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莎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福建省莆田市 351100)
引言:當前,高考仍然是我國篩選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高中生承受著巨大的負擔,而高中語文中的閱讀和寫作一直困擾著眾多學生,其實我國一直都存在讀寫結合的教育模式,只是很多高中語文教師沒有將其運用到極致,相信通過此文,高中語文教師會獲得一定的幫助。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讀寫結合的學習方法,例如古時候的眉批、旁批以及夾批等,都是其重要的體現,而且古代的眾多文學家,也提到過讀寫結合的教育觀念,如葉圣陶、黎錦熙等。當前,我國的教育學以及心理學已經趨于成熟,賦予讀寫結合更重要的意義。首先讀寫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造思維的發展,高中生在閱讀過程中,會對文章的結構以及思想內涵進行充分的分析,倘若學生的閱讀量達到一定程度,就會增強其分析思維能力,而學生通過閱讀,其知識量達到一定的水平,便會產生創造的動力,然后再加以適當的訓練,即可增強他們的創新能力。其次,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雖然我國的教育不斷地進行改革,但是高考依然將學生的成績放在首位,高中語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其語文閱讀和作文的占比是最大的,因此提高讀寫能力,就是提高語文成績,為高考提供一定的基礎,而合理地運用讀寫結合,可以幫助高中生有效地提高語文成績,保障他們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績。再次,有助于拓寬教師教學思路。高中語文教學是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綜合能力起著積極作用。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讀寫結合模式,可以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在閱讀當中挖掘寫作特點、明確寫作技巧,在寫作的過程中提高閱讀能力,通過閱讀與寫作的相互促進,可以使語文教學工作全面推進,在這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讀寫結合要求,設計教學新思路,制定教學新目標,從而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的過程中,教師將一改往日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將讀寫滲透其中,從而創設出高校課堂。最后,有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高中生在學習知識時,由于知識較多,內容豐富,因此,掌握的知識較為雜亂。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應用讀寫結合模式,引導學生將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可以使語文知識更具系統性、全面性,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將知識應用在寫作當中,不僅可以強化知識,而且可以使學生掌握知識的本質,使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于高中生而言,完善知識體系,對于學生記憶知識、理解知識起著積極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游刃有余。
高中生受到高考的巨大壓力,其學習時間是非常緊湊的,如此繁重的學業負擔,導致眾多學生難以對閱讀產生興趣,而之所以會去閱讀,大多是心血來潮以及為應付考試而進行的閱讀,像這樣的被動閱讀,正慢慢消磨著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眾多高中語文教師本著減輕學生負擔的想法,將一些文章詳盡剖析,灌輸給學生,導致他們無法有效地進入文本,書本內的相關知識無法轉化為學生的精神食糧,實際產生的閱讀效果是非常低下的。其次,高中生的閱讀淺嘗輒止,缺乏有效的揣摩思考,現階段隨著網絡媒體的巨大發展,大量的網絡文學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以其離奇的情節吸引著眾多讀者,高中生就是其中之一,但是這些網絡文學大多屬于快餐文化,精神以及文筆大多粗制濫造,高中生讀后易受其不良影響,其實我國的經典名著數不勝數,高中學生卻對其難以產生閱讀興趣。然后就是高中學生閱讀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思考,我國的高中生,學習生活節奏非常快,而這種狀況也常常出現在閱讀上,走馬燈似的簡單閱讀,無法有效地提取文章的思想內容,更無法深入文章,獲取知識。
再者,高中生閱讀過程中缺乏交流與討論,閱讀視野狹隘,高中生升學壓力大,時間緊湊,導致很多學生在閱讀時,僅僅是自己體悟,無法有效地與其他學生交流,而依靠個人的理解,往往無法體會到文章的全部內涵,久而久之導致學生的知識面狹窄。最后是高中學生閱讀具有盲目性和功利性,網絡文化的大流行,眾多高中學生對其非常喜愛,雖然其中包含著幽默、時尚輕松等眾多元素,但是其內涵相對較少,無法為高中生提供精神食糧,這樣盲目性的閱讀,對高中學生是不利的,此外,高中階段的語文考試中,只針對文章中的一段話或名言名句進行考察,學生為考試往往會急功近利,片面的去閱讀,難以獲取文章蘊含的全部精神。
現階段,我國的大多數學生對寫作都有一種畏懼之心,沒有寫作的興趣和熱情,在高中語文教師的要求下,學生往往是應付了事,無法有效地鍛煉自己的寫作,究其原因就是高中生缺乏寫作的驅動力,而且當前眾多的高中生在寫作過程中,都會出現立意不準確、缺乏素材、語言組織能力差、缺乏感情等問題,如此眾多的問題,學生是難以寫出良好的文章來的。再者,高中生對自己的寫作缺乏修改能力,也沒有恰當的評價。當前,高中學習任務重,時間緊湊是不爭的事實,這種情況不僅出現在學生身上,教師也會這些問題,而作文的批改是一個繁瑣的過程,教師無法在短時間內出具有效的評價,導致講評周期拉長,而且如此繁重的學習任務,致使教師的批改呈現模式化,無法有效地反應作文的實際問題,學生也就無法按照評價進行有效的修改。
首先高中語文教學寫作技巧和閱讀相分離,作文需要學生進行充足的積累,而積累最好的方法就是閱讀。現階段高中的語文教學對作文寫作技巧較為重視,但對于閱讀卻并不重視,很多教師和學生甚至認為與其將時間運用于閱讀上,還不如把時間放在背誦詩詞和文言文上,如此一來,學生得不到充分的積累,缺乏寫作的素材,就無法寫出良好的文章;其次是忽略語言材料的積累,通常情況下,高中生閱讀文章后,語文教師要求其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很多學生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視,但是對文章的語言卻沒有良好的積累,從而導致他們無法有效地進行模仿仿寫,作文空有內容,卻無法應用優美的語言表現出來。再者,高中語文課輕視寫作,目前來看,高中寫作的課時尚不足夠,語文課的主要課時安排大多用于學習教材中的文章,而且高中教材中有大量的文言文,現代文章較少,學生學習到的寫作知識較少,沒有充分的寫作課去鍛煉寫作能力。最后,忽視經典范文的作用,其實高中生對語文作文的學習過程,就是仿照文章進行寫作,但是在高中語文課堂中學生學習教材中的范文是為獲取知識,缺乏有效的仿寫,無法將經典范文利用起來,學生的寫作能力便難以得到提高。
高中語文教師應該明確,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其主要的人物,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圍繞學生進行的,首先要加強學生的閱讀,拓展學生思維,想要讓高中生進行充分的閱讀,首先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隨著年齡的增大,高中生的心理已經逐漸走向健全,他們擁有自己的想法,有喜歡閱讀的書籍類型,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書籍向其他學生推薦,而語文教師還應結合他們的興趣和性格特點推薦書籍,并且要根據高中生需要閱讀的書籍類型,將詩歌、散文、名人傳記、隨筆雜文等都包含在內,詳細的為學生建立閱讀書庫,讓他們可以在書海中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技巧。其次,教師引導學生學會略讀和精度,對一篇文學作品來說,有其重點內容,也有次要內容,精讀面向的是重點內容,而略讀的則是次要內容,如此,學生才能更有效率的去讀懂一篇文章,獲取文章中的知識,并學習寫作技巧。再者,高中語文教師應組織學生針對閱讀進行討論,讓他們彼此學習,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例如高中必修上冊《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文章是為紀念袁隆平所作,文章篇幅較長,將袁隆平院士的一生進行簡單的介紹,學生再閱讀此文時,應該對其寫作技巧進行學習,而問題提到的袁隆平的相關事跡,學生要注意積累,為以后的寫作提供素材。
現實中的文章類型眾多,它們所呈現的特點并不相同,高中學生通過深入閱讀可以有效地把握住相關題材的總體思路,理解文章的主旨,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且深入地閱讀還能夠體會到文章中的寫作技巧,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可以使學生把握文本本質,理解文本情感,理清文本脈絡,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模式得到升華。例如一些記述文中描寫景致的技巧,議論文中論證方法的運用等,學生可以仿照這些文章去寫作,逐漸融會貫通形成高中生自己的寫作風格,提高其寫作能力,深入閱讀能夠很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逐漸形成習慣。此外,高中學生在進行深入閱讀時,還要進行必要的討論,去傾聽其他人的理解,然后自己進行辨別和評價,通過交流促進自身的發展,同時誦讀也是其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學生運用聲情并茂的誦讀,利用聲音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高中必修上冊《沁園春·長沙》,毛澤東主席通過大氣磅礴的詩詞描繪出“以天下為己任”的豪邁之情,詩詞中所蘊含的豪情壯志之情,需要學生反復進行誦讀才能有效地體會到,而且在誦讀的過程中應包含熱情,并適時地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方能體會到毛澤東主席在寫作時的感情。此外,這首詩歌中對景物的描寫非常精彩,如“看萬山紅遍,層林漸染”,形象地將當時的景觀呈現在我們面前,學生應善于學習這種寫作技巧,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高中的語文學習過程中,閱讀是為寫作提供幫助,而高中生在日常學習中接觸最多的閱讀就是課文,因此學生要善于利用課文,進行仿寫、續寫以及改寫等,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提高高中生對文章的理解,并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要善于利用課文的讀寫連接點,形成寫作的平臺。例如改寫,要求學生將整篇文章打通,深入理解文章的人物沖突、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創作意圖,如高中必修下冊《雷雨》,學生可以將該篇戲劇改寫成為小說,通過改寫能夠增強學生的敘事能力。其次,高中學生還應利用課文中的觀點進行寫作,例如高中必修下冊《燭之武退秦師》,針對這篇文章,學生產生的理解可能并不相同,如口才的重要性,顧全大局,忠誠愛國,需要擁有智慧和勇氣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理解,抓住其中的一項觀點展開寫作,通過這樣的寫作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此外,學生還應積極的學習課文中的寫作技巧,例如一些優美的段落、語句等,仿寫這些語句然后熟能生巧,在進行適當的創新就形成自己獨有的寫作風格,例如高中語文必修上冊《荷塘月色》,文中有一段描寫月下荷塘的片段,形象地寫出月色以及月夜的景致,還寫出流水以及荷花的狀態堪稱世外桃源,不禁令人流連忘返。該片段中運用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方法,打造出生動、優美的環境,并將聽覺和嗅覺有效地結合,為讀者打通各個感官,學生可以根據這種表現手法進行仿寫,去描述生活中某處地方的優美景色。
高中階段,議論文逐漸成為主要的寫作題材,而議論文的寫作是眾多高中學生的難點,其實議論文的寫作就是素材的積累,而議論文的寫作思路非常明確,就是論點、論證和論據,其中論證需要素材,而素材是需要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去積累的,高中語文課本中就含有大量的素材,例如前文提到的《喜看稻菽千重浪》,袁隆平院士的事跡就是很好的素材,此外,學生還應拓展閱讀,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時事,課外讀物中的相關事跡以及網絡上的相關新聞等,都是積累素材的重要來源。不過腦海中有素材和有效地運用素材是兩回事,很多高中學生日常中積累大量的素材,但是到寫議論文的時候,卻不知如何運用,無法將腦海中的素材有效地與文章主題相聯系,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消化,在閱讀文章時,深入分析文章的意義,學習其本質以及文章凸顯出來的精神,從而將相關內容消化吸收,然后再學習文章的寫作技巧,最后運用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完成論證的寫作。例如《燭之武退秦師》,通過文章的描寫,將燭之武的智慧、忠誠愛國、顧全大局以及勇氣都表現出來,學生若想將其轉化為素材進行積累,就要理解燭之武這些特點的意義,然后在與當時的社會情境相聯系,進行充分的理解,便于寫作時合理地運用。與此同時,在學生積累素材的過程中,教師給予指導以及鼓勵,可以使學生越發自現,在積累素材時也越發積極,久而久之學生將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后續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的讀寫結合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不過由于眾多高中語文教師無法合理地運用,造成學生讀寫困難,影響其興趣和成績,本文針對高中語文讀寫結合進行分析,闡述其意義以及現狀,提出4 項解決策略,分別是加強廣泛閱讀,實現略讀和精讀相結合;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提高思維深度;為學生搭建作文平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以及積累寫作素材,以求信手拈來,希望能為高中語文教師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