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潔
從2014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數字人民幣研究小組,2019年數字人民幣呼之欲出,2021年數字人民幣公布首批試點城市,至2022年數字人民幣迎來第三次試點擴容,其穩步發展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即將飛入尋常百姓家。我國正在加快數字人民幣的研究與發展,推進數字人民幣的普及,更好地服務民生、拉動消費。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逐步轉向高質量發展,數字人民幣創新和普及勢不可擋。
數字人民幣(e-CNY)是我國中央銀行統一發行和管理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征和法償性。與傳統貨幣不同的是,這是一種以數字形式流通的特殊貨幣,其具備更高的隱私安全功能,除央行外,無第三方記錄交易雙方的信息。數字人民幣采取雙層管理模式,中國人民銀行作為第一層負責發行數字人民幣,商業銀行作為第二層負責數字人民幣的兌換以及相關支付服務等流動管理工作。央行通過提前將數字人民幣兌換給指定的機構如商業銀行等,然后由商業銀行等其他機構將貨幣兌換給用戶,商家以及消費者則作為終端用戶被認為是第三層。
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定位于M0,不具備投資功能,也不具有投資價值,現階段對我國的金融體系影響較小。數字人民幣目前處在試點測試的階段,距離全面實現貨幣數字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為防范與化解數字人民幣的許多風險,央行需要明確數字人民幣的法律屬性,構建合理的法律框架,完善機構的運營機制,全面規劃和協調金融基礎設施和運營技術路線,推動數字人民幣緊跟國際發展。
自2014年以來,中國就高度重視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直至2022年,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在發展的過程中,央行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對數字人民幣的理論探索的同時積極開展試點工作。目前,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已迎來了第三次的擴容,在深圳、青島、大連等多個城市以及北京冬奧會場館的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多個場景,均已啟動并順利進行數字人民幣的試點工作。目前,數字人民幣正在向小額高頻的消費市場邁進,進入覆蓋更多地區、更廣人群的的新階段。在當今信息化時代,數字人民幣的發展有助于構建開放健康的數字生態環境,加速建設數字中國,適應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貨幣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其發展前景是廣闊的。
便捷的支付方式是數字人民幣的制勝之鑰。數字人民幣定位于M0,具有現金的無限法償性,所有的支付場景里都有數字人民幣的選項,任何機構與個人在交易時都不得拒收數字人民幣。根據載體的不同,數字人民幣的儲存可以分為軟硬兩種形態。以手機軟件形式存在的數字人民幣錢包被稱為軟錢包;以芯片形式存在的,如手機eSE被稱為硬錢包。數字人民幣不僅可以通過手機二維碼掃碼進行支付,還支持IC卡、功能機等其他方式進行付款。多終端的支付方式為不愿意使用或者沒有能力使用智能手機的消費人群提供多樣化選擇。
數字人民幣采用雙離線的支付交易方式,不需要網絡和信號,只要兩個數字錢包碰一碰就能夠完成支付。在地下商場、飛機航班、山區等不具備網絡支付的特殊場景中,第三支付平臺的支付功能會陷入癱瘓狀態而無法使用,而此時數字人民幣就能顯示出優于普通支付的特質。數字人民幣的軟硬件錢包形態設計的支付方式,既滿足了用戶對便捷支付的需求,又解決了第三方支付平臺無法在不具備網絡情況下使用的問題。
數字人民幣采用中心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維護用戶隱私信息和市場金融安全,保持金融穩定,降低金融風險。數字人民幣是央行統一發行和管理的電子化法定貨幣,由央行對公眾的負債,具有法償性。存放在數字錢包中的貨幣受到央行的保護,是以國家信用為支撐的。而存放在第三方數字錢包中的貨幣僅受商業銀行的保護,是以企業信用為支撐的。支付寶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是以其自身實力和信譽為擔保的機構,如果企業出現資金不足等一系列的風險問題,那么賬戶內的貨幣安全性將受到影響。由此而言,以國家信用為支撐的數字人民幣的安全性更高。
數字人民幣堅持“小額匿名、大額依法可溯”的原則,具有“可控匿名”的特征。央行在保護用戶隱私的同時,有效管理貨幣的支付活動。數字人民幣的支付終端首先會對用戶的信息進行加密處理,再傳送給電商平臺,除法律規定外,不向任何第三方提供用戶的隱私信息。用戶與商家的交易數據將留存在相關部門的數據庫中,用于監測和防控市場的金融風險。相比之下,現有的第三方電子支付需要用戶綁定銀行卡,填寫詳細完整的個人信息。由于第三方平臺不具備完善的保護機制來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曾多次發生用戶隱私信息泄露的問題,數字人民幣很好地規避了這一風險問題。同時,數字人民幣具備“可溯性”的特征,這一特征有利于防范M0流通貨幣所存在的風險,如降低目前現金形式下所存在的貨幣偽造、逃稅、洗錢等一系列違法犯罪行為發生的風險,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態環境。銀行以加密字母串的方式對貨幣流通進行記錄,對網絡犯罪進行實時監控和打擊。
在當今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隨著人工智能和互聯網科技的飛速發展,貨幣流通變得更加復雜,數字經濟需要得到有效的監控與規范。數字人民幣的發行不僅滿足了用戶對于合理的匿名支付和隱私保護的需求,也支持國家對貨幣流通的監控和對犯罪行為的打擊,維護了金融市場的安全和穩定。
數字人民幣的電子化形式為央行發行貨幣節省了相對一部分的制造成本以及流通成本,為用戶交易降低了時間成本和消費成本。傳統貨幣在設計、生產、倉儲、回籠等環節的成本都非常高,增加了央行的發行費用。尤其是向基礎設施不發達地區或偏遠山區等地方運輸貨幣時,在路途中產生的運輸成本和安保成本也增加了央行發行人民幣的支出。而數字人民幣的出現不僅減少了央行的額外支出,還降低了用戶在消費時產生的支付成本和時間成本。
數字人民幣是央行向用戶提供的公共產品,其與現金相同,不計付利息,不收取任何兌換流通等服務費用,具有非盈利性。而第三方移動支付平臺,如微信和支付寶等在提現時會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數字人民幣采用“支付即結算”的清結算模式,其支付系統的處理能力可達到每秒同時十萬筆交易,這種處理能力在世界上少有。由此大幅度降低了用戶在資金結算中的時間成本,提高了資金周轉率,同時降低了用戶在消費時的支付成本,有效激發了市場的活力。
數字人民幣的加入,推動了電子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提高了各大支付平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維護了支付市場的公平競爭,有助于重構健康開放的數字生態系統,進而打破市場的支付壁壘。數字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在任何機構和個人的買賣交易中必須被接受。數字貨幣能夠更好地聯合市場上的各服務平臺,為用戶提供多選擇、個性化的支付方式。同時,數字人民幣的出現提升了數據市場化的程度,為各大支付平臺提供發展機會,使它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數字貨幣的市場中來。這極大地沖擊了當前封閉的數字生態系統,有助于我國重構互聯網市場的支付格局,構建開放健康的支付環境。
央行為核心的數字貨幣,能夠將市場上的數據資源整合,形成公共數據平臺,實現資源共享,讓各大支付平臺均能夠參與其中并享受其帶來的成果。數字人民幣做到了市場的全覆蓋,跨運營機構的全場景支付。因此,它是目前打破市場壟斷以及電子科技機構、支付平臺之間壁壘的良好工具。時至今日,眾多大型支付平臺以及互聯網公司都展開與數字人民幣的合作,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由此可見,在數字人民幣的影響下,中國貨幣市場的支付壁壘正在逐漸破冰。
處于初期發展階段的數字人民幣,需要相關針對性法律法規的支持。我國應加快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以及風險防控等領域的法律制定,加強對數字人民幣的法律保障。數字人民幣是人民銀行對公眾的負債,以國家信用為支撐,但其法償性缺乏法律層面的規定。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法》第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人民幣包括硬幣和紙幣兩種形式,未體現人民幣的數字形式。我國應修訂與完善和數字人民幣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加強對風險的防范,為數字人民幣的發展與普及提供法律保障。同時,在致力于實現數字人民幣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也應考慮到目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載體和較好的技術條件。因此,央行對數字人民幣的使用應進行靈活的例外法律規定。對于特定群體和特殊環境,在特殊的條件下應允許公眾選擇使用及接受其它類型的貨幣,如紙幣和硬幣。
為了不斷改善用戶對數字人民幣的體驗,央行應深化數字人民幣的多場景建設。如增加社保、住房公積金、稅收等政府支付平臺等政府場景的應用;加快連鎖超市、住宅街區等高頻場景的建設;探索來自政府基金和公司的“特殊合同”的應用場景。在推廣數字人民幣應用的過程中,應做到全面覆蓋。在銀行、機構、公眾等各領域均需要有所作為,不斷豐富涉商業場景,從當前的以衣食住用行等零售金融為主發展至普惠金融等諸多應用場景。
在政府和央行資金的支持下,要注重數字人民幣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向公眾廣泛傳播數字人民幣的便捷功能和隱私安全等突出優勢,讓公眾廣泛認識到數字人民幣的特質,提高數字人民幣的認可度和接受度。同時,央行應不斷加強數字人民幣的試點擴容工作,抓住發展契機,積極打造并深化示范場景,為公眾帶來良好的首次體驗。
發揮央行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機構技術路線選擇上等各方面的領頭作用,加強統籌建設。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基礎設施合理建設與利用,最大限度地實現數字人民幣高效穩定運行。在不同的改革和創新模式下有效地推廣新興技術,使不同類型的運營技術解決方案配對。同時,央行為改進技術方案、硬件設計等方面向各運營機構提供資源共享、數據互通等可靠支持。這有利于在各運營機構之間形成良性競爭,激發市場活力與創造性,對緊急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構建和安排,有效應對市場中發生的各種不同類型的風險事故。
在全球數字貨幣齊頭并進的時代,我國應積極推動數字人民幣與國際數字貨幣之間的合作,充分考慮國際規則和標準。目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對數字貨幣給予特別關注。數字人民幣即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應有效地利用區域性機構以及國際組織的幫助,搭建國際清算體系。我國應與與世界各國保持溝通和聯系,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完善的支付體系,使數字人民幣適應未來國際貨幣體系的發展,有助于數字人民幣的發展獲得國際優勢。面向“一帶一路”的國家,依托經貿合作框架,加快建設基于數字人民幣的跨境支付結算體系。在數字人民幣的推動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勢在必行。
在互聯網和大數據飛速發展的時代,數字人民幣成為未來市場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已成為大勢所趨。數字人民幣促進了貨幣的數字化發展,提高了資金周轉率,推動了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為我國走在世界數字經濟發展前端做了良好的鋪墊。隨著數字人民幣的不斷推廣與使用,消費者能夠在更加安全健康的數字生態系統下進行交易,享受到更加便捷和豐富的電子化支付等金融服務。然而,數字人民幣尚處于初步發展的階段,僅靠政府和銀行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公眾需要正確認識數字人民幣,提高對數字人民幣的接受度,為推廣數字人民幣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