媒體的創新發展。
傳統媒體在轉型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做好準確的定位工作,確保新聞的內容能夠出精品,以內容作為出發點實現精益求精,以此來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首先,要把握好宏觀和微觀之間的關系。所謂的宏觀主要指的是必須要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傳統媒體的轉型應當始終堅持以科學和真理為基礎,確保內容能夠符合受眾的需求,做到精確、簡潔真實有效。對于微觀的內容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適當地融入理性思考的元素,以此實現新聞傳播的高質量發展[5]。另外,要針對內容和形式來進行有效的調控,以優秀的內容作為基礎,在信息采集和編輯的過程中,結合不同受眾的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創新,以受眾的基礎需求作為定位,注意整體新聞內容的質量。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不斷改良新聞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創新,以增強新聞的可讀性。
移動互聯時代的快速發展,要求傳統媒體必須要勇于面對當前在整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挑戰,要清楚地認識到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自身的發展帶來的沖擊和挑戰。在此基礎上,一定要積極探索,不斷創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以及時代特征,做好轉型工作。在整個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以受眾為導向,不斷增強服務意識,做好人才培養工作,打造全能化隊伍,實現精準定位,促進深度融合發展,以此為傳統媒體尋求新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