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俊
貴州省遵義市南白中學(貴州省遵義市 563100)
作為一門以“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自然科學,生物學內容廣泛,是學生學習農學、醫學乃至環境科學的基礎。高中生物的教學中,教師應當以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為教學目標,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生物高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生物考試成績以及生物綜合素養的“雙贏”目標。同時,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也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為了使高中生物的教學更加契合生活實際,整合社會熱點話題創新生物教學內容,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以高考命題為例,縱觀近年來的高考生物,其中不乏“社會熱點試題”,這類試題往往是通過材料題的方式呈現,要求學生能夠靈活應用所學習的生物學知識解答材料中呈現的問題。正是基于生物教學中要求呈現社會熱點話題,高考生物命題中已有社會熱點材料分析試題,如今的高中生物教育被稱為“時事中的生物”。而面數量龐大、內容廣泛且更新迅速的社會熱點,高中生物教師如何選擇、整理與應用,是當前生物教學的一大難點。本文中,筆者將分析近年來全國高考生物中涉及社會熱點的試題,以此為依據探索高中生物教學之社會熱點滲透的對策。
關注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熱點”話題,與近年來生物教學改革創新的政策有關。在傳統的生物教學中,鮮有教師關注社會熱點話題,也很少會將熱點話題與生物學科的教育關聯起來。為了深入探索國內學者關于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熱點問題的研究現狀,筆者以“高中生物 社會熱點”為關鍵詞,借助“中國知網”平臺進行檢索,截止2022 年2 月,相關研究文獻僅有200 余篇,且很多研究文獻都不是專門研究生物教學中的熱點話題,而是在研究其他教育方式如“生物生活化教學”中關注了社會熱點問題。而從研究年度趨勢來看,2014 年起,有關高中生物社會熱點問題的研究文獻才開始逐漸增多。由此可見,雖然近年來高考生物試題中已經開始呈現社會熱點試題,但實際的生物教學中,學者們似乎還未關注到“社會熱點”這個關鍵的教學元素,同時,高中生物教師也尚未關注日常生物教學中社會熱點問題的滲透與分析。由此可見,就當前的高中生物教學而言,無論是生物教育研究還是教學實踐,學者們顯然未關注到社會熱點問題滲透到生物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本文中,筆者之所以要開展高中生物社會熱點試題的研究,源于近年來的高考生物中涉及社會熱點素材的試題逐漸增多。當然,筆者所分析的高考生物試題,并不僅僅局限于貴州高考,而是涉及到各省份的高考。之所以要放眼全國開展高考生物試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歸納總結高考生物的命題趨勢,為更好地幫助學生備戰高考奠定基礎。
通過深入分析2015 年-2019 年高考生物中有關社會熱點試題發現:有關“人類健康與疾病”試題占比最大,約占試題總量的36.78%。相關的試題熱點類型分布具體表現如下:

近年來,伴隨著全球經濟的迅速發展,生態環境問題已經不再是某個國家的問題,而是全球性的突出問題。伴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環境污染、資源損耗問題,是影響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高中階段,生物學科是一門與生態環境緊密相關的課程。而基于“生活化”教育的需要,為了培養學生的生物“社會責任”,近年來,高考生物命題中涉及到“關注生態,重視環?!钡臒狳c試題逐漸增多。例如,2018 年江蘇卷中就考察了“環境污染與治理”的材料題,2019 年的海南卷考察了“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的材料題,等等。筆者在分析高考生物社會熱點試題的過程中,認真對每一個社會熱點情境進行了分析,明確情境背景,并基于高中生物教材分析可能的考點,將相關的分析結果列為表格,為促使在教學中更加有的放矢地滲透社會熱點話題奠定基礎。
縱觀高考生物中社會熱點試題情境,“人類健康與疾病類”占比最大。這類試題主要涉及兩個大方面:一是健康生活;二是傳染病的科學預防與應對。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培養學生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懂得傳染病的預防與應對,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中之重。例如,2018 年的江蘇卷考察了“健康的生活和飲食方式”熱點話題;2018 年的天津卷考察了“傳染性疾病的防控”,該題以“甲型流感”為材料背景,引導學生結合生物學知識分析并解答題目設置的問題。
從試題分布占比來看,“生命科學前沿與諾貝爾獎類”占比34.48%,僅次于“人類健康與疾病類”。筆者在研究高考生物社會熱點試題的過程中,針對“生命科學前沿與諾貝爾獎類”熱點試題的設置目的進行了分析,筆者認為:引導中學生關注科技進展得到的最新成果,以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這類題型設置的主要目的之一。從試題考察來看,2016 年的上海卷考察主題為“諾貝爾獎”,不過該題只是一個簡單的選擇題;2017 年全國卷Ⅲ考察主題為“生命科學和技術”,該題是以材料題的形式呈現。
整體而言,高考生物試題中,涉及“生活體育類”的試題較少,占比僅為3.45%。該類試題以運動員的體液調節相關知識與調節血糖平衡調節的激素為側重點,相關的考點以選擇題為主,相對而言分值也不高。
以上,筆者簡要分析了近年來全國各省高考生物中關于社會熱點試題的考察點,不同熱點類型所占比重。從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基于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目的,如今的高考生物更加側重于學生的生活分析以及應用能力考察。筆者認為:結合高考生物命題發展趨勢來看,如今的高中生物教學不能在局限于課本,而應當基于課本而又高于課本,將社會熱點話題與生物學知識有機整合起來,方能提高學生的生物綜合素養,同時更加靈活地應對高考生物。因此,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社會熱點具有必要性:
一是更好地應對高考生物的需要。從筆者分析的近年來高考生物的考察點可以看出:如今的高考生物更加側重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考察。同時,高考生物中材料分析題多與社會熱點話題相關。結合高考生物試卷以及有關高考生物改革的政策性文件,如今的高考生物,除了重點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更加強調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其中,后兩者能力的考察,都與社會熱點話題息息相關。
二是構建生活化生物教學模式的需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已經成為了當前生物教學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標。高中生物中的很多知識,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都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如必修中的“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等模塊的知識都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诖?,高中生物教師科學將社會熱點話題融入到生物教學中,能夠突破傳統局限于教材的教學方式,為構建生活化的生物教學模式奠定基礎。
三是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需要。上述,筆者在分析高考生物社會熱點試題分布、分類情況時提到:如今的高考生物之所以要強化社會熱點試題的考察,是基于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需要。例如,有關“諾貝爾獎”的材料分析,是為了引導學生關注最近科技成果,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而有關“人類健康與疾病”、“生態環境類”的考點,其重心在于陪學生會的生物社會責任。而高中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基于高考生物命題發展的趨勢融入社會熱點材料,引導學生立足生物學知識分析社會熱點話題,是發展學生生物核心素養的需要。
高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社會熱點素材應當基于一定的原則進行,而不是隨意為之。筆者認為:高中生物教師在社會熱點素材的選擇方面應當把握兩個重要的原則,一是科學性,二是時效性。
1、科學性
高中生物教師在融入社會熱點素材時務必要把握科學性。這里的“科學性”涵蓋了多方面的內容,如素材的可靠性、權威性,同時,素材的選擇還應當契合教學內容以及學情,重點應用典型素材,提高素材的針對性。近年來,互聯網發展迅速,網絡傳播速度的迅速性為教師獲取信息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可能會有各種網絡謠言、偽科學信息干擾大眾視野。以新型冠狀病毒的暴發為例,在病毒暴發的初期,各類網絡謠言如泉涌般,導致人們無法分辨真假信息。正是因為如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搜集和篩選社會熱點素材時,一定要從權威、官方的途徑獲取,不斷提高自身對社會熱點信息的甄別和評價能力。
2、時效性
既然是社會“熱點”素材,那一定要具有時效性。年代久遠的素材,只能稱其為“素材”,但不是“熱點”。就當前的高考生物社會熱點試題來看,生物中關于熱點的材料題也注重時效性和新穎性,一般是選取近年來發生的熱門話題。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選擇社會熱點素材時,務必要關注時效性,盡可能從官方渠道獲取最新的熱點話題,以提高熱點話題滲透的效果。
有關生物學的社會熱點素材如何搜集?從哪些途徑獲取權威的、官方的素材呢?在研究高中生物社會熱點素材教學的過程中,筆者梳理了有關生物學教學的書刊、網報等渠道,具體呈現如下:
1、圖書報刊
很多高中生物教師在搜集社會熱點素材的過程中,第一聯想便是“網絡資源”。實際上,網絡上資源雖然極其廣泛,但魚龍混雜不好甄別。實際上,對高中生物教師而言,最為權威的社會熱點素材來源于教育專業機構紙質的圖書報刊。這類報刊中蘊含的社會熱點素材,往往都是經過專業的挑選的,如生物科學的前言雜志《Science》、《Cell》,這兩種雜志,重點反映生物科學研究的新進展、生物科技的應用,可以說是高中生物教師獲取熱點素材的最佳載體。除此之外,《中學生物學》、《中學生物教學》等報刊,也可以成為教師獲取生物熱點素材的重要載體。
2、廣播電視及網絡
廣播電視中的一些重要欄目如有關生物學的紀錄片,能夠為教師提供專業的、富有趣味性的熱點素材,如《動物世界》;除此之外,網絡資源庫是教師獲取“最新、最熱、最多”生物學熱點素材的“陣地”。但在獲取網絡資源信息的過程中,高中生物教師要善于甄別,盡可能從官方網站獲取信息,如“科學網”、“生物谷”、“中國生物技術網”等,相關的學習資源不僅具有科學性,也具有權威性。
上述,筆者明確了高中生物教學中社會熱點素材搜集的基本原則以及渠道。于高中生物教師而言,社會熱點素材滲透的主要陣地在于課堂。即教師在教學準備環節搜集相關素材之后,應當深入思考如何在課堂上應用。一般而言,社會熱點素材主要應用于教學導入、重要知識點的講解環節,除此之外,筆者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如在生物復習時,也會借助社會熱點素材設計材料分析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1、社會熱點素材在導入環節的應用
社會熱點素材應用于導入環節,是營造生活化生物教學情境的有效途徑。筆者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基于教學需要借助社會熱點素材作為導入,不僅優化了導入的效果,更實現了“激趣”的教學目標。例如,在《細胞核——系統的控制中心》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融入的社會熱點素材是:《體細胞克隆猴》。先是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的方式給學生呈現《體細胞克隆猴》的熱點案例,而后教學進入專業分析環節,引導學生圍繞“體細胞克隆猴的核心技術”問題展開討論。在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圍繞“克隆技術”乃當前社會備受爭議的話題以及體細胞克隆猴的歷史意義進行點評,引導學生懂得客觀、全面地分析社會問題,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利用生物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2、社會熱點素材在重難點突破環節的應用
除了在課堂導入環節應用社會熱點素材,筆者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針對重點、難點的知識點,也常常借助社會熱點話題的應用,為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重難點內容奠定基礎。例如,在《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一課的教學中,本課題的教學重難點是 “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為了有效地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筆者巧妙地融入了社會熱點素材,素材來源于節目《開講啦》,是顏寧關于“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解析,該案例中,顏寧通過直觀的講解方式,通過三維晶體結構的轉運蛋白GLUT1,形象而又生動地講解了葡萄糖進入紅細胞的方式需要依賴于載體蛋白。
3、借助社會熱點素材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在學生綜合應用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社會熱點是重要的素材。高中生物教師可以立足教學需要,精心搜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社會熱點素材,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材料并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問題,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例如,為了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細胞中的無機鹽》、《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中的重要知識點,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袁隆平和海水稻》”的案例,案例材料引入之后,引導學生利用上述兩個章節的知識點科學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