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穎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省佛山市 528000)
勞動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和重要載體,是新時期深化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培養、提升大學生樹立勞動意識和勞動精神的重要舉措。勞動教育是繼承和深化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具體實踐,是新時代高職院校打造“大國工匠”、培養“技能人才”的實施載體,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將勞育納入國家教育方針,提升到與“德、智、體、美”同等重要位置,彰顯了落實立德樹人的新內涵和新舉措。通過實施勞動教育,讓大學生在勞動教育的學習和實踐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和價值取向,引導學生通過勞動教育、勞動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豐富勞動教育的內涵和實效,把勞動教育納入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提升職業教育勞動育人質量和水平。
勞動教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當前學生在求職就業過程中有出現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敬業”精神是不相符的,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全過程。
“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和靈魂,也是當代大學生應當樹立的理想和信念,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時期勞動教育的邏輯起點和價值關鍵,新時期職業教育工匠精神的形成也必須通過勞動實踐產生和提升。工匠精神的主要實質和內涵在于強調對產品、技術上精益求精,矢志不渝地提升產品的品質和技術上的進步,是對技術精雕細琢的精神提煉,這是“職業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勞動者的執著精神和勞動價值的行為表現。高職院校系統實施勞動教育是樹立和培育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是培養大學生敬業精神的現實舉措。勞動教育是新時期職業教育鍛造“大國工匠”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實施路徑,是樹立和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舉措。
勞動教育在新時期職業教育育人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高職院校在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實踐活動等展開了大量的探索但大多數只停留在勞動實踐育人的“表面”,觸及勞動教育“內核”依然較少,高職院校在推進勞動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勞動教育意識薄弱、重視程度不足、教育形式單一等問題。
大學生勞動價值觀的培育是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核心內涵和關鍵目標。日益便捷的生活方式給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造成深刻的影響,勞動意識薄弱、勞動素養較低等現象日益突出,信息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給當前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施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一方面,家庭、社會環境對勞動教育缺乏足夠重視,尤其是家庭勞動教育缺失,對大學生勞動意識的培養產生重要的負面影響,沒有形成一個有利于學生勞動教育培養,樹立正確勞動價值觀的成長和學習環境;另一方面,受家庭、社會大環境影響,當前大學生勞動意識薄弱、勞動素養較低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勞動價值觀偏差,勞動素養不強等問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
建立完善勞動教育體系是高職院校開展高質量勞動教育的重要基礎和必然要求。當前,職業院校勞動教育體系尚未形成,教育內容滯后、重視程度不高等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高職院校在勞動教育課程設置上,要破除“獨立設置”的傳統課程思維,大部分高職院校都認為設置單獨的勞動教育課程,獨立授課,就能夠推進勞動教育落地,這是對新時期高校勞動教育在內涵認識上的誤區。一方面,部分高職院校對勞動教育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理念仍停留在傳統的“工具思維”,而沒有真正向“價值思維”轉變,勞動教育還停留在勞動技能教育,而沒有向勞動價值觀培育轉變。另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過度強調勞動教育獨立授課,教育形式單一,缺乏課程之前的相互融通,對其他專業課程沒有進一步挖掘勞動教育的“育人要素”,缺乏建立勞動教育的課程鏈條的認識,導致單一的勞動教育課程教育質量和水平與理想預期存在差距。
勞動教育是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系統性、規劃性育人活動,高職院校在推進勞動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在課程和理論上下功夫,更要注重勞動教育的實踐性教育。當前,大部分學校重視勞動課程的建設,卻忽略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設置和規劃,導致勞動教育形式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停留在課堂層面,呈現出勞動教育形式單一化現象。一是在課程設置上,缺乏勞動實踐活動的統一規劃。勞動教育課程設置以理論為主,對勞動教育實踐重視程度不夠,缺乏系統規劃,沒有充分挖掘各專業課程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要素,進行頂層謀劃,分類設計,導致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不充分,無法滿足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教育需求。二是在活動形式上,大多以勞動技能訓練為主。勞動技能訓練是勞動教育實踐互動的組成部分之一,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勞動實踐僅停留在專業勞動訓練,以專業實訓代替勞動教育,對勞動教育實踐的內涵理解不夠透徹,學生接受的是技能訓練中碎片化的勞動教育,沒有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的勞動教育實踐教育活動。
勞動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基石,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也是高職教育必不可少的必修課。當前在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工作中還存在著單獨以一個項目的方式開展的情況,缺乏黨建引領,與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在開展工作中,需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勞動教育與學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通過日常管理和思政教育系列活動,讓學生明白勞動的重大意義,什么是勞動,為什么要勞動,怎么去勞動,從而達到勞動育人的目的,讓學生們在勞動中領會新時代勞動精神,在勞動中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在勞動中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追求、人生夢想,培養新時代大學生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勞動光榮、勞動最美的態度,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合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和目前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研究,構建黨建+“四抓四促”勞動教育實踐體系。本體系依托學生黨支部和學院團學組織,通過結合校園文化活動、日常管理教育、專業學習實踐、志愿服務項目等四個方面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專業實踐教育實踐和志愿服務項目全過程,達到勞動教育與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高度融合。
通過黨建引領,依托學生黨支部與學院團學組織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一是通過抓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勞動最光榮”勞動思想觀念樹立。通過開展“勞動最光榮,做新時代奮斗者”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勞動實踐倡議活動、大力營造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校園文化氛圍,結合“五一”勞動節開展勞動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營造濃厚的勞動教育氛圍,牢固樹立“四最”勞動觀念。二是抓日常管理教育,促進良好勞動習慣養成。通過開展“文明宿舍”評比、黨員宿舍掛牌和美化校園勞動實踐活動,榜樣的力量來引導學生每日開展宿舍衛生清潔,每周開展一次宿舍大掃除,每月開展一次文明宿舍評比,每周開展一次美化校園勞動實踐,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質。三是抓專業實踐教育,促進專業勞動技能提高。通過開展專業技能大賽、生化技能大賽、口紅制作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假期專業實習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融入專業實踐教育,提升學生的專業勞動技能和就業競爭力,促進畢業生穩定就業和優質就業。四是抓志愿服務項目,促進奉獻勞動精神培養。通過開展“白板行動”志愿服務、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三支一扶”和西部計劃等活動,把勞動教育融入活動中,培養學生奉獻的勞動精神。
準確把握育人導向,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核心根本,也是新形勢下勞動教育的落腳點和出發點。高職院校要深刻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核心內涵,建立“系統性”育人思維,實現勞動教育從“單一性”向“融合性”轉變,要明確新形勢下勞動教育不是像以往獨立的、單一的工具性勞動,而是要培養具有“大國工匠”使命和擔當的時代新人。在課程設置上,要樹立學科融合思維。在獨立設置勞動教育課程的基礎上,要將勞動教育融入各專業課程,堅持和強化課程思政,建立“勞動教育+”的專業課程勞動教育制度,立足專業特色挖掘各科勞動育人要素,建立各學科相互融合的育人體系。在勞動教育內容上,要根據新形勢下勞動教育目標和內容,針對不同生源、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學生特點,搭建“日常+生產+服務”三位一體的勞動教育內容供應鏈。在勞動教育評價上,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全面客觀地記錄勞動教育的實踐過程和實踐結果,設置勞動素養分值,將勞動素養分值作為衡量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畢業條件的重要參考依據。
勞動教育實踐活動是樹立學生良好勞動精神面貌,培育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重要環節。高職院校要遵循教育規律,充分認識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切實發揮勞動教育實踐的中樞和主體作用,實現從“獨立思維”向“共同體思維”轉變,積極搭建“家庭+學校+社會”多主體協同的勞動教育實踐平臺,不斷拓寬勞動教育實踐育人途徑。在學校層面,結合不同生源類型實際,依托學校日常勞動、志愿服務、暑期社會實踐、實驗實訓等校內活動平臺,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切實提升校內各項活動平臺勞動教育的育人質量和水平。在家校聯動層面,學校要建立家校聯合培養的勞動實踐育人機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這個關鍵重要平臺,制定家庭勞動教育評價和成果認定標準,并將家庭勞動教育實踐成果接入學校勞動教育評價綜合體系。在加強社會培育層面,學校要完善社會實踐育人過程和成果認定的制度設計和頂層規劃,發動各級政府、群團組織、鄉村社區、行業企業等各類勞動教育實踐資源,充分發揮社會在勞動教育實踐育人的支持和激勵作用。
建立多元化的勞動教育保障體系是推動勞動教育高水平、高質量實施的重要基礎,是提升勞動教育質量水平,確保勞動教育實施的有力支撐高職院校要契合新時代勞動教育新特點、新需求,強化綜合實施,打造勞動教育支撐和保障體系。一是整合“政行企校”各方資源,大力拓展實踐場所。高職院校要充分整合政府、企業等各類社會資源,發揮專業優勢和社會服務功能,結合學生實際,拓展實踐場所,建立穩定的勞動教育實踐教育基地和保障機制。二是加強勞動教育人才隊伍建設。通過“內培外引”等方式,結合產教融合平臺,建立專兼結合的勞動教育人才隊伍,切實提升教師做好勞動教育的意識和水平。三是健全勞動教育專項經費投入機制。要立足勞動教育實際,建立勞動教育實踐、人才、器材等多方面的專項經費支持,統籌資金開展勞動教育,確保勞動教育資金保障。四是建立健全勞動教育安全保障機制。要建立政府牽頭、學校主導、企業協同的勞動教育安全管理保障機制,通過樹立安全意識、強化安全思維、落實安全責任、建立安全預案、購買安全保險等多措并舉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建立管理與教育融合的安全保障體系。
新時期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育人工程,如何契合時代需求,鍛造“大國工匠”,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是當前高職院校面臨的重要課題。高職院校要運用“規劃性”“融合性”“系統性”思維,緊緊抓住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生源多樣化、產教融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等新時期職業教育時代特點和育人需求,搭建職業教育勞動教育育人體系和育人機制,以培育當代大學生工匠精神為目標,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技能水平和勞動價值取向有機融合,打造勞動教育知識供給、過程考核、成果評價、綜合保障的勞動教育生態鏈,把握新時期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層次性和動態性,推動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由外在向內核轉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