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玲
高校績效工資分配制度是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績效工資改革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在調動教職工積極性和創造性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采用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方法搜集整理相關數據,對某高職院校績效工資改革實施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為高職院校進一步深化績效工資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在中國知網標題欄中輸入“高校”和“績效工資”的兩個關鍵詞,獲得321篇有效文獻。從被高引論文分析來看,主要圍繞“高校實行績效工資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高校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理性思考”“高校績效工資制度分析”等展開。
項 目 images/BZ_265_624_2038_647_2062.pngimages/BZ_265_666_2037_693_2063.pngimages/BZ_265_898_2037_925_2063.pngimages/BZ_265_940_2037_968_2063.png非常滿意 6.30% 19滿意 39.10% 118一般 44.00% 133不滿意 9.30% 28非常不滿意 1.30% 4
文章采取“問卷星”形式進行,調查對象為某高職院校全體教職工,共回收有效問卷302份。調查內容主要是了解職工對現行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的認知度、滿意度以及意見和建議等方面。問卷情況匯總:
1.職工對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總體評價滿意。上圖表顯示數據可見,教職工對實施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總體評價:滿意及以上為137人,占45.4%;一般133人,占44%,不滿意及以下32人,只占10.6%,可見,絕大部分職工對目前的績效工資分配是可以接受的。
images/BZ_265_1475_1125_1502_1153.pngimages/BZ_265_1523_1126_1541_1153.pngimages/BZ_265_1848_1126_1872_1151.pngimages/BZ_265_1888_1125_1916_1153.pngimages/BZ_265_2077_1125_2105_1152.pngimages/BZ_265_2120_1125_2149_1153.png進一步體現多勞多得,拉大差距 47.00% 142維持現狀 30.50% 92進一步縮小績效工資差距,平均分配 22.50% 68
2.繼續深化績效工資改革,充分體現多勞多得。上表數據顯示,維持現狀占30.5%,縮小差距,平均分配占22.5%,從數據看出,職工中安于現狀,吃大鍋飯,平均分配思想仍然存在。體現多勞多得,拉大差距占47%,說明隨著學院的改革深入,對于挑起重任,改革創新,擔當作為的職工,相應績效工資體現多勞多得,向重點崗位、高層次優秀人才傾斜,進一步打破平均主義,拉大分配差距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images/BZ_265_1490_1738_1517_1765.pngimages/BZ_265_1538_1739_1556_1765.pngimages/BZ_265_1789_1738_1814_1763.pngimages/BZ_265_1829_1738_1857_1765.pngimages/BZ_265_1995_1738_2023_1765.pngimages/BZ_265_2040_1738_2069_1765.png師德師風 78.80% 238工作態度 85.10% 257獲獎與榮譽 36.80% 111教學質量 80.50% 243教科研能力 54.00% 163出勤和紀律 40.70% 123社會服務與提高自我 44.00% 133
3.優化績效考核評價內容,注重工作態度和工作業績。上表數據顯示,絕大部分職工認為績效考核應更加注重工作態度、教學質量及師德師風考核,教科研能力也應作為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
4.強化績效工資激勵作用,保持工資穩中有升。上表數據顯示,工資水平高、福利待遇好是激勵職工的最大因素,也是職工最為關注的,占86%以上,職工面臨著工作、家庭、子女教育、經濟等種種壓力,較高的工資福利水平是激勵的最好條件。職業發展的前景占68.9%,工作環境舒適性占近60%,職工對職業前景、工作環境的要求、他人認可的期待也很高,而對挑戰性工作只占23.8%,可見,安于現狀的職工占75%以上。
images/BZ_266_394_515_424_543.pngimages/BZ_266_450_515_469_543.pngimages/BZ_266_717_515_743_542.pngimages/BZ_266_759_515_788_543.pngimages/BZ_266_903_515_934_543.pngimages/BZ_266_952_514_982_544.png薪酬水平高 86.40% 261福利待遇好 86.40% 261環境舒適 59.90% 181工作有挑戰性 23.80% 72領導、同事和學生的認可 49.00% 148職業發展的前景 68.90% 208榮譽與獎勵 42.10% 127
分別對6家北京事業單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專家訪談。訪談內容主要有:北京市事業單位績效工資改革發展方向;績效工資考核的主要內容和形式;績效工資的總量分配原則;高職院校績效工資的設置原則、分配方式和支持體系;事業單位高層次人才引進激勵保障措施以及對某高職院校績效工資改革的意見和建議等。
通過調查和走訪發現了現行績效工資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歸納總結如下。
月考核和年終考核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沒有完善的聘期考核制度,考核指標量化標準不夠具體,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專任教師認為教學任務繁重是影響綜合履職的重要因素,學院專任教師年平均學時基本在460學時以上,遠遠高于其他高校平均水平。學院招生錄取率在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在校生數一直處于增長態勢,專任教師數基本保持不變,造成教師平均學時居高不下,教師完成繁重教學的同時還要履職其他工作顯得有心無力。
高層次人才作為特殊人才,是發展的核心力量,是人才強校的中堅力量。學院與其他高校和衛生醫療機構相比,缺少高層次人才引進機制和配套的薪酬管理體系。
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看出某高職院校績效工資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堅持績效優先、優勞優酬的原則,體現出重實績、重貢獻,體現了專任教師在教育教學、學生教育管理、教學科研、服務與發展等多方位的績效獎勵。在分配方面,教職工的收入與崗位履職、工作業績直接掛鉤,鼓勵教職工干事創業,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現行績效工資體系在本次問卷調查與專家訪談中給予肯定,職工總體評價較滿意,績效工資方案基本合理。通過調查和對其他高校(含職業院校)及綜合醫院的調查和走訪也收集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意見和建議供參考。
1.進一步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充分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對關鍵學科的骨干人才、優秀教師以及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給予適當傾斜。可以通過建立和完善評優獎勵機制,設立專項獎勵性績效,進一步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
2.完善綜合目標考核績效。綜合目標考核績效是獎勵性績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目標管理的作用,按照年度重點任務和目標,通過績效獎勵的形式激勵先進,鼓勵前進,懲罰后進。可以進一步下放自主分配權,增加二級分配,體現二級管理。
2016年教育部《關于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把教師考核評價作為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考核評價是高校教師選拔、任用、薪酬、獎懲等人事管理的基礎和依據。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了以下改進績效考核體系的建議。
1.考核首先要注重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德為先,實行“一票否決制”。引導教師養成高尚師德和優良教風,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強化教師紅線意識、底線意識。
2.注重工作實績和貢獻考核,細化崗位考核指標,克服唯論文、唯學歷、唯獎勵等傾向,與教師綜合履職掛鉤,全面考核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教學、學生管理、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內容。
3.探索建立“代表性成果”評價機制,鼓勵教師深入研究、長期積累成果,將學術成果的深度、高度和廣度以及創新性、推廣性,作為評價教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據,避免學術上的低層次重復。
1.建立高層次人才引進培養機制。績效工資分配改革要緊緊圍繞人才強校戰略,圍繞高職院校中長期發展規劃,圍繞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和發展人才的目標。2017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直屬高校高層次人才發展指導意見》,進一步支持高校引進“高精尖缺”人才。要完善高層次人才引進制度,在重點專業、特殊專業崗位引進高層次人才,向創新型人才傾斜,同時利用獎勵性績效加強人才培養,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健康成長。
2.強化專任教師隊伍建設。針對當前教師教學任務繁重的現狀,要加大專任教師的招聘和引進力度,拓寬招聘渠道。優化雙師型教師結構,聘請行業企業專業技能型人才任兼職教師,參與授課和實訓指導。同時發揮指導老師作用,加快新教師培養力度,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優秀教學團隊。
3.進一步強化崗位聘用管理。高職院校要完善崗位設置,優化專業技術崗位設置,確定具體崗位和等級,明確崗位職責,堅持以能力水平和工作業績作為聘用的評定標準,不搞“論資排輩”,全員競聘上崗,能者上、庸者下,崗變薪變,暢通內部流動渠道,用好用活人才。
績效工資改革涉及到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要充分發揚民主,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只有獲得職工廣泛參與和積極支持才能順利實施。改革方案必須經過認真調研,深入探討,符合絕大多數職工的利益。要做好宣傳動員和政策宣講,通過校園內網、教職工代表大會、各層級人員會議等形式進行宣傳解釋,使教職工熟悉政策、理解績效分配的辦法,增加職工的認同感、歸屬感,獲得職工的支持與信任。要設立爭議調處機制,職工存在異議時給予及時答復和妥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