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華利 黃 欣
健美操運動的興起,一方面塑造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推動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生活[1]。不同地區的文化生活觀念影響了健美操參與者獨特的行為方式。通常來說,行為是指個體受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共同影響所產生的外部活動過程。本文將對地區經濟以及健美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進行深入研究。
行為方式的特征是重現性和反復性。根據調查可知,構成健美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的條件與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以一個省份作為單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體現出了地域性和模式化。通過調查多個省份得出結論,即使是遠距離的參與者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擁有一樣的模式。
第二,性別、年齡、社會地位、社會角色、心理健康、文化程度、地區風俗習慣也是重要的原因[2]。根據研究表明,經濟發達的城市社區中健美操參與人數隨年齡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參與的次數也較為合理。由于健美操被當做健身性的項目,對于專業的特性要求比較高,娛樂性相對而言要稍低。在經濟不太發達的城市社區中,健美操參與的人數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對于專業性的要求就沒有那么的高,因此,參與次數偏高,娛樂性也就高于健身性。據研究數據表明,中年人群參與健美操運動的比例最高而老年人數比例最低。數據還顯示出,18歲以下的青少年是這項運動的參與主體。但是中年人的比例并未下降,盡管他們處于事業發展期,生活壓力源源不斷,但參與健美操運動,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緩解疲勞,強身健體,因此,還是有大量人群選擇健美操活動。
經濟狀況不同,健美操參與者的分布情況也有很大的區別。以不同經濟地區的參與者的年齡性別作為樣本,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兩個地區的健美操參與者年齡分布差異性較大,但性別差異性較小。總體上來看,65歲以上的人群參與量在減少[3]。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每個年齡階段的參與者人數呈向上增長狀態,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則結果相反,各年齡階段的參與者人數呈遞減狀態。于性別而言,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的性別比例男女正向遞增式發展,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男女比例又呈正向遞減分布。由此可以證明,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男性必少于女性。
根據研究結果所顯示的年齡,性別的分布特點以及現如今的社區健美操運動,每個人對于健美操認知的不同,所反映出來的是健美操參與者行為方式背后的經濟、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影響。
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通常地域偏僻,交通落后,文化教育不足,思想保守封建,青少年面臨的學業壓力重大。因此,健美操在這樣一個群體中,自然參與者較少。對同地區的老年人來說,雖然渴望體育運動,但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可選擇的設施可謂是少之又少,只能對要求低的項目加以青睞[4]。另外,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大多數人的文化教育程度較低,獨立意識較差,所以,無論面對什么問題,都會選擇跟著群體走。因此,健美操的出現,倍受歡迎,對于年紀大的群體來說,群體生活的需求更加強烈,所以,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較為突出。
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青少年所擁有的資源更為豐厚,所追求的東西與發展落后的地區不同,經濟發達的地區,青少年對于學習生活的焦慮明顯不高,對于時尚和有個性的追求反而很高。尤其是在15~22歲之間的青少年,表現最為強烈。這一類人群,性格活潑充滿自信,這是健美操參與者比例在這一個階段最高的原因之一[5]。另外,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大多數青少年沒有封建思想,對于別人所需要顧忌的環境,也沒有過多的在意,因此,在這個年齡階段,健美操參與者的比例遠高于任何其他年齡段的人群。并且在這樣的一個地區內,中老年人群的獨立意識較強,另外,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體育設施較好大部分人更傾向于選擇獨立的運動方式,因此,對于健美操運動的需求也隨之減弱。較高的文化教育是使健美操參與者比例低下的原因之一。結果表明,不一樣的經濟條件,造成了不同的行為方式。
晨練或者晚練是當前我國社區體育最為普遍的組織形式。在不同的區域,對于體育活動的時間也有不同的選擇。在經濟發達的地區,每周進行健美操鍛煉的次數三次為主,其次是每周七次,這一情況最為少見,而每周少于一次者最少。這樣一個參與度表明,經濟發達地區休閑活動是多樣化的,在進行體育選擇時,選擇范圍大并不集中于某一項運動[6]。同時也反映出該地區居民對于運動成果的關注度偏高。根據美國的相關研究表明,堅持運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攝氧量,但是前提條件必須是堅持每周運動至少五天以上,如果僅僅是每周運動1至2天,是遠遠達不到這個效果的。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結果則大相徑庭,每周鍛煉至少七次的人數最為普遍,其次是每周五次,每周二次的人數最少占總體的10%。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健美操在一定程度上已經作為人們信息交流、社會交往的手段之一。從體育運動層面說,健美操的娛樂性已經遠高于健康性。
運動服飾不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運動時的安全與舒適[7]。調查發現,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只有熱愛健身以健身作為發展的人服裝更為專業一點,其余人員都不重視服飾要求。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參與者對于服飾的要求普遍較高,還有不少的參與者會通過網絡媒體等關注健美操的服飾要求。另外,還有一些健美操參與者會根據自己的身材特點,專門打造一款適合自己的服飾,這就反映出體育的發展水平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是具有一致性的。經濟文化發展推動參與者的技術水平、專業水平。根據研究表明,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的支出水平遠高于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不僅購買與健美操所需要的服裝器材,也包括健美操教學視頻以及健美操培訓。由此可見,經濟對于健美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密切相關。
體育競賽的目的是為運動參與者提供自我展示,提高水平的交往平臺,是維護社區和諧共處的重要途徑之一[8]。根據調查結果表明,2/3的健美操參與者表示愿意參加社區健美操的交流比賽,并且贊同競賽有利于體育世界的發展以及各個地區居民的交流。體育競賽不只是鍛煉成果的展現,更是自我價值的體現。同時,這也是社區健美操運動發展的潤滑劑。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選擇參加比賽的頻數占2/3,以沿海城市居多。在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選擇參加比賽的頻數僅占1/7。健美操競賽的開展不僅有利于推廣健美操還幫助更多的人普及健美操的相關專業知識,比如服裝搭配、訓練方式等。
經濟條件不同,所產生的文化自然不同。根據以上調查可知,經濟條件是影響不同地區健美操參與者行為方式的最主要因素[9]。在經濟發達的城市社區中,參與人數隨年齡增長而遞減,參與次數較少。在經濟不發達的地區中,參與人數隨年齡的增長而小幅度地遞增,并且參與次數較多且娛樂性遠高于健身性。另外,健美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主要在于群體性的信息交流與情感交流缺乏科學合理的健身要求。同時,缺乏專業的健美操教練,是各個地區健美操運動發展中均存在的障礙。
第一,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地區政府應加大對于健美操基礎設施的供給[10]。改善體育館器材,提高地區層次。第二,對于城市的體育管理部門,要加強對體育專業知識的普及宣傳,要引導廣大群眾養成合理的休閑健身觀念。積極舉辦各類健美操競賽,鼓勵廣大市民積極參與。最大程度地提升健美操參與者行為方式的層次。最后,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最好是培養一批具有專業水平的健美操教練,幫助居民進行指導。幫助健美操參與者規范地完成所有健美操的動作以及傳授健美操的相關知識。
綜上所述,經濟條件不同所造成的行為方式也有很大的差異。縮小差異的方法便是縮小經濟條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性別,對于健美操的參與度都存在有一定的差異。健美操運動的開展,可以使居民們度過健康并且有意義的休閑時間,同時,愉悅身心促進人際交往。健美操參與者的行為方式與地區經濟密切相關,在經濟發達的地區,健美操參與者人數、性別頻段較小,在之后各個年齡段中,性別段逐漸增大,參與健美操運動的次數也較為合理,健身性的意識更為突出,對各方面的要求也就更高。在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主要表現為女性所占的比例遠高于男性,在各個年齡階段性別的頻段較大,健美操參與者對專業特性要求很低,并且參與次數普遍較多,大多以娛樂性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