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軒
(太原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24)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物質要求得到基本滿足的今天,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與需求速度都有了很高的要求,已經不滿足于報紙、廣播、電視所傳播的內容。
從2022年起,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的新媒體技術在不斷發展,信息傳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不論是網絡論壇、博客、微博、社交網站,還是IPTV數字電視都實現了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傳統媒體可以說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經歷了數次的歷史變遷,也經受著特殊的歷史考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讓人們無法舍棄它的魅力。
當前,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各方面都快速發展的國家,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應該作何打算,二者之間是相互競爭還是求同存異、共同發展,兩種生存方式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需要媒體人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傳統媒體”一詞,簡單地來看可以分成兩部分,即“傳統”和“媒體”,二者看似毫無聯系但又緊密相連。
“傳統”很多時候說的一些民間和風俗,比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之類的。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我們把祖先的想法、生活方式、社會經驗等聯系統一起來進行傳承,讓后人有一個可以參考借鑒的“傳統”的社會生活方式。也就是說,“傳統”一詞是相對的,它是相對于新的事物而言的。
“媒體”又稱之為“媒介”,是一種介質,比如,報紙、雜志、廣播、電視,他們都由后期工作人員尋找信息材料為受眾提供信息,但是他們找到的信息如何讓人們知道,這個時候就好像聲音如何傳播一樣,是需要一種介質的,而這種介質就是我們的媒體或稱為媒介。所以“媒體”是指信息傳播過程中,信息與信息接受者之間的中介物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可以算“傳統媒體”的解釋了。概括地說,傳統媒體是相對于近幾年興起的新媒體而言的,傳統媒體依靠著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即通過一些機械裝置或一些媒介來定時定期地向社會公眾發布信息,或者是提供教育娛樂的交流活動體,其中包括電視、報刊、廣播三種傳統媒體。
我們可以通過分析電視、廣播、報刊,來對傳統媒體的特點進行探討,從而進一步明確傳統媒體的特點。
1.報紙
首先是受眾的普及率高,對內容的涵蓋率高,訂閱、零售等傳播方式簡便易行;其次是成本低,而且由于審查校對等多重程序,在具有時效性的同時能夠保證信息的相對準確;最后是便于保存,能夠反復閱讀,適合一些高深文章的發表,有利于讀者的反復思考和閱讀。
但是報紙這種媒體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報紙上編輯的內容多,信息有的時候會很繁雜,讓受眾在閱讀的時候找不到頭緒。并且由于報紙的成本較低,所以報紙的印刷也相對簡陋,色彩感較差,整體文字和圖片的印刷也非常普通,使受眾無法有一個很好的閱讀心情。
因此,這就要求報業能夠充分發揮優點,提高報紙的編排能力,將相同內容或相似內容放到同一個版面,這樣有利于讀者的閱讀與查找;此外,將成本可以略微提高,使得報紙也能變成一種可收藏的物品。
2.廣播
首先是廣播的節目制作相對簡單,并且成本與電視制作相比相對低廉;其次是廣播只是聲音的傳播,沒有圖像呈現,給受眾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最后是受眾范圍廣,受眾收聽時沒有地域局限性,時效性強,信息傳播速度快。
但同樣,廣播也有其劣勢。首先它不具有留存性,信息可以說是轉瞬即逝;其次,信息的選擇性不強,當受眾收聽到自己不喜歡的板塊時沒有辦法快速過濾掉進行選擇性收聽;再者,無法呈現圖像,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有些事物通過一段圖像就能讓受眾明白,而廣播可能要通過很大一段文字來進行敘述,即使這樣,受眾可能也沒辦法很好地了解所要傳遞的信息。因此,這就要求廣播行業的媒體人充分做到對行業的精益求精,把每一次節目都做得具有吸引力,針對重要信息進行多次反復播送。
3.電視
首先電視的普及率高,涵蓋的內容也很豐富,信息傳播速度也很快;其次電視是一種集圖像聲音于一體的傳播媒介,更加客觀地展現事物的發生與發展;最后是受眾的關注度高,內容更加豐富。
但不得不說,電視制作的成本相對較高,一套好的片子的錄像、制作、播出等一系列的流程復雜,需要耗費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其次就是同廣播一樣,電視節目信息的留存性也不強,信息轉瞬即逝。所以我們現在采取制播分離的措施,盡量節約成本,也同樣盡量使屏幕信息最大化,為了便于留存,可以對好的節目進行錄制刻碟,對經典要有一定的留存。
這三種傳統媒體的特點可以說各有利弊,但同樣也都有著它們自身的缺點,如果要讓受眾更加認可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必須推動自身的發展與變革。
新媒體可以說是近年來傳媒領域的熱詞之一,公眾對其也都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那么究竟什么是“新媒體”,目前專家們對此可以說是各執一詞。
在若干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的定義是新媒體就是網絡媒體,我們或許會理解成新出現的媒體就是新媒體,畢竟網絡媒體是新出現的一種媒體,但是我們不能望文生義。美國的俄裔新媒體藝術家列維·曼諾維奇則認為,新媒體將不再是任何一種特殊意義的媒體,不過是一種與傳統媒體沒有相關的一組數字信息,但這些信息可以根據需要以相應的媒體形式展現出來。針對這條定義或說法,筆者認為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夠全面,甚至有一些缺乏說服力,畢竟“新”與“舊”是相對的概念。
因此,通過翻閱大量有關新媒體方面的書籍,對“新媒體”做一定的詮釋。在綜合歸納多方意見和觀點之后,筆者認為新媒體這一概念可以從內涵和外延兩個方面進行界定。就其內涵而言,新媒體是指20世紀后期在世界科學技術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在社會信息傳播領域出現的建立在數字技術基礎上的,能使信息傳播速度極大加快,傳播的方式也是極大豐富的,與傳統媒體迥然相異的新型媒體。就其外延而言,新媒體主要包括光纖電纜通信網、電子計算機通信網、圖文電視、通訊衛星、互聯網、手機短信等等。
可以說,新媒體有著很多傳統媒體所沒有的特點,在我們看來,新媒體就好像是一個巨型的蜘蛛網,將人們緊緊地聯系到了一起,消除了身邊眾多的界限,實現了從原來的點到面到現在的面到面的信息傳播。
1.信號的高速度和高清晰度
我們在收看電視節目或是在收聽廣播時,所接收到的都是基站所發出的信號,而受眾就是接受信號的地方,新媒體傳播信號的速度相較于傳統媒體的傳播速度更快,而且傳播過來的視頻、音頻清晰度也相對較高。比如,我們在觀看電影時,有高清的影片,也同時有普通的影片,高清的影片不管從哪一個角度來說都比普通影片略勝一籌。
2.高共享度和高互動性
共享是網絡技術最吸引人的特點之一,在目前眾多的電腦軟件當中,共享已經成為了最為普通的功能之一,但是就是這普普通通的功能,卻讓我們感覺到了萬分的便利。比如,我們常用的QQ、微信等在線聊天軟件都可以進行文件的互傳,如此高度的共享其實也是從另一個角度為人們提供了個性化的服務,實現“按需分配”,需要什么就從中直接獲取什么文件內容,選擇性和主動性也極大增強。已經從原有的一點到一面,變成現在的點對點傳播,更加有利于受眾來選擇自己需要或是感興趣的信息。同時,還具備著很強的雙向互動性,已經不再是機械化地傳播,而是可以很好地進行交流,受眾也可以同時發表屬于自己的意見或是建議,從而極大地增強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性。
3.信息的廣度、深度與發散度
打開一個網絡鏈接,可能會同時出現幾個乃至十幾個相關鏈接,這些鏈接不只有相同的新聞信息,可能還包括很多受眾反饋的相關信息的話題,當然也有一些是專家學者發布的信息,二者在這個新的媒體中進行著平等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與見解。當這些觀點或鏈接發在網絡上時,其他的受眾就可以通過此平臺來進一步對其進行了解。
由此可見,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非常明顯,其獨特性也非常強。但凡事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弊端。新媒體在快速發展中難以監管、充斥大量的非法信息等這些問題,也是我們需要時刻注意的。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方能更好地利用新媒體這一新技術。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傳統媒體是走向消亡還是重整旗鼓,值得進行深入思考。要想重整旗鼓,就需要同新媒體合作,但又要保持住自己的風格,如何做到這些,是傳統媒體亟須解決的問題。
當廣播、電視普及后,報紙這一傳統媒體就已經相對落后了。當有了新媒體之后,報紙的競爭力進一步下滑。新媒體的出現,是對報紙的一次更大的挑戰,也是報紙面臨的一次更大的機遇。
我們發現無論是中央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還是地方的《山西日報》《三晉都市報》等紙媒,都已經在手機軟件中開發了自己的客戶端,讓受眾也能隨時隨地了解新發生的事件,從而有效彌補了報紙觀賞效果差、視覺感不強、圖文混亂等不足,并且有的地方還加了一些聲音的組合,充分地挖掘了信息的深度,保持了對高端人群的吸引力。
21世紀的廣播同樣也受到了電視和網絡的強大沖擊,但是廣播所面對的是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對于廣播而言,社會進步是必然的趨勢,更好地適應這一發展趨勢或是更好地利用好這一條件,則能為今后的生存發展做好準備。
下面我們來簡單地舉一個小例子,我們通過微信朋友圈向聽友發出召集令,希望大家來參加我們的“趣味投籃大賽”,這其中就有很多聽友直接通過留言詢問具體要求、過程和報名的方式等,之后我們在進行活動的時候,也不斷地更新公眾號,并且將活動圖片通過微博微信客戶端發到網上,讓更多的聽友了解這一活動,同時也真正做到了隨時隨地與聽友進行線上線下的互動。
并且在筆者看來,真正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是微電臺。受眾利用手機下載APP軟件之后就能夠在全國各地收聽節目,不受地域限制,并且還能夠進行節目的回聽,可以回聽近一周的節目。這只是它的一個小小的特點,除此之外,它與傳統媒體的廣播也是不同的,聽友也可以在下面留言,與主持人實現線上線下互動。
總而言之,廣播與新媒體的融合有利于廣播事業的發展,增加新的板塊、新的模式,這樣一來,就能夠使廣播的發展上一個新的臺階。同時,也能為受眾提供一個更好的接收消息的機會,這樣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將會更強,整體的收聽效果或是收聽感也會增強很多,真正實現了雙贏。
電視一直都是傳統媒體中最受關注的傳媒方式,其憑借著自己獨特的性質和固定的收視人群,一直有著強大的競爭力,而且還有很大一部分節目在網絡上傳播。同時,一些電視臺將某個時段或是節目拿出來與傳媒公司合作,從而更加方便地獲得一些優秀的節目,而這些傳媒公司也是通過很多新媒體的渠道來獲取更多更重要的素材,這樣才能更好地制作出優秀的節目來滿足受眾的需要。
因此,我們的傳統媒體能與新媒體有效融合在一起,也是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受眾能獲得更好更快速的信息,新媒體以速度取勝,而傳統媒體以內容取勝,二者的融合有利于促進傳媒事業穩步快速發展。
傳統媒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但它的弊端也是非常顯著甚至可以說是容易使其喪失主導地位的,而新媒體以獨特的方式占據著新興的市場,但是也同樣有著自己的弊端。面對新媒體的挑戰與壓力,傳統媒體已經開始主動出擊,尋求自己的生存與發展道路,并且已經探索出了一些方式方法,比如,通過微博、微信與受眾互動,通過各種網絡平臺發布消息,在一些APP軟件上發布自己的信息等,都可以看出傳統媒體已經意識到了與新媒體融合的優勢所在,也清楚在現在各行各業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只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夠贏得市場的認同,并最終獲得成功。與其說我們如此關心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發展,不如說我們更希望通過二者的融合,能更好地為受眾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而不再只是單一的信息傳播和信息接收。總之,新媒體以速度取勝,傳統媒體以內容取勝,二者的有效融合能夠使傳媒事業得以穩步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