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縣第二幼兒園 馬文娟
幼兒園教育工作開展的重心,在于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行為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幫助其更好地適應集體生活環境,并為今后更進一步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學開展過程中,需要幼兒教師積極采用多元性、針對性、高效性、靈活性的教學手段,以此做好幼兒綜合能力的啟蒙工作。而繪本與區域游戲都是幼兒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并且極為契合幼兒的心理特點,能有效調動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為此本文基于二者融合發展的教學視角,對其組織開設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思考。并結合繪本與區域游戲融合的要點,針對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進行了討論,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并助力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繪本游戲”與“區域游戲”都是幼兒園教學中極為常見的兩種形式,前者是指借助繪本資源為幼兒創建游戲場景,但其主要功能在于培養幼兒語言表達、情緒感知,以及思維想象能力;后者則更側重于針對幼兒創造能力的培養,即教師根據幼兒的成長需求,為其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并支持幼兒在職業、生活、技能、藝術等不同活動版塊中進行自主探索,以此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知識經驗。以上無論哪一種教學形式,都能帶給幼兒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并支持幼兒根據個體差異來自主感悟并體驗知識,因此能有效促進幼兒綜合能力的快速成長。
而在將二者進行相互融合的背景下,教師則可以借助繪本資源具備的故事性、趣味性、簡短性等特點,鼓勵幼兒投入區域活動,并借助區域版塊中豐富的物料資源,對故事情景進行大膽的模仿甚至創造,從而幫助幼兒通過繪本收獲更加豐富的知識內容;此外,以往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雖然提供給了幼兒足夠開闊的活動場景,但是由于缺乏明確的指向性,活動開設往往無法按照教師預期目標來進行。而在融入了繪本元素之后,教師可以根據區域活動的開設主題,選擇具有高度契合性的繪本材料,引導幼兒在熟悉了繪本故事之后,更有目的性與指向性地進行活動實踐。如此一來不但有效加強了區域活動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可以促使幼兒獲得更為全面的能力發展。
因此,通過將二者進行相互融合的模式,教師可以進一步優化并升級幼兒園教學模式,并借助這樣一種手段開展豐富的美工創作、閱讀比賽、物體構建、舞臺表演等教學實踐活動,讓幼兒在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快速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創造能力以及行為能力等,從而有效提升幼兒園整體教學質量。
繪本游戲與區域游戲的相互融合并非單純地將繪本故事嵌入區域活動中,這樣僅能起到一定的“增色效果”,并不足以完整體現二者聯動教學的實際價值。因此幼兒教師需要通過以下五個步驟,來對教學活動的實施方案進行縝密思考與科學設計,從而以有效保證教學開展的合理性。
在以往的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開設“繪本游戲”的方式,主要是通過在班級中設置圖書角的形式,并且每天在固定時間內組織幼兒進行閱讀,最后借助游戲的形式分享自身閱讀感悟。然而,盡管教師不斷優化班級的閱讀資源,這樣的活動方式對幼兒起到的教育作用依舊相對有限,對于思維水平發展尚不健全的幼兒來說,其通過繪本“看到的”,便是自身“學到的”,遠遠無法達到獨立感悟并創造知識的地步。因此在這一情況下,“繪本”距離“區域”之間有著明顯的距離,并且也無法建立閱讀與游戲之間的聯系。而幼兒教師需要做的便是主動打破這一教學格局,將繪本“推送”到區域中,使繪本成為助推幼兒完成區域活動的一種“工具”,每當在活動中遇到的障礙,幼兒便可以去主動查閱繪本內容,并借助其中的信息來解決問題,如此才能自然而然地將繪本與游戲融為一體,并進一步發展幼兒的行為能力。
教師在為幼兒設置繪本與區域游戲融合活動時,需要注意到的一點便是繪本資源并非“越多越好”。幼年階段的兒童學習能力有限,同時對事物的認知水平也相對較低。因此教師若一味追求“區域”中的繪本數量,那么不但無法發揮出繪本對區域場景的支撐作用,反而還會導致幼兒產生困惑,無法把握區域活動的開設主題,起到負面效果。
教師應堅持“少而精”的原則為幼兒投放繪本資源,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最關鍵之處在于保證繪本主題一致并且連貫,能對幼兒區域活動的開展起到引領作用。如在繪本《螞蟻與西瓜》中,幼兒通過繪本見識到了螞蟻窩仿佛迷宮一般神奇,于是往往便會不由自主地利用手邊材料來制作一個“螞蟻迷宮”。但是迷宮做好之后,小螞蟻們還會做什么呢?此時教師可以為幼兒投放《螞蟻的故事》《螞蟻的一天》等繪本內容,使幼兒通過翻閱書,了解“螞蟻窩”中發生的各種有趣故事,并模仿螞蟻來合作搬運物資、擴建糧倉。如此不僅培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同時也使其感受到了故事中螞蟻的“合作精神”,有效提高活動質量。
將繪本與區域游戲進行相互結合,目的在于幫助幼兒真正走入童話世界,以此幫助其有效“玩轉繪本”。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幼兒是全身心地投入活動的,因此其自身的一些需求或是行為特點便能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來。因此教師需要做到的便是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并了解幼兒是如何使用繪本的,以此來更加直觀地把握每一名幼兒的成長特點,并對今后的活動主題進行更加準確的設計。
為此,教師可以采用隨機觀察與定點觀察相結合的方式,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其中“隨機觀察”的目的主要在于尋找活動中表現異常的幼兒,如拒絕與他人分享交流,或是活動表現較為突出等;“定點觀察”則是需要教師通過在游戲中設置“選項”的方式,觀察每一名幼兒會做出怎樣的舉動。如教師在游戲中故意設置的“障礙”,幼兒是會按照繪本提示進行解決,還是嘗試其他方法等。在此基礎上,要求教師為每一名幼兒設置一份“成長記錄表”,從而密切關注幼兒的成長變化,并及時分析其對不同知識的需求,以便通過繪本與區域游戲活動的聯合開展來促進幼兒獲得更好的成長。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投放繪本內容,目的是建立起幼兒對事物連貫而完整的認知。因此教師設立的區域活動主題,應在保證對幼兒密切“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連貫、動態、有梯度的投放,確保新的繪本區域游戲主題能與上一階段的活動目標完整聯系在一起,如此才能有效地發展幼兒的知識能力與活動水平,并幫助幼兒利用現有知識經驗對陌生事物展開有效探索。例如,在“科學區”中,幼兒對于“水”有著濃厚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先為幼兒提供《神奇變身水》《水的旅行》《水先生的奇幻旅程》等繪本讀物,幫助幼兒了解水的“汽、液、固”不同形態,并嘗試幫助水“旅行”;隨后,教師適當更新繪本內容,繼續引入《顏色的秘密》《顏色的戰爭》《幸福的顏色》等繪本故事,引導幼兒將水染成不同顏色,并嘗試將其做成不同形狀的固體結構,以此結合繪本故事開展游戲。如此不僅滿足了幼兒的探索欲望,也使其對水的特征形態獲得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根據以上的活動開展方式,教師可以不斷收集并整理成功的活動案例。并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特征,適當調整與優化投放的繪本材料,以此形成專題繪本游戲系列,并在今后的工作開展中,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段逐步制作每個區域中繪本投放的書單,從而打造完備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繪本資源庫”。
前文提出“區域活動繪本資源庫”的構建設想,不但能有效改變以往“繪本游戲”或“區域游戲”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同時還能使教師對幼兒的游戲指導策略變得更加多元化,并結合幼兒興趣需求創設不同的主題區域活動。為此,下文關于不同區域活動主題的創建與作用展開了論述,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表演”本身便是游戲的一部分,并且對于低齡段的幼兒來說,“模仿”更是其生活中的主要行為模式。因此開設“表演類”繪本區域活動,無疑能進一步增加區域游戲的體驗性與趣味性,使幼兒更好地投入活動。為此,教師在構建這一類主題活動資源的過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來篩選繪本游戲資源。
1.繪本內容中要具有豐富的活動元素,能支撐幼兒區域游戲的開展;2.繪本內容要契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性格喜好以及心理需求,確保能有效吸引幼兒開展活動;3.繪本內容要具有明確的指向性,也就是能給予幼兒語言、行為或是思想的啟發,如此才能確保活動開展質量。
以《驢子建筑工的一天》繪本故事為例,教師在為幼兒開展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引入其他與職業內容相關的繪本資源,如“醫生”“交通警察”“商店服務員”等,然后引導幼兒根據繪本中描述的故事內容,分別扮演不同職業角色參與“小小社區”區域活動。如此不僅能幫助幼兒深入地認知各種職業類型,還能引導其在模仿扮演中有效鍛煉自身的語言能力、交往能力以及行為能力,從而在繪本與游戲中收獲豐富的知識經驗。
“科學類”繪本主題的設置目的并非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而是幫助幼兒掌握正確探索事物的有效方法。幼兒往往對于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但是由于自身行為能力不足等問題,幼兒的這些“探索行為”不但無法幫助其有效認知事物規律,反而常常會造成一些嚴重的后果。因此科學類繪本區域游戲的開展,便需要教師借助繪本資源來引導幼兒系統認知生活中的事物,并且在教師的組織與看管下,支撐幼兒進行各種嘗試以及探索,從而逐漸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使其具備自主認知、思考與實踐的能力。
為此,教師在創建這一類主題活動資源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其準備動物、植物、時間、星星、天氣等不同的繪本資源,結合故事情景,鼓勵幼兒借助區域活動中的材料進行實踐探索。例如,在前文提到的《神奇變身水》《水的旅行》《水先生的奇幻旅程》等科學主題繪本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幼兒結合繪本中的圖片文字來了解“水”分別有哪幾種形態,并根據繪本故事內容了解這幾種形態的變化跟哪些因素有關?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開展“捉迷藏”區域游戲活動,要求其在教師指導下,分別搜索這幾種形態的水“藏”在哪里,以及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這幾種形態的水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幼兒園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便是讓幼兒感知不同情感,并以此來塑造幼兒獨特的性格品質。然而情感元素極為抽象,對于思維水平尚處于形象階段的幼兒來說,通常難以產生深刻的感悟。但繪本內容的出現卻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繪本的文字、圖片、色彩中都蘊涵了豐富的情感元素,幼兒不但能借此激發自身的感性思維,還可以在隨后的區域游戲活動中,對不同的情感內容進行更加深刻與真實的體驗,從而讓繪本資源中的情感教育主題得到有效升華。例如,在繪本《黃色的小象》《亂七八糟的彩虹》中,幼兒根據故事內容,見識到了失去色彩裝點的世界有多么枯燥,同時也了解了在“亂七八糟”的情緒下,會導致世界變得一團糟。此時教師便可以組織幼兒來到活動區域,要求其利用畫筆中的不同顏色代表自身此時的情感,并將之用不同的物體表現出來。如“高興”是一朵黃色的花朵,“生氣”是一團黑漆漆的烏云等,以此來幫助幼兒建立對情感的正確認知,并了解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生活類繪本區域活動的創設目的在于透過繪本幫助幼兒了解更多樣的生活事物,并且能通過區域活動掌握豐富的生活技能,以此有效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并實現幼兒園教育的最終目標。因此在創設這一類繪本主題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重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為其引入繪本資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支持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盡情嘗試。例如,在《大衛不可以》《小女巫上學去》等繪本故事中,教師可以按照故事中的情景布置區域環境,并要求幼兒模仿繪本中的故事內容,思考在現實場景下該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問題,以此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并豐富其情感體驗。
綜上所述,本文首先針對幼兒園繪本游戲與區域游戲相互結合的現實意義展開了分析,進而在此基礎上,討論了二者融合模式以及主題創設方向,希望能為幼兒園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更多的創意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