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敬 王際焱
黨的十九大著眼于我國社會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鄉村振興,是達到共同富裕目標的有效方式,而農民增收致富則是共同富裕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所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1]。在新時代,我國發展面臨新情況、新問題,鄉村振興戰略引導農民增收致富是發展之要、民心所向。陜北榆陽區深入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以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形成的“榆陽模式”為全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鄉村振興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范例。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要把生活富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中心任務,扎扎實實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2]。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就堅定致力于推進農業農村農民發展,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農村和農民問題一直以來就在國家發展中居于重要位置,在新時代“三農”更是處于發展的關鍵之處。同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城鎮化相比,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問題比較突出,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鄉發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3]。這就強烈要求我們在發展進程中統籌城鄉,特別是要補齊農村這塊短板,實現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
農民致富奔小康,事關農民的現實利益。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推進,使農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可以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意識和創造意識,更能滿足新時代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動農民持續增收,是實現城鄉全民小康的基礎。一方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要求進一步推動農民增收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取得極為關鍵,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增強致富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是今后發展的關鍵所在。另一方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需要進一步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今天,我們已經站在了新時代的康莊大道。實現共同富裕是黨和國家持之以恒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們用接續不斷“五年規劃”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目標;用一個又一個強有力的行動,實現了從溫飽到全面小康;用一次又一次的改革,實現了從人力到科技的蛻變。我們的目標是走向共同富裕,我們的歸途是人民幸福。我國的工業化的一次次蛻變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在犧牲農民的利益基礎上逐步實現的,廣大農民在戰爭年代、建設年代都是擁護祖國發展的忠實力量。在新時代的當下,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生活好起來,是對農民的回報。
榆陽區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確立了“市場主導、產權推動,工業反哺、科技支撐,產業特色、融資多元,生態文明、城鄉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榆陽模式”[4]。在各項產業發展中,有針對性地由點狀生產經營向集中規模化轉變。
榆陽區從2013年開始,以貧困村趙家峁村為試點,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實施“三條改革路徑”。第一為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把農業基礎較差的村,集中處理勞動力進城務工、土地撂荒等現實問題,全村流轉土地經營,由合作社進行集體經營。第二為資源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把榆陽區北部灘區農業基條件較好的村,關鍵放在農業規模化、組織化、機械化水平和生產效益的有效提升,推進“一戶一田”互換并地。第三為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發展,關鍵是解決城中村、城郊村集體經濟轉型發展、增收創收。
2013年起,經過四年堅持不懈的實踐摸索,將其打造為全國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先進典型。在認真總結趙家峁經驗的基礎上,榆陽區委區政府經過200多人次的考察,針對區域不同的農業情況,科學推出“三條改革路徑”。2018年,區政府預算新增產改專項經費5000萬元,全力保障改革順利進行。2019年,整合投入1億元,抓實鄉村振興“十鄉十村十件事”示范建設,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創新創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等多個領域成為全國領先。在“十三五”期間,累計投入11億元,精準落實“十大攻堅行動”,建立健全24項長效機制,8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9324個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脫貧攻堅成效考核連年位居全省前列。
如今,農業農村發展進入新起點,支撐農民增收的傳統動力正逐漸減弱,農民持續增收致富面臨不少制約因素[5]。總結實踐成果,學習先進典型,推動農村農民生活幸福是關鍵所在。
“榆陽模式”的成功在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精神,創新落實改革方針政策的基礎上推進的,有科學理論基礎;也是在全面總結榆陽區現實條件,充分運用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開展改革工作的;更是在抓主要矛盾、重點改革工作的同時集成運用系統思維的大局觀上進行的。“三條路徑”推進改革充分聯系榆陽經濟發展規律,榆陽農村現實狀況和系統化模式,實現了“十三五”期間榆陽農民連續增收致富,創造性推出一條榆陽改革創新之路,是農民鼓起錢袋子、邁出新路子。
全心全意為農民把事辦實,才能讓農民更好生活。在陜北榆林農業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需要克服地理環境、思想觀念轉變、改革方式創新等多方面因素。榆陽區經過多年探索走出一條適合榆陽百姓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推出一大批特色農產業,果樹、大漠蔬菜、飼草、特色中藥材等;創造出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點子,互聯網+、企業+與合作社、引進阿里巴巴平臺等。這是榆陽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正確踐行,值得全國其他地區特別是西北地區農村作為參考。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行動是思想的來源。只有堅持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才能逐步解決,農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才能行穩致遠。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現在剛剛進入全面小康,而如何讓全面小康扎實推進,農村地區仍需要鉚足干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榆林市榆陽區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取得的成果是在探索中總結經驗、創新方法、學習先進、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一步一步進行的,一次次的改革創新后實現的,更是在肯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勇于擔風險的挑戰后達到的。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到的,我國農村農業落后的發展狀態是個歷史過程,要想趕上發達地區的發展也需要用歷史的維度來分析。國家明晰共同富裕目標,用政策傾斜、人才助力、科技支撐,保障農村農業發展唯有置身歷史脈絡,結合社會發展態勢,主動創造,久久為功,才能穩步推進農民增收,實現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