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學院商學院 孫曉波
“5G+”是以互聯網為主的一代信息技術(包括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在經濟、社會生活各部門的擴散、應用與深度融合的過程?!?G+”是讓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依托互聯網將原本孤立的各傳統產業相連,通過大數據完成行業間的信息交換,同時又以云計算作為大數據分析處理技術的核心原理,借助互聯網思維的顛覆性創新,從而實現經濟社會新的發展形態。
關于物流創新的驅動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體驅動、行為驅動和組織驅動三個方面。物流服務的改進主要是由客戶推動的(Flint et al.,2005),與其他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是物流企業創新的重要途徑(Wallenburg,2009);與合作伙伴建立關系資本是創新的先決條件(Christain,2011);技術、組織和環境是影響物流服務創新的三類主要因素(Panayides,2006)。物流運作模式革新推動智慧物流需求提升,目前,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力推動物流技術創新、行業標準更新、組織運營模式革新,深刻改變著傳統物流產業鏈,為發展智慧物流、補齊物流發展短板提供了重要機遇。5G與智慧物流關聯后,將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其降低運營成本,并帶給消費者更好的物流體驗。物流的本質是資源優化,可以簡單地抽象為三層:網絡規劃層、智能管控層和裝備執行層。隨著5G 技術的不斷成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運籌學、AR/VR、區塊鏈、機器人等關鍵技術將與物流全流程深度融合,從而實現科學合理的網絡規劃、高效智能的排產調度、以及自動無人化的物流作業,最終實現降本增效。
20世紀80年代,零售行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始蓬勃興起,且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全球范圍內的多家知名超市“沃爾瑪、家樂福”等都采用的是連鎖經營模式?!?016-2020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咨詢報告》表明:2016年4月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速為10.1%,是2012年以來歷史最低增速水平。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電商的沖擊下,實體店已經面臨著銷售額下降和企業虧損的嚴峻挑戰,雖然對經濟發展作用還是很強,但零售業朝多元化發展,轉型變革的趨勢已不可逆轉。連鎖超市中的物流系統主要包括采購、包裝、運輸、庫存管理、信息處理等幾個方面,為了節省配送成本,物流配送體系的優化尤為重要。本文以Y連鎖超市作為實例分析對象,具體研究Y連鎖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發展狀況和存在的問題,結合Y連鎖超市現有的物流配送模式和基本配送流程。通過LINGO軟件對Y連鎖超市顯露出的物資調配問題進行新設計,得出最優調配方案,以減少配送方面的運營成本。
Y超市經過近三十年來的發展,已經成為中國十強連鎖超市品牌之一,堅持“時尚、舒適、自由、品質、新鮮、低價”的經營理念,主要經營生活超市、區域購物中心、大賣場等,定位于年輕活力的消費群體,致力于打造快捷而舒適的連鎖超市形象。堅持“全國經營發展、國內區域領先、多品牌共同發展”的發展戰略。2021年已擁有門店425家,是實現銷售額492億元。Y連鎖超市的目標是改善消費者的生活品質,打造健康潮流的生活方式,致力于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便捷、安全的商品和服務,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各種購物需求。Y連鎖超市的配送模式有存儲型配送中心配送模式、供應商直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三種,配送模式的選擇取決于商品特性和備貨情況等因素。Y連鎖超市現有的配送模式見表1:

表1 Y連鎖超市現有物流配送模式
據資料顯示,在Y連鎖超市的所有門店中,存儲型商品占超市商品總數的38%;第三方物流配送型商品占商品總數的46%;供應商直送型的商品占超市商品總數的16%。
通過對深圳市Y連鎖超市的資料分析,我們認為Y連鎖超市的物流配送存在的主要問題:
(1)傳統的物流管理觀念制約著超市的發展。一直以來,連鎖超市受傳統零售行業的觀念影響,認為物流配送中心只是一個進行分揀、存儲和運輸的倉庫,不重視基礎設施和物流信息技術的建設,沒有服務至上的觀念,導致Y連鎖超市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連鎖超市的規模沒辦法擴張,其嚴重制約了Y連鎖超市的發展;
(2)配送中心不能充分利用資源,運作成本高。配送中心在進行配送時不能合理利用社會資源,經常出現空載運輸的情況,不僅運作成本居高不下,而且還會造成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
(3)缺乏高水平物流管理人才。Y連鎖超市的物流管理人員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完全憑借已有的行業經驗工作,缺乏專業的行業培訓,導致工作效率和準確率低下。
Y連鎖超市采用的是儲存型配送模式、供應商直接配送模式與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配送業務。Y連鎖超市擁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對于缺貨的門店會提前把缺貨信息,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傳送到超市的信息采集系統上,再由信息部門保存,分類,制定采購清單,并將采購清單發送給供應商,由供應商進行發貨。
Y連鎖超市對于不同商品的物流配送模式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Y連鎖超市配送基本流程
從圖中的流程可得知,Y連鎖超市的采購信息最終匯總到供應商那里,由供應商根據不同的貨物進行配送。
連鎖超市在確定配送模式后,需要規劃出最合適的配送路線,以達到在最短時間內將商品送達超市的目的,從而減少配送成本支出。所規劃的配送線路,一定要具備在最短時間內使用最少的運輸車輛,并行駛最短路線,盡可能降低配送成本,高效完成對超市的商品配送。通過調查分析得出的結果可知,Y連鎖超市在深圳地區的10家門店,共擁有3家配送中心提供配送服務。從減少成本支出的角度考慮,引入物資調配問題來解決商品產地不同需要配送中轉的問題,運用LINGO軟件求解得出最佳運輸方案。
Y連鎖超市在大連有目前有三個配送中心,這三個配送中心要承擔深圳地區十個門店的需求,對于這種運輸問題經常用表上作業法求解,設三個配送中心分別為A1、A2、A3;其存儲量分別為90噸、95噸、100噸;十個門店分別為B1——B10,他們對于存儲型貨物的需求—運價見表2:

表2 供需-運價表
令Xij表示從倉庫Ai配送至門店Bj的運量(t),Yij表示從倉庫Ai配送至門店Bj的單位運價,可以得到運輸問題的數學模型如下:


求解代碼見附于附錄,計算結果最低的運費為670元。
最佳運輸方案是配送中心A1將20噸貨物運往B1,30噸貨物運往B3,40噸貨物運往B5;配送中心A2向門店B4運送貨物25噸,B7運送貨物35噸,B9運送貨物10噸,B10運送貨物25噸;配送中心A3向門店B2運送貨物35噸,B6運送貨物30噸,B8運送貨物25噸,B9運送貨物10噸。
得到調整后的調運方案見表3:

表3 最終調運方案
Y連鎖超市所采用的物流配送模式屬于存儲型,供應商將商品運輸到門店附近的配送中心。由于該連鎖超市銷售商品中高達80%的部分都是日用品、飲料等易于存儲、保質期長的商品。因此商品首先存儲在配送中心,當門店缺貨時再由配送中心直接配送到各個門店。
基于這類配送模式,Y連鎖超市自建了物流配送中心,用于滿足周邊一定距離范圍內的門店供貨需求,配送效率較高。自建配送中心需要很高的資金投入,總體的成本支出相對較高,對配送基礎設施建設、內部運營管理都要求較高。因此,對Y超市存儲型物流配送模式提出優化策略:應充分利用現有配送中心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在滿足Y連鎖超市門店的供貨需求之外,承接配送區域內其他超市的物流配送業務,與區域范圍內超市達成合作關系。針對向門店配送商品存在“去程滿載,回程空載”的現象,推行“回程運輸”項目,以實現互惠共利的雙贏局面?;爻踢\輸項目是超市與供應商進行合作,對多家超市進行聯合送貨,并在配送后將供應商的貨物運輸到配送中心,這樣可以節省空載的成本。此項目目前屬于推廣階段,只和10家供應商進行了回城運輸的合作。
連鎖超市經營的特點是商品種類齊全,主要包括日用百貨,食品,生鮮類產品等,其中生鮮類產品保質期短,無法運用存儲型配送模式,這就需要超市針對不同的產品采用不同的配送模式。根據Y連鎖超市的特點,建立物流配送模式優化體系,即以存儲型物流配送為主體,并與第三方物流配送、供應商直送模式相結合的方式。
連鎖超市以舒適、便利、快捷的一站式購物服務贏得了消費者的喜愛,購物模式的發展讓品牌效應與日俱增,擁有市場口碑的連鎖超市在零售行業發展形態良好。物流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對于Y連鎖超市,選擇合適的物流配送模式,在未來發展中顯得尤為重要。完善的物流配送模式不僅能夠減少超市的整體運營成本和利益,還體現在高質量服務、高效靈活配送、增加市場競爭力等。本文根據Y連鎖超市在大連地區現有配送模式,使用線性規劃軟件LINGO對配送模式進行分析,其解決了Y連鎖超市最佳的配送方案與物資調配的問題,并對Y連鎖超市優化后的配送模式進行補充,使存儲型配送模式、第三方配送和供應商直送型配送相結合,形成多層配送模式共同為連鎖超市服務的格局,為Y連鎖超市在未來發展中提出有關物流配送模式改進的幾方面建議:
(1)有效利用現有的配送中心,提升技術、自動化在配送中心內部的運用,逐步減少人工勞動力占比,進一步提升配送效率。完善健全的物流信息網絡,實現超市大量商品信息的快速錄入、輸出和準確查看,實現商品一經缺貨就能即時補貨的高速運轉效率。
(2)提升配送中心專業人士比重,引入專業人才協助研究、改善現有的物流配送模式。建立高素質人才體系和隊伍,有利于提升員工整體水平,指導和加強物流配送服務,從而提升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3)由于Y超市已投入大量資金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現還需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信息技術的滲入,使其能夠應對更大需求的配送服務,并整合各項資源降低成本支出,以此實現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