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琳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0)
英語既是國際通用的語言交流工具,更是不同文化交流和傳播的重要媒介。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化,要做到順勢而為,能與教育國際化發展目標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根據語言教育國際化趨勢,科學的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創新。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形成國際化思維和視角,多維度和多層次的剖析大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和育人成效。理性和科學設計合作辦學項目,凸顯傳統大學英語教學優勢,有針對性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理念,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
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更注重培育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專才。而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化,要能夠科學引進中外合作辦學理念和經驗,進一步延伸英語教學空間。在國內外組織不同規模的文化交流活動,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提供多維空間。
相較于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采用中外合作辦學的形式具體開展人才培育計劃,會更多的組織實踐活動,并引進國外的原版教材,為拓展學生學習視野和西方思維提供更多渠道。而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將中外合作辦學理念引進大學英語教學中,更有助于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和配置,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對提高教學質量提供更多可能性。國內外一流辦學資源和教學資源以更便利的途徑引進校內,為學生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多元途徑。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大學英語教學可逐漸實現國際化發展,并切實做到與國際接軌,構建更加現代和國際化的課程體系。
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精準定位學生學習地位,明確他們在課堂的主導程度和參與教學設計的權限。若想形成新的英語教學形態和形式,就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不應出現嚴重越位現象,要給予學生更多表達和自由交互的時間。要注重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允許他們深度參與到教學設計當中,并能積極采納學生意見和建議,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優化。
中外合作辦學英語教學實施的整個過程中,要注重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著重保障他們具備良好的聽說能力、翻譯能力、寫作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要科學定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明確應培養什么樣人才,繼而才能制定具體的策略和方法,科學的傳授英語知識和相關文化。以正確的目標為導向,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和路徑進行優化。
中外合作辦學語境下,英語教學活動的開展,是以普通性英語教育為主,還是以學術型英語教育為主,教育工作者需進行精準的定位。必須圍繞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教育政策,定位好大學英語教學的性質,由此才能獲得準確的著力點和改革方向。既要滿足中外合作辦學的根本要求,還不能脫離我國英語教育及改革現實。要做好性質的區別與區分,科學的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進行優化。
采用小班授課模式,組織和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活動,更有助于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依托自由和開放的環境,更加深入的學習和探討理論知識和相關文化。教師要精準定位學生學習地位,要以學生互動與合作為基礎,組織不同的理論和實踐教學活動。秉承這一思路,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教師要開發實用價值高的教學路徑,充分活躍學生思維,主動和深度參與教學討論和互動,確保教學信息獲得雙向流通和多渠道滲透,由此高質量的實現教學目標。
語言表達和交流的環境,會對學生語感和英語表達能力產生關鍵影響。教師必須通過創新和改革,不斷增強英語教學的指向性,不應一概而論,過度強調統一和全面化。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職業規劃,做好差異化對待,要注重有層次性的推進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為學生英語學習和語言技能訓練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方案。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教師要利用好一流資源,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向性和針對性,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選擇空間。教師利用傳統課堂授課的過程中,既要體現課程內容的普遍適應性,將最基礎和重要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個體特征,采用分層教學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和訓練。
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學的優化需形成多種途徑。既要對內部教學手段和溝通機制進行優化和完善,還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對中外辦學和教學差異建立新的認識。教育工作者可根據自身的國際化教學要求和英語教學發展訴求,有明確目標的引進國外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繼而逐漸形成更加完善和現代化的英語教學體系。通過深入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夠進一步拓展英語教學思維和視角,從不同維度和層面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只有通過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才能真正認識到自身在大學英語教學方面的優勢和不足,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路徑優化。要以堅定的文化自信,開放和開拓的思想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既要對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給予肯定,還要科學引進國外先進理念和理論,對既往的課程內容進行科學拓充和完善。
對大學英語教學路徑進行動態優化的整個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拓展人才培育和實踐訓練的空間和邊界。不局限于校內的語言學習和文化交流,將站在國際視野思考人才培育的各種問題。教育工作者要在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形成新的思路,能夠設計多主題的大學英語實踐教學項目,對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應變能力、思辨能力進行提升。要增強大學英語教學的實戰性和職業性,能夠科學的引進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在參與和運作具體項目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強化和提升。利用英語理論實現不同的預設目標,或完成不同主題的項目任務,充分體現大學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利用不同規模和性質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嫁接和銜接蘊含不同知識內容的教學活動。利用項目化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理論實踐能力進行強化,既要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還要從不同維度研究學術英語,繼而增強學生語言技能和學術素養,獲得更加復雜和具有難度的理論和技術。圍繞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具體項目,分別設定具體的課程內容和任務,沿著正確的方向指導學生進行自我完善和提升。通過項目化的訓練,對學生翻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進行大幅提升。
英語教師要精準定位學生學習地位,應引導他們全程和深度參與教學設計和實踐。不僅要系統傳授理論知識,還要著重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和學習思維,教會他們必要的學習方法和思路。教師的立意要高,具有國際高度的審視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要通過構建多維度的語言與文化交流開放論壇,為學生自由發言和頭腦風暴提供優質平臺。基于開放的論壇,引導學生對英美文化和東西方文化差異性進行多視角的分析,并利用英語進行深度交流和溝通。要通過有效改善英語交流環境,確保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避免受到母語文化的影響和限制。更重要的是,利用多維度的開放論壇,可拓展大學英語課程內容設計的邊界,不局限于既定俗成的理論或文化,可圍繞當前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態進行開放探討和討論。利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可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使他們加深國際社會認知和了解,并能理性的進行文化對比,對不同國家的政治生態和文化特點建立深刻的認識,繼而為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更多渠道。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教師可利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組織文化交流和互鑒活動,中外學生可圍繞不同的課題進行交流和溝通。文化交流的過程中,我國學生可對國外學生的語言思維和表達方式建立新的認識,并引導他們學會換位思考,以對方的思維和表達方式進行回應和回饋,由此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西方思維。這樣,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以東方思維和西方思維考慮問題,促使他們真正具備開闊的國際視角。
高等院校應注重師資建設,打造具有國際視野和極高教學能力的教師團隊,確保他們逐漸實現國際化和專業化發展。要根據中外合作辦學的特點,精準的定位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既要注重引進一流的教育資源和經驗,還要加強本土教師團隊的專業化發展。英語教師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對英語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和技術進行深入研究,以確保自身具備極強的英語教學能力和教學機智。英語教師需了解和學習中外文化差異性,客觀解讀國際政治局勢和相關國家的歷史文化。要靈活切換中西方思維方式,引領學生從不同視角和視域出發,審視和分析英語知識和西方文化。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高等院校應主動制定大學英語教學國際化發展方案。首要任務需打造一支國際化師資團隊,并構建國內外教師溝通和文化互鑒的長效機制,能夠及時引進最新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模式。高校教師具備突出的教學能力,以及廣闊的國際化視野,對不同國家先進教育理念進行深度解讀。國際化視野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中外教育教學經驗,懂得利用不同方法和渠道,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和英語思維。而后,要在大學英語教學形態和教學理論上進行深層次創新,積極建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將語言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科學融合,培育和孵化具備國際視野和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大學生。而教師本身既要具備扎實專業理論,還要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要正確傳授不同國家的政治理論和社會文化,由此才能陪符合國家教育要求的優秀人才。要通過制定科學的培訓方案,為教師提供國際化的學習和培訓資源,確保他們逐步實現國際化和專業化發展。管理者要制定科學的教育培訓管理制度,生成具體的規則和方案,指導教師隊伍規范化和有明確目標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最終成為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
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大學英語教師要精準定位育人目標和總體設想。要通過構建完善和國際化的英語課程體系,全面支持大學英語教學走國際化發展道路。要主動建立和動態完善全英文課程體系,組織學生深度學習和探索國際前沿動態,確保他們形成國際視野,對英語語言的應用方法和注意要點建立新的認識。大學英語教學課程標準要逐漸與國際接軌,根據我國基本的國情和教育政策,科學的構建全英文課程體系。要以中國傳統文化引領全英文課程體系構建,既要確保學生用好英語,還要正確和客觀的傳播中國文化和中國理論。既要積極學習英語知識和英美文化,還要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能夠利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全英文課程體系的構建,既要包括優質的優美文化,還需增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并能深度學習和解析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將語言和文化進行密切連接,構建四位一體的國際化英語教學模式。要通過全英文授課,有效培養學生語感和英語思維,并能具備良好的跨文化意識和國際交際能力。同時,英語教學需與專業掛鉤,制定具有職業性特點的教學課程,并采用全英文授課的形式,引領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而全英文課程體系的構建,主要以英語為基礎,科學的融入英美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并能與職場文化和領域知識進行有效的銜接和對接,為學生創建多元一體化的教學環境,確保他們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獲得全面提升,真正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總而言之,教育工作者額教育理念要與時俱進,根據教育領域和整體環境的變化情況,對大學英語教學形式和理論體系進行逐步優化和完善。從學生長遠發展角度出發,科學引進國內外最先進的英語教學理論和經驗,理性的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模式進行優化。要采用中外合作辦學的方式,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生成新的教學形態和方法,全面培養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著重聽說讀寫訓練的同時,對學生進行良性的職業化訓練,確保他們在特殊的場景和場合下,能夠熟練和科學的使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表達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