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奇
上海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40)
在世紀疫情的持續沖擊下,民族國家之間的利益沖突、觀念交鋒與輿論博弈不斷激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21世紀以來的全球化平臺期?!懊鎸ΣㄗH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1],如何凝聚民族復興的精神偉力,破除虛假的愛國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貧w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考察其中具有啟發意味的愛國主義核心論斷,對弘揚和培育新時代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中并沒有出現對愛國主義的直觀界說,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對愛國主義問題的必要關切。馬克思思格斯關于愛國主義的基本立場,往往以論戰的形式彰顯于對資產階級不同愛國主義論調的積極批判中。因此,考察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的一般原則,不能不從他們對資產階級形形色色愛國主義的批駁著手。
“慎重的愛國主義”。馬克思以利益至上的機會主義者為對象開啟了對“慎重的愛國主義”的批判,他在《奧地利的破產》中針對奧地利帝國面臨戰爭威脅時,政府無法借助資本家的力量使“nervus belli”(金錢是戰爭的神經)激活起來的客觀現實,直言無動于衷的資本家們“仍然抱著一種慎重的愛國主義,這種愛國主義習慣于損害國家的利益來滿足個人的利益,從國家那里取得最大的好處?!盵2]1852年3月,馬克思與恩格斯在通信中還曾對這類愛國主義的“藝術代言人皮阿”進行了批判:“有什么能比利用自己國家的不幸來投機更卑鄙的呢?而這頭蠢驢竟認為這種出賣法國災難的娼妓行徑是愛國行動?!盵3]此外,馬克思還專門對資本家們“慎重的愛國主義”給出了釋義,即以損害國家利益來謀求少數人利益的虛假的集體主義,直擊資產階級以無視絕大多數人利益為基本特征的虛偽矯飾的愛國主義。
“清談的愛國主義”。馬克思在《英國即將來臨的選舉》這篇文章中,就發動對華鴉片戰爭的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黨羽進行批判時,犀利地指出:“如果除去那些抓著每屆政府的衣裙不放的寄生蟲和鉆營家,除去那些相信在帕麥的蔭庇下‘民族將振奮起來’的糊涂的清談愛國者,我們實際上已把帕麥斯頓所有的bona fide(真正的)黨羽都列舉出來了?!盵4]這些“糊涂的清談愛國者們”幼稚地認為對他國的侵略戰爭是為了實現所謂的“民族光榮”和“貿易利益”,并通過具有煽動性質的清談來左右大眾意見,以民族振奮為名來掩蓋霸權之實。在恩格斯看來,無法指望糊涂的清談愛國主義者認識到,“在一種情形下被認為是愛國的行為,而在另外一種情形下卻是強盜行為和可恥的兇殺行為?!盵5]是時對華鴉片戰爭的事實證明,清談的愛國主義對權威存有偏執地狂熱,又缺乏必要的批判精神,常常能夠通過臆想的“崇高”喚起沉睡的民粹主義,最終演變成一種偏私甚至是邪惡的愛國主義。
“空談的愛國主義”。與糊涂的清談愛國主義者不同,空談愛國主義者的限定詞在馬克思看來是空乏與愚蠢。馬克思在《斯普累河與明喬河》中指出普魯士只能從人民中去征集反對法國與俄國的軍隊,“不是從正在朗誦……空喊愛國主義的詩句的人民中去征集,而是從積極行動起來的充滿偉大的、所向披靡的革命熱情和毅力的人民中去征集。”[6]馬克思對于空談愛國主義者的癥結給出了經典的批判,他們天真地認為“只要他能在自己的敵人的大門口上吊,就會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7]。除了沉溺于辭藻華麗而內容空洞的美文學外,他們只能炮制一打掩耳盜鈴、不切實際的綱領,且絲毫沒有任何積極行動的意志與能力,更遑論為保全國家進行有毅力的、充滿熱忱的偉大革命實踐。
“純正的愛國主義”。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中揭露了資產階級所鼓吹的“純正的愛國主義”的實質。他觀察到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臨時政府為了所謂的資產階級信用事業,先是發出“懇求大家為愛國主義作出犧牲”[8]的投名狀,繼而以欺世盜名的征稅方式,將關系到法國農民生死問題的“四十五生丁稅”偷天換日,使他們口中的“笨伯雅克”(農民)相信這些新稅將關系到“共和國的生死問題”[9],這種以犧牲人民的安危來換取資產階級享樂的“愛國主義”,淋漓盡致地揭露了資產階級愛國主義的虛偽性。在《法蘭西內戰》初稿中馬克思從更為廣闊的視角進一步剖析了所謂“純正的愛國主義”者的資產階級屬性:“資產階級的純正的愛國主義,對真正的各國‘民族’產業所有者說來是很自然的,但是,由于他們的財政、商業和工業活動已帶有世界的性質,這種愛國主義現在已只剩下一個騙人幌子”[10],“資產階級的沙文主義只不過是一種虛假的裝飾,它給資產階級的種種無理要求罩上一件民族的外衣”[11]便是對“騙人幌子”的寫實。這些論述一方面直斥“純正”實質是一種異化,是僅限于維護資本主義剝削本質與絕對利益的造作的、具有欺騙性的“純正”;一方面揭露了資產階級“純正的愛國主義”對內粉飾為溫情脈脈的面紗,對外則搖身一變,成為“挑撥本國的生產者反對另一國生產者弟兄的辦法以壓服本國生產者”[12]的借口手段。
在解讀馬克思恩格斯對形形色色“愛國主義”的考察時,需要重返馬克思恩格斯19世紀對資本主義的批判現場,把握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對表現為不同面目的“愛國主義”的審視,總是基于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客觀事件;二是事件的發動者與受益者總是資產階級,而被侮辱與被損害者往往是本國或他國的無產階級與廣大民眾。這些批判之所以能夠準確擊中資產階級愛國主義的異化本質,也正在于通過多方面的如實描寫,全景呈現了資產階級反動的愛國主義。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撕下資產階級愛國主義的偽裝只是批判的第一步,批判的要旨在于從“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13]的意義上標示出科學愛國主義的內涵。當然,這種標示并不是給出一成不變的萬能處方或是機械教條,而是闡述“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14]的一般原理。
恩格斯晚年與拉法格夫婦的兩封通信,具體描述了科學愛國主義的一般原理。通信源起于1893年法國無政府主義者所掀起的誹謗運動,他們將社會主義者所遵循的國際主義原則稱為反愛國主義。法國工人黨的領導人拉法格、蓋得等人為了反擊這種有預謀的言論,于當年6月17日分別在《社會主義者報》與《費加羅報》發表了《告法國勞動者》與《社會主義者和祖國》,集中闡述了法國社會主義者的愛國主義立場?!皣H主義決不意味著取消祖國,決不意味著犧牲祖國”,并具體闡釋道:“走上了導致人類全面繁榮的國際主義道路的人,并不是就不再是愛國主義者了……”,誠如“法國無產階級只有支援所有各國無產階級的解放才能解放自己”,“國際主義者能夠宣稱自己為唯一的愛國主義者,因為唯有他們清楚地了解應該怎樣改善條件,才能夠保證而且一定保證祖國以及所有從敵對變為團結的各國的前途和強大……”[15],這些論述公開表明了建立在無產階級解放意義上的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愛國主義立場。恩格斯在1893年6月20日的致信中肯定了這一觀點:“工人黨對‘愛國主義’采取的新立場就其本身而言是很有道理的。國際聯合只能存在于國家之間,因而這些國家的存在、它們在內部事務上的自主和獨立也就包括在國際主義這一概念本身之中”[16],并用“一句反對的意見也沒有”[17]來評價另一位法國工人黨領導人蓋得在《費加羅報》上的談話??梢哉f,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原則的確立既是對資產階級反動的愛國主義事實的有力反駁,同時也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提供了科學的愛國主義理論準備。但是,我們不宜在實踐中對這一立場做任何簡易的理解,應當力尋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對這一原則豐富內涵的科學闡釋。換言之,全面認識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真義是獲得正確啟示的必由路徑。
馬克思恩格斯展開愛國主義批判的一貫凝視對象是資產階級的“祖國”,既然通過論戰的形式確認了資產階級愛國主義的狹隘性,那么按照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手段同時產生的理論自覺,有必要在充分認識資產階級愛國主義虛偽性的基礎上,為無產階級解放運動指明具有指導意義的科學愛國主義立場。在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中,他們以辯證的筆墨就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原則進行了論述,而對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關系的申明恰恰是對這一原則的內涵闡釋。
馬克思恩格斯所肯定的愛國主義的國際主義原則,并不意味著對民族國家的取消。正像恩格斯指出的那樣,國際聯合只能存在于國家之間,國家在內部事務方面的獨立自主實際上是國際主義的應有之義。對于為什么要持守這樣的愛國主義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所關切的中國、波蘭、印度民族獨立事業的若干見解中給出了答辭。在1847發表的《關于波蘭的演說》中,他們聚焦波蘭的民族解放事業,揭示了無產階級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現實必然性。馬克思針對資產階級自由貿易派所謂的各民族資產階級的兄弟聯盟,準確地指出聯盟實質上是“壓迫者對付被壓迫者的兄弟聯盟”,這些聯盟在國內外以不同的形式聯合起來以反對無產者,并造成一些國家剝削另一些國家的條件。因此,各國無產階級應當聯合起來反對各民族資產階級的剝削聯盟,而“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勝利同時就是一切被壓迫民族獲得解放的信號”[18]。恩格斯此后采取了另外一種方式來論證國際聯合對于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必要與迫切。由于德國的君主與士兵參與了對波蘭的侵略與蹂躪,他破例從德國人的視角展開演說:“我們德國的民主主義者特別關心波蘭的解放……只要波蘭沒有從德國人的壓迫下解放出來,德國就不可能獲得解放”,因為“一個民族當它還在壓迫其他民族的時候,是不可能獲得自由的”。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重申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歷史必然性,“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以往的民族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19]。正是世界市場形成了民族間不可避免的關聯,造成了資本主義國家以商品作為“心理的重炮”對他民族的征服與蠶食,生成了世界范圍內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普遍的利益對立。因此,爭取民族解放是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統一的現實動因,但這只是為我們理解無產階級的愛國主義提供了致思的入口,而致用的要處在于洞悉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之間的關系。
首先,國際主義是愛國主義實施的必要條件。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愛國主義的區別在于是否具有國際主義因素,能否避免沙文或狹隘傾向的情緒與行動。資產階級往往將愛國主義作為一種奴役與攫取的工具,而無產階級愛國主義“必須維護真正的國際主義精神,這種精神不容許產生任何愛國沙文主義,這種精神歡迎無產階級運動中任何民族的新進展?!盵20]這是恩格斯在《<德國農民戰爭>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補充》中所給出的告誡。1893年,恩格斯在與拉法格的通信中再次言及這個問題。雖然他在信中贊許了法國工人黨對布朗熱分子即民族沙文主義者提出抗議的正當性,但卻就愛國主義一詞特別是“唯一‘真正的’愛國主義者”的使用持有保留意見。恩格斯認為這種提法“詞義含糊”“涵義片面”,應當依情況而定,并進一步做了說明:“我對非德國人講話時是一個德國人,正象我對德國人講話時又純粹是一個國際主義者一樣”[21]。在隨后的信中他提醒道,“在你們的重新滋長的愛國主義第一次發作時,你們就已經有些越出了目標”[22],比如具有空想社會主義性質的“布朗基主義”,含有使法國成為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單獨領導者的傾向。他還指出,這種傾向的危險之處不僅僅因為法國相對落后的經濟情況,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法國人、德國人或英國人,都不能單獨贏得消滅資本主義的光榮……無產階級的解放只能是國際的事業?!盵23]可見,作為關于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反對和規避狹隘的民族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的重要方面。
同時,國際主義要以愛國主義的實施為存在可能。如果說國際主義視野是克服民族沙文主義與實現民族解放的重要條件,那么首要的問題是國際聯合的物質存在何以可能?恩格斯給出了確切的答案:“無產階級的國際運動,無論如何只有在獨立民族的范圍內才有可能”[24]“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同個人之間的平等一樣是必要的。”[25]也就是說,國際主義并不否認祖國,沒有各民族國家的平等和獨立,國際主義只能是云上的理論。對此,恩格斯在回擊意大利人馬志尼反對國際工人協會的言論時談到:“指責說國際否認祖國,這是無稽之談。國際力求團結,而不是分裂。”[26]在恩格斯看來,國際之所以提出反對關于民族的口號,是因為這里的“民族”已成為包括資產階級在內的暴君們用以分裂各民族,散播民族間偏見和仇恨的工具。1882年恩格斯在給考茨基的信中進一步明確了這個觀點,他指出應當反思1830-1840年國際主義寄望于法國解放歐洲時所造成的法國的沙文主義,強調“國際合作只有在平等者之間才有可能,甚至平等者中間居首位者也只有在直接行動的條件下才是需要的……排除民族壓迫是一切健康和自由的發展的基本條件?!盵27]隨后,恩格斯還例舉道,要確保無產階級斗爭國際聯合的可能,首先需要以愛國主義作為“土壤、空氣、光線和場地”,民族獨立不但不是很次要的事實,相反,“民族獨立是一切國際合作的基礎”[28]。在此基礎上,他針對歐洲當時正在進行著的民族獨立運動給出結論:“歐洲有兩個民族不僅有權利,而且有義務在成為國際的民族以前先成為國家的民族:這就是愛爾蘭人和波蘭人。他們只有真正成為國家的民族時,才更能成為國際的民族?!盵29]
那么,怎樣能夠成為真正的國家的民族呢?馬克思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援引《法蘭西共和國公報》中關于無產階級應當致力于自身的解放事業,通過奪取政權來掌握自身命運以恢復祖國的相關內容,并給予肯定性評價:“這里說得很清楚:工人階級的政府所以必要,首先是為了拯救法國,為了使法國免于統治階級將帶給它的毀滅和腐化;奪去這些階級(已經喪失了治理法國能力的階級)的政權是拯救民族的必要條件……因為工人階級解放的條件同時也就是法國復興的條件。”[30]顯而易見,通過推翻“政治無能、精神衰朽”的資產階級政權,“拯救國家”進而實現全民族復興實質上是無產階級愛國主義的重要任務,也是成為真正的國家的民族同時成為國際的民族的現實條件。從這個意義上說,無產階級所堅持的國際主義原則要建立在愛國主義的具體實施過程中,這一過程表現為取得民族的獨立與實現國家的統一,鞏固、建設、發展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國家政權。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博大體系中,愛國主義是國際主義實施的基礎,但國家并非人類社會螺旋上升進程的終結,含蘊著愛國主義因素的國際主義原則,其未來所指是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采用辯證的立場,在經典文本中剖析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愛國主義的片面與狹隘,提出了馬克思主義愛國主義應當堅持的國際主義原則,并在對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辯證關系的闡明中指出了這一原則的豐富蘊含。今天,面對國際持續上升的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趨勢,怎樣“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31]中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有必要從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愛國主義的核心論述中汲取有益的啟示。但是,“在將來某個特定的時刻應該做些什么,應該馬上做些什么,這當然完全取決于人們將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既定的歷史環境?!盵32]也就是說,“愛國主義的具體內容,看在什么樣的歷史條件之下來決定。”[33]“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34],正是新時代中國的既定歷史條件。從這一條件出發,于世界變局中贏得中國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新時代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明主題。
馬克思恩格斯所批判的曾在19世紀肆虐的資本主義“愛國主義病毒”,其變種在21世紀依然威脅著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正如盧卡奇所言,“正統馬克思主義的任務,即戰勝修正主義和空想主義,決不可能是一勞永逸地打敗各種錯誤傾向。這是一場反復進行的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無產階級思想的無形影響的斗爭”[35]。由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中有必要加入匡正的要素。所謂匡正,即通過事實宣明與理性傳導的方式,幫助教育對象克服認識上的局限,辨析西方資本主義制度規訓下的愛國主義的虛假實質,自主省察、拒斥形形色色狹隘愛國主義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首先,辨識、揭露“純正的愛國主義”及其必然衍生即“清談愛國主義”的虛偽本質,在匡正中認清資本主義私有制框架下,其所持守的愛國主義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沙文色彩和虛偽性。馬克思恩格斯著重批判的僅關切資產階級利益的“純正的愛國主義”,在當代資本主義世界仍然是解決利益問題的流行手段。當前,慣常表現為通過持續觸發有預謀的國際爭端與污名詆毀來轉移國內矛盾,不斷制造出喉舌意義上的糊涂的“清談愛國主義者”,操弄擺布本國數量眾多的庸俗的愛國主義者。事實上,在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初期,諸如新冠命名論、數據造假論、病毒源頭論、追責索賠論、疫情陽謀論等西方國家通過議程設置的手段所生產的污名化政治病毒,不僅僅是基于意識形態偏見對他國的惡意攻擊,同時也是激化本國普通民眾對他國敵視情緒的有意之舉,從而便于在一定程度上轉移、掩蓋這些西方國家抗疫不力的事實。在“糊涂的清談愛國主義”不遺余力地以典型的雙重標準煽動恐慌,搬弄是非,損害著人類的共同利益的同時,那些被制造出的庸俗愛國主義思維通過互聯網反噬與影響著不同制度下的普通民眾。因此,在當代事實范圍內描述、還原、指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僅以少數資產者利益為導向的虛假的愛國主義,應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任務。
其次,省察、拒斥“慎重的愛國主義”與“空談的愛國主義”的反智本質,從行為層面克服與破除類似愛國主義傾向的影響。冷戰結束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貫奉行的和平演變政策并沒有因為蘇聯的解體而宣告離場,反而加緊了對非西方國家的演變進程。新世紀以來,以美國不斷升級的互聯網自由戰略為代表的意識形態滲透工具,裹挾著以“新自由主義”“普世價值”為標志的各類具有明顯軟打擊性質的思潮快速登陸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其中,馬克思恩格斯所著力批判的“慎重的愛國主義”“空談的愛國主義”也一并輸入,并迅速影響著處于轉型期的國人心態。
“慎重的愛國主義”作為慣于用集體利益的損滅來保全自身的極端個人主義,常常表現為將“個人能否攫取利益”視為愛國的唯一籌碼,其取消一切道義上的價值關切,具有鮮明的工具與器物傾向。在國家重大突發事件或公共危機事件中,由于其并不考慮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而僅僅從個人現實利益出發,往往容易釀成極大的社會負面影響。相較于“慎重的愛國主義”,“空談的愛國主義”的日常危害性更為直觀。馬克思恩格斯所駁斥的“空談愛國主義”在今天體現為一種更為荒謬的悖論形式?!翱照劇闭邆兩朴诓蹲絿H國內的焦點熱點事件,在網絡空間發布各類愛國主義“宣言”或是設置具有特定傾向的愛國議題,利用民眾樸素的愛國情緒不斷放大“激情與理性的沖突”[36],誘導人們在生活實踐中做出有悖于愛國主義基本要求的非理性甚至是違法的行為。由此,以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件使人們省察、杜絕類似的“空談”愛國主義,應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常態任務。
按照馬克思恩格斯所闡釋的科學愛國主義的方法論原則,當代愛國主義教育所需培樹的健全視野應當是“堅持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37],將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培養開放包容的胸襟結合起來。健全視野拒絕任何抽象的前設,其植根于新時代中國所處的具體、現實同時也是共享、開放的時空。關注具體、現實的時空是普遍的觀念定式,但是缺失了共享、開放維度的具體、現實,不可能涵養出愛國主義的健全視野,這在類似新冠疫情大流行等特殊時期顯得更為緊要。新冠疫情并非一般意義上已知之已知的“灰犀?!被蚴且阎粗摹昂谔禊Z”事件,它的出現與持續也預示著越來越多全球范圍內“深度不確定事件”的發生可能,在這一條件下,任何人為的封鎖、固守、嫁禍、脫鉤、制裁、霸凌或是孤勇與攻訐、敵對都是輕狂可笑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理念與行動上皆是應對此類深度不確定事件的唯一選項。質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是開展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不可或缺的價值底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則是愛國主義教育不可動搖的愿景使命。
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是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中所闡明的愛國主義的基本立場,新時代所要培育的愛國主義健全視野正是對這一立場的繼承與發展。正如國際主義原則的可能是以愛國主義的實施為基礎的,以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為價值旨歸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恰是具有鮮明時代屬性的國際主義原則。首先,“本國利益”“本國發展”不是形而上的思想運動,任何利益與任何發展都必須依托于特定的現實條件,也必須經由具體的實踐才存有實現的可能。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先行要務是使教育對象充分認識到“本國利益”與“本國發展”言說的必要前提、達成的先決條件及可預見的目標愿景,這三者構成了健全視野的基本向度。“本國利益”“本國發展”不容任何置疑的前提所系是維護國家統一與民族團結,而實現“本國利益”“本國發展”已被證成的條件保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兩者最終匯聚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一遠景之中。因此,從當代中國具體、現實的時空來看,堅持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是培育新時代愛國主義健全視野的立足所在。
但是,我們又須知當代中國同時處于不可逆轉的世界歷史中,西方國家不尊重他國合理關切與觀照人類共同發展的愛國主義所制造的沙文主義隱患,從事實上證明無條件追逐本國少數人利益的狹隘愛國主義的危害。需要說明的是,對他國合理關切與人類共同發展的兼顧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區域合作與利益互惠。以關切人類作為物種的命運存續這一長遠利益為現實基點,旨在管控分歧中求同,在文化存異中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既是對馬克思恩格斯科學愛國主義方法論原則創新發展的重要方面,也是新時代培育愛國主義健全視野的世界向度。在這一向度上,僅能看到民族國家,而忽略一般意義上物種人類的共同利益,是狹隘而短視的;反之,僅朝向關切人類整體而放棄民族國家的具體訴求,則是非法而幼稚的。