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白粉
寧縣瓦斜鄉中心幼兒園(甘肅省慶陽市 745200)
廢舊材料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且這些材料的形態、色彩、質地、肌理等均不同,若能將這些材料很好地運用在幼兒教育中,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幼兒教育中,教師應思考如何變廢為寶,助力幼兒成長。
首先,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環保問題被人們廣泛提起,主要因為目前世界范圍內普遍面臨著環境污染問題,環境污染問題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也威脅著人類的健康。而在這樣的趨勢下,在教育領域中,也逐漸開始涉及到環保教育。環保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幼兒作為祖國的未來,更是重視幼兒環保意識的培養。在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中運用廢舊資源,便是培育幼兒環保意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同時還能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力、觀察力、動手能力等綜合能力。其次,廢舊資源主要來自幼兒的生活,與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最為貼近幼兒。在陶行知教育理論中指出“幼兒既可依賴環境,也能作用于環境,幼兒與環境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他成長的質量?!蓖瑫r,陶行知還主張生活即教育,提倡以生活為中心開展教育。因而將廢舊資源運用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可讓環保教育落到實處,通過堅持在生活中教育,引導孩子收集身邊的廢舊材料,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垃圾,哪些垃圾可循環使用,以此來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不斷增強幼兒的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的意識和思維。再者,從性質上看,手工制作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它不僅具有豐富多彩的樣式和品種,更是具有多種多樣的制作途徑與方法,比如我們常見的剪紙、編制、泥塑、根雕等等。教師可以將這些豐富的手工制作形式和方法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資源,來不斷培育幼兒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除此之外,手工制作活動也蘊含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其具有淳樸、率真、直接等特征,與幼兒的心理發展需求是適應和吻合的,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和相互延伸。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應將手工制作活動作為教學的一部分,并秉承著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合理地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在實現變廢為寶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幼兒的各方面能力,更好更全面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利用廢舊資源,其意義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其一,可培育幼兒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際的手工制作活動中,引導幼兒收集廢舊材料,可讓幼兒了解到之前不知道的知識,豐富幼兒的知識,比如喝完的飲瓶子可以制作成漂亮的裝飾花;瓶子有塑料材質的,也有玻璃材質的等。這有助于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另外,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并在制作完成后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家長,可很好地促進親子之間的交流,這樣也能提升幼兒的語言能力。其二,可充分發揮幼兒的聯想和想象力,培育幼兒動手實踐的能力。我們知道,動手操作是發展中兒童智慧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兒童認知結構相符的材料或構建,比如引導幼兒將常見的廢紙團變為紙球,或者將盒子變成“大力士”,這一過程幼兒自己動手采集廢舊材料并使用,既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和興趣,也有利于發展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其三,可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廢舊資源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運用,為幼兒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在這一環境下,教師可以按照不同的材料與構件,為幼兒定制不同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的模式,如引導幼兒引導收集一次性紙碗、掛歷、羽毛等這些廢舊材料,讓幼兒明白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廢物是可以利用的,并在自己動手改造制作后,會在日后的生活中自主地利用廢舊物,珍惜資源和環境,長久以往,可有效提升幼兒的環保意識。其四,有助于降低幼兒園的制作成本。廢舊資源的開發利用,貼近幼兒的生活,能將幼兒的體驗轉變為樂趣,一定程度上,也能節約幼兒園的制作成本。具體而言,在幼兒園經營過程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廢舊物品,以往都是將這些廢舊物扔掉處理,使得許多資源費浪費,而且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許多教學材料是在市場中購買,會占據幼兒園經營的一部分費用。而通過利用廢舊資源進行教學,讓幼兒認識到廢舊資源的價值,并自己動手改造為美麗精湛的手工制作品,這一過程中既能培育幼兒的環保節約意識和動手能力,也能降低幼兒園的經營費用。
考慮幼兒年齡較小,其自我保護能力較弱,所以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運用廢舊資源時,既要合理選材,也要在利用之前做好安全處理,充分保障手工制作過程中幼兒的安全。一方面,幼兒教師在選擇廢舊材料時,不能只關注材料的美觀性和用途,也要充分考查材料的安全性,國家實施垃圾分類的舉措也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因此對于幼兒園教師而言,就需要學習相關知識,首先要避免有害垃圾進入到課堂中。然后是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挑選一些適用的廢舊材料,一些外表堅硬或容易被誤食的材料應不使用,同時在完成材料挑選之后,仍然有必要對材料進行二次處理,確保最終在課堂中利用的廢舊材料安全、清潔。最后是圍繞手工制作活動,結合廢舊材料的特點進行開發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廢舊材料的價值,如在手工制作活動中,會涉及到色彩的問題,此時就需要給廢舊材料上色,可綜合開發一些容易上色的材料,如貝殼、竹片等這些材料,將這些材料加工成為所需要的材料。
廢舊材料的收集和分類處理,是廢舊資源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運用的重要前提。由于廢舊材料的種類較多,因此廢舊材料的收集和分類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對于廢舊材料的收集,可發揮家校合作的優勢,先讓幼兒園教師從自身做起,搜尋身邊“可用之材”,大到木板紙箱、布匹棉絮等,小到針線、瓶子等,然后發揮家長資源,發動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廢舊物品,并將共同收集的廢舊物品進行分類處理,為后續幼兒手工制作活動的利用奠定良好基礎。而針對所收集的廢舊材料,在分類處理過程中,除了教師要進行安全處理以外,也應積極引導幼兒進行分類,教師可在教室門口放置不同的收集箱并貼上幼兒能看懂的標志,引導幼兒積極有序地分類放置,如在收集箱貼上瓶子的標志,幼兒所帶來的各種瓶子便可放在其中,對應貼上的布料標志的,可把幼兒收集的布料放入其中。通過引導幼兒進行垃圾的分類處置,可讓幼兒理解什么是垃圾,以及哪些垃圾能夠循環利用。
在上述中提到,在陶行知教育理論中指出“幼兒既可依賴環境,也能作用于環境,幼兒與環境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他成長的質量?!被谶@一理論依據,教師要想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充分利用廢舊資源,首先也有必要為幼兒搭建一個良好的創作平臺,讓幼兒充分利用廢舊資源來美化我們生活的環境。比如,在幼兒園的教室、走廊、樓梯、活動區域等,可設置一個手工風采欄,展示幼兒利用廢舊材料創作的作品,或者也可以在每個班級中設置對應的活動區域,如剪紙屋、紙工吧等自我展示平臺。另外,幼兒教師也可以在幼兒園中為幼兒創設一個“家”的環境,然后引導幼兒利用廢舊紙盒做出各種各樣的鍋碗瓢盆、飲水機、電視機、床等,也可以引導幼兒利用廢舊報紙對墻面進行裝飾,對“家”進行美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可很好地提高幼兒的動手實踐能力,也能增強幼兒自信心和成就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育中,興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因此,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教師也應從幼兒的興趣開始抓起,注重自身教學形式的創新,借助廢舊資源來激發幼兒進行創作的興趣,也有效的發展幼兒了想象創造力。比如,可讓幼兒利用廢紙進行剪紙活動,讓幼兒明白在剪紙過程中,除了應用紙張以外,還能利用哪些廢舊材料構建形態各異的、不同風格的剪紙作品,這樣可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或者可以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來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比如可通過這樣一個情景:現在有一家剛開業的蛋糕店正在招聘蛋糕師傅。通過這一故事情景激發幼兒制作蛋糕的興趣,期間教師為幼兒準備各類的蛋糕的制作工具,同時通過多媒體展示各種形狀的蛋糕圖片。讓幼兒觀察并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來加工制作。這樣可很好地調動幼兒創作興趣,并在教師的指引下,逐漸學會蛋糕的制作,達到了培養幼兒動手實踐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幼兒教師可引導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利用一些廢舊材料制作成自己喜歡的玩具,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利用一次性筷子和膠水制作成了一輛坦克,還有利用廢舊的塑料瓶制作成了一朵塑料化。幼兒的想象力是無窮的,同時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是非常強的,從他們的興趣開始著手進行正確的指導,可很好地發揮出幼兒無限的潛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廢舊資源,如飲料瓶、牛奶盒、易拉罐、毛線、石頭等,這些廢棄物在經過創意制作后,能夠變成各種各樣的裝飾物,既體現了美學元素,又體現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在幼兒手工制作活動中,應重視廢舊資源的巧妙利用,變廢為寶,如創意玩具、服裝展覽等手工制作活動,均是廢舊資源巧妙利用的體現,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幼兒通過自己動手完成作品獲得成就感,并充分發揮想象力,展現集真、善、美的作品。
以幼兒園中5 至6 歲的幼兒作為實踐對象,在手工制作活動中,引導幼兒收集各種廢舊材料,并自己動手完成各種作品的制作,實現手工制作活動的創新的同時,培育他們的環保意識。具體的方法流程為:先引導幼兒收集生活中各種廢舊物品,并將收集的廢舊物進行分類,這期間邀請家長與幼兒一起收集和分類廢舊物;待完成廢舊物分類后,將各種廢舊物運用到手工制作活動中,完成創意制作。
利用雞蛋殼開展制作“小鳥”和蛋殼“穿衣服”的活動。其中在利用雞蛋殼作“小雞”的活動中,先準備三個雞蛋殼、乳白膠和一些教具圖片。在活動中,教師先為幼兒展示三個雞蛋殼,并向幼兒介紹雞蛋的作用,雞蛋不僅能作為食物為我們補充營養,其蛋殼也能用來制作手工品。之后教師在為幼兒展示用雞蛋殼貼畫的圖片,激發幼兒的創作型。接著將沒有貼的圖片分發給幼兒,將小鳥貼在雞蛋殼涂上白乳膠的位置,并示范地將蛋殼一片片地貼上,最后教師引導幼兒自己繪制圖形,幼兒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雞蛋殼,并將蛋殼壓成碎片,然后涂抹乳膠并貼到對應的畫圖中,完成作品的制作并在班級中展示。而在為蛋殼“穿衣服”活動中,利用剩余的蛋殼,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思考進行自己創意,鼓勵幼兒隨心創作,將沒有用完的蛋殼當作裝飾品貼到圖片中,充分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此次活動中所選擇的廢舊材料,符合幼兒的認知結構,同時在實際活動中,通過遞進式的引導,既充分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同時又能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另外,在活動中,教師通過開放性的教育方式,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幫助幼兒積累創新素材,確保了教學目標的達成。
綜上,在全球高度關注環保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與環保教育的結合尤其必要。而在幼兒園手工制作活動中運用廢舊資源,正是將環保作為出發點,通過為幼兒搭建一個有效的創作平臺,來激發他們創作的興趣,并充分挖掘幼兒的潛力,特別是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樣既能使幼兒的環保意識增強,又能引導幼兒養成節儉的美德,同時也能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