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生
摘 要: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和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參與態度,彼此互動,共同發展。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注重激發出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恰當適宜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明確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當作新課標課堂評價的主要指標,幫助學生完成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從根源上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學習品質的良好化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度;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8-0182-03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activities requir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maintain a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participation attitude,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develop together.Teachers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organizers, guides and collaborators,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knowledge,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elop good learning habits and master appropriate and appropriate learning methods.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lassroom, the teacher should make clear the students 'main status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student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as the main index of the new class standard classroom evaluation, help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mathematics knowledge system,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he classroom from the root, let students can better master mathematics knowledge, promot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quality.
【Keywords】Primary students; Mathematics;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Effective strategy
課堂參與度就是學生積極自主投入教學活動的程度,參與效果、參與深度以及參與態度等,都是課堂參與度的衡量指標。
1.個體與整體課堂課堂參與度對課堂的影響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個性特征等都會影響到其個體課堂的參與度。其中,學生的性格差異對課堂參與度的影響會比較大,通常來說,如果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于表達,那么其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就會比較差。一些性格較為開朗、樂于表現的學生,會自主化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此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習習慣也會影響到個體的課堂參與度,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觀察,如果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較差,那么其就會在數學基礎技能以及知識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會出現一種消極懈怠的學習狀態,課堂參與度也會隨之變得越來越低。若學生的學習習慣比較好,能夠發展其自主的學習能力,那么其就會得到成功體驗,機會就會變得更多,還便于其和教師以及學生進行互動,將自身的見解更好地表達出來,積極地表現自我。除此之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到課堂的態度,一些學生會因為喜歡這位教師而喜歡上這門課程,在喜愛教師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會保持高漲的熱情,投入的精力會比較多,自主參與到這部分教學活動中,樂于和教師進行交談,積極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會懼怕或者厭惡某位教師而去抵觸學習這門學科,甚至還會存在一些調皮搗蛋等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抵抗心理情緒嚴重,這部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就會比較差。
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均會對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高低形成直接性的影響,一些教師會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主觀臆斷地認為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自覺性比較差,無法長時間集中自身的注意力,時常會出現溜號等一些不規范的學習行為。這些問題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教師長時間應用滿堂灌的教學法,這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和興趣變得越來越差,甚至還會形成思維牽制的問題,導致完全失去參與的能力。在這種教學課堂上,即便學生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會過于表面化、形式化,通過調查分析了解到,和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的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會比較大,絕大多數的學生會喜歡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希望在課堂上能夠親身動手實踐,獲取知識。大部分的學生會自主化學習,之后由教師進行引導合作交流,這些數據信息能夠表明教師只有創新教學方式,調整教學內容,才會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得更高,鼓勵、贊揚、支持學生,促進學生課堂參與能動性,不可嚴厲地批判或者武斷地評價學生,那樣會消減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及熱情,整體參與度以及學生個體參與度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著相輔相成的狀態,因此,所以教師需要在時效性以及參與度兩個方面進行重視。一些教師為了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成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會使用提問教學法。在教師給學生提出問題后,希望學生能夠有一定反應,并積極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但是通過調查可以發現,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想回答問題。此外,一些學生班干部的積極性會比較高,學困生的積極性會比較差,這些學困生就如同隱形人一般,只會按部就班地聽教師講課,并不會自主地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當中始終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學生只會被動地學習數學知識,無法顯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2.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度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學校仍舊會推行班級授課制,一個班級內會有幾十名的學生,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所差異,學困生和學優生之間的差距更是十分顯著。若教師仍舊使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就會使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也吃不好,直接拉低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對此,教師必須創新教學方式,推行小組合作學習法,使用小組交流合作的形式,讓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得更高。教師要合理地進行分組,遵守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在一個學習小組當中,不但需要有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同時也要有學困生,讓組內學習成員達到一種優勢互補的狀態。此外,教師還可以應用生活案例教學方式,這是因為小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服務于生活,教育和生活二者始終相輔相成。所以,教師要依據學生的現實生活狀態,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生活,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魅力以及價值,進而升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實際上,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比如,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知識時,該節知識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能夠養成動手操作、觀察生活事物的能力,可以具備初步的空間觀念,分析掌握正方體和長方體的特征,并認知之間的關系。教師要先進行復習準備,詢問學生:“同學們,我們一同來回憶一下之前都學過哪些圖形呢?這些圖形哪些是平面圖形?哪些又是立體圖形呢?”在敘述的過程中給學生出示課件,讓學生去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黑板上寫下“長方體和正方體”。在完成新課導入之后,讓學生拿出正方體紙盒,沿著邊線剪開,就如同書本上的圖一般,之后和同學進行交流互動,說說自己的發現。最后,教師要讓學生觀察自身周圍的事物,可以在教室中觀看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學生置于這種學習情景中能夠保持愉悅的心情。
3.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參與度
教師要明確自身的教學責任,正確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都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凸顯出學生的主體課堂地位。依據學生已經掌握的經驗,讓學生結合自身的認知結構,學習數學知識,借助微課教學法,總結概念性的知識點,將這部分知識制作成微課,供給學生學習。比如,講解“圓柱和圓錐的認識”這一知識,該節知識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可以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這類活動中,感知并了解圓錐和圓柱的特征,知道何為圓柱和圓錐的高、側面、底面,學生通過活動積累認知立體圖形的經驗,提高自身的空間觀念,同時發展學生思考能力,讓學生感知立體圖形存在及學習的價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教師要先創設教學情景,給學生展示新課的內容。比如蛋筒、鉛筆長方體、茶葉罐等圖片,詢問學生:“同學們,這些物體的形狀是什么樣的呢?哪些形狀我們會比較比較熟悉,你能說說它們都是什么形體嗎?除了正方體和長方體,還有哪些形體你們認識?”利用這類方式進行引導,同時把自拍圖片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自主參與這一課堂活動中,之后要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自主探索認知圓柱和圓錐的特征。在主體測試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明確的設定數學教學總目標,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教學環節的標準要求。使學生能夠始終圍繞目標,帶著問題,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各項學習活動中,設置學生主體課堂地位,讓其更好地探索新知的“第一線”,親自動口動腦思索問題。此外,還需要在探索感知理解新知時解決矛盾以及差異性的問題,使一些難懂或者容易產生錯誤的地方都能夠擺到桌面上,之后再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思考,必須調解學生對于理性、感性認知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掌握正確學習數學知識的技巧,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階段,由于其自身的認知水平會有所不同,所以其對問題的理解方式以及思維形式也會有所差異。對此,教師要適時地去引導或者點撥學生,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突破思維的突破口,并給學生提供較為充分的參與條件,做好參與方式的指導工作,保障學生獨立思考及學習實踐的充裕性,讓其學習思維變得更加活躍,得到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以及自我表現機會,以此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生的參與度。
4.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講解數學知識時,若學生缺乏情感方面的參與,就不能更好地感知情感方面的魅力,也不能進行情感體驗式的學習。在這種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去學習,始終是不夠完整的,毫無靈魂以及活力可言。因此,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去分析數學概念的法則公式以及數量關系等,只有讓學生較為自覺地投入其中,才能更好地感知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讓其形成一種較為積極的態度。在數學教學課堂上,教師應依據學生的自身意愿,保障其情緒狀態的適宜性,提升數學邏輯的精確程度,學生能夠自覺性地依據思維的規律以及思維形式,控制自我的情感以及情感發生的強度,設置好數學知識的教學目標,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品質。
5.尊重鼓勵學生,提高學生參與度
在實際教學時,想要讓學生積極深度地參與到數學呃教學活動中,那么教師就需要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讓其能夠自主化地去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更好地發揮出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堅持以生為主的教學原則,尊重學生,并鼓勵學生轉變固化的教學觀念,盡可能減小自身對課堂教學的控制,要扮演好引導者、引路者的角色,這樣才可以給學生自主化的學習提供幫助,不斷指引學生探索和學習。教師在設計教學以及實施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思索,這樣才可以保證其教學的切合度,供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支持。在學生遇到困難和阻礙后,及時對其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完成一些內容較為簡單的學習任務,比如,在講解“三位數乘兩位”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回憶兩位數乘兩位數的基礎內容,并以其內容為前提,鼓勵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在自主學習時遇到困難,教師要適時地對其進行點撥,幫助學生梳理解題的思路,從而讓學生順利地完成各項自主學習任務。
6.創新優化教學,提高學生參與度
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才會產生出濃烈的好奇心理,并且小學生的思維會受到具象思維的影響和主導,對一些內容較為枯燥或者抽象知識抵觸、排斥心理較強。所以教師必須精確地把握住學生的身心特征,選擇其所感性的事物當作教學的主要內容,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掌握學生的身心特征,探索出更具趣味性的教學內容表現方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教學的導入,這樣學生才能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基準,產生出濃烈的好奇心,探索數學知識,選擇更為直觀且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變得更加高漲,還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點,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讓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變得更高。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積極地參與繼續教育,掌握當前最新研究以及引用的教學方式,大膽實踐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找到更符合現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方式,分析學生的身心特征、愛好、數學基礎等各類因素,綜合這些因素,選擇適宜的方式進行教學。比如,講解“條形統計圖”這一知識時,該節知識內容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圖形類內容,教師在教學時要選擇一些實踐性較強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把學生依次劃分成為多個學習小組,借助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和人數相關聯的教學案例,鼓勵學生結合多媒體的內容進行自主化的學習和探討。
綜上所述,教師要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予以學生更為充裕的課堂知識學習時間和空間,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夠保持和諧共處的狀態,處理問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創新優化課堂教學方式,靈活性地使用教學方法,要尊重學生,讓學生都能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冰心.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J].新課程學習,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