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光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濟源 454650)
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已經成了社會熱點話題,各個高職院校中的就業創業教學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在實踐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缺陷。高職院校只有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才能夠提升各個專業學生的總體素養和水平,這樣學生才能夠在各行各業中成功立足,在各行各業中發光發熱[1]。就業創業教育主要是通過給學生講解一些就業創業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道路,讓學生在學習時更有規劃性、目的性、針對性。就業創業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在進行就業創業教育的時候,教師不僅會給學生講解就業創業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會給學生講解不同行業的特征。我國各行各業都在飛速發展,學生的就業創業范圍也非常大,包括交通、住宿、餐飲、購物等多個行業。就業創業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和社會需求進行融合,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深入挖掘,并且通過實踐,了解到知識背后的經濟邏輯。這樣學生在畢業之后就不會盲目進入某個行業,而是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尋找工作,能夠很好地在社會立足,并實現自我發展。
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快就會面臨著畢業問題,而在畢業之后有一部分學生會選擇繼續升學,而另一部分學生則選擇走入社會。對走入社會的畢業生,就需要提前進行就業創業指導。就業創業指導是對畢業生的求職方向以及具體的求職流程進行指導,在學生走入社會之前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幫助和服務,這樣可以使畢業生在畢業的時候就能夠順利完成就業,使學生明確自己所學的知識和職位之間的聯系。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學習時只是單純地考慮學習分數,對自己的各項能力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并不清晰。很多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會非常迷茫,而且可能會因為各種因素而上當受騙,所以做好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這項工作的目的,在于使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就業前景做出一個大概的判斷,而且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自身條件做出取舍,找到契合自己的而且自己喜歡的工作,找到匹配職業崗位。做好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也可以使學生順利地融入社會,能夠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專業性、針對性的人才[2]。針對一部分有創意而且有管理能力的學生,教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創業方面的指導,而且學校和社會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創業也會給予一定資金方面的支持和相關的培訓。
我國已經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雖然高等教育已經屬于大眾化教育的一部分,而且進入高等教育階層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但是大部分學生在畢業之后卻只能從事一些大眾化的普通崗位,大部分學生都是從底層做起。而且在選擇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選擇同一崗位,不同專業的學生所做的崗位都是相同的,這是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就業創業教學并沒有幫助學生認清自我,所以導致學生在擇業的時候,因為自我認知不清晰而做出隨波逐流的選擇。很多高職院校在進行就業創業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向學生介紹可以從事的各種行業以及不同行業的一些特征、不同行業的需求以及要求,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會告訴學生哪些就業崗位比較熱門,競爭壓力比較大。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可以選擇哪些職位,卻沒有將職位和學生的個人能力相匹配。教師并沒有帶領學生一起對自我能力進行梳理,并沒有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短板,所以學生在選擇職業的時候還是盲目地根據薪資或者是熱門程度進行選擇,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部分高職院校在招生的過程中可能會比較有偏向性,有一部分高職院校有一些特色專業,在這些專業方面存在一些優勢,所以針對這些特色專業招收的學生會比較多,對一些冷門專業招收的學生會比較少,所以這樣就會導致就業的學生會產生比較大的差異,有一些比較熱門的專業競爭壓力會非常大,而冷門的崗位則無人問津[3]。
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性,對于學生就業創業方面的教學,教師只是融入一些基礎知識,而且教師講解的這些基礎知識是面對全部專業的學生,缺乏針對性。在講解創業知識的同時,教師并沒有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進行講解,而且也沒有和社會需求相契合,缺乏相應的專業教學體系。
對一些新興專業,部分教師并不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一筆帶過,而對一些傳統的或者是比較熱門的專業教師講解的會比較多。很多教師在就業和創業這一方面的教學觀念也過于落后,對于當前的社會職業發展趨勢并不了解,對現在的一些就業方向也不清晰。此外,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難免會帶有一些自己的主觀意向,導致學生在就業和擇業觀念上可能存在一些誤解[4]。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沒有給學生提供一些實踐和實習的機會,學生雖然掌握了相關的一些就業知識,但是沒有實操經驗,這就會導致學生在進入職場之后很難適應職場環境,導致高校畢業生的離職率較高。
很多教師的教學內容與社會脫節,教師也不會關注社會各行各業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只是簡單地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自我解讀,實際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一些學校沒有提供相關的就業創業平臺,導致學生在就業或創業時非常缺乏社會經驗,可能會造成各個方面的個人損失[5]。
為了更好地保證就業創業教學的效果,學校需要進一步完善產教融合體系以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機會,提前幫助學生能夠適應企業工作,提前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和工作節奏。所以,高職院校需要一些企業和社會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實習機會。現在很多高職院校中的專業都是校企合作專業,是由學校和社會企業共同創辦的。這種校企合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就業問題,能夠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學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也會更有針對性[6]。學校在培育學生的過程中能夠給學生一些專業的指導,而且學校也會根據企業的具體要求提升學生的技能和理論水平。此外,學校還可以要求一些企業的專業工作人員或者是管理人員到學校中給學生進行專業指導。通過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傳授,學生對相關專業知識的了解也會更加深刻,而且對于不同行業也會有更多的認知和體會。學校可以和一些不同行業的企業合作,請各行各業的企業的招聘人員到學校中進行講解,這樣學生就能夠了解不同行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以及現在不同行業的發展情況和發展前景。通過這種方式,能夠使學生端正學習心態,進而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將自己的知識進行實踐和應用[7]。
高職院校在開展作業創業指導時要根據社會需求開展教學,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出現了很多新的行業和產業,這些新行業和新產業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前景和發展潛力,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也非常旺盛。在此背景下,教師首先需要了解現在各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能夠找到學習的方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職業方向。
教師在開展教學之前首先要進行社會調研,要對市場上的一些崗位進行調查,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專業性的人才,而且在了解實際情況之后,教師還需要將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相對比,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掌握的知識更契合未來的就業崗位[8]。為了更好地使教學貼合社會實際,還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高校可以與一些特定的企業進行合作,加強企業發展和高校研究成果之間的關聯,并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和就業機會。
總之,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就業指導工作的發展,因為學生的就業質量關系到學校的教學質量,這是重要的衡量指標。就業創業教學模式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教師必須要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將教學和實際相結合,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展示自我的空間。同時,要進一步完善產教融合體系,根據社會需求開展教學活動,加強和企業的合作,使學生能夠更加適應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幫助學生在畢業后順利地融入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