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茜
隨著時代的飛速前進,國有地勘企業一方面面臨著由于國家經濟轉型升級而對地勘行業提出的轉型升級新形勢,國有地勘企業的主要工作將從傳統的地勘工作逐步過渡到以保障資源安全、生態文明、鄉村振興、地質災害防治等方面為重點開展工作。另一方面,長期“戴著事業的帽子,走企業路子”的國有地勘企業,目前正面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關鍵期,隨著各地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地,國有地勘企業有望突破現有體制限制,真正參與到市場化的競爭中。面對一系列的新形勢,需要通過強化國有地勘單位企業的管理,讓國有地勘企業成為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本文通過對新形勢下強化地勘單位企業的管理的措施進行相應的研究,并對地勘單位企業的經營管理特點和措施進行分析,希望可以讓地勘單位企業的能夠得到更好發展。
大多數國有地勘企業現狀是事企混合,長期“戴著事業的帽子,走企業的路子”使得企業在市場中缺乏自主權,國有地勘單位盡管搞了近20年的“企業化”,但是仍未脫離主管部門是事業單位或參公單位的限制,對國有地勘企業的管理仍然按照體制內事業單位的管理要求管理,大部分地勘企業在參與市場的過程中必須完成相應的行政審批程序,管理程序冗長繁瑣,工作的被動性尤為明顯,多為反應型管理,市場反應不及時,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全國地勘企業正面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但改革的政策還不明確。隨著改革落地,部分地勘單位將轉企,這些地勘單位將全面參與商業性的地質工作,因此必須重新確立企業管理機制,以便使企業的生存、發展模式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創新管理是利用創新知識和思想,通過圍繞業務運營的戰略,目標,思想和方法,以市場為導向的經濟利益做出決策,以實現內部資源和外部環境的最佳組合,從而提高活力和發展潛力,提高市場競爭力。受國有地勘企業規模、資質、產業結構類似等因素的影響,在市場規模有限的情況下,企業在低端業務中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導致市場價格混亂,出現了國有地勘企業為了搶業務、占市場而出現惡意低價,對整個行業造成不良影響,影響了國有地勘企業高質、有序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國有地勘企必須在技術、裝備上著力,提高競爭中的技術壁壘,這就要求企業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眾所周知,地質工作就是科學工作,而科學工作的開展、地勘企業的創新離不開科研人員。就企業而言,必須激勵研究人員繼續創新。但是,目前在國有地勘企業中,科研人員的工資水平普遍較低,激勵機制還不完善。因此,研究人員無法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并感到缺乏持續創新的動力。
地質勘探企業需要與時俱進,通過規模、產品和技術適應變化,滿足市場需求。但是,由于對企業發展的前瞻性研究不足,加上由于體制上的限制,造成地勘企業對上級主管部門形成了較為頑固的依賴性,而上級主管部門對企業發展戰略以及政策思考得較少。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企業資產所有人和企業經營者之間的權責利不統一,造成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缺乏聯動,粗放式的管理降低了國有地勘企業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地勘企業不能很好地滿足市場發展的要求,其自身的發展和對市場變化的適應性也很差。
國有地勘企業在面對新形勢時需要抓住發展的機會,需要配合好國家戰略,并且積極地協助國家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順利實施,并制定出適合國有地勘單位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做好發展思路的整理,還需要主動地適應市場需求。做好地勘的主要工作,還要抓住新形勢的發展時機,以新形勢前進的方向為導向,融入地方經濟的發展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優良地質服務贏得市場。
隨著新形勢的推進,地勘單位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和市場,通過強化地勘企業的創新管理,能夠讓地勘企業更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而在同等的發展環境中,通過創新管理模式,制定完善的經濟管理機制并切實落實好機制中每項規定的單位必然比經濟管理意識薄弱、體制不健全的單位更能有效管控和處理在運營過程中遇到的投資風險,也更能妥善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類經濟糾紛,為企業的高效正常運行保駕護航。同時,通過制度創新,讓制度的建設能夠將企業內部管理進行提升,加強企業對風險的防范,對于地勘單位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目前地勘企業要得以發展,面臨的最急切的問題就是如何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隨著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轉企的地勘企業可能會失去原有公益性的地勘項目,而必須從商業市場中尋找突破。因此,通過對地勘企業產業結構進行調整,由低端市場向高端市場過渡,從原有粗放式管理模式向高質高效管理模式轉變,提高企業在制度、財務、資金、設備等多方面的管理能力,使地勘企業更好地參與市場,提升企業經濟效益。
第一,地勘企業要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戰略發展的基礎,以企業為主軸,構筑產業、學術、科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框架。由于地勘經濟受經濟發展周期影響較大,因此國有地勘企業要加強對國際、國內產業發展的研究,立足全球設定創新目標,以確保所投資的項目在未來經濟發展周期中具有競爭優勢。
第二,要重視人才培養,提高科研團隊的創新能力。國有地勘企業需要深刻理解人才的重要性,根據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特點,培養和配備高素質人才,完善激勵人才創新的獎勵機制。通過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秩序、完善薪酬制度等,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現人才價值、鑄造穩定、向上、進取和有凝聚力的人才隊伍,讓員工為企業創新和發展做貢獻,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此外,地質勘查企業的管理者必須繼續充實自己,加深思想,使他們具有敏捷的頭腦和長遠的眼光,才能越來越好地領導國有地勘企業,使之具有長期的生命力。保持競爭絕對優勢,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1]
第一,國有地勘企業應積極爭取并充分利用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給予地勘企業的政策,建立國家認可的過渡時期內可以滿足市場需求的內部運行機制、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盡快明確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將經濟、產權、權利和責任分開,明確產權科學化管理,做好產權改革和企業系統改革的兩個環節。[2]以制度為核心,加強企業治理,建立適應國家產業轉型發展的生產服務體系從傳統的地質工作轉型。為科技服務、民生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淘汰落后產能,在國家新興戰略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助力。
第二,要抓好管理理念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推進戰略。地勘企業必須選擇優勢明顯、業績突出的機構,為推動經濟總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持和培育。地質礦業是地勘單位的主業,在培育地質勘查市場、礦業權市場和礦業開發市場的同時,要樹立大地質的觀念,結合“一帶一路”、城市經濟圈建設等,面向市場,面向區域經濟,建立適應國家產業轉型發展的生產服務體系,從傳統的地質工作轉型,為科技服務、為民生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淘汰落后產能,在國家新興戰略資源的開發利用上助力。在特色經營上下功夫,“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樹立品牌意識,搞“高、精、尖”和特色服務,創名牌效應,提高市場占有率和競爭能力。另一方面,擴展新的經營領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應以市場引導為主,行政整合為輔,形成以產權聯結為紐帶,專業協作密切的企業集團和專業化企業。
國有地勘企業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制度上的問題,而且還源于企業自身。因此,管理者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利潤為導向,以人為本。要以市場為導向,管理者需要專注于市場,使市場成為管理者工作的起點和終點,并不斷滿足市場需求。為了更好地融入市場環境,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企業生產的目的是以利潤為導向的效率,這意味著既定的運營和管理目標可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因此,管理者應將“低投入,高產量”作為生產發展的戰略目標,并嘗試一切合理合法的方法,為國有地勘企業增加利潤,實現社會價值最大化。[3]以人為本,滿足了員工和消費者的需求。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價值只有通過市場并為消費者所消費時才能實現。因此,一方面,要生產滿足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通過考慮消費者的要求來擴大市場,并在市場上具有絕對的競爭力。為了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激發創造力,不斷創新,增加國有地勘企業的生命力和活力,有必要考慮到員工的需求,適當改善員工的福利。另外,還要考慮經營者和管理者的需求,盡力滿足與經營者和管理者貢獻相對應的經濟報酬。
通過對新形勢的發展對時代脈搏進行把握,讓地勘管理工作相關的管理人員對企業的經營理念進行提升。讓地勘工作能夠得到更好的完善,健全管理體系,提升地勘單位的管理水平。讓地勘單位企業能夠更好地進行組織形態的調整,讓管理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