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十里鋪小學 丁建平
小學是學生接受義務教育的最初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在新課程理念的背景下,學生閱讀量增加促進語文教學改革做出相應的調整。群文閱讀的理念與實操給語文帶來了一股源頭活水。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教育的重要性,正視自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以提高學生閱讀量為目的,提升學生語言積累為核心,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開展,打造以群文閱讀為內核的閱讀教學新樣態,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彰顯群文閱讀的魅力。
在傳統的閱讀方式中,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在閱讀時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了解到更多的文章內涵,致使學生的閱讀主題不明確,閱讀條理不清晰,那么也就喪失了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意義。出現語文閱讀主題不明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學生在開展閱讀活動時,沒有抱著求知的心態來對文章進行閱讀,部分學生甚至采用囫圇吞棗的敷衍態度,以至于邊看邊忘,完全沒有理解到文章的精髓,從而出現了主題不明確的閱讀現象。由于語文教師在為學生挑選閱讀文章時,沒有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的閱讀題材,文章本身就具有爭議性,可以從多角度來進行闡述,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以不同的主題來開展閱讀,致使學生之間出現了意見分歧的現象,這也是導致閱讀主題不明確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方面,在我國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語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占比并不重,這也導致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沒有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策略,運用一套“萬能式”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千篇一律地對所有文章進行閱讀,如此單一落后的閱讀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質量。另一方面,語文教師沒有建立多樣化的教學體系,采用單一老套的教學策略,錯失了建立起良好閱讀習慣的黃金時期,嚴重影響了日后更高年級的課外閱讀活動。另外,由于學生處在同一個學習群體中,具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性,而語文教師所傳授的單一的閱讀方式,無法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從而使學生逐漸失去對閱讀的興趣。
語文閱讀不僅是一個閱讀的過程,還是讓學生吸收理解文章內涵的過程。因此,影響閱讀質量的重要因素就是文章閱讀的有效性。關于有效性的定義可將其理解為,學生在閱讀文章時,通過字里行間的描述了解到作者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并應用到實際生活和日后的語文創作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便可稱之為語文閱讀的有效性。而在傳統的閱讀方式中較為顯著的閱讀問題,就是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嚴重不足,學生采用“囫圇吞棗”式的閱讀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閱讀量,增加了閱讀經驗,卻沒有領略到足夠的文章內涵,難以實現通過語文閱讀來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教學目標。鑒于此,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時,應積極改革創新,彌補學生在閱讀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增加閱讀的有效性。
興趣是影響學生語文閱讀質量的一個重要干擾因素。閱讀既是有趣的,又是枯燥的。有趣是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可以窺探到千奇百怪的大千世界,領略到生活的美妙,藝術的多姿多彩;而枯燥則是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只能通過循序漸進、從頭至尾的閱讀方式,來開展語文閱讀活動,這一過程相對枯燥難耐,如若沒有一定的興趣作為支撐,很難長久地進行下去。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方式中,由于單一的閱讀方式,致使學生在通讀文章時,無法充分地領略到閱讀的樂趣,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對語文閱讀興趣。因此,在開展語文閱讀活動時,采用傳統的閱讀方式,只會讓閱讀缺乏趣味性,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閱讀感悟。單一的閱讀方式是語文閱讀教學道路上的最大障礙,語文教師應追本溯源,從根本上解決這一教學問題。
群文閱讀是語文教學中一種新型的閱讀方法,主要以一類文章為基礎,找出與之相似的文章進行閱讀,這一過程可稱之為群文閱讀。群文閱讀與傳統的閱讀方法相比,可謂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技巧。在小學語文教師開展的閱讀活動中,由于學生受到學習時間、學習空間的雙重限制,因此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海量的閱讀內容。而群文閱讀法的誕生,很好地解決了這一教學問題,其將文章以一個特定的專題進行統合劃分,讓學生從設定的閱讀角度開展群文閱讀,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便了解到了文章的內涵。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極大豐富學生的閱讀量,還可以提高閱讀效率,在相同的時間內,讓學生閱讀到更多的文章,吸收更多的語文知識。因此,群文閱讀法是一個高效率的閱讀模式,可以讓學生積累充足的閱讀量,提高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質量。
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閱讀時,使用群文閱讀法可以為學生拓展更多的閱讀技巧。從群文閱讀的含義不難看出,這是一種以一帶多的閱讀方式,在傳統的閱讀模式中,學生只可運用單一的形式對文章進行全篇閱讀,這就仿佛是茫茫知識海洋中的一葉扁舟,渺小而沒有方向,使用群文閱讀法就如同為迷失方向的小舟提供了一個指南針,讓學生以指南針為指引,在閱讀的海洋中找尋到正確的行駛方向,重新啟航、揚帆上路,在閱讀的世界中闖出一片新的天地。因此,群文閱讀法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的閱讀技巧,在毫無規律、毫無章法可言的文章中,抽絲剝繭,找尋出可以將其串聯起來的論點,從而將文章進行系統的整合,以此來開展群文閱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逐漸形成邏輯化、結構化、一體化的思維,為小學語文閱讀帶來更多的技巧。
常言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將這一道理應用到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中,再合適不過。語文教師可為學生提供閱讀資料,卻無法代替學生完成閱讀。在傳統閱讀方式的長期影響下,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普遍不高,學習自主性差,導致語文閱讀教學陷入了困境,而使用群文閱讀,卻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潛能。基于此,語文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基礎,選擇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閱讀角度,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在海量的閱讀文章中,找尋到與專題相關的閱讀材料,并對其開展閱讀,讓學生在五彩繽紛的語文世界中,感受知識的魅力,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內驅力,增進學生對閱讀的自主性與主觀能動性。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使用群文閱讀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學生在語文閱讀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并非單一存在的個體,而是一個需要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基于此,語文教師在開展課堂閱讀活動時,使用群文閱讀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生將各種各樣的知識進行融合吸收,擴大學生的知識儲備,并在日后的語文學習中,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學習質量。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群文閱讀法,是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制勝法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加語文的知識儲備量,還可以讓學生吸收容納更多的語文知識,并有效地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繼而形成一個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為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素材。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法是當前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個高效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師應合理運用,轉變思路、更新理念,將群文閱讀法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鑒于在傳統閱讀方式中存在的一系列閱讀問題,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時,需引以為戒,積極改革創新,運用科學化、生活化、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基于此,語文教師需明確閱讀主題,為學生挑選合適的閱讀題材,繼而強化學生的閱讀感悟。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語文教師可根據該篇文章的內容,將美麗的自然風景設為閱讀主題,為學生挑選合適的閱讀素材,如《美麗的小興安嶺》《大自然的聲音》《海濱小城》等,學生通過群文閱讀,了解到了各種風情的自然風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無限魅力,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落實以群文閱讀提高語文閱讀質量的教學目標。因此,語文教師應明確閱讀主題,挑選合適的閱讀素材,將學生領入群文閱讀的世界中,積累豐厚的閱讀經驗,并為日后的閱讀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將其與群文閱讀融合開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基于此,語文教師應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將學生引入群文閱讀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效率。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曹沖稱象》為例,文中主要講述了曹沖雖然年齡小,卻懂得轉換思維,不拘一格,在稱象遇到困難時,利用河邊的小船巧妙地將大象的重量轉化為石頭的重量,繼而變相稱出了大象的實際體重。基于此,語文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如在歷史的小故事中,還有哪些小朋友擁有這樣的智慧,并組織學生以此為專題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學生開啟自己的智慧,找到了與之相關的文章,如《司馬光》《小英雄雨來》等。如此,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群文閱讀,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讓學生開動思維,找尋出更多與題材相關的文章,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閱讀不僅是一個吸取養分的過程,還是促使學生引發反思、引以為戒的教學手段。基于此,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設置閱讀專題時,可將誘導反思的教學目標滲透到群文閱讀活動中,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促使德育的全面發展。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狐假虎威》為例,這則小故事是要告誡我們,不可以利用別人的威勢去欺壓他人,如此雖能威風一時,最終卻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基于此,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找出同樣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來供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如《龜兔賽跑》《狼來了》等,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引導學生反思,讓學生從文章中了解到一定的人生哲理,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讓群文閱讀活動的教學意義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語文教師應通過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去反思,將從文章中所學到的人生道理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為了更好地開發群文閱讀的效用,語文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豐富閱讀種類,開闊學生眼界,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得到最大的收獲,從而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價值,讓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以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趙州橋》為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我國著名的趙州橋,其設計充分體現了我國在筑橋領域上的先進技術,是我國勞動人民寶貴的智慧結晶。基于此,語文教師可為學生找尋出更多可以體現我國先進技術的文章,如我國四大發明中的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學生在閱讀相關文章的過程中,了解我國渾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開闊學生眼界,豐富閱讀種類,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語文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素材,從而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在長久的閱讀活動中,語文教師為學生找尋閱讀素材時,難免會陷入資源枯竭的境地,讓閱讀內容逐漸走向單一化、形式化,這也就嚴重違背了語文教師開展群文閱讀的初衷。為了向學生提供源源不斷的閱讀素材,語文教師可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班會,讓學生集思廣益,發動集體智慧,構建群文閱讀資源的共享平臺,從而讓群文閱讀的效用發揮到最大。另外,語文教師也可成立閱讀小組,使學生在閱讀中遇到不理解的問題,可向小組成員提問;若在小組中仍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則可向語文教師反饋,并得到教師更為專業的指導意見。因此,語文教師通過定期開展班會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促進學生的閱讀自主性,提高閱讀質量。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轉變思路、更新理念,充分認識到群文閱讀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語文教師可以采用聚焦閱讀主題、問題驅動、反思引領、活動助力、資料共享等方式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以此提高以群文閱讀為載體的語文教學質量,彰顯群文閱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