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宇彤 龐海云
同輩群體又稱伙伴群體,它的形成原因是因為同一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因興趣愛好相同、情感融洽,和對事物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方面較為相似的人群所組成的非正式群體。同輩教育是利用同伴之間相互影響教育,利用群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影響,幫助他們進步的一種方式。同輩教育是一種具有獨特意義的社會化因素,尤其對青少年來說,同輩群體的影響對他們的成長極為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遠超過了教師和家庭成員對學生的影響作用,因此要重視同輩群體的教育在思政教學中的作用。
在新課改熱潮的影響下,越來越強調青少年的全面發展、多元化發展,強調采取多種方式把青少年培養成社會所需的現代化人才。同輩教育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進行。例如:小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一系列活動。同輩教育運用在思政教學中會綻放出絢麗的色彩,使其功能價值能夠盡可能地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不僅提高了青少年的學習積極性和對學習的熱情、興趣,同時讓教育者真正成為教學的引導者、領路人,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書匠”。利用同輩教育開展思政課堂教學,使課堂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親和力,讓青少年成為自己的教育者,通過同伴教育者的影響,青少年也能夠加深對思政教育的認識與理解;此時教育者就要對青少年進行觀察與盡其可能對青少年進行幫助與指導,促成高效課堂。
在我國學校教育絕大部分以班級授課制為主,那么就意味著一個班級都是同一年齡段的學生。同齡人之間的基礎大致相同,他們之間更容易相互理解,無障礙地進行溝通,交往具有明顯的感情色彩,氛圍融洽,在日常生活中他們進行平等交流、交往,對增強少年的成長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空間。在同輩群體之間,由于對價值取向有著相似性和對問題理解的互通性,所以學生群體之間多了特別的融合感和理解性,同時滿足青少年的社會性情感要求。他們在同輩群體之間感受到了平等與自由,這就不同于平時的家長和教師的權威命令式交往關系。平等交往這一訴求首先就在同輩群體之間得到滿足,讓青少年感受到了歸屬感與尊重。例如:當同伴群體中的一位青少年遇到困擾和難以抉擇的事情時,群體中的其他成員自然成為他的傾訴對象,在傾訴過程中,青少年獲得了理解和支持,他們之間的友誼也得到了升華。在思政教學中更應該利用好同輩教育的方法與策略,實現高效課堂。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自我教育的力量,強調青少年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輩群體成員數量規模較小,成員之間有著較高的互動性,群體成員之間的觀點、行為有著較高的參照作用,那么成員之間可以進行互為參照對象,他們之間具有比較功能和規范功能,通過此功能能夠使青少年更加了解自己。通過開展同伴群體的教育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挑選合適的合作伙伴,相互協助,共同完成任務。事后組織青少年進行反思,完成自我教育,目的在于讓青少年在集體活動中完善和發展自身能力,不再由教育者全權負責整個活動,把進行自我教育的權利還給學生。而傳統的大班教育效果很難根據學生之間的個別差距進行教育,所以在進行教育時,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對一些青少年進行調查,向他們詢問“你認為誰對你的生活影響最大”,很多人選擇的是同班同學或者是好友等,可見同輩群體對于青少年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于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同輩群體之間的平等關系,沒有代溝,有共同話題,真正的為實現了群體的自我教育、互助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情境學習理論提出,個體的學習行為最容易產生在與之相適應的實際情境中,而且最容易發生在外在信息與具體情境緊密相關且能立即付諸于實際應用的情境中。意味著學習不是學習者的單獨行為,而是與教師和其他學習者之間的多方面多層次的活動與對話。因此要創造有利于青少年學習的有利學習環境,注重在活動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在進行同輩群體教育時,組織青少年在群體之中交流合作。交流合作對于青少年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有助于他們彼此之間進行互幫互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發展。學生在同輩之間有更多的機會去表現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潛力。在同輩群體之間尤其強調互通的作用,不管是給予他人幫助還是被他人所幫助,都能夠通過互動獲得一些經驗和方法,形成一些價值觀念,促成了青少年之間進行相互學習的可能性。因此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僅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學生的認知也能得到發展,通過提高學生交往能力和水平,滿足青少年“社會學情感需要”和“歸屬需要”,加速青少年融于集體,增加凝聚力。
非正式群體往往是學生獲得一些課程以外的知識的重要途徑。青少年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不滿足僅來源于書本上的知識,除課程以外的地方,他們也具有強烈的興趣。例如,對于社會性問題的是非對錯,對心理和生理產生變化的疑惑和驚恐,這些問題的探索并不總能夠從課程、書本、教師、家長中得到解惑。那么同輩群體之間的談論能夠滿足少青年這一方面的訴求,成為他們獲取一些知識的相關途徑?,F代課堂教學更關注知識的傳遞,忽視同輩群體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那么這一觀念會影響青少年合作能力、與他人交往的社交能力,對于青少年的發展整體來說不具有積極的意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學生的合作能力越來越被重視,越來越強調同輩群體之間的合作,可這種合作往往僅局限于小組討論和合作。這就意味著我們對同輩教育的理解方式極為簡單,僅僅把同輩教育理解為小組合作,膚淺的從文字層面去理解同輩教育,實施同輩教育方式方法局限、單一。
在如今對青少年進行思政教學時,沒有建立規范的評價機制和獎懲措施。缺乏評價與反思的弊端就在于“有頭無尾”,沒有及時采取措施,使教育活動事倍功半,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教育者需要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青少年的同伴群體活動進行評價和反思,根據同伴教育在開展過程中和結束時的完成情況做出反饋、評價,對于在活動中存在問題的行為制定對應措施。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優異的青少年給予嘉獎,對于在活動中表現稍加欠缺的青少年給予幫助和指導,并組織青少年進行反思活動。
進行同輩教育時要給青少年樹立群體教育的價值理念,新時代的青少年具有時代特征和特色,他們朝氣蓬勃、精神充沛、富有激情、熱情好動,積極而充滿希望,是具有能動性、可塑性、創新性的新時代青年。進行思政教育就要傳遞給他們一種積極健康的思想,同時也要創造有利于身心發展的氛圍,去影響著他們的價值取向、思想和行為習慣。學生之間的同輩群體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重要,對于青少年來說類似于建立了一個小型的社會群體,他們在群體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地位,加入同輩群體的過程就是一個選擇自己同伴的過程。首先,青少年應該具有正確的交友觀?!敖煺叱?,近墨者黑”,不能僅依據相同的興趣愛好、有共同語言作為擇優的標準,要善于交良友、益友。其次,要提升個人素質與道德修養,要進行自我規范,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進行約束,去做別人的“良友”“益友”,用自己良好行為習慣影響身邊的人。最后,在同輩群體進行交往時,要指導青少年選擇合適的人進行參考比較,要具有明確的認識是非的能力,真正去選擇一個充滿正能量積極向上的同伴進行交往,共同進步。
開展多樣的活動,組織青少年積極參加,目的在于通過多彩的活動影響青少年的情感觀念價值觀,使他們積極向上。在組織活動時,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手段和策略,激發青少年的參與意識,著重在于激發青少年的團體合作意識,他們之間年齡相似,更有共同語言,更容易產生思維和語言上的火花。因此在進行同輩教育時,以伙伴之間相互教育的方式打破了傳統教育的弊端,不再以傳統意義上的說教為主,打破了傳統單向教育產生的局限性。青少年之間平等和諧相互尊重,形成良好的氛圍,為青少年的成長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不僅使學生“學會”“會學”,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因此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利用小組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小組成員間合作,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立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伙伴關系。另外,小組在合作完成任務過程中,需要廣泛收集相關的信息,小組成員可以相互協作,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手段收集信息。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談,同輩教育的教育模式為成員提供了行為上的榜樣,和思想上的參照。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青少年可以以伙伴的行為作為考量自己行為的尺碼,因此在活動中,同輩群體之間不僅是受教育者,同時也是教育者,合理運中這兩者的角色,使青少年得到了持續性發展。在組織思政教學時,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根據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禁止對學生提出不切實際的標準與要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差異性從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例如: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利用小組團體走進社區、街道;或者組織青少年參加團建、開展游戲,使思政元素的教育走進青少年的生活,提升青少年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
組織青少年群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活動,在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在活動結束后要對青少年進行及時的評價,健全評價反思機制,鼓勵學生之間合作互助、創新發展、平等交流,為青少年提供有助于全面發展的有利環境。通過對學生活動的正面評價,緩解同伴之間的惡性競爭,讓他們明確學習活動的真正目的,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對于青少年追求物質獎勵要進行指正,避免學習的盲目性,指導學生獲得正確的學習觀和交友觀。
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同輩教育時應先選擇一些非正式群體的核心成員進行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和正確的認識,由此感染身邊的伙伴群體,形成良好的班集體。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和方法組織青少年進行同輩教育活動,從三個方面開展:首先,開展活動前的準備活動;其次,有計劃有組織開展活動;最后,對活動進行總結。教育者要重視對教育活動的評價環節,以此保證思政教學的有效性。
在組織同輩教育活動時,應當考慮青少年的實情,將活動設計的更貼近生活,這樣才能發揮活動的有效性。筆者建議開展如下幾類同輩教育活動:第一種、學習互助小組,讓成績好一點學生和學困生結對子,關心學困生的學習、生活,有助于使班集體的成員更融洽,有助于青少年形成集體主義精神,更加熱愛集體,為集體貢獻力量。第二、根據青少年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劃分成小組,組織他們經常開展興趣活動,既有利于青少年的個性成長,又給學生展現自己才華的平臺。
在現代教育教學中,我們必須關注青少年的個性和特點,有針對性對其進行教育。因此在進行同輩教育時,必須要考慮其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僅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同時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使青少年能更好地融入集體,對青少年的未來發展也具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