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茜
摘 要:人們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都需要和其他人進行交流,也就是“說話”。口語表達能力也是學生語言基本功的綜合體現。在新課標的語文教學中,要求小學生要具備日常的交際能力,學會傾聽,學會清楚地表達與交流,學會進行禮貌的人際交往。因此,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僅靠在課堂上的短短幾十分鐘課程是不夠的,學校應該將口語訓練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長期堅持訓練。這樣,學生才可以掌握組織語言的方法,提高閱讀和作文能力。不僅如此,還培養了學生的良好語感及其文明的社交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的各個環境中去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從低年級開始,從多方面,多元化地去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本文分析了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開展小學生說話訓練的幾個有效方法,供相關人士參考交流。
關鍵詞:小學生;說話訓練;開展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8-0133-04
【Abstract】In life, work and study,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that is, "speak". Oral expression ability is also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of students' basic language skills.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have daily communication skills, learn to listen, learn to express and communicate clearly, and learn to conduct poli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it is not enough to rely on just a few dozen minutes of lessons in the classroom. Schools should infiltrate oral language training into all aspects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persist in training for a long time. In this way,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methods of organizing language and improve their reading and composition skills. Not only that,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sense of language and their civilized social skills.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train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in various daily environments, starting from the lower grades, from various aspects and diversification to train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raining students' speaking ability, and proposes several effective methods to carry out speaking train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for reference and communication of relevant person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peaking training; Development method
在社會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是必備的交際技能。而學校的語文學科,是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的課程,使學生具備一定的文明交際素養,讓他們初步學會用簡單的話語進行文明的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與此同時,對語文的學習,包括了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而口語的表達是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即說話能力,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只有在小學階段抓好說話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且讓他們的智力也得到開發。
1.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重要性
社會是一個信息交換組織。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各方面都需要溝通和交流。交流思想和感情最直接、最方便的方式就是交談。學會說話是人際交往成功的金鑰匙。會說話的人可以使平常的話題引人入勝;不會說話的人即使說的內容很好,聽起來也會很枯燥。由此可見語言表達的重要性。說話時,一個人高水平的氣質、知識和智慧可以從他們優雅的說話方式、幽默的語言風格、嚴謹的言語邏輯、恰當的語調和表達方式中看出。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對他們未來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口語能力不僅是學習語文的前提,也是未來工作和生活的基礎。因此,充分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特殊的作用。
2.分析小學生說話訓練的開展方法
(1)點撥說話訓練方法,形成交流說話的習慣
在新課改的要求中,提到在口語交際中要儀態自然大方,要有禮貌,同時要有自信心;在和別人交流時,要聽清楚別人的說話內容;在交際中,要注意語言文明。所以,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適當點撥學生說話訓練的方法,注重熏陶感染,在潛移默化之中把說話訓練的方法貫穿于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效率,必須要把具體口語交際的方法教給學生,使他們能夠在日常的課余時間和業余生活中去訓練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促進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如雨后春筍般成長。比如,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打電話”的對話情景,那么如何有禮貌地進行對話呢,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說話的語氣要平和,語速要均勻,說話要清楚,內容要簡明扼要,不浪費時間。又比如,在購物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想清楚自己要購買什么物品,再去挑選自己需要的物品。同時,可以適當地和商家進行討價還價,教師也可以教給學生向商家討價的訣竅,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花銷,還能購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再比如,在講述一段故事時,教師要讓學生講清楚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有哪些重要人物等等,這些都是一個故事的重要內容,從而讓聽眾能夠聽明白自己所講故事的內容,這也是口語表達中的要點。在學生的口語訓練中,教師要讓他們明白口語交際的一些注意事項和說話要領,這樣才能幫助他們在日常小事中訓練自己的說話能力。
(2)利用多媒體設備,訓練說話能力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現在的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單一的粉筆與黑板了,多媒體這一新的科技手段正以令人始料未及的速度滲透到教育領域。這一新技術在呈現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讓學生的學習教學環境更為直觀、生動、形象等方面產生著積極的效應,為學生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教師要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通過播放聲音媒體、視頻錄像、演示逼真圖畫等,給學生創設生動、形象、逼真的說話訓練環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境中激活語言思維,自覺融入交際情境,想要說話。這種形象、直觀的說話訓練方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說話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比如,在教學《黃山奇石》的過程中,其中“金雞叫天都”的景點沒有插圖,如果僅僅依靠文中的文字描述,讓學生說出奇石的“奇”,難度肯定會是很大的,學生自然會感到無話可說。為了加強學生的說話訓練,教師可以在教學時借助多媒體,讓學生通過欣賞畫面,貼切地感受到那塊“奇石”就像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正伸著脖子,對著天都不停地啼叫。這樣,學生就能繪聲繪色地把“金雞叫天都”這一奇石的樣子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再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借助多媒體,讓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景色躍入學生的眼簾,從而讓學生被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所吸引,從而活躍他們的想象思維,使他們產生說話的欲望。
(3)尋找社會生活素材,鍛煉說話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是為了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夠進行良好的交流和溝通,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生活中也需要用到說話能力。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走進社會,通過社會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以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需要。比如,指派學生去外面購買班級需要用到的勞動用具,如何和商店人員進行溝通。開展班級聯歡會,讓學生上臺做演講主持人,充分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或者開展理想暢談會等。其次,可以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中的“以誠待人”口語交際訓練,教學時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真實事例進行討論:我們應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先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讓每名學生有說話的機會。最后,教師對如何以誠待人這個問題進行總結,并提出建議,最后,讓學生走進生活,豐富生活經驗,挖掘訓練素材。生活中處處需要用到口語表達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觀看校園里的風景,讓學生以校園景物為題材,說說校園的景色是怎么樣的,以此來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其實,很多學生雖然經常在校園中活動,但是他們卻很少會去關注校園的風景。所以,當教師親自帶領他們到校園里去看一看時,他們就會對周圍的景物加深印象。通過觀察,教師讓學生對觀察到的景物用口語的表達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例如可以讓學生對春天景物的所思所想,也可以讓學生表述春天是一個怎么樣的景象,讓學生邊觀察邊進行口語表達,從而訓練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幫助學生尋找說話的素材
教師如果想要訓練小學生的說話能力,那么就要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自由地發揮,讓他們有話題可以說。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演講、背古詩、講故事、自由辯論、模擬社會交際等,為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積累了豐富的口語訓練素材,同時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參加有關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的樂趣,在活動中捕捉說話的靈感。我們也可以通過向農民伯伯“拜師學藝”,學習種菜、翻地、澆水、施肥、割稻谷等,讓他們親身體驗勞動的辛苦,學習農民伯伯勤勞淳樸的好品質,獲取豐富的說話訓練素材。教師還可以利用中隊活動開展手工制作比賽、糾錯別字比賽、驗收比賽、書畫比賽、文藝匯演、拔河比賽、垃圾情況調查等,讓學生參與活動,增加體驗,豐富說話內容,增強他們的表現欲。這樣,不僅加強了學生的課外活動,還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充實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而且還培養了孩子們的膽識,讓他們勇于在群體面前表現自我,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小學生一旦能在小團體中表現得體,毫不怯場,那么他們以后參與各種社交活動時就可以不再膽怯,害怕了。
(5)精選訓練題材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想要訓練學生說話能力時,可以選擇小學生所熟悉的、符合實際情況的訓練題材,這樣他們也更容易聽懂。首先,可以精選貼近學生生活的內容。說話訓練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把說話訓練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熱門話題進行討論,以此訓練他們的口語能力。比如學生最喜歡的游戲是什么?最喜歡什么樣的老師?最喜歡的課程是什么?最喜歡的兒童節目是什么?等,這些題材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也樂意說。又如假期學生外出旅游后,可以讓學生帶上照片或錄像視頻介紹游玩的人、景和過程,學生的交流內容必定是豐富而具有個性的,因為這都是他們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訓練學生說話的機會,教師要善于抓住并利用生活中的題材,激發學生說話的興趣。同時生活中常常也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教師應當把它們作為說話的題材,引導學生感受口語交際的實用價值。
(6)利用教材圖片進行說話訓練
看圖說話是培養孩子認知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小學生喜歡新鮮事物,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性,在課堂上適當增加一些圖畫讓學生練習說話。教師訓練學生學會看圖,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順序。比如在看圖時可以先上后下、由遠到近、從中間再到四周等順序,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上畫的內容,讓他們對圖片的內容了解一番,再接著對學生進行一下相關問題的提問,讓學生邊觀察畫面邊思考,從而找出圖片的重點內容,也就是這幅圖所畫的主要內容。教學時可分組進行小組討論,讓每個小組成員先在小組內說,最后派一名代表說出討論的結果,這樣既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張嘴說話,又使同學之間進行了相互交流。這種說話訓練方法簡單實用。另外,教師也可以選取教材中的插圖進行說話訓練,這些圖片也是很好的訓練說的素材。在學習課文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些假設的問題讓學生把圖意說出來,然后在學習課文時進行對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還訓練了他們的說話能力。如在教學《窗外小鳥輕點叫》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問:“圖片上有哪些東西?”“他們都在做什么呀?”最后結果怎么樣?”當學生經過觀察基本都能夠把這些問題的答案說出來時,教師要給予表揚。然后讓學生將教師提的這幾個問題的答案串聯起來,用自己的話總結一下圖片上的內容,語句要通順連貫,這樣就可以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同時也為以后的語言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7)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使學生愿說
只有會說了,才能真正會寫,所以,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離不開說話能力的培養。在小學的說話訓練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來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當學生對某件事物產生了興趣,才會去愿意學習,說話能力的培養也是一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經常組織一些多樣化,具有趣味性的活動來吸引學生進行說話能力的訓練,激發他們想說的愿望。比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的短短幾分鐘時間開展一些活動,比如“新聞發布會”等活動。讓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有關新聞口頭表達給其他學生聽。小學生會為了收集到更多有價值的新聞而去關注報刊、電視、網絡上的新聞消息,不僅可以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讓他們了解社會動態,同時,學生也樂于把自己收集的“新聞消息”分享給大家庭,有了說話的欲望。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相關話題的討論,在學習二年級《傳統節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都有哪些節日,比如“春節”,這個是小學生比較熟悉的節日,可以討論一些“除夕夜都喜歡干嗎”的話題(例如喜歡放煙花鞭炮),這些話題都是能引起小學生興趣的,他們看到感興趣的話題,就會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想法,談論他們的除夕夜是怎么過的,放的煙花是怎么樣的等等。討論完畢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根據所說、所感寫成一篇作文。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又進行了練筆。長期堅持,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8)通過朗讀文章來訓練說話
朗讀在鍛煉學生的說話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古人學習語文往往是把大半工夫花在朗讀上。所以,讀者只有熟讀成誦,把文章讀熟了,才能知道課文中有哪些優美的語言,這樣才可以把相關的詞匯儲備起來,使自己的語言得到凈化,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表現能力,還有益于培養良好的語感。通過朗讀,可以體會語句的韻律、節奏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提高口語素質,讀多了,頭腦中就會儲藏豐富的詞匯,說話就妙語連珠了。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默讀,朗讀,讀時要求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并注重運用重音技巧、巧聲、兒化音的講法,掌握了朗讀技巧,在說話時表達自然。上一篇課文時,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在分析課文時,教師可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或朗讀課文,并思考該問題,這樣學生不但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課文中一些關鍵且優美的詞句就會在頭腦中得到加深,以后運用起來就方便多了。不過,教師在指導朗讀時,一定要根據各種文體采用相應的朗讀方式,不能一味不變,形式要多種多樣。如,領讀、范讀、齊讀、分組讀與個人讀等等,教師可以把不同形式的朗讀方式交替使用,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
(9)利用課文詞句模仿練習
在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都是學生練習說話的范文,包括文章的結構、用詞等,都是模仿的好素材。而模仿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所以選擇一些課文進行模仿,可使小學生的寫作有形可依,有話可寫。有些課文的描寫內容,學生也有類似的生活積累,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模仿課文的寫法進行說話訓練。如在學習《春姑娘送信》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春姑娘還可以把信送給誰?按照“春姑娘把信送給……,……一看說:……”這樣的句型進行口語練習,這既不難,又對課文進行了延伸,同時也在寫時為小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降低了寫作的難度,時間長了就可以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了。當模仿句型的訓練一段時間之后,教師可以逐漸訓練學生進行課文的續寫。如在教學《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時,根據孩子們對這篇童話的興趣,在學完全文之后讓學生對這篇童話進行續寫。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嗎?他是怎樣找到的?他會找誰來幫忙呢?大部分孩子寫得都很不錯,想象合理,語言通順,能自然成段。可以說恰當地模仿文章中的句型和續寫,并且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大聲讀出來,這樣也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經過教師的引導,小學生就更加喜歡說話了,從而訓練說話能力。
(10)利用社交機會,適應生活,鍛煉說話能力
小學生如果有了很好的說話能力,在進步社會以后有利于促進社交。所以,訓練小學生說話的最終目的就是使他們能與社會的發展需要相適應。因此,適當的組織小學生進行社交活動,也可以鍛煉小學生的說話能力,從而使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在社會上的工作、生活的需要。比如,教師可以增加小學生與人交往的機會。比如選派兩個小學生去商店購買班級所需要的東西,培養他們的說話能力,比如要怎么向商店中的售貨員講清楚需要購買什么,多少數量等等。還可以讓學生上臺做班會主持人,通過讓他們主持活動,訓練他們的口才能力和主持能力。給學生創造說話的機會。充分利用口語交際教學,如《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中的“以誠待人”口語交際訓練,教學時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真實的事例討論討論:我們應怎樣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先分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最后全班同學就如何做到以誠待人,提出幾條好的建議,讓每位學生有說話的機會。第三,讓學生參加社會志愿者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和不同的人進行接觸,交流,也能訓練他們的說話能力,教師還要要求他們把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的體驗寫成小文章,在班會上大聲地朗讀給同學們和教師聽,這也是訓練小學生說話能力的豐富材料。
綜上所述,在小學的教學中,說話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各方面特征,對小學生加強口語訓練。教師要注重不同層次的訓練方式,堅持對學生進行訓練,既要求學生能把話說得流暢,還要指導他們把話說好,說得具體、形象。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及時了解學生對口語表達的掌握情況,積極探索適合小學生口語訓練的教學方法,不斷在實踐中總結訓練經驗,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趙秀梅.培養小學生說話能力的教學方法[J].寫作,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