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敏
統計數據共享是提高政府部門治理能力、推動經濟發展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和關鍵方式,促進數據共享是在我國改革創新、轉變職能、管理創新的重要舉措[1]。山西省政務信息建設成效明顯,建成連通國家平臺、覆蓋省市縣鄉四級的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晉政通”“三晉通”“13710”信息督辦平臺、省級政務云平臺等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數字政府應用,但還需要進一步規范數據共享內容和手段,提高資料利用效率,提高數據共享開放程度。
此次調研包括江蘇、福建、河南等地,當地統計部門詳細介紹統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總體情況,深入講解信息化規劃、智慧統計平臺、統計信息共享平臺等方面內容,并對平臺進行現場展示。調研組與相關省市統計同仁就智慧統計平臺建設、運行監測、數據展示、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經驗做法交換意見。通過調研和分析,我們得出以下觀點:
通過信息化、智能化賦能后,統計工作有以下改進:一是為領導提供數據決策服務更快速專業;二是為社會公眾提供統計查詢服務更便捷高效;三是完整安全的保存海量歷史統計數據,打破數據壁壘,便于查詢使用;四是節約統計工作所需的人力和時間投入,提高統計生產力。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也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一是各地的項目運作方式存在較大差異,立項審批部門、經費審批部門、招投標方式均存在明顯的地域特征;二是建設投資較大,調研地區的建設經費也存在較大差異;三是建設周期較長,需要經過多個階段的流程和統計部門工作人員的試用磨合;四是配合程度需提升,平臺建設之初,調研地區的相關部門和統計系統內部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顧慮,需要大力推動并盡快建成試用,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獲得感。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宜盡早規劃穩步推進。從調研情況看,三地區統計部門均經歷了從醞釀、調研、立項、建設、試運行、正式運行等階段,全流程4-6年。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可有效整理歸檔共享歷史數據。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可以實現微觀、宏觀數據資源集中管理,將分散存儲且格式不統一的數據梳理分類,整合為按多種方式分組的數據板塊。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可提高統計生產力縮短工作時間。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內嵌一鍵辦公功能,通過調用表式,自動提取數據庫數據,快速生成報表和報告,可減少80%的年鑒編輯校對工作量,提升統計生產力,縮短統計工作時間。可以在平臺上有目的有準備的儲備服務項目,做到有備無患;還可儲備半成品服務項目,作為領導數據需求訂單的備料,如有數據需求可快速出數,既減輕統計業務人員負擔,又提高響應速度和領導滿意度。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可引入人工智能提供統計服務。統計信息共享平臺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可以搭載相關的智能服務,打造“數字員工”,提高統計效率。江蘇省統計局在江蘇統計微信公眾號中開通“直報通”智能客服機器人。對于常見的業務問題,分類型、分專業預先加載到后臺,可以實時解答企業在填報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可多渠道提供數據發布服務。采用平臺可豐富和拓展信息發布服務,以網站、微信公眾號或APP應用同步發布主要數據。采用統計圖、動畫、數據表形式直觀展現,詮釋統計指標數據之間的關系,降低統計數據閱讀門檻,提高數據閱讀趣味性,滿足政府、社會各界使用數據的多樣化需求。
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可加載數據分析預測功能。當前,統計工作中數據采集工具主要是一套表數據平臺,數據分析工具主要是久其、和利時等統計軟件。這些統計軟件的主要功能是匯總和查詢,缺少數據分析和預測功能。受之影響,統計分析中采用簡單對比、結構分析等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較多,采用統計推斷方法、大數據分析預測方法較少。在統計預測預判服務需求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分析方法、分析工具與分析需求之間的不匹配逐漸顯現。
上述情況是全國統計系統共性問題,一些省份在業務平臺上加載第三方算法庫,集成豐富多樣的統計分析方法和工具,按照分析應用的需要,靈活組合相關數據資源和服務資源,建立自己的分析模型,從而滿足從一般到高級的各類分析人員的分析需要,實現對統計數據的深層次分析和挖掘。第三方算法庫是由第三方提供的、經過行業認證的、成熟的統計分析和數據挖掘算法的集合,能夠無縫嵌入常用統計數據處理、挖掘的統計工具箱,提供地區發展對比分析、單(多)指標分析、時間序列分析、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功能;提供多種分析模型,按時間周期對未來經濟發展進行預測分析,并以圖表方式直觀展示,能夠全面提升統計分析能力。
根據部門統計報表制度要求,各部門應向同級統計部門報送相關數據,調研地區存在不同的數據共享方式,主要分三種模式。模式1:相關部門登錄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報送數據。依托信息資源共享交換平臺,實現和各委辦廳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的采集、整合、交換與共享。模式2:相關部門通過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傳真和郵箱等方式報送數據。該模式還可以將統計局審批后的部門統計報表免費搭載到業務平臺,既可以提高部門統計報表的專業性和嚴肅性,也可以節約市直部門報送數據的時間和經費。在征得許可的情況下,統計部門還可以將現有數據與部門統計數據打通,更好的提升數據價值。模式3:相關部門通過政務平臺、傳真等方式報送數據,其統計信息共享平臺暫時未開放對部門數據的采集功能,仍以服務統計部門工作需要為主。
從調研情況看,與部門的統計數據共享多依據國家統計局方案,地方自行開展的共享較少。各地數據共享內容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國家統計局的要求開展經濟普查、人口普查年份的數據交換、五證合一系統數據交換、部門統計制度。部分省市根據工作需求與相關部門進行單次或不定期數據共享。
調研地區開展統計信息共享工作起步較早,一些做法和經驗值得學習,可以因地制宜學習借鑒經驗,推動山西省信息共享工作。
統計信息共享需要領導重視并強力推動。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和統計數據共享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領導重視對工作推動至關重要。本次調研地區在推進業務平臺建設過程中,均為一把手掛帥出征。
統計信息共享需要專業支持和共建共用。數據共享工作是統計系統的全局性工作,各專業密切配合是數據共享的必要條件。從調研地區情況看,在進行全面深入的統計數據分析時,各專業對其他專業數據都有一定程度的使用需求,希望能夠及時方便地獲取,但對本專業統計數據的提供普遍積極性不高,且有所顧慮。主要原因有對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了解不夠、自身業務保密需要、擔心增加工作量等,這種顧慮會給數據資源整合造成困難。
在梳理調研地區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共享方法和模式的基礎上,借鑒國內外現有的政務信息資源平臺建設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和社會應用需求,分析統計信息共享現狀,研究提出可為各部門接受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共享管理建議和政策體系,最終形成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并為統計信息共享平臺建設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撐。
為防止誤操作和其它非人為因素導致的數據丟失、系統損壞等情況的發生,數據搶救和備份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全面歸檔各個處室分散儲存的專業數據,包括一套表平臺建設之前的微觀統計數據、工作數據和匯總數據,一套表平臺建設之后的工作數據和匯總數據。下一步將積極推進以統計數據庫為核心的統計電子檔案建設,確保歷史數據得到妥善保管和利用。
為提升統計信息共享水平,可在我省現有的網站、微信公眾號、OA辦公系統等統計信息化建設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數據共享平臺等統計業務平臺建設[2]。一是積極開展領導駕駛艙等決策支持系統建設。基于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數據,最大限度地發揮統計數據的決策支持作用,為省委省政府更有效地提供決策支持信息。二是積極探索移動應用服務系統建設。豐富統計數據應用模式,滿足各級用戶隨時隨地掌握數據、處理數據、使用數據、管理數據以及移動辦公等需求,為調查對象、社會公眾提供了解查詢公開數據、專題分析報告等數據產品的窗口。
企業電子統計臺賬是今年以來國家統計局力推的一項重點工作[3],與統計信息化建設具有密切聯系,可借助推進電子臺賬的契機,為統計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個可參考的范例。要積極推進臺賬試點工作。加強企業電子統計臺賬工作的宣傳,消除企業對電子統計臺賬的疑慮,指導企業按照要求建立健全企業電子統計臺賬,幫助企業熟練掌握電子統計臺賬使用方法。積極做好技術開發,完善臺賬系統功能,在企業授權前提下,實現一鍵生成統計報表,切實為企業減負增效。
當前各專業統計數據的整合、共享和開放程度不高,各專業之間數據采集管理條塊分割,難以滿足各個層面管理決策的數據需要。要積極研究建立數據的匯聚和共享機制,創新統計業務管理方式,在統計體制內消除數據壁壘,探索改革現行的數據采集分專業的條塊管理方式,著力打通“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拓展統計服務范圍。
平臺建成后應該盡快試用,既可在試用中完善平臺功能,也可通過服務切實提高工作人員的獲得感。一是在數據資源整合和集中存儲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方便、靈活的查詢手段和結果展示方式,支持各層面用戶對數據中心各類統計綜合數據資源進行檢索、查詢和結果展現。二是積極推進統計業務自動化智能化。盡快實現各類月度(季度)常規綜合統計資料、統計年鑒的自動生成。三是積極開發自動抓取數據形成統計信息的功能。積極探索統計數據的圖形化展示,提供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數據圖形的配置、展現、發布、分析使用一體化服務,實現對全省及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一張圖式展現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