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雙,王崇娟
(1.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農業合作經濟服務中心,黑龍江杜爾伯特 166200;2.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產總站,黑龍江杜爾伯特 166200)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地處松嫩平原西北部,屬于嫩江流域,境內擁有嫩江和“烏雙”(烏裕爾河、雙陽河)兩大水系[1],河水帶來了大量泥沙,在水力的作用下,形成大小湖泊441個,水域面積205萬畝,其中可養魚面積154萬畝;全縣水葦濕地87萬畝,稻田62萬畝,魚類可安全越冬面積占71%,發展水產養殖生產的資源潛力巨大[2-3]。“十四五”期間,杜爾伯特縣休閑漁業迎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需采取多項措施推進全縣休閑漁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黑龍江省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是黑龍江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轄5鎮、6鄉、12個農林牧漁場,轄區面積6176 km2,總人口25.2萬,其中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的18.2%。境內水面205萬畝,草原339萬畝,葦地87萬畝,中草藥材100余種,水、草、葦、藥儲量均為省內縣級之最,是大慶外圍油田的重要產區。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擁有草原、濕地、地熱、蒙古族民俗風情等多種旅游資源,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地緣、區位、政策優勢,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全縣的旅游產業已融入到黑龍江省、大慶市旅游業的大循環,成為黑龍江西部旅游線上的重要節點。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始終圍繞特色做文章,依托特色建設精品,在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上,重點打好“三張牌”。
作為全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悠久的歷史文化、厚重的民俗底蘊、豐富的馬背民族精神等待我們去挖掘和傳承,同時也成為旅游產業上的一張特有的名片。結合蒙古族民俗文化,推動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良性互動,著力打造既有民族文化底蘊、又富于時代精神的旅游精品,側重抓好杜爾伯特縣歷史博物館、王爺府民俗博物館、九八抗洪勝利紀念館、阿木塔蒙古大營和富裕正潔寺三館一營一寺建設,為構筑杜爾伯特縣四季旅游奠定堅實的基礎。2017年,“激情之夏”“文化之冬”、民族文化藝術節等民族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全國少數民族門球邀請賽已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續承辦六屆,薩日朗文化大院登上了央視舞臺,“小蒿子”馬頭琴獲評大慶市十大工藝美術品牌,民族文化產業、哈薩爾祭祀等文化協會揭牌成立,《杜爾伯特蒙古學》《杜爾伯特史略》等文化叢書相繼出版,民族文化保護取得了顯著成效,正在“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
地熱資源是大自然賦予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不可替代的旅游資源,打好溫泉牌已經成為全縣由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產品大縣邁進、打造中國高寒雪地溫泉典范的重要源動力。近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不斷適應國內外旅游消費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夏季草原濕地、冬季冰雪、常年溫泉的獨特旅游資源,大力開發和培育具有國內頂級、世界一流水平的休閑養生度假旅游產品,舉全縣之力,聚萬眾之智,按照AAAAA級標準和室內與室外相結合、冬季與夏季相結合、蒙醫藥與溫泉相結合、溫泉與園林相結合、溫泉與景觀相結合的特點和產品定位,深入實施了連環湖溫泉景區項目,著力提升景區規模與檔次,帶動沿湖旅游產業同步發展,有力促進了杜爾伯特縣旅游向休閑度假游方向快速轉變。2017年,連環湖鎮南崗村獲評省級鄉村旅游示范點,環連環湖旅游度假區被評為省級旅游度假區,富裕正潔寺晉級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全縣AAAA級旅游景區達到4家,杜爾伯特縣被授予“中國雪地風箏之鄉”稱號,全年接待游客171萬人次、增長36.8%,實現旅游收入10.2億元、增長88%。我們深刻地體會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
大濕地、大草原、大水面、大蘆葦是在黑龍江省內縣級的“四個之最”,它既是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也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先決條件,更是在旅游發展角逐競爭中的基礎保障。十幾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堅持“林草水并舉、風沙堿兼治”,大力實施自然生態修復工程,累計改革70萬畝,在全省率先建成百萬畝人工林,發展林下中草藥5萬畝,林草覆蓋率達到38.9%,村屯綠化率達到100%,空氣環境優良天數達到335d,被評為全國“三北”四期工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集體、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生態縣。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充分利用這獨有的生態優勢,重點開發建設草原、人工樟子松林、湖泊、地質奇觀等生態旅游產品,鞏固和擴大連環湖、壽山、北極島等景區的開發經營規模,高標準、高品位規劃和保護性開發烏呼穆勒和多克多爾山,打造了一批精品生態游產品。我們深切地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5年,中共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委在十七屆八次全會上正式確立大力發展水產業的戰略決策,立足省內,放眼全國,全力實現進位趕超。幾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堅持品牌發展戰略,深入挖掘“連環湖生態魚品牌”,加快直銷店建設步伐,目前連環湖生態魚直銷店在省內達到20家,年銷售額達1200萬元;堅持龍頭企業為主體,支持連環湖有限公司開展產品開發、市場營銷,深挖原字號、開發新字號,不斷適應高水平消費群體需求;堅持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優質水產苗種培育、稻漁綜合種養、休閑漁業發展,形成多樣性多渠道惠民增收;堅持科技引領,大力推廣名特優水產品種和高效漁業理念,打破自然放養畝產低瓶頸,發展生態高效漁業,目前,全縣泡沼放養方正銀鯽畝產突破50kg;堅持轉型升級,建設出口創匯漁業生產基地,積極籌建水產批發大市場及冷凍加工車間,充分利用線上平臺模式開展銷售,幾年來,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產品多次走出國門,正朝著精品漁業道路快步前進。2021年,全縣水產品產量達到了5.4萬t,實現產值9.8億元。
說到休閑漁業,在水產業發展的過程中,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高度重視漁業和旅游業的有機結合,從市場需求實際出發,通過漁業和旅游資源的優化配置,將休閑、娛樂、餐飲等行業與水產業結合為一體,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以154萬畝可養魚水面為串聯,圍繞休閑漁業主題,通過舉辦冬季捕魚節、漁家宴等特色旅游項目,建成休閑漁業基地12處,開發體驗項目30余個,年吸引國內外游客72萬人次,休閑漁業實現收入6.8億元。
以溫泉浴為特色,垂釣、游湖與水產業相結合。連環湖溫泉景區現已建成水上游樂場、垂釣場、漁亮子村、溫泉洗浴、唐宮溫泉城等項目,每天可同時接待2000人旅游度假,年可接待百萬國內外游客,實現營業收入2億元。
以冬網捕魚為特色,全魚宴、觀荷花、沙灘浴與水產業相結合。石人溝漁業有限公司利用8100hm2養魚水面,在發展黃顙、鱖魚、團頭魴等名優水產品的同時,以冬網捕魚為特色,大力發展游江、全魚宴,推進了產業融合[4]。
以民族游為特色,漁家樂、沙灘浴、民族游與水產業相結合。阿木塔景區充分利用三面環水獨特優勢,圍繞“半島”修建敖包、望湖臺、沙灘浴場、釣魚臺、蒙古包群,建造了別具風情的木屋,開設了賽狗、釣魚、快艇、馬車、馬爬犁等多種娛樂項目,以休閑、旅游、度假為載體,實現了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4]。
嫩江一路南下流經杜爾伯特縣146.7km,烏裕爾河、雙陽河漫流全境,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形成百畝以上湖泊201個,水域面積達到205萬畝,占總幅員面積的22.1,其中,可養魚水面達到154萬畝,占全省可養魚水面的23%,“三花五羅”游弋嫩江,鯉、草魚、鰱、大銀魚等60種魚類遍布烏雙下游,為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發展水產養殖業、推動旅游經濟與水產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樹立全縣“一盤棋”思想,成立水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制定《全縣水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全縣國有、集體水域資源管理辦法》,全面整合水產資源,設立沿江、連環湖、煙克濕地三大生態漁業產業帶,強化功能定位,推動錯位發展,引領全縣大力發展設施漁業、生態漁業、品牌漁業、休閑漁業、健康漁業,形成了共謀發展的強大合力[5]。
濱洲鐵路及哈齊高鐵在境內長達60km,G232國道穿過境內120km,縣內鄉鎮主要村屯都有公路相通,嫩江水運線在境內長達146.7km。縣政府駐地泰康鎮距哈爾濱市200km、距大慶市55km、距齊齊哈爾75km;距綏滿高速90km;距大慶薩爾圖機場,齊齊哈爾三家子機場均在80km左右,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連接城鄉,溝通內外。
水系長達160km,有蘆葦濕地87萬畝,涵蓋世界著名的扎龍濕地面積的30%,泥鰍、葛氏鱸塘鱧等地方“土著魚”年產量可達2000t。引水工程完善,縣境有引水工程5處,渠道總長達120km,年可引嫩江水1.5億m3,為實現生態、養魚、旅游“三位一體”發展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礎。天然餌料豐富,縣境內水域主要以弱堿性湖泡為主,水域水體中浮游生物種類近366屬、水草40余種[6],豐富的餌料,良好的水質,為發展水產業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產養殖歷經半個多世紀,積累了豐富經驗,出產的水產品由于多靠天然餌料,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很受歡迎,并形成了“連環湖鳙”“石人溝鯉”等幾個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全縣有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2處,綠色有機認證面積37.03萬畝,其中連環湖、石人溝有機認證面積達到32.65萬畝,齊家泡、克爾臺湖綠標識面積4.38萬畝。全縣大銀魚年產量均穩定在1500t左右,約占全國總量的20%。2016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評為中國大銀魚第一縣[7]。2021年,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順利通過了“中國大銀魚第一縣”稱號五年期階段性驗收,標志著多年來堅持的將大銀魚“南魚北移”,取得了成功和顯著成效[8]。
統一注冊了“連環湖生態魚”品牌,加速釋放“連環湖魚”區域公用品牌潛能,2017年成功舉辦國際高峰論壇、開湖節、垂釣大賽、冰雪漁獵旅游節等高端宣介活動,中央、省市媒體多次走進杜爾伯特,“連環湖”品牌榮獲全國最具影響力水產品企業品牌,“連環湖鳙魚”入選全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十大區域品牌。設立中國龍菜大師工作室及產品研發基地,搭建了大型餐飲企業水產品直供鏈,連環湖魚出口新加坡,大閘蟹走進香港市場,大銀魚遠銷日韓歐美,品牌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嚴格落實省委“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做成第一支柱產業”的部署要求,以工業思維謀篇布局,建設水產品交易大市場,引進水產品加工大企業,依托煙克濕地、連環湖水面、沿江水稻產業帶,建設土著水產品窖儲基地、天然野生魚養殖示范區,推廣蟹稻、鴨稻種養技術,形成農民增收新模式。建立休閑漁業發展與鄉村振興聯結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各具特色休閑漁業、觀光漁業,激活鄉村特色旅游。探索“漁業+金融互助”模式,破解鄉村發展金融瓶頸,促進“三農”持續健康發展。
編制全域旅游發展規劃,著力提升景區品質,推進壽山景區高爾夫訓練場、釣魚比賽場、射擊場等項目建設,加快連環湖鎮南崗村嘎日迪休閑旅游度假區、多克多爾山民俗文化園建設,持續放大阿木塔哈薩爾祭祀活動影響力,打造民族旅游品牌。拓展新業態產品,推動體育競技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帆板、皮劃艇、摩托艇等水上運動項目,深入打造中國·大慶杜爾伯特“連環湖杯”垂釣公開賽、中國·大慶“連環湖杯”雪地風箏賽等精品賽事,持續發力將“開湖節”“漁獵旅游文化節”“草原那達慕”“冰雪、溫泉、漁獵狂歡季”“雪地風箏節”等活動做強、做大,探索“1+3”旅游管理體制創新,推動游客集散、咨詢、購物“一站式服務”,開通旅游觀光巴士專線,完善旅游標志牌建設,實現縣域內公路重要節點自駕驛站全覆蓋,爭創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試點縣。
堅持休閑漁業與全域旅游相結合,依托“百湖之縣”和連環湖生態魚品牌知名度,在現有垂釣項目的基礎上,緊密連接二、三產業,做到“接二連三”,形成住水邊、賞美景、玩水面、戲水趣、品文化、食水鮮、嘗美味的發展大格局。建成一流的休閑漁業基地,借助寬闊水面,旖旎風光,葦蕩、灘涂先天優勢,積極開發集游樂、健身、餐飲為一體的休閑漁家樂,開展游泳、水上度假、漁鄉生活體驗、魚池垂釣、野釣、捉泥鰍、野餐、民宿等休閑游憩活動。探索親水活動、潛水活動、帆船活動等體驗活動。開展漁村文化活動、漁村生活體驗、湖泊、濕地生態環境教育等活動,借助旅游的平臺,推出精品魚宴,體驗式餐飲,帶動連環湖有機魚升值。積極開發國家級專業標準垂釣池,承辦高標準垂釣大賽,建設漁博館,展示杜爾伯特縣水產業文化,形成集養殖、垂釣、餐飲、旅游度假于一體的新型經營模式。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水產業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發展基礎,正處在趕超跨越的關鍵時期,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休閑漁業產業做大、做強,不斷加快縣域經濟綜合實力,為中國水產業持續快速發展貢獻杜爾伯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