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張敬義

【摘 要】語文教學是藝術,是美。語文課堂上,教師注重把學生引向美的殿堂,本文通過《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學探究如何將學生引入美的殿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發現,進行美的表達,從而獲得美的力量。本文通過《秋天的雨》一文的教學探究如何將學生引入美的殿堂。
【關鍵詞】美的熏陶 美的發現 美的表達
一、美的朗讀者
師:我們學習了詩歌《聽聽,秋的聲音》,聽到了許多美好的聲音。配上動作、表情,我們一起合作朗誦《聽聽,秋的聲音》——
聽聽,
秋的聲音,
大樹抖抖手臂,
“唰唰”,
是黃葉道別的話音。
……
師:真好聽!我們學完了一首詩歌,還可以把它變成一個節目表演出來呢。
(學生邊朗讀,邊配上肢體語言表演)
師:你們聽,下雨了(出示圖片,播放雨聲)。用心去聽,秋雨也正在跟我們說話呢。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
生: 《秋天的雨》。
【評析】新課伊始,師生聲情并茂合作朗誦《聽聽,秋的聲音》,學生在誦讀中體會作品的音樂美、語言美和情感美,在美讀中形成語言積累。由秋聲到秋雨,既強化了舊知的印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欲望。
二、美的感受者
師: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我們趕快去看一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課文,把不會讀的生字、詞語圈畫出來。
(生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詞)
師:檢查預習成果,請打開平板,同桌之間你讀我聽。如果讀對了,你就夸夸他;如果讀錯了,你就教教他,開始吧。
(生利用平板,互助學習)
師:接下來我們來學習一個多音字。
出示PPT: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生:我發現了,這里有個“扇”字是多音字。
師:扇子起源于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它的種類可多了。請看屏幕:這是——芭蕉扇、蒲扇、油扇、折扇……
師(優哉地對著學生搖起折扇):老師這個動作是……
生:扇哪扇哪……
師:分清這個多音字的讀音有個小竅門,當它表示一件物品時念(第四聲),表示動作時念(第一聲)。我輕輕地、慢慢地扇,就是——
生:扇哪扇哪。
師:樹葉從空中輕輕地飄下來,可以怎么說?
生:飄呀飄呀。
師:像這樣的詞你們還會說嗎?
生1:飛呀飛呀……
生2:跑呀跑呀……
生3:想哪想哪……
師:真不錯,說出了這么多詞語?,F在再讀句子:
媽媽拿著扇子,幫我扇啊扇啊,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評析】教師帶領學生走進“扇啊扇啊”等疊詞的世界,使詞語教學融入對文章的理解之中,為學生積累和運用詞語打下基礎。
三、美的概括者
師: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秋雨的?
(生思考)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訣: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都有一個關鍵的句子,一邊讀,一邊畫出這樣的句子。
(學生自由讀課文,圈畫中心句)
師:你們發現了嗎,這些句子都在每個自然段的第一句。像這樣能概括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我們叫作中心句。
課件出示:
秋天的雨,是一把鑰匙。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
秋天的雨,藏著非常好聞的氣味。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秋天的雨,帶給大地的是一曲豐收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帶給小朋友的是一首歡樂的歌。
師:瞧,這幾句話連起來,多像一首贊美秋天的小詩!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
(生齊讀)
師:現在再看,課文是從哪三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
生1:寫了顏料。
師:這就是秋天送來的色彩——送色彩。再看第二句呢?
生2:寫了秋天的氣味。
師:我們也用三個字來概括說。
生:藏氣味。
師:那第三句呢?
生:小喇叭。
師:你們真的是太會讀書了。讀一讀第4自然段,思考:秋雨吹起小喇叭是想要告訴我們什么?
生:冬天快要來了。
師:這叫——傳冬訊。我們概括一個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不僅要看中心句,還可以結合整段話的內容來概括。
【評析】緊扣課后第二題,以“課文從哪三個方面寫了秋天的雨”引導學生讀書思考,找一找相關的語句,理清層次,抓住要點,提煉小標題,讓美更聚焦。尤其是第4自然段的小標題提煉,不拘泥于中心句,聯系整個自然段概括,培養學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四、美的發現者
師:接下來我們來欣賞秋雨送來的五彩繽紛的畫。默讀課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秋雨姑娘都把色彩送給了誰。
(生默讀第2自然段,在書本上圈畫秋雨送出的色彩)
生:秋雨把黃色送給了銀杏樹,把紅色給了楓樹,把金黃色給了田野,把橙紅色給了果樹,紫紅色、淡黃色、雪白色給了菊花。
師:你找得真完整。同學們,記住這些顏色了嗎?接下來我們比一比,看誰能用最快的速度把顏色送到景物的身邊。
(學生在平板上操作,當堂檢測)
師:全都做對了!把掌聲送給自己。瞧,這么多顏色多漂亮呀!用文中的一個詞來形容——
生:五彩繽紛。
師:這五彩繽紛的畫面在作者的筆下多美呀。作者是怎樣描寫這些景物的呢?
生:他把銀杏黃黃的葉子比喻成小扇子,把楓葉比喻成郵票。
師:看看(出示扇子和樹葉圖),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銀杏的葉子像扇子。
師:比喻句的妙處就在這兒呢,它不僅寫出了葉子的顏色美,還寫出了它的形狀美。多么貼切精妙的比喻啊,誰想來讀一讀?
(指名學生讀)
師:你的朗讀讓銀杏樹飄動起來了。同學們,除了比喻句,你們還有什么發現?
生:這個句子里有“扇哪扇哪”這樣表示動作的詞語。
師:假如我把這個詞語刪掉好不好?
生:不好。“扇哪扇哪”說明是一直在扇。
師:是不是銀杏葉一扇,天氣就轉涼了呢?
生:不是。
師:它的速度是很慢很慢的,所以作者說“扇哪扇哪”。自己讀一讀這句話,感受感受季節變化的特點。
(生自由讀這個完整的句子)
【評析】重點來品味秋雨送來的五彩繽紛的畫面,引導學生發現作者表達的秘訣:句式工整,色彩艷麗,比喻形象。同時抓住具有動感的詞語,感受秋姑娘扇走炎熱、郵來涼爽的時間漫長與耐心。
五、美的表達者
師:現在再看這兩句,你們發現它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
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熱。
它把紅色給了楓樹,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
飄哇飄哇,
郵來了秋天的涼爽。
生:句式相同,而且都是比喻句。
師:這么美的句子,我想請朗讀得最好的同學來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畫面。
(指名學生讀)
師: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美麗的楓葉四處飄舞。
師:多么美的想象呀!踏著這樣的楓葉,配著柔和的音樂,讓我們一起輕輕地讀一讀這一句。
(學生齊讀)
師:楓葉飄飛,我不禁想起大詩人杜牧的一句詩——
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師:老師發現,屏幕上的這兩句話美得像詩一樣。如果說這篇課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那這兩個句子一定是點睛之筆!這兩句話那么優美,你們發現了嗎?
生: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還有ABAB結構表示動作的詞……
師:作者就是用上了這樣的小竅門,把句子寫美寫活了。不用羨慕,我們也可以!秋天的雨還會把什么顏色送給誰呢,我們來當回小作家!
(學生看圖,小組討論并仿說句子)
師:同學們,請拿出學習單,選擇一樣景物寫一寫。
(學生練寫,拍照上傳)
(出示學生作品)
師:置身于這美麗的畫卷中,最直接的贊美就是朗讀,讓我們在美妙的樂曲聲中,配上自己喜歡的動作,用我們最美的聲音、最燦爛的表情,來贊美秋天的神韻吧!站起來,盡情地、美美地齊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
(隨著背景音樂,師生齊讀)
師:這么美的畫面,我們把這段文字背誦下來。
師:秋天不僅很美麗,還很神秘呢,它里面藏著許多大自然的秘密,不信,請大家課后讀一讀教材第21頁的“閱讀鏈接”,找一找大自然的秘密吧。
【評析】聯想和想象是語文的“雙翼”。先引導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然后提供鮮活的畫面及表達格式,讓學生聯想和想象,練習表達美,讀寫一體,活學活用。
【總評】語文教學是藝術,是美。劉老師的這節課注重把學生引向語文美的殿堂,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進程中受到美的熏陶,獲得美的發現,進行美的表達,從而獲得美的力量,概括起來有三個基本的特質:
1.美的熏陶。美往往是由眼睛所看到的和耳朵所聽到的事物帶來的。由《聽聽,秋的聲音》到《秋天的雨》的學習,教者有單元融合意識:由同一單元不同課文的學習與深化,展現了秋天別樣的風景,使有關“金秋”風景形成一幅畫卷,讓學生的心靈更為貼近自然、貼近大地、貼近秋天。
2.美的發現。《秋天的雨》是一篇散文,語言優美,從多角度描繪出一個美麗、豐收、歡樂的秋天,適合朗讀。朗讀是激活文字最好的形式,反復朗讀可以使學生進入作者繪制的風景畫世界和精神世界。在這節課中,劉老師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感悟課文的語言美、情感美。特別是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通過詩行形式,指導學生逐句朗讀,然后配上優美的音樂和背景,讓美妙的文字飛翔起來。
3.美的表達。海德格爾認為:美的本質應該是詩。第2自然段有兩個重點句子:“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劉老師在引導學生欣賞優美句子的同時,以一種自覺與不自覺的“表達”來喚醒學生更多美的追求與美的創造。
兒童的語文學習是一個美的歷程,語文教學的建構理應成為這一美的歷程的具體概括和精彩提煉。劉老師的這堂課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