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
摘 要:最近幾年,因抑郁做出極端行為的學生越來越多,類似的校園危機事件也層出不窮,由此可見,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數量正逐年遞增,其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帶來直接影響。中職學生作為特殊的群體,正處于行為和思想發展的黃金階段,對此時期的學生實施良性引導,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其能夠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文通過對中職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成因與輔導策略進行分析,供相關教育工作者做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中職學生;抑郁心理問題;成因;輔導策略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表示,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和精神障礙患病率逐漸上升,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5400萬的抑郁癥患者,具權威機構估算,其中抑郁傾向學生約500萬。由此可見,現在抑郁已成為中學生的一種通病,因此,學校、家長及班主任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一、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主要成因
(一)生理方面的原因
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對于自己的外貌和身體等方面都比較在意,某些發育的生理特征也會影響學生的心理,比如隨著生理日漸發育成熟,男女學生第二性征的差異,或者一些自身長相一般、青春痘較多、身體弱小的學生等也會使其產生不自信的心理,長此以往,也容易導致抑郁心理。
(二)家庭因素的影響
家庭環境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尤其重要。根據調查顯示,很多具有抑郁心理的學生都是深受其家庭的影響。家庭環境的不和諧,結構的不完整對于學生的心理影響都是非常大的,比如父母經常吵架、單親或者非原生家庭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影響大都很不利。長期處于這種缺乏親情關愛,不和諧、不健全的家庭環境中很容易使得學生產生抑郁的情緒。
(三)學習、生活環境的轉變
中職學生在步入中職校園后需要重新適應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如新的校園環境、新的專業、新的同學、新的學習方式等,對于一些適應能力差或者是很難適應住校生活的中職學生而言,極易出現心理問題。此外,由于接觸到的新同學可能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不盡相同,如若在處理問題時產生分歧也極易引發新的矛盾,而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對于交際能力差的學生來說,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久而久之也會使其產生抑郁心理。
二、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有效輔導策略
(一)構建自我調節機制,學會自我解壓
抑郁的形成一般都是長期日積月累的過程,所以如果學生能夠學會自我調節的技巧和方法,養成樂觀積極的心態,就能很好的應對未知的壓力和挑戰。基于此,班主任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針對學生的喜好設計各種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充分的放松。同時也可以鼓勵同學們積極的參與到學校的各種社團中,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其他同學進行友好的溝通交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釋放出來,并在社團活動中不斷的積累自信心,突破困難,超越自我。另外,班主任也要讓同學們了解傾訴的重要性,學會傾訴,需要的時候可以向同伴或者教師傾訴,從而緩解心理壓力。此外,也可以積極的鼓勵同學們嘗試運動療法來排解壓力,舒緩心情。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精神病學教授曼德哈卡·特里維迪博士表示,對抑郁癥患者而言,鍛煉是一種非常有效且幾乎沒有副作用的治療選擇。因此,學生可以通過體育鍛煉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抑郁心理,通過適當的運動,不但可以強身健體,還可以用汗水來消除心理壓力。
(二)加強家校合作,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心理環境
學校和家庭是學生主要的生活場所,良好的學校和家庭環境對有抑郁心理的學生克服心理障礙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首先,班主任和家長可以引導中職生多與心理健康、善良正直的人接觸,這對抑郁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有利。其次,學校和家長應該提供給學生不良情緒發泄的場所和機會,如家長或者班主任經常找學生一起談心,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另外,班主任和家長應及時對抑郁學生的正面積極行為予以表揚,使抑郁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理解、尊重和關愛,防止學生因感受不到被重視而造成心理失衡。最后,班主任應該針對學生在校表現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也要對學生在家的表現和班主任進行實時反饋,通過班主任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及時了解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面臨的困境,并對其出現的不同層面的抑郁問題,給予針對性的疏導和干預,降低學生的心理壓力,使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三)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樹立學生自信心
班主任是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人,所以班主任應該發揮出其積極引導的作用,使同學們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到班主任正確積極的影響,班主任應該針對抑郁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態設計教學課程,使存在心理抑郁問題的學生能夠通過相應的教學活動有所成就感和收獲感,使負面、陰暗的能量慢慢消退。中職班主任還應該有效發揮其學科優勢,通過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其中,使抑郁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樹立自信心,如,開展朗誦比賽、開故事會、表演課本劇等多種教學活動。使抑郁學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有效鍛煉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進而收獲更多的友情和快樂。
結束語
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教育部門更注重學生心理發展問題。中職學生正處于步入青春期的重要階段,他們的思想發育還不太成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也相對較低,極易產生自我懷疑的心理,進而表現出抑郁的心理癥狀。此時就需要班主任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心,通過正確的心理疏導和干預,加強學生的抑郁心理健康建設,家校聯合將學生的抑郁癥狀直接扼殺在搖籃之中,使學生能夠更加快樂、健康地成長和生活。
參考文獻:
[1]王金煥,黃喜珊. 中小學生抑郁心理問題的成因與輔導策略[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4-6.
[2]李艷. 高職院校大學生抑郁心理問題分析及干預方式研究[J]. 心理月刊,2020,15(17):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